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文豪 >

第551章

大文豪-第551章

小说: 大文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厅中沉默了。

    《孟子七篇》乃是亚圣孟子的传世之作,正因为凭借着《孟子》一书,才衍生出了孟子学派,郑学士将它比作是《比作》,用意很明显,他未必认同《陈子十三篇》的观点,或许是心里有抵触,或者是因为已有固化的思维,可他承认,此书极有可能将传世,其学说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足以开宗立派,使许多读书人奉为圭臬。

    短暂的沉默之后。

    章学士淡淡开口说道:“吾亦是作此想,天下学派如麻,可此书,只怕将来影响深远。”

    “那么……”有人道:“如何评鉴为宜?”

    郑学士皱眉,不由惊呼一声:“此书竟为陈凯之之作。”

    众人低头去看,方才知道,这陈凯之不就是陈子吗?

    众人不禁苦笑,一个个哭笑不得。

    这家伙,妖孽啊。

    已三入地榜,又入了一个人榜,连带着还拐走了几个天人阁的学士。

    如今……

    章学士认真起来,目光环视着众人一眼,才一字一句的顿道:“此书,可为经典。”

    这是他的内心话:“既如此,吾提请此书入天榜,诸公以为如何?”

    诸学士正待想要各抒己见,章学士又道:“只是大陈五百年来,唯有一人,曾入天榜,事涉天榜,兹事体大,还需好生再细想为宜,不妨如此,明日午时,吾等齐聚于此,再作决定。”

    “如此甚好。”郑学士长长松了口气,他也觉得有些拿捏不准,这部书,怕还得再看看才是,他忍不住道:“若是当真入了天榜,真不知天人阁外,会是什么光景。”

    众人莞尔,这几乎是可以想象的,天人阁五百年,也不过是一篇文章入天榜,而今又有了一篇待选的天榜之作,这是何其令天下震动的事。

    因此他们要慎重,现在还不能下决定。

    一时一众人又是沉默起来。

    “老夫,倒是饿了,书中虽有颜如玉,且有黄金屋,奈何没有五谷杂粮,填不饱肚子啊。”有人含笑打断众人的沉默。

    众人方才回过神,这时才俱都知道,而今腹中空空,于是都笑,章学士道:“是啊,先进食吧,此书……”他将书小心翼翼的收起来:“老夫今夜,怕还要再看看,诸公,事关重大,都不可等闲啊。”

    众学士都收起了笑容,他们很清楚,一部书虽为天人榜检验,可并不只是品鉴这样简单,因为一旦放出榜去,必定是天下人争相目睹,倘若这书华而不实,这就是砸了天人阁的招牌,是要被人戳着鼻子痛骂的。

    许多人留了心,今夜,倒要看看能否寻出什么破绽之处,若如此,将其降格为地榜或是人榜,或许可以少一些争议。

    ………………

    这几日神龙见首不见尾,陈凯之却没有在北镇抚司里办公,却在飞鱼峰里休息了几日,而今成为了亲王,许多事,就不必亲力亲为了,反而乐的清闲自在,婚期已是临近了,师叔那儿催促着自己娶妻,陈凯之自然晓得,这是要让陈凯之完成承诺的意思,因此陈凯之却已请自己的恩师,先去给荀家送了六礼,无论如何,先娶了雅儿再说。

    荀雅和琴儿以及恩师都因为叛乱,事先送去了济北,恩师只得去济北一趟,送别了恩师,陈凯之和晏先生等人只在山中下棋垂钓,倒是杨彪,心里有些忐忑,其实他对陈凯之的观点和诠释十分认同,而他整理文稿和陈凯之的语lu也极为细心,足足花费了几年的时间,他自认陈子十三篇堪称是无懈可击,却不知能否得到天人阁的共鸣。

    如今他已非天人阁首辅大学士,自然有些拿捏不准。

    于是有时独自叹息,显得郁郁不乐。

    反而陈凯之对此无所谓,他知道这等事,是求不来的,若是人家认为自己的观点乃是谬论,那便是谬论好了,自己知行合一便是,何必强求。

    月末廷议的日子却是到了。

    陈凯之沐浴一番,换了朝服,整个人焕然一新,身为亲王,若是在京,是需入朝参加廷议的,廷议十日一期,倒也不至于费心费神。

    何况许久不曾见无极,却不知他和杨碧相处的如何。

    于是他骑马出宫,心里对陈无极,倒是急盼着见一见,到了正定门,这一次再见到在此等候的百官,陈凯之已发现了许多的新面孔,便连吾才师叔竟也来了,他是顺国公,也有入朝的资格。

