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史上最强猎头 >

第123章

史上最强猎头-第123章

小说: 史上最强猎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督,建奴好像是要去关锦二城。”

    “嗯,多尔衮统兵能力还算凑合,还能找到咱们的软肋,这是要断我军的炮弹啊。”

    “那都督,让末将杀出去吧,区区两千人,云反手可灭之。”

    “不可,如果出城野战,那我们费这么大劲就白费了,如此岂不是正中多尔衮下怀,有道是哀兵必胜,如今敌军怒火中烧同仇敌忾,你看冲锋起来都不怕死了,这时候出城野战,太吃亏。”

    “那。。。那就这样不管了?可是如今的关锦二城防御空虚,如果他们杀我辽东百姓泄愤的话。。。”

    “子龙!自古以来慈不掌兵,允许杀别人,自然也要允许别人来杀你,本督连燕京都不救了,你觉得我还会在意区区关锦么?”

    “可是。。。都督,那是家啊!那是咱们的家啊!”

    “现在是换子,既然是换子那就一定要换的起!我出征以前已经想打了这个结果,咱们所有白马义从的家人都已经被我送登州躲避了,至于其他人么。。。。只能对不起他们了。”

    “都督!白马义从的家人是命,其他辽东百姓的命也是命啊!赵云请战!”

    “不许!这是军令!”

    “您。。。”

    公孙瓒拍了拍赵云肩膀,“切莫妇人之仁,这是咱们大明和皇太极的决死之战!等再消灭一部分多尔衮的主力,我一定会救援关锦,我来大明两年半了,关锦又何尝不是我的家呢?去吧,如果实在想不开,一会儿出城再去杀一些满人的妇孺出出气吧。”

    “这。。。。”赵云一听又忍不住想顶嘴,可是却又把话给咽下去了,因为他明白,公孙瓒说的都对,自己跟了刘备几年,把自己的心还给跟软了。

    好半天,赵云才狠狠锤了一下自己的大腿,只憋出来一句:“这特娘该死的战争!”

第二百二十七章 关门打狗

    战争之所以该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东西从来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许你可以决定他什么时候开始,但很少有人能决定他什么时候结束,就算你能决定战争,也很难决定仇恨。

    比如说赵云,恐怕只要是认识他的不管是谁都要夸赞他一句这是个温和的人,但就是这样一个温和的人,如今却在对着襁褓中的婴孩下手。

    战争打到最后,又哪来的正确与错误呢?所谓战争最残忍的地方,就是不管你愿不愿意,最终都会被他变成畜生,受苦的还是百姓。

    沈…阳城下如此,燕京城下也是如此。

    粗粗的算一下,皇太极攻燕京城三天,满清的八旗军死伤少说有三万人,其中汉八旗大概两万五,满八旗死了五千多,蒙…古人死伤差不多也快一万了,沙陀人死伤四千,明军伤亡的更惨,京营士兵死了一万六,普通守城的百姓死了两万多,冀州附近的百姓平白遭受灭顶之灾,死伤更是将近十万,双方军民加一块总计死亡已经快二十万了,整个燕京城已经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经过这几天的洗礼,崇祯身上的气质在飞速地蜕变,以前的他虽然也算是一个颇有威严的帝王,但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他怎么也掩饰不了身上的那骨子奶劲,但如今在这炮火与血肉横飞的战场上,这位帝王看上去已经越来越稳重成熟,眼神越来越深邃而犀利,颇有了几分雄主的意气风发。

    “孙传庭那儿的现在怎么样了。”

    “回主子爷,孙大人的整训工作已经差不多了,他跟奴才保证,等下次建奴再来的时候一定又是三万个棒小伙子。”

    崇祯点了点头,眼神中掩饰不住赞许之意,可以说燕京城到现在还守得如此固若金汤,孙传庭绝对是劳苦功高,因为正规军实在是太有限了,又不敢随意拉民夫充数,因此只能采用且战且补的办法,折损几个就补几个,然后靠老兵带新兵的方式迅速形成新的战斗力,如今这最老的那波京营已经死了将近一半了,还能保持着这么个起码还算是合格的战斗力,多亏了孙传庭没日没夜的练兵。

