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抗日之铁血兵王 >

第564章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564章

小说: 抗日之铁血兵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说日军的野战部队的战斗力确实有所下降,但是他们的情报部门却比之以前要厉害的多了,前不久徐晓林的一个情报组就在天津被日军破获了,损失了四名优秀的情报员。

    而国民政府军统局的天津站也在一个月前被特高科摧毁了,损失了大批的优秀情报人员,所以除非有必要,否则的话马铮并不愿意暴露军区的情报人员。

    既然日军不主动来攻击军区,那么马铮还乐得清净,军区经过这两个多月的休整,各老牌部队都已经恢复了战斗力,新组建的那些部队也已经列装了,清一色的日制武器装备。

    另外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绥察军区又组建了五个步兵旅和两个骑兵旅,到目前为止绥察军区已经有了5个步兵师、33个步兵旅以及1个骑兵师1个装甲师,此外有还有大批的技术兵种和直属部队,总兵力达到了45万以上。

    而且山东军区这段时间也没有闲着,大批新兵被送到了沂蒙山进行训练,虽然这些新兵都还没有正式的番号,但是马铮却把他们编成了三个临时的补充团,只要这些部队合格了,以后便会直接补充进其它部队。

    同时党中央调配给绥察军区的那125名军政干部也已经全部到位,经马铮以及整个军区党委的一致决定,将这些新调入军区的军政干部同一起编入新编的那步兵旅里面。

    不过部队虽然组建好了,但是新部队却没有多少战斗力,还需要训练,不然的话这些人要是直接上战场,那可就等于直接给冈村宁次送菜。因此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练兵,换装,然后便是帮着延安方面进行大生产运动。

    当然了,绥察军区也没有闲着,在军区总部的命令下,大批的新部队开赴荒山野岭进行屯田。虽说这大冬天的也没有啥可干的,但是最起码却能利用这段时间寻找一片合适的营地,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修建房屋,省的来年和老天爷抢时间。

    不说马铮所部忙着舔伤口补血,再说北平城的冈村宁次。冈村宁次虽说此时已经升任日本陆军大将,成为了元帅之下的最高军衔,但是他的日子却不好过。

    原本冈村宁次赴任华北就是来收拾烂摊子的,属于临危受命。而他本人抵达华北之前则是信心十足,在他看来华北除了马铮所部之外再没有其它部队值得大日本帝国大动干戈了。

    然而当他真正地了解了华北的局势之后才发现,事情远比他想象的还要复杂。经过几年的发展,不但马铮所部进步巨大,八路军其它部队甚至于一战区、二战区、苏鲁战区实力都很强。

    更恐怖的是,现在这些战略单位之间已经形成了默契,只要有一方行动,其他几方该围点的围点,该打援的打援,配合的非常好,山西就是这样丢的。

    几次大战下来冈村宁次终于见识到了华北抵抗力量的强大,说实话,对于马铮所部这样的强敌,冈村宁次最希望的便是集中全力将其彻底的摧毁,哪怕是拼上5个师团不要也在所不惜,毕竟一鼓作气的道理谁都懂,更不要说像冈村宁次这样的老手了。

    在冈村宁次看来,绥察军区的威胁已经到了刻不容缓必须解决的时候了。但是怎奈绥察军区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实在惊人,上一次大战虽然只进行了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而且还是在华北方面军处于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发动的,但是结果如何?