    方师叔在哪里,总是会成为万众的焦点,显然许多人已经得知了一些消息,便是太皇太后似乎对于这位顺国公堪称是信任有加,另一方面,方吾才本就妙语如珠,形象也是颇好,自然得到不少人的追捧。

    便见方吾才被人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方吾才说一句话,众人便一起跟着笑起来,竟都以方吾才能和自己攀谈为荣。

    陈凯之看了,不禁心里苦笑,一群瞎子啊,别看你们今儿笑的欢,明儿说不准就被师叔卖了,教你们欲哭无泪。

    几个内阁大学士,自持身份,却没有去凑热闹,他们反而显得很清冷,陈凯之行过去,朝他们行了礼,姚文治朝他一笑:“殿下近来好清闲。”

    “哪里。”陈凯之笑了笑:“只是近来闲来无事罢了。”

    姚文治随即目光落在远处的方吾才身上:“顺国公还真是很受欢迎啊。”

    言语之中,带着几分不太是滋味的口吻。

    换做谁都可以理解,这位方先生,实在是太出众了,以至于掩去了许多人的光芒。

第八百零七章:大功

    姚文治的话,是否意有所指,和陈凯之并没有太多关系,他只是一笑,待宫门开了,众人鱼贯入宫。

    今日乃是大朝议,所以在正德殿举行。

    陈无极已升座,便连太皇太后也是来了,陈凯之乃是亲王,自是站在最前,太皇太后心情似乎不错,面带微笑,一双眼眸轻轻眯着,环视着众人。

    待众臣行过了大礼,陈无极便轻轻扬了扬手,淡声道:“诸卿平身吧。”

    说着,他扭过头,朝太皇太后笑吟吟的道:“皇祖母,今日要议的是什么,孙臣,又忘了。”

    这是一句令人窒息的话啊。

    满朝文武俱都哑然。

    却见方才还老神在在,显得怡然自得的太皇太后,脸色却是骤然变了,一张面容很是难看。

    她脸色阴沉,目光也是露出几分冷意,偏生,却又不知该说什么是好。

    显然,在来之前,太皇太后就已经有过嘱咐的,她既将陈无极当做是自己的傀儡,自然需陈无极任她摆布。

    什么事情都先吩咐好,让陈无极记在心里。

    哪里想到,陈无极多半是当着她的面,应的好好的,却突然在这殿中,转过头就一副自己已忘了嘱咐一般,太皇太后,今儿议什么?

    这是什么?

    这不摆明着告诉满朝文武,太皇太后指使天子吗,太皇太后议政,本就难免教人腹诽,现在却又突然来了这么一出,这……是**裸的告诉别人,太皇太后不但议政,竟还挟了天子啊。

    她其实野心勃勃的,现在的天子就是她的傀儡。

    凡事,总要有名分,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大家可以接受陛下初登大宝,国政之事,需仰赖太皇太后,可这并不意味着,太皇太后可以挟持天子,为所欲为。

    至少……感官上,就令人很难以接受。

    于是百官一个个目瞪口呆的看着太皇太后。

    慕太后才刚刚辞去了辅政呢,而今安心在后宫之中静养,反而是太皇太后,似乎显得有些‘不甘寂寞’,太出来把持朝政。

    这像什么?

    大臣们似乎都惊住了。

    太皇太后铁青着脸,老半天,方才舒缓下来,她莞尔一笑,道:“这是陛下决定的事。”

    显然,这是避嫌之语,意思是,陛下你自己拿主意吧,问哀家做什么。

    陈无极便精神一震:“很好,那么,朕倒是很想议一议,关乎于北静王之事,北静王有大功于朝,保全社稷,功勋卓著,朕昨夜生了一梦,梦见太祖高皇帝……”

    这话,有越说越离谱的征兆,好端端的廷议,生生的弄成了表彰大会。

    太皇太后本是说,陛下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眼见如此,却知道倘若再不干涉,便不太好收场了,忙是咳嗽:“陛下,北静王有功,已经加封过了。”

    陈无极却轻轻摇头,朝太皇太后笑了起来,旋即便道:“在朕心里,虽已加封过,可这些升赏,还远远无法填补如此大功。”

    太皇太后面色超级难看,眉头皱了皱,冷冷淡淡的提醒陈无极。

    “可是廷议议的是大事。”

    陈无极却不以为然的样子,格外郑重的说道:“儿臣以为,这就是头等大事啊,朕欲旌表勇士营和锦衣卫……”

    这一下子,太皇太后显然是已知道这陈无极,是诚心想要捣乱了,不禁正色道:“陛下,今日要议的是求贤!”

