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抗日之铁血兵王 >

第459章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459章

小说: 抗日之铁血兵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田骏的死亡令整个华北的日军陷入了空前的低迷状态,尽管日本国内给华北方面军调来了不少援兵,然而巨大的损失绝对不是同等数量的援兵就能弥补的。而且国内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很多士兵都很担心家人的状况,一时间往返中国与日本的货船和邮轮频繁了不少。

    对于这场战争,日本国内也发生了分歧,绝大多数的军官还是那么狂热,依然叫嚣着大日本帝国板载,大日本皇军战不胜。

    甚至于连大本营的实际掌权者闲院宫载仁亲王也声称,北支那惨败只是一个意外,是多田骏那个蠢货愚蠢的指挥造成的,只要换个指挥官就能扭转颓势,看不到皇军在华中地区已经将支那人的第二首都武汉也攻占了吗?

    但是一大部分政客却对于大本营的提议产生了怀疑,政客不懂军人的狂热,军人也不懂经济的运行,因此日本绝大多数的军官兵不清楚国内的经济下降到了什么程度,他们只是感觉到国民的生活水平下降了不少。

    随着军事上的惨败和经济上的衰退以及战事不顺造成的恐慌,一部分日本政要和民间反战力量公开打出了停止战争的旗号,一时间日本国内政坛风起云涌变幻莫测!

    对于这场战争最终将会走向何方,日本国内其实早有争论,只不过由于之前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屡战屡胜,日本全民被眼前的辉煌战果迷住了眼睛,一些反战人士的提醒和建议都被当做了耳旁风,没有人在意。

    同时,日本国内的矛盾也被不断胜利的战绩所掩饰,不断膨胀的野心让日本人彻底迷失了。但是他们根本没有想过有一天他们会被中国人打败,而且还败的如此之惨。

    军事上遭到惨败,经济也跟着大幅度的倒退,日本政府内部原本隐藏着的矛盾和分歧再度被引爆了,这一次即便是天皇出面也不能让两派妥协,反而使得矛盾被摆上了台面上。

    随着各种情报显示中国各方势力都在忙着过节,根本没有继续打仗的意思。正因为如此,日本高层终于有时间也有精力考虑这场战争最终的走向这个沉重而又严肃的问题!

    2月12日下午,日本内阁以及大本营所有的高官都接到了内宫发出的通知,晚上八点召开御前会议,所有接到通知的人必须参加。

    晚上八点,首相近卫文磨、外务大臣松冈洋右、内务大臣安井英二、平沼骐一郎、陆军大臣东条英机、海军大臣吉田善吾等人全部到齐了。

    关于这次御前会议所讨论的问题。其实大家事前都已经知道了。看到所有人都到齐了,首相近卫文磨便起身道:“陛下,所有参加会议的人已经到了,可以开始了!”

    “哟西!既然大家都到了,那么会议就开始吧!”裕仁天皇沉声说道。

    在日本,御前会议是很严肃的会议,与内阁会议不同,御前会议决策的通常是军国大事,内政方面的事情一般是不拿到御前会议上说的。

    而且开会的时候还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天皇一般不开口说话,整个会议皆是由内阁首相主持,在结束时天皇再将自己的想法和决断说出来,或者是干脆会后再说,这次也不例外。

    “诸君,自支那事变到现在已经过去近三年的时间了。在这三年来我们们大日本皇军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我们占领了大半个支那,甚至于连支那的首都以及第二首都都被皇军占领了,这是所有帝国臣民的骄傲!”

    说到这里近卫文磨话音一转,突然说道:“但是我们们也不能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了支撑这场战争,大日本帝国将明治大帝时期积攒的一多半的财富消耗殆尽,现在国内经济已经到了无力为继的危险处境了,所以我们们该怎样面对这场战争,还需要诸君慎重考虑!”

    这次日本遭遇前所未有之惨败,同时国内的问题也被一并引爆,不单单影响了多田骏、横山勇、笠原幸雄等一大批高级军官的命运,同时也迫使日本米内内阁迅速垮台,无奈之下裕仁天皇只的命令近卫文磨第二次组阁。

    近卫文磨之所以能够被裕仁天皇再次委以首相重任,这与之前近卫文麿提出“新体制运动”声明有很大的关系。第一次内阁时期因受到军部压力而心灰意冷的近卫,在辞职后致力于新体制运动,在他的推动下,政友会等政党相继自动解散,之后成立了大政翼赞会,确立了举国一致体制。

    他的想法得到了国内很多人的支持,尤其是以军部为首的主战派。尤其是随着希特勒闪击波兰,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在随后不到半年时间里席卷整个大半个西欧和整个北欧。德军的辉煌战果极大地刺激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野心,日本帝国王义者对侵华战争的僵持局面极为不满,急于扩大战争规模,他们强烈要求铁腕人物出马组阁,调整日本的战略。

    而这次日军在华北的大溃败给了大本营借口,为了打破这种僵局,大本营甚至不惜搞垮了反对与德、意结盟的米内内阁,积极扶持近卫文磨组阁。(未完待续。)

第七百七十六章:激烈的争执(求订阅!)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七百七十六章:激烈的争执(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近卫文磨话音刚落,前首相米内光政便起身说道:“陛下,我再次重申,我们们必须尽快停止战争,否则大日本帝国将会面临近百年来最大的危机,甚至于还会危及到帝国的基础。”

    作为日本昭和时期有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米内光政无疑是日本上层精英中的精英,他与现在日本国内主战主流的意见不一样,他在看到日军所向披靡的同时还看到了掩盖在辉煌战绩下的隐患,因此他积极主张与中国和谈,更反对与德意两国加强联系。