    这一仗他们虽然打下了张家口,但是却把整个山西丢了,完全是得不偿失,最重要的是方面军原本恢复过来的实力再一次遭到重创,第10师团、35师团以及驻守石门的第32师团皆都是伤亡过半,皇协军的伤亡更是无法计算,损失兵员至少在十万以上。

    冈村宁次这下是被真的绥察军区吓住了,这支部队太过于诡异与野蛮了,一言不合就以全歼对方师团以上的部队说话。

    此外大本营对华北方面军的调整也让冈村宁次心惊不已,经过调整的华北方面军只有9个野战师团和7个独立步兵旅团,加上其他技术兵种也不过区区二十万兵力。

    尽管伪华北靖绥军经过扩编之后达到了二十个步兵师以及两个骑兵师另外还有八个独立步兵集团,总兵力高达20万人,但是加起来也不过40万人,比之前依然少了近十万人。

    兵员减少是一回事儿,更重要的是第五师团等主力部队被抽调走,华北方面军的战斗力下降了何止一层。事实上此时华北北地区的防御力量已经下降到了史的最低点,自保尚且不足,那还有能力进攻呢。

    同时冈村宁次也在担心帝国实施南下计划的效果,如果南下受到阻击进展不顺的话,后果非常严重。甚至于会引起整个战局的崩盘的,毕竟成长起来的支那政府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加强大。

    现在冈村宁次只盼望南下计划能够短时内实行,并且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然后被调走的部队能够尽快归建。让他这个华北方面军司令官能够当得安稳一些,不像现在战战兢兢的,就怕那一天天一亮发现八路军已经兵临城下了。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难处,所以冈村宁次在给前线各部队的命令中特别提到,禁止各军团各师团同中国方面发生大规模的冲突,战斗一定要控制在联队以下。

    因此在这两个月间,双方虽然也进行了零星的战斗,但是双方都很默契的将规模控制在营连一级。在这方面双方的动作协调一致,相互间打得都很有分寸。(未完待续。。)

第九百五十二章:腾飞的1941(求订阅!)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九百五十二章:腾飞的1941(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悄然间,1940年的尾巴也从指尖熘走,41年的钟声也随之敲响,时间开始进入1941年了,中国抗战进入了第四个年头。

    中国向来没有过洋新年的习俗,所以在西方国家欢度新年的时候,中国国内民众表现得很淡定,甚至于没有引起一点波澜。

    但是此时远在山东前线的马铮心里却一点也不平静,终于进入了1941年,大时代的大幕终于全部掀开了。

    1941年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参战各方而言,都是最为至关紧要的一年。

    在这一年中,希特勒征服英伦三岛的“海狮计划”最终还是被无限期被搁置了,意大利在非洲屡战屡败。同时,英国终于度过了“他们的最光辉的时刻”,伟大的苏联卫国战争在这一年的6月份开始了,美国也一步一步的被拖进战争……

    对于日本帝国而言,1941年是一个决定其最终命运的一年,因为长期以来在日本内部存在的“北上”与“南下”之争,终于以“南下”派的胜利告终。

    1941年7月2日,就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的半个月不到的时间内,日本御前会议最终制定了不管世界形势如何变迁。日本帝国将采取南进步骤。以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而对于苏德战争,采取暂不接入的态度。

    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计划与日本偷袭珍珠港直接导致世界形势发生巨大转变,希特勒的“巴巴罗刹”计划使得苏联被卷入到战争中,而日本的战略决策则是使的美国卷入战争。

    这样,未来的两大超级强国之一的苏联开始在德国的侵略下显示出了其超强的战争潜力,而希特勒的大陆优势逐渐为苏联所消磨掉。

    同时,日本的“南下”战略固然可以夺取盛产战略物质和作为重要战略交通要道的东南亚地区,打击欧洲列强在亚洲的权势,实现日本独霸东亚太平洋地区。

    但是,“南下”必然导致日本与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发生激烈的冲突,因为美国在东亚太平洋地区有着极为重要的利益。

    而先前日本对于中国的侵略,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严重侵犯了美国在中国的利益,但是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情绪太严重了,以至于积极主战的罗斯福总统也无力将美国带入战争。

    但日本的南下,尤其是1941年末对于珍珠港的偷袭,为罗斯福总统参与战争,提供了最好的口实。

    这样,最强的海洋侧翼大国,美国,在这一年也参与了战争,东亚太平洋地区的战略格局也因此而改变。

    到了1941年末,决定战争进程和塑造未来世界的两大洲际大国苏联和美国最终被拖入到战争中,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极为重大的变化。

