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穿越时代 >

第381章

大穿越时代-第381章

小说: 大穿越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那一天看到解放军的飞艇编队跨越时空抵达临高之后,吃够了苦头的李孟就忙不迭地表明了身份,又经过一番繁琐的审核和盘问,随即便得到了重返现代世界的许可。

    但问题是,虽然李孟在明末过得很惨,可即使是在现代世界,李孟也只是一个失业多时,连房租都快缴纳不出来的无业游民。然后,他又在危机四伏的古代社会里,成天打打杀杀地混了这么久,短时间内恐怕难以适应现代都市生活,恐怕就更加不容易找到工作,或许要不了几天就得沦落到丐帮里去要饭了。

    更何况,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事集团首领,李孟身边还有几个跟他一起漂洋过海来临高的山东弟兄,需要李孟想办法安置——继续在码头扛大包总不是个事儿,工作辛苦收入少不说,还只能睡集体宿舍,连自家的房子都没有,娶妻生子更是想都别想……如果不把这几个跟着自己上阵厮杀、同甘共苦、并且追随自己一路颠沛流离到海南岛的过命兄弟给安顿好了,李孟在现代世界也过得不安心啊!

    于是,他就想要继续在这个时空打一段时间的短工,好歹积攒一点钱下来,同时想办法给几个弟兄安排个稍微好一点的前程。结果还真给李孟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差事——自从海南岛的环岛铁路通车之后,设置在三亚的铁路总局,原本是用女列车员来售货和打扫卫生的,谁知明末百姓的道德素质实在堪忧,甚至已经超过了日本地铁痴汉的等级,简直跟现代印度的强奸公交车有得比……结果,来自现代世界的女列车员频繁遭到各种骚扰和侵犯,不管铁路警察怎么警告和恐吓,甚至把几个痴汉吊在车站门口都没用。

    鉴于上述状况,李孟就带着他的那一票山东壮汉过来毛遂自荐,揽下了其中一列客车的乘务员职位——对于李孟那票山东兄弟来说,在铁路上工作好歹比在码头扛大包要体面些,也轻松些。而对于铁路局来说,不管怎么样,李孟好歹是现代人,相对来说比明末土著更加可靠,也懂得在火车上该如何工作。而那几个山东兄弟虽然有点笨,但都很听李孟这个大哥的话,为了谋生也肯学习……

    现在,其他人有的在火车头铲煤,有的在打扫车厢的卫生,都是些粗笨的活儿。而最需要动脑筋(算账)的售货员,就只能让李孟自己来负责了——他一个人又要收钱找钱,又要用藤壳热水瓶给客人泡茶,还要指导那些明朝土鳖们如何开罐头和吃泡面,还得防着有人趁乱偷东西,当真是忙得焦头烂额。幸好,前面的三等车厢实在太挤,所以售货小推车照例只在二等车厢和头等车厢活动,否则李孟还要更头疼。

    “……小伙子,给我家兄长来一大碗八宝粥。还有那泡面又是什么东西?”

    徐霞客打量了一番小推车上琳琅满目的各种吃食,又跟徐仲昭商量了一下,便对李孟招手吩咐道。

    李孟闻言便从车上的粥桶里舀出一大勺八宝粥,装进一只粗糙的椰壳碗里,随即跟一副粗制滥造的木头筷子一起递了过来,“……您要的粥好了!泡面有三种口味的,您想要哪一种?还是都尝尝?”

    而徐仲昭则接过那碗八宝粥,用筷子搅动了几下,顿时看得哑然失笑——或许是因为琼州地处偏僻,一些诸如核桃、莲子、葡萄干之类的外地特产不容易置办的缘故。所以这八宝粥也很有本地特色,乃是大米和小米(海南有一种名为鸡脚黍的特产小米)混合煮成的浓粥,掺入绿豆、花生、干枣,以及切成小块的菠萝、番薯、椰子肉。看着花花绿绿,颇为诱人,而里面的糖也放得很足,倒是很合胃口。

    与此同时,李孟还在向徐霞客介绍小推车上的三种泡面——考虑到运输的成本问题,这些泡面都是用现代世界的机械设备和本时空的原材料,在海南岛最新设厂生产出来的。因为一次性纸碗的制作难度太高(不要以为制作纸碗纸杯的技术很简单,光是纸杯内壁的防热防水无毒淋膜一项,就足以难倒二战前的所有工厂,而朝鲜更是在二十世纪末把研发“大同江”碗面成功作为一项光辉政绩来夸耀),所以都是袋装面,分为川味牛肉、清汤海鲜和咖喱鸡肉三种口味。除了塑料包装被迫改成油纸袋,酱料、调味粉和脱水菜肉也只能放在每箱泡面附赠的小竹筒里,让食客自己拿勺子舀之外,其余都跟现代的方便面一模一样。

