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穿越时代 >

第667章

大穿越时代-第667章

小说: 大穿越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在各种语言内部,还有不同的方言,就算是作为官方语言的印地语,在印度国内也有五种主要方言,彼此的差异不比粤语跟普通话更小,想要互相听懂也是挺不容易的。

    这种语言不通的状况,会造成什么样的困扰呢?首先是印度政府想要消除文盲会很困难。某个印度人在自己的邦终于会用自己邦的语言写字了,结果到了隔壁的邦还是文盲一个!其次,这给印度人在国内的迁徙和旅行造成了很多障碍。有些人甚至一辈子走不出自己的村子,因为他说的语言和周围地方的不一样!

    德里作为印度的首都,说的自然是官方的印地语。而司机小伙子来自西孟加拉邦,说的是孟加拉语,这沟通起来自然十分苦恼……幸好,印度人还有英国殖民时代遗留下来的英语,可以把全国人民联系在一起。而坐在王秋他们前边的这位西孟加拉邦司机小伙子,就是靠着一口印度腔英语来首都讨生活的。

    但问题是,在这个文盲率极高的国家,能够掌握英语的印度人,在总人口之中也只占了极小的一部分。司机一连喊了十几个人求助,不是装作没听见,就是真的听不懂……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能用英语沟通的家伙,谁知这个戴着眼镜貌似知识分子的家伙跟司机一样不靠谱,居然煞有介事地瞎指一气——没办法,大多数印度人都是这样的不靠谱,你和他说什么,然后问他懂不懂了,会不会了,他们会晃晃头表示知道了,或者很自信的说没问题。然后司机开出去迷路了,上菜的上错了,等人等上几个小时……

    最后,还是已经快要不耐烦的白泉颐卫生专员下车去路边报亭里买到了一份地图,又找到一名大腹便便的印度警察,打着手势沟通了一番,总算是找到了前往使馆区的大致方向。

    不过,接下来的路程依然充满坎坷——在陌生人眼中,德里所有的路看上去都差不多,围成了一个个的圆圈,中间是大块的草地,不少人坐在草地上睡觉、吃东西或者打牌,然后有四条路从草地中笔直地伸出去;随便驶上其中的一条路,很快就又会看见一个一个的圆圈,中间又是大块的草地,又有不少人坐在草地上睡觉、吃东西或者打牌。因此,王秋他们的车子就在德里不停地迷路、迷路、再迷路……

    相对于城郊结合部的野生动物公园,市区的动物少了很多,但麻烦却一点不少,因为有成千上万的流浪汉住在德里的道路两旁。一个个身体瘦弱、面目肮脏,蜷缩在绿化带的灌木丛之中,还有大桥或者立交桥下面。汽车从他们身边呼啸而过,而他们就在那里生火做饭、,取水洗衣,以及从头发里抓虱子。

    这些无家可归的人对司机来说是个大麻烦。他们从来不等红灯,总是随心所欲地猛跑着冲过马路,逼得司机不得不一次次急刹车避开他们,也让王秋等乘客颠得够呛。

    总之,当这辆车子好不容易行驶到分割新旧德里的拉姆利拉广场,看着广场上熙熙攘攘的游人,还有作为地标的德里门,王秋等人都已经忍不住快要热泪盈眶了——到了这里,司机小伙子总算是对前面的路比较熟了。不过王秋他们也已经饿得肚子咕咕叫,于是就决定先在附近找个地方吃饭再说……

第621章 、走进印度(下)

    第二十一章、走进印度(下)

    对于新德里的拉姆利拉广场,无论是来自西孟加拉邦的低种姓司机小伙子,还是驻印度大使馆的白泉颐卫生专员,都似乎挺熟悉的样子,两人商议了一会儿,很快就在附近找到了一座看着还不错的自助餐厅。

    总的来说,这餐厅装潢得还不错,空调冷气开得很足,环境也挺干净,就是气味稍稍有点不太好,总是弥漫着一股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类似于脚臭和酸奶混合在一起的奇怪味儿。不过,只要再往里面走一段,能够闻到食物的香味之后,就被盖了下去——后来王秋才知道,大部分被印度人长期居住过的地方,都会有这种气味,只是程度或轻或重而已。因为他们咖喱吃得太多,加上天气太热,流汗流个不停,身上总是分泌着一股咖喱酸臭味儿,越胖越黑的人体味越重,时间一长连他们待着的地方也被“污染”了……

