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史上最强猎头 >

第134章

史上最强猎头-第134章

小说: 史上最强猎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亨哭的很惨,长这么大他还是头一回让人玩儿的这么彻底,而且秦浩直接跳过自己扶持自己儿子的做法他怎么也理解不了,那委屈之感直上云霄,实在想不明白这一切都是为什么,按照这秦浩的说法,似乎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和德行不如儿子,可特么自己哪不如儿子了呀!!那还是个啥事儿都没干过的孩子啊!

    只是秦浩却没有管他,转身就走,背对着李隆基空空挥了挥手:“成交。”

第二百四十八章 太孙呢?

    夜深的大明宫,秦浩走的很潇洒,对比之下他有多潇洒,李亨就有多狼狈,李隆基对这个发动政变的儿子恨的咬牙切齿,虽说他实际上更应该恨的是秦浩,不过也正因为他拿秦浩毫无办法,这份怒气自然而然的就全都迁移到李亨的身上了。

    天子杀起儿子来是不手软的,更何况按照他和秦浩的约定,传位给孙子李豫,这儿子必然就是最大的绊脚石,哪怕是为了大唐江山稳定,这儿子也非死不可。

    李亨致死也想不明白为何秦浩选择年轻毛躁的儿子而不是自己,心中发出了最恶毒的诅咒,但依然还是被李隆基挥手给砍了。

    为啥选择孙子而不选择儿子?

    其实很简单,因为秦浩要的不是那个历史上破破烂烂的‘躺’朝,而是那个强盛到万邦来朝的唐朝!不管是出于民族主义情节的考虑,还是出于收金币让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他都必须这么做,而想要重现大唐雄风,李亨做不到。

    李亨差的并不是他的能力,有自己帮衬着,哪怕是能力差一点也没有关系,崇祯的能力怎么样?不还是帮着他扭转了天下大势,打败了雄才大略的皇太极么。

    李亨真正缺失的,是他的胸襟,也可以理解成德行。

    历史上,李亨是有机会平定安史之乱重建关中雄兵,甚至成贞观之盛世雄风的,不是因为他不听李泌之言没有攻取范阳使平叛未竟全功,这是战略决策失误而已,并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胸襟的问题秦浩却没有办法了。

    历史上为啥会出现藩镇之乱,各地节度使名为藩镇实为敌国,真的是因为安史之乱破坏的么?不!是因为他李亨寒了天下人心。

    郭子仪立下了不世之功,手提两京还天子啊,开天辟地以来有此大功者屈指可数,结果被李亨弄到京城撸掉全部实权养起来形同囚禁,直到李亨死的时候,郭子仪身边能指挥的人居然只有十八个!

    李光弼,人家还是契丹人,安史之乱的第二大功,郭子仪被撸了以后,史思明来势汹汹全靠他力保大唐江山,可是事后,李光弼被收拾的比郭子仪还惨,到最后非得怀疑人家谋反,还囚禁了人家的娘,活活把李光弼给气死。

    仆固怀恩,安史之乱的第三大功,嗯。。。。下场似乎还不如他两个领导呢,这是真给逼反了。

    那么这李亨废了这三大元帅的兵权,权利交给了谁呢?太监!

    这太监嚣张到了什么程度?传说中大太监于怀恩后期因为嫉妒郭子仪的功勋,居然特么的挖了郭子仪的祖坟,而郭子仪居然。。。。算了!要知道古代,挖人祖坟未必就比杀人父母仇怨小。

    很好,非常好,三个死心塌地忠心耿耿的节度使最后就是这待遇,你还指着谁来帮你打仗?他造下的孽两手一撒死了,等李豫上台要用兵的时候天下节度使一个来帮忙的也没有了,毕竟谁也不缺心眼,帮你,最后被你身边一太监欺负?谁又不是受虐狂。

    整个中晚唐,一直被两件事给困扰着,一个是藩镇割据,另一个就是宦官专权,究其原因,就是这李亨开的头,说白了,就是把本来应该属于功臣的权利给了太监,结果导致地方节度使谁也不愿意出力当功臣,而太监又有了不应该有的权利失去了制约。

    而这个结果事实上也对李隆基是个不错的结局,李豫相对还是比较仁孝的,至少应该比李亨强上许多,不会对他这个太上皇太狠。

    历史上,李隆基给李亨当的这个太上皇其实是合格的,人老了,对权利看的淡了,就住在他以前当王爷的兴庆宫之中,每天身边陪着高力士,陈玄礼,时不时的站在小二楼跟百姓们打个招呼,没事儿了就喜欢请附近的百姓什么的吃个饭啥的,可以说太上皇做到这个份上,可以了。

