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抗日之铁血兵王 >

第496章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496章

小说: 抗日之铁血兵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的巨大压力而臣服了。

    不过銮披汶。颂堪虽然选择了屈服,但是并未完全彻底听从日本人的安排。泰国内阁在讨论对日方针时,意见出现了严重的分歧,最后由总理决定选择折中方案,不与日本签定军事同盟条约,也不向中国宣战,只同意日军借道。

    4月21日,日本外相松冈洋佑与泰国总理銮披汶。颂堪在曼谷签订《泰日协定》,该协定的内容共有三条:第一、为急速处理东亚局势起见,泰国准许日军借道通过泰境,并尽一切可能给予便利。第二、为执行第1款条例,双方军事当局另议详细附则。第三、日本保证泰国获得应有的尊重。

    “泰日协议”的签定使日军进入泰国合法化,日军的行动远远超过了条约所赋予的范围。日军不仅迅速占领了宋卡,北大年郊外的新机场,此时又占领了曼谷的曼廊机场,铁路和港口也被日军接管,并在各地大量驻军。

    从泰国取得巨大的成功之后,日本外相松冈洋佑于1940年3日后转道泰国到了法属印度支那,与法国的安里将军进行了会谈。

    日本与法属印度支那的关系,一直以来都说不上太好,但是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在日本从中调停泰法之间的争端之后有了一定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则是松冈洋佑造成的。

    今年一月初,在东京举行的调停会谈主要是在松冈外相与法国大使安利以及泰国代表旺。怀特亚根之间进行的。日本当初的方针是,压制法属印度支那方面的要求,支持泰国方面的要求,以此来获得日本在泰国的相关特权,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与泰国结成军事攻守同盟。

    可是,由于松冈外相对于泰国方面的高压态度心怀不满。中途反而把会谈引向有利于法属印度支那方面去了。在会谈的同时,大本营和政府之间也多次召开了联席恳谈会,与主持会谈的松冈外相保持着联系。

    但是,外相却大都凭着个人的设想行事,大有无视上述既定国策的倾向。大本营方面对松冈外相的越轨行动感到无可奈何。在此期间,陆海军及政府鉴于法国方面的拖延态度,曾多次讨论要对法属印度支那行使武力。就在不久前,大本营陆海军部甚至曾一度下了行使武力的决心。(未完待续。)

第八百三十八章:《苏日中立条约》(求订阅!)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八百三十八章:《苏日中立条约》(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好在法国方面虽然拖沓,但是也不想和泰国在这个时候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毕竟当时法国正和纳粹德国进行国战,于是日本方面的调停最终还是成功了。

    随着调停成功,在日法以及日泰之间达成了无论法属印度支那还是泰国,都不得与第三国签定任何形式的政治、军事合作关系的协定。但是,以军事合作为主要宗旨的日泰协定以及日本、法属印度支那协定,却由于松冈外相认为还不到时机而擅自决定不进行会谈,只得等待今后形势的发展。

    由于松冈洋佑的维护,所以法国的安里将军对于日本颇有好感,随后便与日本签订了所谓松冈、安里协定,尽管日法在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时曾发生过纠纷,但彼此表面上的亲密程度看来却似乎正在增强。

    这次到河内,松冈洋佑主要是为了取得大米、橡胶等重要物资,尤其是大米。日本国内的粮食危机正在日益加深,国民的生活水平正在急速下降,尤其是作为生活必需品的大米。

    以往日本国民的主要食物就是大米,但是现在大米正在向高端食物演变,以往日本人一个星期最少要吃6天的大米,但是现在一星期能有两天吃上香喷喷的大米已经是好生活了,绝大多数的时间里日本人都以粗粮糊口。

    关于这次和法属印度支那之间进行的经济方面的谈判,松冈洋佑并没有太多的信心。毕竟在法属印度支那内部,维希政权和戴高乐政权两派势力勾心斗角,戴高乐派在幕后策动反日。

    虽然说主管法属印度支那的法国将军安里对于松冈洋佑颇有好感,但是从骨子里讲,安里却是戴高乐一派的人,因此,法属印度支那的对日本态度实际上可以说是不即不离。

    果然,谈判从一开始就极为不顺,法国对与日本提出的一系列请求似乎一点都不感兴趣,安里只是出于朋友之间的情谊在河内招待了松冈洋佑几天,之后就躲着不见了,这令松冈洋佑极为郁闷,不得已只得带人返回日本。