    (凡是乘过大批印度旅客的国际航班,在接待其它国家旅客之前都要往机舱里喷空气清新剂。)

    中国人的文化一向讲究以食为天。对于走出国门的中国游子来说,在外旅游的一大快感就是当地的食物很对胃口,既能体验异域文化的新奇感,又能大快朵颐;相反,最大的失望就是当地的饮食难以下咽,转而只能投靠当地的中餐馆,但又往往会继而发现,这所谓“中餐馆”弄出来的食物口味也是严重对不起祖宗,搞到最后只能吃方便面……在一个地方吃的好不好,直接联系到中国游客对异乡的观感。那些有特色可口美食的地方,印象就会好一点清晰一点;而食难入口的地方,感觉就恶劣不少。

    当然,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差异很大,哪怕是中国各省的菜肴风味也是天差地别,用自己的标准揣度别人的饮食文化确实是有些太主观。但没办法,旅游的印象本来就是很主观的玩意儿……

    在这一点上,印度是个很倒霉的国家,得益于其在卫生条件上的恶名远扬,该国的饮食文化通常直接被剔除到了中国游客的体验选项之外,很多短期旅行的人,甚至连尝试一下印度食物的想法都不会有。

    然后,根据王秋今天的亲身体验,印度的食物确实是不怎么样,但也没有传言之中的那么惊悚。

    ——在这间自助餐厅里转了一圈,王秋就发现了印度菜的三大特征:

    第一、很少有肉;第二、热菜几乎全是糊糊,以咖喱为主;第三、没有纯粹的绿叶菜。

    整个自助餐厅里,如果算上甜点的话,各种菜肴加起来不下一百道,但绝大部分都是素食,仅有的荤菜是的鸡肉和煎蛋,还有切成小块的煎鱼排。但却没有牛肉和猪肉,原本似乎有烤羊肉的,可惜在王秋他们进来之前就被食客们分光了,只剩下几根骨头和一只空的不锈钢盆子。然后,除了那些烤出来或者煎炸出来的食物之外,剩下的菜肴基本都是各式各样的绿糊糊、黄糊糊、褐糊糊、辣糊糊……

    ——印度人对于素菜似乎没有清炒的概念,而是从豆子到花菜,从叶子到根茎,全都切碎煮在糊糊里面,鸡肉如果不是拿来油炸或烤的话,也是一样放进糊糊里炖……这可真是一种适合懒人的料理方式。

    中国人通常习惯于把这种糊糊菜统称为咖喱。这算对,也不算对。所有的糊糊菜都是用香料熬制的,咖喱只是这些香料之中最主要的一大类,还有其他的味道,比如有的糊糊是茴香味,有的偏薄荷味,有的类似红烧的汤汁,有的吃起来类似罐头蘑菇汤,有的会加芝士在里面,有的会加香叶在里面。

    而且,中国人吃的咖喱,一般是先从英国传到日本,再从日本传过来的三道手版本,里面必不可少的三样玩意儿就是土豆、胡萝卜和肉。但在正版印度咖喱里面,更多的则是豆子和洋葱,还有放香菜、玉米、菠菜和西红柿的,放土豆和胡萝卜的反而不是很多见,此外具体的口味也存在一定差异。

    不管怎么样,王秋他们每人都用小碗舀了好几种糊糊,又拿了些油炸或烤出来的面食,然后找了张桌子坐下。每张桌子上都有一盆飘着柠檬切片的清水供食客们洗手,洗完之后就各自对食物伸出了手指……

    ——印度人吃饭一般都是直接用手的,想要餐具得自己向服务员讨要,还不一定有。

    接下来,王秋他们就发现,这座自助餐厅的印度菜虽然卖相不怎么样(都是糊糊),但口味还不错。尤其是那几种面食点心,都做得很有水准——炸得浑圆香脆的金黄面包球,里头是加了红糖的奶酪,只要咬上一口,甜甜的汁液便顺着嘴巴流满下巴;做成三角形的油炸咖喱饺,里头晒着用咖喱香料调味过的土豆和蔬菜,吃后香辣过瘾,真是满嘴留香;还有烤的焦香又富有嚼劲的印度抛饼,用来蘸着各类糊糊吃,确实是再合适也没有了;最后,作为饮料的酸奶和奶茶,同样做得相当不错,就是略微甜了些。

    当然,像旁边餐桌上那些印度人一样,用手指头伸进碗里,将米饭和糊糊菜一起搅来搅去,并且时不时把手指头放进嘴里吮吸两声,王秋等人还是感觉有点不太适应……虽然新疆手抓饭也是这么吃的……

