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562章

崇祯七年-第562章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个目的就要大一些,他想着,看看能不能被崇祯皇帝召见一次。以他对崇祯皇帝性子的了解,有五成的把握能够在见到皇帝之后引起他的注意力,得到皇帝的看重和赏识。而在这个时代,在大明朝的地盘上,得到了崇祯皇帝的赏识,那基本上就注定是会平步青云了。五成的把握不算高,但相对于这件大事来说,已经是很高了。别说五成,有两成把握董策都敢冒险。

    毕竟,如果这事儿成了,那回报实在是太大了。而就算没成,也没有太严重的后果。毕竟自己刚刚随着刘若宰立下大功,皇帝就算是再怎么样,也没有屠戮功臣的道理。

    但是现在,这两个目的基本上一个都达不到了。

    按照刘若宰说的,这一次摆明了皇帝和朝廷就是不愿意让在收服察哈尔部起了绝大作用的这些军兵将官露脸,只能去那么点儿人做个样子,而且去了之后还不能进城。

    那还有个什么意思?

    都不能进城,那皇帝召见是不用想了,至于打点关系——人家中枢摆明了就不想看到你们了,你们还要凑上去,这不是自讨没趣儿么?只怕去拜访谁都只能收到相反的效果。

    董策心下只是略一权衡,便下了决定。

    去了没有额外的好处,不去的话,自己应得的好处也不会少,那就不去了吧。而且若是去京城的话,平白更多了几千里地的来回奔波,不知道要耽搁多少事情。

    而且董策的磐石堡正是刚刚走上正轨,蓬勃发展的时候,他不亲自在那里坐镇,总觉得心里很不安稳。离开这些日子,时刻都在牵挂着。

    也不知道有多少丁口多少百姓多少军兵了,也不知道当初离开的时候给他们定下的目标达成了没有?打造了多少鲁密铳了?新开了多少良田耕地?

    这些,都是他时常想的。

    若是再去京城一趟,只怕就得崇祯九年才能回到磐石堡了。

    离开这么久可不行。

    更何况,心里牵挂的,还有磐石堡里的人。

    刘若宰笑道:“只怕大伙儿都是想去京城的,如你这般想的,怕是只有你一个。说起来,你既然不去京城,便是把名额让给了他们,那待会儿本官送你个好处,谁也不能说什么。”

    董策赶紧道谢,心中暗道,还是刘若宰老谋深算,利用这么个机会都能寻到由头儿给自己人多些好处。

    不过得好处的是他,他自然不可能有意见。

    至于是什么好处,董策也没问,反正既然是刘若宰口中的好处,那肯定就不少。

    又说了几句,董策便即告辞。

    约莫半个时辰后,有人前来传话,白巡抚及兵备道刘大人召集大伙儿在正厅议事,董策不慌不忙的起身过去。

    等他到的时候,大伙儿都已经到了,他们还都不知道消息,一个个都窃窃私语,猜测着被招来的目的。

    不多一会儿,白贻清和刘若宰两人一起过来,相让一番,还是白贻清坐了首位,毕竟现在刘若宰的官职还在他之下。

    白贻清扫了一眼,缓缓道:“朝廷的旨意下来了。”

    这一句话,让大伙儿都是心里一紧,赶紧竖直了耳朵听,连腰板都停止了些。他们心下都有些忐忑,不知道朝廷是怎么个看法。

    白贻清顿了顿,吊了吊大伙儿的胃口,这才笑道:“陛下很是欢喜,还夸奖了咱们大伙儿一番,这次立下大功,人人都有封赏!”

    此言一出,正厅中顿时响起一阵欢呼声,大伙儿都是喜形于色。

    对于他们而言,来自于京城的夸赞和皇帝的喜悦,似乎有点儿太遥远了,最实在的,还是真真正正的利益。既然有封赏,那就是大好事,就该值得高兴!

    而后,刘若宰宣布了另外一些事情。

    第一,是朝廷催促让察哈尔部的贵人们尽快去京城朝觐。所以还得尽快走一趟察哈尔部,给那边儿的贵人们传达朝廷的这个意思。第二则是,可以有一部分军队护送几位大人和察哈尔部的贵人们去京城。

    第一件事儿还则罢了,一听第二件事,在场这些武将们,有一个算一个,眼睛都有些发红,鼻息都粗重了。

第882章 九零零 九千两银子

    老天爷,这可是去京城啊!