    但要说城里最忙的恐怕还轮不上孙传庭,而是堂堂内阁首辅荀。

    荀的内阁现在是一天十二个时辰不听的往外面发命令,这诺大的一个帝都,把每个人都动员起来参与守城,而城内却丝毫没有发生慌乱,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为了这个奇迹荀已经把自己的黑眼圈累到鼻子下面去了,就连贾诩这种老狐狸也被感染着成天加班工作,听说姚崇因为年纪太大了的缘故,已经好几次累倒在政事堂了,估计要不是一口气硬撑着,随时都有可能撒手人寰。

    要说最闲么。。。。恐怕就是崇祯和秦浩两个人了。

    崇祯当然是名义上的最高统帅了,但其实谁都知道,这就是来当吉祥物的,真让他圣裁的话恐怕连阵型都看不明白,因此这崇祯有的时候看起来就像个端坐在荀身后的木偶,每当有人来请示的时候,荀总是这样说:

    “陛下,臣打算如此如此,这般这般,您看如何?”然后崇祯再木然地点一下头就好了,有点儿类似于人肉图章的作用,也是直到此时他才知道原来打仗还有这么多弯弯绕绕,自己原来不会的东西有这么多。

    而秦浩则是比较清闲,崇祯好歹还能当个吉祥物,自己恐怕连个吉祥物都当不了,有心想去梁山或者后周借那么几支兵马吧,手里的金币又不太够,在这种关键的时刻实在是不太敢再去抽崇祯的龙气,战场上运气有时候比实力都重要,万一因为自己抽的这点儿龙气以至于带来晦气很有可能直接就输掉整个战局。

    好在,现在看来这局面还算不错。

    整个燕京守卫战,最难也最关键的就是前面的这几天,只要前面打好了,后面就会越大约容易,一来城头上的百姓现如今已经迅速地蜕变,不但炮越大越准,而且面对如狼似虎的敌军已经没那么怕了,动作之间渐渐的都有了一丝军人的影子,说白了就是逐渐熟悉战争。

    更关键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崇祯苦苦等待的勤王军队终于一点一点的来了。

    第一路来的是从锦州来的吴襄,因为这地方离着京师相对比较近,公孙瓒之前派了大半的步卒去西线支援洪承畴,全部的骑兵去攻打沈…阳,吴襄手里的三万锦州之兵已经是辽东最后能拿得出来的兵了,现在宁远和锦州两城加一块儿恐怕都未必能划拉出一千人。

    随着吴襄这么一到,燕京城的军民百姓一个个士气大涨,毕竟这是全国最精锐的辽东军,皇太极的老对手了,战斗力还是可以相信的,既然第一波来了,那么下一波难道还会远么?

    嗯。。。。只是秦浩似乎更尴尬了。

    作为父亲,吴襄无疑是季度牵挂吴三桂的,可如今他那优秀的好儿子却被自己给软禁了,理由。。。。没有,这特么的万一要是问起来自己咋回答呀!

    但好在,吴襄的军队并没有选择突围进城,大明最重要的两阵总兵一个是关宁一个就是宁远,而一般督师都亲自坐镇宁远,所以这锦州总兵实乃是大明的第一总兵,身为大明第一总兵的吴襄又岂能没有点儿悍勇之气?这悍勇之气在跟了公孙瓒两年半以后别的学没学到现在还看不出来,至少这胃口和狂妄就先学了个十成。

    这特么吴襄不但没进城,反而在清军的东北方向安营扎寨了。

    东北方?崇祯等满朝文武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全都倒吸了一口凉气。东北方向,说白了就是山海关的方向,而且越走山越多,路越窄,一旦皇太极选择这个方向主攻,他们就可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一直退到山海关里面去,这特么哪里像是支援京城的,倒像是来堵这皇太极的后路的。

    大哥难道你还打算把皇太极堵在这里关门打狗不成?

第二百二十八章 洪承畴在哪

    燕京城下,皇太极大营。

    皇太极现在脸上的表情精彩极了,就好像刚中了彩票之后死了妈一样精彩,两个眼睛一个大一个小,不知到底是想要哭还是想要笑,看上去颇有一些滑稽。

    “吴襄把营寨安在了东北边?他就这么肯定自己会输?公孙瓒是这样,吴襄也是这样,一个个都不按套路出牌了,铁了心打算跟本汗赌国运?是谁给他们的自信?这特么的突然间整个辽东都换了这么奔放的打法,本汗还真有些接受不了啊。”

    众人也跟着一副哭笑不得的样子,对赌国运这种事儿,经常发生在满清,还是第一次发生在大明,难道高傲的大明终于承认自己的国力弱于满清了么?毕竟只有弱国才会主动赌国运啊。

    反正众人算是看出来了,现在这一战很有可能就是满清与大明的最后一战,如果这一战是满清赢了,那么明朝灭亡基本就可以进入倒计时了,相反如果明朝赢了,则恐怕一切又要回到萨尔浒之前,甚至比那时候还要糟糕,不由的纷纷提起了精神。

    “吴襄这一手,倒也算高明,唉!小瞧他了。”

    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独眼龙李克用,这李克用本事不凡沙陀人战力强横,皇太极也十分重视他的意见,便开口问道:“不知李将军有何高见,这吴襄高明在何处?”