    1941年对于中国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一年,这是一个平年,是农辛巳年(蛇年),同时也是民国三十年。1941年中国进入抗日战争中期,而在该年一月发生的皖南事变是国共合作史上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事件。

    这一年既有飞虎队来华作战的喜事,也有重庆隧道大惨案的发生。但是最让马铮关注的还是苏联参战以及美国参战这两件大事,尤其是美国参战。

    美国参战对于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因为美国的参战,日本人的火力有了另外的目标,经了四年战争的中国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尽管在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头几个月,日本的战略推行的的确是极为顺利,拿下了香港、马来亚、荷属东印度群岛、缅甸和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法属印度支那和泰国也屈从于日本的统治之下。到1942年底,日本奴役了3。5亿人。

    但是,日本也仅仅是走到这一步了。随着美国的正式参战和苏德战场的形势的变化,轴心国的优势一去不复返了。

    美国的参战,使的美国政府终于可以动用其所有的人力、物力来进行战争了。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日本的行动,使得世界史的进程大为加速,美国的参战时间大为提前。

    而美国的参战标志着盟国的力量最终压倒三国轴心的力量,从此战争进程发生了巨大的转折,盟国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逐渐开始战略反攻。

    这一点马铮必须要感谢日本人,要不是他们“聪明”的行动,美国人也许还在美洲大陆上欺负他们口中的黑鬼呢。

    事实上,在日本南下东南亚,偷袭珍珠港之前,罗斯福虽然千方百计地想将美国带入战争,但是无奈国内孤立主义势力太大,罗斯福取得的成效不是太大,仅仅使美国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而日本的行动,立即激起了美国人的愤怒。借此,美国国会在1942年初分别对于德、意、日宣战。

    而日本南下东南亚也表明了三国同盟内部并不是那么协调,轴心国战略上的不协调导致树敌过多。

    在日本南下之前,希特勒已经开始了对苏联的战争。而按照《三国同盟条约》,日本应该配合纳粹战略,在中国东北出兵,进攻苏联远东地区。

    但是日本并没有配合德国纳粹,甚至连对苏联宣战这一表面文章都没有做,而是南下东南亚。日本南下东南亚战略计划的事实,迅速将美国直接推倒了与日本对抗的最前线。

    日本的南下战略将日本与未来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放在了面对面对抗的地步。实际上,日本低估了美国的战争潜力。因而,日本也即将为其胆大妄为的赌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事实证明,日本在战争中死亡人数近300万,丢掉了整个海外殖民地,国内物质损失不计其数,也给好几代人留下了身体和心灵上的创伤。

    另外,日本也低估了中国抵抗的潜力。日本对于东南亚的入侵使得其不得不减缓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战场出现了战略相持的局面。

    中国庞大的人力物力资源这时显示出了强大的作用,整个民族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在不断增强力量的同时不断地蚕食着日本的权势,使得日本不得不将其大部分力量放在中国,以对付中国的抵抗。

    这样,一方面日本南下东南亚以及与美国对抗需要大量军队,另一方面中国事态的发展又拖住了日军大量部队,日本窘境已现,日本南下东南亚这一事态成为了战争双方力量对比转变的一个极为重要转折点。

    自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的将全球主要国家卷入,轴心国与同盟国之间的战略事态也因轴心各国多方树敌,导致力量分散。

    而同盟国则因着两个侧翼大国加入,力量开始超过了轴心国集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形势因而在1941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朝着有利于盟国的方面发展了。

    当然了,1941年,对于绥察军区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日本将会从中国战场以及关东军抽调兵力南下同美国人顶牛,那么马铮收复华北的战略就可以实施了。

    随着日本入侵东南亚,中国在亚洲以及整个世界上的地位就凸显了出来,作为中国除了老蒋之外最有实力的兵团指挥官,马铮也必将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