    看着油纸包里的三种泡面,徐霞客犹豫了一会儿,觉得自己之前在博铺港三天两头吃各种海鲜,还有那个天竺咖喱饭也尝了很多回,已经有点腻了,最后就要了一包川味牛肉面。

    李孟便从油纸包里拆出面饼,放进又一只椰壳碗里,撒上酱料、调味粉和脱水菜肉,再倒入开水,盖上一个纸盖。然后把碗和一副筷子递到徐霞客手里,请他耐心等待三分钟,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就好了。

    片刻之后,闻着从碗里渐渐冒出来的鲜美香气,徐霞客忍不住打开纸盖,看着那犹如西瓜汁一般红得可爱的汤水,忍不住赞道:“……嗯,这泡面真不错,价钱不贵,须臾即成,而且闻着也很香。虽然还没有入口,但这色香味之中已经有两项是上佳了,真令人食指大动啊。”

    “……好像是挺香的,让为兄尝尝。”

    此时的徐仲昭已经吃光了他的那碗热带风味八宝粥,又闻着泡面的香味,不由得转过身来,抢过徐霞客的面碗,就往自己嘴里灌了一口放了大量辣椒、红油、胡椒、葱姜蒜香辛料的面汤……紧接着,这辈子都没尝过辣椒这种舶来品的江苏缙绅徐仲昭,就被辛辣的面汤给呛得连连咳嗽,甚至溅出了眼泪。好半天之后,他仍然觉得脸颊抽搐,喉咙和口腔火辣辣的痛,连嘴唇好像都不是自己的了。

    徐霞客拿回面碗之后见状,便狐疑地只是在碗沿上轻轻抿了一小口汤水,但尽管如此,还是半晌无语。随即捂着涨红的脸,擦了下眼里渗出的泪水,心有余悸地叹息道:

    “……咳咳,这真是在吃火啊!难道川蜀之人,就喜欢吃这样的东西来糟蹋肠胃吗?”

    ——明末,辣椒刚刚传入东亚,中国只有在沿海港口少量栽种,所以古人对辣味的耐受度远不如后世那么高。而徐霞客出身的江浙之地,又素来以膳食口味清淡而著称。最后,由于穿越者的塑料工艺不过关,做不出后世的料包,这种本地产泡面的调料要靠自己从竹筒里舀,往往一个手滑就会不小心放多了……

    另一边,正当坐在二等车厢的徐霞客兄弟,被这超辣方便面给呛得涕泪齐下之时,头等车厢内的未来穿越者和本时空江南名士们,也在各自享用着他们的午餐。

373。第373章 、南海铁道纪行(四)

    第六十四章、南海铁道纪行(四)

    诸位深入琼州刺探“髡情”的江南名士们,此次乘坐的头等车厢,挂在列车的倒数第二位,后面就只有一节餐车了。作为专供穿越者和愿意出高价的土著、归化民乘坐的头等车厢,尽管车厢的底盘和前边的平板车基本一样,但是加上了木质的厢体,不但有宽大舒适的藤编座椅和做工精致的小桌子,以及玻璃镶嵌的车窗,还安装有亚麻布的窗帘,在烈日炎炎的海南岛上,既能够通风,又可以免去日晒之苦。

    当然,在看惯了各种雕梁画栋的桐城名士方以智眼中,这种车厢内的陈设装潢就太简单和粗陋了。

    “……这就是所谓的头等车?未免也太名不符实了吧。不过车上供应的饭食倒是还算精致……”

    方以智一边嘀咕着,一边准备用午饭——原本这列车上挂着一节餐车,而且据说布置得颇为豪奢舒适,头等车厢和二等车厢的客人都可以过去点菜就餐。但如今这列火车的餐车,已经被黄石将军和日本使者给占了下来,挂上了“闲人免入”的牌子。坐在头等车厢里的“江南士子业余间谍团”,如果不想喝凉水啃干粮的话,便只好在座位上拿着菜单点餐,然后再让餐车里边的人把饭菜给送过来。或者从售货员的小推车上买些吃的东西也可以,而且价钱更便宜……但作为头等车厢的贵客,他们可不会像二等车厢里的徐霞客兄弟那样膳食简陋,随便来一碗泡面或八宝粥就能对付过去,再要一听鱼罐头或几个水果就算是打牙祭了。