    她这微微带着呵斥的口吻,令殿中鸦雀无声。

    太皇太后早知道今日要议的是求贤,可是她却不能说,得让陈无极说出口,偏偏陈无极‘忘了’,原本,她还想要一层遮羞布,陈无极问她今日议的是什么,太皇太后在百官的惊愕中,尚还说一句陛下自己决定,可现在,终是忍不住了,直接捅破了这最后一层窗户纸。

    这意思便是,陛下就是哀家的玩偶,没错了。

    现在所有的事情都是太皇太后擅作主张,和他这位皇帝可一点关系都没。

    文武百官俱都默然。

    他们固然心里知道怎么回事,不敢站出来,触怒太皇太后,可大抵心里,却还是多少略有几分抵触的,即便是太皇太后的人,也大多觉得太皇太后的话,有些言过了,当今陛下乃是九族之尊,是承祖宗之命的天子啊,既已登基,那便是天命所在,可如此不加掩饰的操控,若是传出去,不免令人灰心。

    陈无极这时,竟没有顶撞,他忙是恍然大悟:“朕记起来了,皇祖母早就交代过,要求贤,不错,今日议的就是求贤。”

    他没有和太皇太后对着干,在小小的坑了一把之后,很巧妙的便转了向,一副对太皇太后俯首帖耳的样子。

    陈凯之对他哭笑不得,无极虽是被人调教,可市井之气却依旧如初啊,这家伙倒是油滑的很。

    他憋住笑,一开始,无极给太皇太后制造的难堪,虽是惹来了太皇太后的怒气,可随之毫不犹豫的表示了顺从,既使太皇太后难堪,却又给了自己台阶下。

    这样又显得他不过是记错了而已,而不是故意要给捣乱的,却又告诉了众人,他不过是傀儡,这太皇太后野心庞大。若是有什么不妥的内容,绝对跟他没关系,都是太皇太后的主意。

    陈凯之暗中观察百官,百官之中,大多数人虽都低头,却明显有人露出不忿之色,对太皇太后有些不满的情绪了,皇帝已经是成人,太皇太后这样挟持天子,是何居心?

    这时陈无极便抚案,厉声道:“不错,应当求贤,朕初登大宝,有意求贤,朕欲发求贤令,使贤达之人,入朝辅佐大政,姚卿家对此有何看法?”

    姚文治面色冷静,徐徐而出:“陛下求贤若渴,实是万民之幸……”

    “臣反对。”这时,却有人站了出来,竟是陈一寿,陈一寿被方才的一幕早就挑起了火气,此时站出来,正色道:“陛下,朝廷已有科举,科举求才,历经有年,何以再另辟奇径,颁发求贤令?此例一开,固然可以使某些在野的人才入朝为官,可贤才的标准,又是什么?”

    他慨然道:“这个贤的标准,无法衡量,就如汉时,亦有举孝廉之法,可正因为标准无法统一,以至真正的贤才,杜绝在了庙堂之外,却多是地方豪强,买通关系,竟可以此方式入朝为官,最重,所谓的求贤,反而成了买官卖官,此例一开,极可能是吏治糜烂的开端。”

    “所以,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求贤不如加恩科,科举虽也有弊端,却至少可以做到公平公正。若是求贤,就免不得需有人举荐,而举荐之人倘若失了公心,而怀着私义,则势必败坏朝纲,请陛下三思。”

    殿中鸦雀无声。

    陈无极则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反正,求贤是太皇太后所求的,这定是她心里,早想安排一群人入朝为官,只是若靠科举的门路,未必有把握,所以索性开辟出一条捷径,就如顺国公方吾才这般,直接以大功的理由,封了个国公的爵位,太皇太后想要借此任用私人,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呢?

    现在有人反对,他反而求之不得呢。

    “臣也反对。”陈凯之徐徐站了出来,倘若不是陈一寿,陈凯之尚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