    “……虽然这些糊糊看着让人很没食欲,不过吃起来似乎口味还行……尤其是这个香菜咖喱……”

    王秋一边用抛饼蘸着绿糊糊,一边说道,“……口感非常清爽……比想象中的印度菜强得多了。是不是因为我们这是在上等饭店的关系,所以感觉才还过得去?我在来之前看了本旅游手册,里头再三告诫我们千万不要随便吃印度路边摊的东西,也不要喝小店里的散装饮料,否则就会腹泻拉肚子……”

    “……不抱偏见的话,印度的饭菜还是很有些值得品尝之处的,要不然英国人怎么会把咖喱带回去呢?”

    白泉颐卫生专员吃着一份咖喱炒面说道,“……关于路边摊和大饭店的问题……怎么说呢?这间自助餐厅确实是比较高级的消费场所,来光顾的都是高种姓印度人和外国游客。不过,印度的那些路边小吃摊虽然看起来比较脏和乱,但其实卫生问题也没想象中那么严重。你想想,咱们中国的路边摊,又能干净到哪里去?而且大多数印度小吃都是煎炸烧烤出来的,就算有什么细菌,也早就被高温消灭殆尽了吧!

    毕竟,印度人又不是日本人,什么东西都喜欢吃生的,结果弄出一堆寄生虫病。相反,印度的食品基本都只有加热过头的份儿!就说这些糊糊菜吧!都是用大锅甚至高压锅炖了几个钟头熬出来的。或许看起来卖相不佳,或许会破坏蔬菜的营养,不合某些人的口味,但杀菌消毒却是应该没问题的。”

    “……那么,难道旅游手册上那些中国游客在印度路边摊吃坏肚子的故事,都是在夸张和瞎编吗?”

    “……也不能这么说,如果你真的去路边摊吃东西,确实是对肠胃很危险的。但主要不是食物有问题——那些油炸小吃本身的细菌,早就在加热过程中被杀死了,而是餐具太不干净,还有洗餐具的水也不干净。那些摊贩的盘子和杯子基本不洗,就在一桶黑乎乎的水里涮一涮,从早到晚都不换……那样怎么行呢?”

    白泉颐回答说,“……我和大使馆的人每次出去吃饭的时候,如果不是这种比较高档的餐厅,一般都会自己带上饭盒和杯子,这样就一般不会出什么问题了。另外一些游客是因为长途旅行太过于疲惫,导致身体不佳、肠胃虚弱,却还要硬撑着吃印度特色的生洋葱、辣咖喱和难消化的油炸食品,自然就被放倒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确实是那个游客自己在作死了。”李维啃着一块小鱼排嘟哝着,“……不过这咖喱还是不能多吃——之前,我原本以为欧洲人身上的体味已经够重了,但洗洗干净还是能过得去的。可这边的印度人就算是再怎么洗澡,那身上一股咖喱味还是怎么也洗不掉……”

    “……确实,印度人不仅总是吃咖喱,还天天吃洋葱,而且是生洋葱,身上的气味自然好闻不了。”

    白泉颐耸了耸肩,指着旁边的西孟加拉邦司机小伙子说道——这家伙正捧着一碗切碎的生洋葱大快朵颐,“……不过,这也是一种为了适应南亚次大陆环境的生存哲学,首先,多吃洋葱和咖喱可以刺激口腔、避免中暑,跟我们在夏天服用仁丹是一样的道理。其次,这么做还可以防蚊虫叮咬。我刚来印度的时候,在夏天老是被蚊子叮咬,而周围的印度人却总是没事儿。后来我才发现,其中的原因就在他们的咖喱体味身上——由于印度人经常吃洋葱和咖喱,天长日久之后,汗液的气味就能够驱蚊了……”

    “……仅仅是为了驱蚊,就要狂吃洋葱和咖喱,做到浑身怪味儿的程度?这也太夸张了吧?”

    王秋听得目瞪口呆,不假思索地吐槽道,“……我们是人,不是活的蚊香!”

    “……但若是想要在印度长期生活的话,就真的有必要把自己变成蚊香了!这边是热带气候,所以印度的蚊子可比中国蚊子凶残得多了,中国蚊子不过是让人身上肿几个包罢了。印度蚊子却是真的能要人命!”

    白泉颐摇头叹息道,“……我是大使馆的卫生专员,每年都能听说有来印度的我国旅客,因为被蚊子咬了和其它一些原因而染上热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