    此时此刻,方以智面前的桌子上,就摆着一份“炸鸡饭铁路便当”——盛菜的“便当盒”,乃是一个极大的外黑内红漆器方盒,盒盖和盒子的外壁上,描绘着金银两色的花草鸟兽,即使在见惯了锦绣珍玩的方以智眼中,也算得上做工精致了。而盒子里的饭菜也是色彩鲜明,种类丰富:主菜自然是裹了面衣炸得金灿灿香喷喷的炸鸡块,配菜有掺入了青豆、胡萝卜丁和咸肉粒的土豆泥,以及炸虾、煎蛋、少量的炒花菜和切成小块作为甜点的糖芋,在一只蓝花白瓷烧制的小盅里,则是鱼丸、干贝、虾干、海带、豆腐等煮成的海鲜汤,就连那一团白米饭上,都颇具匠心地撒了少许黑芝麻作为点缀……虽然江南水乡的士人一向舍得在膳食上花功夫,自古以“食不厌精”而著称,但在方以智看来,若是把这个食盒拿到苏杭之地的酒楼里去,除去食材稍嫌寻常之外,无论做工还是搭配,也已经很能上得了台面了。

    方以智伸出筷子,夹起一块炸鸡,顿时就有一股浓郁的美妙香味扑鼻而来,简直能让人流出口水。一口要下去之后,裹在外头的面衣口感酥脆,里面溢出的肉汁鲜甜可口,让他不由得在心中暗自赞叹:

    “……唉……这澳洲人的享乐手段果然了得,无论衣食住行,都有些不错的门道……可惜你们在这海边小县安安心心贩货谋利也就罢了,为何还要这般欲壑难填,居然勾结国朝武将,图谋江山社稷呢?”

    ※※※※※※※※※※※※※※※※※※※※※※※

    事实上,作为一位交游广阔、见多识广的风流名士,来自安徽桐城的方以智大少爷,原本对远在琼州的“澳洲髡人”并无太多恶感,倒是这些年来陆续出现在市场上的各种“澳洲洋货”十分喜欢,此外也对杭州紫明楼提供的从戏曲到沐浴再到香油按摩的各式“澳洲享受”颇为着迷,甚至不惜为此一掷千金。

    但在去年深秋时节,杭州西湖的某艘画舫上,一次东林党文人举办的聚会之中,身为天下君子楷模的东林前辈、“牧斋先生”钱谦益,却表情严肃地向诸位东林君子宣布了一则重大消息。

    ——根据他的可靠消息察知,昔年被先帝倚为柱石,曾经孤身格毙“老奴酋”努尔哈赤的百战名将,目前坐拥数万精兵称雄闽海的福建总兵黄石,竟然辜负圣恩,与盘踞琼州的“澳洲髡贼”有密切勾结,似乎有着极大的图谋!怎奈朝廷眼下受困于辽东建奴,京师屡次遭遇兵火、摇摇欲坠,故而满朝文武都无心关注此事。但若是让此贼得逞,则大明天下的东南半壁势必危殆,故而东林君子们须得早做防备……

    对此,聚会的各位东林士子,都是一脸的震惊——原本在这些天之骄子的眼中,这几年不断贩来各种海外奇货的“澳洲人”,基本上就跟割据壕境澳(澳门的旧称)的佛郎机人相差无几,只不过是一帮做生意的铜臭商人罢了。因为名中都带着个“澳”字,一些来自小地方的读书人,甚至还有把这两者给混淆的。

    如果这澳洲人盘踞港口通商,谋求锱铢之利也就罢了,想不到他们的胃口却如此惊人,竟然还勾结朝廷武将,妄图割裂国朝疆土,行那大逆不道之事——这简直就是又一个辽东兵祸兴起之前蛰伏的建奴啊!

    更何况,建奴的老巢远在长城之外,即使在北方再怎么逞凶,也危害不到江南这块安乐窝。可黄石的福宁军就在江南隔壁的福建,而澳洲髡贼的大船也时常在江南附近的海域出没啊!

    在震惊之后,诸位东林君子们便纷纷出谋划策——既然东林党素来标榜“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那么对于这等动摇朝廷社稷、威胁国朝安危的大事,自然是不能无动于衷,于是纷纷声称应当发动朝中的亲朋故旧上书进谏,让朝廷提防福宁军叛乱,同时禁绝与澳洲人的贸易……

    但问题是,众人眼下都只是“风闻言事”,连提出此事的钱谦益,也支支吾吾地拿不出什么真凭实据。仅仅凭着几句空话,就要弹劾福建总兵黄石谋逆,显然是不太够的。再说,钱谦益固然在东林党内德高望重,但只是因为他的几句话,就要大家都服从号令,发动自己的人脉和势力展开行动,也还是办不到的。

    ——作为江南地主富商集团的政治代言人团体,东林党原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