    何等的荣耀!

    当然,董策不在其中。别人都想去,但唯独没有他。

    “谁想去谁不想去,都说说吧!”刘若宰笑道:“这一次大伙儿都有功劳,任何一个都不能慢待了。”

    他点了点甘肃总兵刘大器:“刘总兵,你先说吧!”

    刘大器哈哈一笑:“俺老刘是个实诚人,有啥说啥,我当然是想去的。”

    刘若宰淡淡道:“这是真性情。”

    而后他一个个点下去,结果没一个说不去的,都想去京城走一遭。

    最后才到董策,他笑道:“大伙儿都想去,我就不跟大伙儿抢了。”

    此言一出,众人瞧着他眼神都有些奇怪,不知道他为何这么说。不过无论如何,他终归是说了不去了,在场的武将神色都有些放松。因为在他们看来,董策和刘若宰关系好,此次立的功劳也大,毫无疑问是极为强劲的一个对手。而此次他说不去了,那自己能去的几率就很大了。

    最后又商议了好一阵儿,才算是定了下来:既然都想去,那就都去吧,一共三百人护卫,也就是三百个名额。三百个名额,按照各自势力的大小,手下的多少,官职的高低进行瓜分。

    刘大器官职最高,手下人最多,因此分的名额也最多,足足分了一百五十个名额,而种大梁则是分了一百个,总不成去的都是甘肃镇的人,刘若宰手下的人总也要去,所以,田实也得了五十个名额。

    田实看了一眼董策,眼中有些说不出来的味道,有感激,也有猜疑。

    他很清楚自己和刘若宰的关系是远远比不过董策和刘若宰的关系亲厚的,如果董策要去,那肯定就没自己什么事儿了。自己能去成,还要多亏了董策不去。在这件事儿上,他是感激董策的。问题是,董策为什么不去?

    他在猜测着,董策是不是另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没办法,他心里对董策实在是太过戒备,太过忌惮。

    而接下来,董策也知道了刘若宰方才跟他说的好处是什么。

    等着大伙儿把名额瓜分完之后,刘若宰又笑道:“那这事儿,就定下来了,还有一桩事。此次差事办得好,你们出力不少,朝廷有命令,所有参战的士卒,都有银钱拿。从京城往甘肃,数千里之遥,银钱运输不易,再者,若是现从京城调拨,时间也来不及了。是以,先由甘肃府库支银两万五千两,分发诸军,之后户部自会补给甘肃这边。”

    “两万五千两银子?”

    此言一出,大厅之中又是哗然,将官们互相看看,都是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兴奋激动。若是说护卫着大人和察哈尔部的贵人们去京城乃是莫大的荣耀,那么赏银就是实实在在就在眼前的好处了。

    其实,朝廷说的原话,乃是发下去三万两银子,但在大明朝这个世道,下来的军饷,哪里有如数到达下面军兵手里的道理?

    刘若宰清廉,一个子儿不要。白贻清也不算多贪,但架不住白贻清得养活手下那些幕僚胥吏啊,他的银子从哪儿来?还不是靠着上下其手?

    只扣五千两银子,已经算是两人很有良心了。

    而且之所以只被扣下这些,还是因为这些钱乃是甘肃镇就地调拨,而不是从京城下来。若是从京城调拨的话,层层盘剥之下,这三万两银子能到达士卒们手中的,只怕连一万两都不到。

    在座的几位军将都知道朝廷给定的肯定不是两万五千两,但他们也都知道其中的规矩,是以谁也没多说。

    刘若宰敲了敲桌子,大厅中顿时便安静了下来。在这些军将眼中,刘若宰现下比白贻清的权威还更大一些。

    “本官已经和白巡抚商量好了,这两万五千两银子,没什么问题,很快就能发下去。”

    “只不过,如何分配,还要商榷一番。”刘若宰缓缓道:“两万五千两银子,而在座的你们四位及你们的手下,都跟随本官去了大草滩,放心,既然出了力,肯定谁了也拉不下。”

    “本官和白巡抚两人合计着,这银钱如何分,须得有两个法子来衡量。第一,你们在座这几位手下的人数。当然,不是手下所有士卒的人数,而是你们手下参与了大草滩上屠戮建奴那一战的人数。第二,则是功劳大小。”

    他显然早就想好了,这会儿也不和大伙儿商量,直接便道:“这事儿,本官便做主了。大草滩上,屠戮建奴乃是董策首倡,也是他冲杀在前,奋不顾身,勇猛能战,他居首功,这个,都没意见吧?”