    “若说高出多少恐怕未必,但难得的却是他的这份忠心。大汗您想一下,此处离山海关虽然不远,但如果是步卒行军恐怕也要一天的时间,咱们大军如果朝着他们冲锋的话就凭他那三万人,肯定是必败无疑的。”

    “不错,辽东军虽然悍勇,但出城野战,想要灭他们也并不算难。”

    “吴襄此举,是在逼迫大汗做出选择啊,是继续集中兵力进攻燕京城,还是掉头先解决在咱们背后的吴襄?如果先进攻燕京城,这吴襄在咱们背后不管是袭扰也好,破坏也好,都会让我军头疼不已,如此一来他进不进城又有何分别?

    如果大汉您集中兵力先对付吴襄,想来燕京城必不敢增派援兵助他,正如大汉所说,吴襄未必就来得及退回山海关,但却能给明廷争取到他们最却的时间啊!他如今依山建寨,以他的本事守上十天八天想来不难,可十天八天之后这各地的勤王援军也差不多该到了,大汉您可别忘了,公孙瓒还在沈…阳呢,吴襄这是把自己的命,交出来了啊!”

    这道理并不复杂,在场诸人自然都懂,只是一时半刻没想的这么透彻罢了,还有个没说的第三点,一旦公孙瓒那边先一步成功了,那么皇太极再想回家只能还是从西北方向原路返回绕一圈,恐怕到时候别说辽东,就连赫图阿拉都将被烧成一片火海了吧。

    众人都没有说话,这是一道两难的选择题,吴襄在用自己全军三万人做赌注,逼皇太极去选,对赌国运,却先把自己的命放上了牌桌,就看皇太极吃还是不吃了。

    “听说吴襄的儿子前些日子刚刚擢升为大同总兵,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这吴襄,为了自己儿子的前途倒是舍得。”

    众人闻言一阵苦笑,他们跟吴襄也是老对手了,这位从来都是中规中矩,没出过什么错但也没出过什么彩,刚刚还纳闷这么出格的事儿为啥会是他做出来,现在皇太极这么一说才知道其中原委。

    大明武将最大的官儿就是总兵,再往上的都是荣誉而不是官职了,一门双总兵,还都是最前线最精锐的部队,再加上曾经的大明第一悍将祖大寿跟他们爷俩的亲戚关系,这恐怕是有点儿过了,就算崇祯不疑他们父子的忠心,哪怕是出于平衡的立场也肯定要做一些措施的。

    可吴襄这么一搞,事情可就不一样了,如果皇太极没吃他这块肉,此战之后必然以武将最高荣誉退休,从此他儿子走上康庄大道,如果皇太极把他吃了其实也不错,他的恩宠必会加持在他儿子身上,加上这吴三桂的年纪,恐怕以后混个将军印也不一定啊。(明朝的将军二字非常珍贵,整个明末的武人只有左良玉最后有一块将军印)

    这种政治账就连满清这帮蛮子都能算明白,更何况是明朝这边儿的老狐狸了,吴襄安营扎寨之后不到一个时辰,不管是战略意图还是政治意图,包括崇祯在内所有人都心如明镜一般,崇祯自然也大喜过望,找来秦浩十分兴奋地道:“吴爱卿忠勇,朕心十分宽慰啊,上仙您看,他那个儿子。。。。”

    秦浩也皱眉沉思了起来,吴襄这一手,也大大出乎了秦浩的预料,不过想想也是,历史上吴三桂可以如此年轻就当上总兵,这除了他本人作战勇猛以外,吴襄的提前退休恐怕也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个一心为儿子好的好父亲。

    这时候如果还不放了吴三桂,确实有点儿说不过去了,本来么,软禁吴三桂就是毫无理由,人家在西北的时候作战挺猛的,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