    回到日本之后,松冈洋佑将谈判的相关情况上报给了裕仁天皇,同时建议海陆军可以准备行动了,他判断英法荷甚至包括美国之间已经达成了默契,不管是单独与荷兰或者是法国谈判都只是日本一样相情愿的事情,上述几个国家只想维护东南亚现在的局面,如果日本非要横插一腿,一定会遭到这几个国家联合抵制的。

    与荷兰以及法国谈判结束之后,日本上层已经知道对英法荷等国的战争已经势不可免了,因此大本营要求对国家物资力量有准确的判断,所以参谋本部责成陆军省战备科对于假如帝国在昭和16年(1941年)春季与美英开战,或者绝对避免战争这两种场合,日本国家物资力量可能出现的变化进行了研究,5月15日陆军省战备科向参谋本部首脑报告了研究结果。

    根据陆军省战备科的报告,在开战的情况下,日本的国家物资力量如果对美英进行长期战争,是令人担心的。即战争进行到第二年末左右,大概还有充分的潜力足以摧毁敌人的进攻。但到那时液体燃料恐怕暂时要产生困难,同时随着战局的持久,经济上支持战争的力量恐怕将要动摇。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进口的断绝和扩大生产能力形势不佳,只要船舶没有大量的耗损,钢铁和轻金属可望逐年有所飞跃增长,但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仅靠国内微小的生产能力是无法弥补断绝进口所造成的亏损的。

    靠逐渐消耗储备尚可敷衍两年,但到第三年以后,便将逐渐陷入供应显著减少的困境之中。届时液体燃将是令人担忧的,恢复和开发占领地资源的进展与储备的消耗之间,有一段时间会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

    另外,船舶问题也将严重起来,特别是这会因减少煤炭的运输而带来工业的全面萎缩,而且轻工业资源的困窘也将给国内问题增加麻烦。

    由于形势的演变而不得不开战时,为了解除上述忧虑,除了争取迅速结束对南方的作战外,尤需极力不使荷属东印度的资源遭受破坏。另外,关于船只问题,需要深入考虑作战和经济的配合关系。

    同时陆军省战备科还就日本如果可以避免与英法美荷等国战争的情况下的物资力量进行了研究。并且形成了书面文件上报到了大本营。日本如果在经济上不和美英断交,同它们在东亚的殖民地继续保持一定程度的贸易,并且对南方各地区进行的经济谈判能逐步有所进展的话,则日本的物资力量最初两年虽将下降,但以后将会逐年有若干程度的恢复。

    如果在经济上和美英断交,则国家的物资力量特急剧下降,其恢复也将十分困难。特别是石油的储藏量将逐年减少。国家力量和战争力量将因消耗而下降。无论在上述任何一种情况下,经过数年,日本国家力量的飞跃发展和军备的真正扩充都将难以实现。

    最重要的是,日本应争取建立大东亚自给圈,同时要避免无益地刺激美英,尽可能依靠美英集团的资源培养国家力量,做好能够立即应付任何事态的准备。

    陆军省战备科的报告大大刺激了日本的陆海军,更刺激了日本政府,这份报告充分考虑到了日本各种情况下的物资储备以及可动用的力量,包括人力财力以及物力,但是结论却令日本方面极为沮丧。

    为此日本高层认为有必要和美国政府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以确保日本在战争物资方面的供应和储备,于是日本和美国秘密开始接触,准备进行谈判。

    然而美日之间的谈判还没有开始,莫斯科方面却传来一个好消息,苏联已经同意和大日本帝国进行谅解,并且愿意签订中立条约,随即松冈洋佑外相赶往莫斯科。

    苏日双方经过近一个多月的秘密交涉,终于于1940年5月13日正式签订了《苏日立条约》。

    根据条约内容规定:签约双方承诺双方保持和平友好关系,互相尊重对方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一旦签约的一方与一个或多个第三方势力有敌对冲突,条约的另一方将在整个冲突期间保持立。本条约自双方批准之日起生效,并保持五年有效期。如果条约双方都未能在条约到期一年前宣布无效,则视为自动再延长五年。