    结果李亨说不行,成天见那么多外人,多影响自己权威啊,于是乎他干脆的就把李隆基给强逼着接到了宫里的甘露殿。

    甘露殿固然比兴庆宫要富丽堂皇的多的多,但从此这李隆基可就跟外人再也见不着了,不管走到哪,身边都跟着一百多个宫女,也不知是伺候他还是监视他,贴心老熟人高力士被调走了,身边连个能说话的人都没有,悲愤的一代大帝,到最后居然只能绝世而死。

    这。。。。即使在历代太子皆造反的唐朝,做的也真是过分了。

    所以么,李亨死,李豫上,这个结果你好我好大家好。

    。。。。。。。

    当天晚上,秦浩听了李隆基的意见,并没有去找李豫,他相信李隆基是个聪明人,就像他自己说的,现在我为刀俎,他为鱼肉,想要调兵,最快也得七八天的时间,而七八天的时间足够弄死他几十次了,因此他其实根本没的选。

    第二天早上上朝,满朝的文武百官都傻了,太子李亨居然趁着安禄山起兵,陛下威望大减的时候发动了政变?而且貌似,杨国忠那个奸臣也死在昨晚了?

    嘶~,正如秦浩所料,没人去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但紧接着就是一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凝重紧张之感。

    宫廷政变,不管谁是胜利的一方,从来都是血流成河,在这条路上,没人有闲暇去一一分辨你是否冤枉,几次玄武门之变,可是都砍了几万个人头啊!

    几个平日里跟太子走的比较近的大臣此时已经吓得都哭了,一个个面如死灰跪在地上如同死狗一样的等待着最后的审判。

    李隆基威严的扫了底下的群臣一眼,淡淡地开口道:“豫儿来了没有,来,站出来让黄爷爷看看。”

    李豫无奈,只得迈着发软的腿越众而出,这李豫虽然只是皇孙,但地位却非同寻常,有些类似于朱棣和朱詹基,康熙和乾隆,都是爷爷时就内定的接班人那种皇太孙,因此也是拥有上朝议事的权利的。

    “皇。。。。皇爷爷。”

第二百四十九章 日月换新颜

    大殿之上,没人敢出声,昨晚到底发生了什么,此时这些大臣们绝大多数都不知道,一夜之间水火不能相容的杨国忠和太子统统死了,这让两党成员一下子有些慌神,恐怕即使是最睿智的人也无从估计,这事儿会走向何方。

    大唐有太多太多的太子造反了,有的成功也有的失败,但太子又被叫做国本,如今发生的事儿已经不是国本动摇能说明的了的了,而李隆基又已经是人到七十古来稀,在安禄山如此势大的情况之下,居然发生了这样的大事,恐怕一个处理不好,大唐就完了。

    此时李豫站出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们爷孙二人身上,这可真不是什么家事,而是国事了。

    李豫的心里也是五味陈杂,昨夜发生了什么他全然不知,此时造反的是他爹,平叛的是他爷爷,此时的他已经基本没什么思考的能力了。

    群臣都在屏气凝神,怎样处理李豫,就代表了这件事的性质,一直以来李隆基都非常喜欢这个跟他年轻时非常相像的孙子,一直都是按照继承人来培养的,可以说抛开其他因素,李豫乃是如今最适合做国本的人,在如今这样的乱局之中如果立其他人的话恐怕压根就来不及栽培,但同时这李豫的势力又跟李亨是分不开的,如果处理李亨同党,必然要牵扯李豫。

    那么,大帝李隆基是会以江山社稷为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呢?还是会不管不顾先图个自己痛快呢?

    “豫儿,朕问你,太子谋反之事,你参与了没有?”

    “没。。。皇爷爷明鉴啊,我什么都不知道,真的什么都不知道阿!”

    “唉~~,你爹他。。。这是当太子当的太久了啊,憋屈啊,也怪朕,朕要是早点死了,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好孙儿,你。。。怪皇爷爷么?”