    大伙儿纷纷道:“没意见,当是如此。”

    他们对董策都是颇为佩服的,再说了,这会儿刘若宰明摆着要给董策更多的好处,谁会有意见?谁敢有意见?

    “至于人数,则是刘总兵手下最多。”刘若宰道:“不过呢,董策不去京城了,算是给大伙儿让出了名额来,所以总归要补偿一番。那便董策占大头,如何?”

    大伙儿都是点头。

    最后刘若宰给出的分配方案是:董策所部分得九千两;刘大器所部分得八千两;种大梁所部和田实所部,则是各自分得四千两。

    总还算是皆大欢喜的一个结局。

    王武略在一边儿瞧着,脸上笑吟吟的,但心情却很是不好。

    他是很贪财的性子,这会儿却是眼睁睁的瞧着两万五千两银子摆在自家面前而自己却一分一毫都分不到,这简直让他心如刀割。

    但这也没法子,谁让他几乎没出力呢?

    把这些银钱分完,今日议事,便算是完了。刘若宰叮嘱大伙儿,回去各自遴选精锐,明日一大早,便即出发去往大草滩,向察哈尔部的贵人们告知此事,并且催促他们尽快起身。

    而后,众人便是纷纷散去。

    一夜无话。

    第二日一大早,众人便是启程,前往大草滩。

    这一次,王武略也跟着去了,上一次他没去,是因为害怕,生怕会有什么变故。而这一次,察哈尔部已经归顺大明了,自然就不会再有什么变故,他便敢跟着去了。

第883章 九零一 大喜事

    也是为了混个功劳,现在去虽然捞不到什么大功劳,但至少刘若宰再给朝廷上奏章的时候,就会把他也写进去,好赖提上一笔。

    而若是什么时候要有升迁调动的机会了,同时又存在着几个竞争对手,上面定不下是谁来,到时候,这个功劳就能起到极大的作用。

    当日傍晚时分,刘若宰一行人又一次来到了大草滩。

    这一次,他们可就不像是上一次那般半被监视,半被押送到了大草滩察哈尔部贵人们的驻地,而是被一些蒙古骑兵簇拥着,很是礼遇的恭送到了这片水草最为肥美的区域。

    察哈尔部,汗帐之中。

    “朝廷的意思,大致就是这些。”刘若宰冲着上首笑道。

    他说话的对象,乃是察哈尔部现任大汗,林丹汗之子额哲,以及坐在额哲旁边的囊囊太后。

    此时已经是晚上,巨大的汗帐内外,灯火通明。

    帐外点燃了数十个硕大的火盆,火光闪烁,把这大帐周围十几步之内都是照的极是亮堂。而大帐之内,则是点燃了上百根牛油大蜡烛,把大帐之中找的亮如白昼。

    此时大帐之中,已经起了宴席。

    宴席的正位,囊囊太后和额哲并肩而坐,盖因两人身份大致差不多。额哲是大汗,但他还未真正掌权,大权都掌握在囊囊太后这位林丹汗的大福晋手中,大致相当于中原王朝的摄政太后。

    而和囊囊太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泰太后,他虽然是额哲的生母,但却也只能坐在下手。

    正位的左手边,坐着的乃是大明的官员,刘若宰在上首,而后依次是王武略,刘大器,种大梁,董策,田实。

    虽然董策在这个群体中的地位极为重要,仅次于刘若宰,但在这种场合,他只能坐在倒数第二的位置。这等正式场合,是必须严格按照官位来做的。刘若宰是文官,也是众人之首,自然坐在最上首,而下面的那些武将,便都是按照职位高低来坐了。

    在他们对面,则是察哈尔部的一干贵人们,苏泰太后,乌云娜福晋,囊囊太后的儿子阿布鼐等人都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重要人物,加起来大约有十六七个,比大明这边人要多多了。

    这一次董策等人在过来,大伙儿的身份也都不同了。上次来的时候,基本上双方属于敌对的,互相提防的,那会儿刘若宰对待察哈尔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