    苏联竟然与日本和谈了,这让很多等着苏日两国硬碰死磕的国家碎了一地的眼镜,其就包括德国和英国。

    此时正是大不列颠空战已经进入最激烈的阶段,德国虽然将全部的空力量全都投入到了对英伦三岛的轰炸,但是英国人的抵抗一直在继续,这让希特勒极为恼火,同时却又无可奈何。

    因此希特勒认为用武力逼迫英国屈服已经没有多少希望了,而从欧洲出兵进攻英国本土的可能性又不大,再加上德国海军原本就不是英国海军的对手,所以希特勒认为德国对西欧的进攻应该告一段落,接下来是时候重新考虑德国与苏联之间的关系了,没想到这个时候竟然传来了日本和苏联和解的消息。(未完待续。)

第八百三十九章:德日分歧(求订阅!)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八百三十九章:德日分歧(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其实在进攻英国之前,希特勒的信心还是很足的。主要原因是德国空军总体实力远远超过了英国空军,首先从战机的数量上看,德国有着明显的优势。

    此时,德国单单战斗机就有850多架,656架bf109e和168架bf110,总共850架战机在虎视耽耽地盯着海峡对面。除了这些战斗机外,还有多达1200余架的轰炸机。

    其次德国此时已经占领了大半个西欧,德国可以从从英吉利海峡对面的法国、葡萄牙、比利时、卢森堡任何一个地方对英国本土发动空袭,事实上德国人确实是这么做的。

    进入1940年以后,德军开始了战前准备,航空兵部队从本土向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转场,同时集了大量的工兵和青壮劳力。大肆扩建前线的机场,从德国本土调运来的物质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

    尽管部队的调动集结,人员物资的补充,都需要时间。但德国空军不愿这样坐等,以小部分部队在进行战前准备的同时就开始了试探性的攻击。德军以英国南部港口和英吉利海峡航行的船只为目标发动了攻击,德军作战目的有两项,一是了解英军防空能力,查明英国空军的部署;二是诱使英机出战,在空战消耗英军力量。

    到3月上旬,德国空军基本上已经完成了战争准备,并且对英国展开了大规模空袭。然而效果却令希特勒极为不满,首战德军就遭受重创。

    开战第一天德军投入1485架次,白天突击英国南部七个机场,晚间则攻击英军飞机制造厂。而英军出动了727架次迎战,在波特兰和南安普敦地区与德国空军展开激战,此战德军有47架飞机被击落,80余架被击伤,英军仅损失12架“飓风”和1架“喷火”,机场遭受的损失微不足道。

    但是在接下来的进攻德国空军表现得却很是不错,有鉴于英国空军的反抗,德军空军总司令戈林的决定对英军南部的主要基地和英格兰南部的飞机制造厂进行了大规模空袭,在这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德军每天出动飞机都在1000架次以上,对这些重要目标进行毁灭性的的轰炸!

    轰炸一个波次接着一个波次,空战连着空战,在这决定性的阶段,英军飞行员由于一个多月以来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时一天就要出动几次,所有人都已经非常疲惫。

    最重要的是伤亡太过于严重,空战开始以来,英军有103名飞行员阵亡,128名重伤,伤亡总数占全部飞行员的四分之一!英国空军开始出现人员紧缺的困境,尤其是富有经验的飞行骨干大量伤亡,连一些年仅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就已经算是老手了。

    同时,英军有295架飞机被击落,171架被重创,而同一时间里英国生产出的新飞机加上修复的飞机总数只有2架,英国空军已经是元气大伤!更严重的是英国南部最重要的5个机场都遭到严重破坏,英国空军最重要的指挥枢……地下扇形指挥心也遭到德国空军的沉重打击。

    指挥心根据雷达站、地面防空观察哨和空作战的飞行员发回的敌情报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