    “孙儿不敢,父亲他。。。一时糊涂,也是罪有应得。”

    “嗯。。。你如果真能这么想,朕也就欣慰了,谁参与,谁没参与,朕已经不想追究了,朕啊,确实是老了,怎么就偏偏老不死呢?哎!其实亨儿何必走这一步啊,这皇帝,朕早就不想干了呀。”

    “皇爷爷这是什么话,九州万方,还需要您来担负呢。”

    “呵呵,老了,担不动喽~朕刚刚不是说气话,更不是说糊涂话,如今这反贼势大,都是朕造的孽,国家也需要一个有精力的皇帝来平叛,朕就下罪己诏吧,本来是想把皇位传给他的,可是他如今。。。。哎!豫儿啊,朕就把这皇位传给你吧。”

    哗~

    此言一出,刚刚安静的如同一潭死水的朝堂一下子就变成了奔流的山洪,这处理结果实在是太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了,本以为一定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怎么却。。。。

    这已经不叫重重的举起又轻轻的放下了,这是要重重的拿起来打自己的意思啊。

    即使是最乐观的人,估计也就琢磨着李豫太孙的位置能不能保得住,甚至于即使李隆基保住这太孙,恐怕也会着手培养新的继承人,若他自己能多活几年把继承人培养出来,李豫该废还是要废的,可哪成想他直接就退位了?

    大哥你啥时候这么大公无私了?

    李豫更是完全懵逼,老爹谋反失败,自己马上当皇帝,这种事儿翻遍史书也找不到啊,吓的头脑一空扑通一声就跪下来了,浑身上下抖如筛糠:“皇爷爷您明鉴,孙儿绝没有此心啊,若孙儿有有半点非分之想,就让天雷轰了孙儿”

    李隆基却站了起来,“你以为朕是在试你?”

    说着,李隆基居然缓缓走过来,一把将比他还要高出小半个头的李豫提溜了起来,拖着他就往龙椅上走。

    “皇爷爷,饶命!饶命啊!父亲的事真的跟孙儿无关啊!”

    李隆基力气不如李豫大,连忙喊来高力士和陈玄礼帮忙,俩人太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儿了,又都是武林高手,只见二人一人抓一个肩膀,直接就把李豫拎了起来,生生的摁到了龙椅上,还死活不让他屁股离开。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智商都有些不够用了,陈玄礼和高力士那可是李隆基真正的铁杆心腹之臣,如今连他们俩都出手了,难道说这传位的意图。。。。竟是真的?

    而李隆基看着坐在那个位子上像极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孙子,嘴角似乎还露出了一个似苦不苦,似欣慰又不太像乐的表情,缓缓道:“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朕这些年错了,以致杨国忠奸佞把持朝政,以致天下凋敝,安禄山之流起兵谋乱,连朕的儿子也想反对朕,如今,朕便下罪己诏吧,这安禄山和天下,就交给你了,豫儿。”

    李豫被强行摁在龙椅上,激动的眼泪都流出来了,口中大喊:“皇爷爷,皇爷爷,孙儿做不了啊,孙儿做不了啊。”

    李隆基脸一沉:“有什么做不了的!你如今正是年富力强最好的时候,皇爷爷已经是土埋半截的老叟,难道这平叛之事,要让朕这七十老翁来上么?乖乖的当好皇帝,给我把安禄山的人头送给朕当尿壶,就是你最大的孝顺!”

    “皇爷爷,孙儿才德浅薄,不能担此大任啊!”

    “放心大胆的干,还能比朕这个老糊涂做的差么?况且朕当太上皇以后当效仿先帝旧事,扶上马,送一程,以后军国大事多备份一份让朕帮你把把关,有拿不准的来问朕一下,有什么干不了的?如今天下太阿倒悬,朕没时间跟你小子玩儿那三请三辞的把戏,你现在就当皇帝处理政事,对付安禄山才是现在的头等大事,明白么!”

    “这。。。。”

    李豫懵了,如果李隆基是想试探他或者除掉他,很明显是没必要做到这个地步的,现在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莫非皇爷爷是。。。。认真的?

    这天底下,谁又真不想当皇帝呢?

第二百五十章 军师

    天宝十四年末,就在天下人以为这平平无奇的一年就要伴随泛黄的日历悄然走过的时候,他却毫不停歇的一口气来了两记重拳,让天下人无不骇然变色。

    第一件,安禄山起兵造反,兵锋所指无有敌手,直接克服了东都洛阳,给予了大唐前所未有之危局。

    第二件,一代权相杨国忠身陨,缔造了开元盛世的伟大帝王李隆基,直面己过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