    “米内阁下,你还是如此的顽固不化,一次小小的失败就让你这位前海军大臣和前首相丢掉了军人的热血与荣誉?”起身说话的是陆军大臣东条英机。

    东条英机与米内光政之间以前谈不上什么矛盾,或者说两者之前也没有多少交集,但是自从1939年1月,时任陆军大臣的板垣征四郎提出了加强日、德、意三国防共协定的方案,并将其作为国策的重要一项而上呈内阁会议,意在建立军事同盟埋。

    但是这个方案遭到了海军大臣米内光政、次官山本五十六、军务局长井上成美的全力反对,而陆军方面则顽固坚持,出现了陆海军严重对立的局面。

    在内阁会议上,双方争论达70余次,其间,社会上曾流传说米内、山本被暗杀,并为之引起一时的骚动。就在这种混乱的形势下,米内、山本等寸步不让,为自己的立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随着双方的分歧越来越大,最终导致陆军方面与米内光政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恶化,以至于现在不论什么场合,只要是双方在场总要争执一番。

    “哼!东条上等兵,顽固不化的恐怕是你吧?你难道不知道帝国国内的经济已经恶化到了什么地步吗?你以为打下去就能迫使支那人投降?简直是白日做梦,我告诉你,只要陆军在半年内不能将支那人彻底消灭,那么最近发行的那批国债将会再次消耗殆尽,到时候你的士兵就只能挺着刺刀与支那人战斗了!”米内光政怒声说道。

    “米内,我们们大日本皇军是战无不胜的,即便是挺着刺刀也能打败无能的支那人,我们们能以区区2万人将支那三十万东北军击溃,就能以100万人将300万支那军队消灭!”东条英机大声道。

    “哼!东条,你是在说笑吗?也对,正是因为有了你这样的陆军大臣,所以大日本皇军才会一日不如一日,不要老拿着以前的战绩标榜自己是英雄,用支那的话说就是好汉不提当年勇。”

    接着米内光政继续说道:“昭和12年以前的陆军还是很不错的,但是看看现在的陆军,三十多万大军竟然耗了近一年的时间才将武汉打下来,而且折损了近15万大军。这次北支那方面军就更不要说了,近三十五万大军竟然被支那土八路打的丢盔弃甲,最后还被人家一口吞掉了十多万人。你们陆军真的是可以,除了吹牛说大话你们还能干什么?”米内光政冷笑道。

    “八嘎,米内阁下,你可以辱骂我东条,但是你不能侮辱前线数十万帝国勇士,战争失败是指挥官的失职,和前线浴血奋战的勇士们没有任何的关系,你这样侮辱他们可曾想过你也是一名军人?”东条英机怒声说道。

    “东条你这个上等兵,你地不要给我扣大帽子,正如你所说我也是一个军人,我岂会无聊的侮辱我自己?作为大日本帝国陆军大臣,你应该清楚打仗不单单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厮杀,而是国力之间的比拼。在综合国力方面支那人确实比不上我们们大日本帝国,但是支那毕竟是支那,支那的国土面积是帝国的30倍,而且支那还有四亿人口,这是帝国的六倍。”

    “帝国占了支那的东北,支那人可以撤到关内,帝国占了河北他们可以撤到山西、绥远,帝国占了华中,支那人还能撤到四川盆地,支那人有足够的战略纵深,但是帝国有那么多的兵力吗?没有,事实上以帝国的经济实力最多只能装备50万兵力,再多了将会大大影响帝国的正常发展!我告诉你们,只要支那人再坚持一年,大日本帝国将会不战自溃,支那人不战而胜!这些你们都不知道,只会不知所谓的叫嚣着增兵、出战!”米内光政大声道。

    接着米内光政又说道:“战争固然是大日本帝国唯一的出路,但是却不意味着大日本帝国就能一步到位,我们们可以与支那人开战,但是我们们却不能与支那人久战。”

    “就如同三十多年前的日清战争那样,我们们只和支那人打了一年的时间,大日本帝国就得到了2。3亿两白银,同时还得到了台湾岛。9年前的满洲事变,我们们只打了半年的时间,我们们就得到了整个满洲。但是这一次我们们硬是打了三年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现在却没有得到半点利益,因此我们们的战略必须进行调整,否则大日本帝国将会因此而衰败,最终被支那人超越!”

    米内光政不是不同意与中国开战,反而他很支持日本侵略中国,与这个时代所有的日本人一样,米内光政也坚定地认为,对外扩张是日本唯一的出路。

    但是他却不支持与中国进行全民族的战争,米内光政认为对付中国这样庞大的弱国,逐步蚕食才是最正确的战术,进行全民族长时间的消耗作战是最愚蠢的做法。

    正因为如此,当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后,时任海军大臣的米内却主张不扩大事态,并且在特别国会回答议员质问时自作主张地说:“陆军作战范围不会超过永定河和保定一线”,把坐在边上的陆军大臣杉山元气得满脸发白。

    然而作为日本曾经的内阁总理大臣,米内光政毕竟同一般的日本军官不同,他的目光看的更远。他深知日本现在面临的困境,表面上风光的大日本帝国和大日本海军其实并没有表面上那么强大。

    首先日本并不是很发达的经济就严重限制了这场战争的规模,如果勉强将战争规模扩大到经济所能适应的最大限度,日本也许还能支撑一段时间。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这场战争的规模早已经远远超出了日本国民经济所能承受的极限,再打下去的话非但得不到丝毫利益,反而还会因此而拖垮日本的经济。

    也难怪米内光政会如此坚决地要结束这场战争,此时日本经济恶化的速度和程度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估计,由于战争久拖未决。战争规模反而不断地扩大,所以导致日本的财政濒于崩溃。占预算支出70%——80%的直接军费直线上升,使国家支出与年俱增。

    1936年到1940年4年度间,日本预算支出累计达488亿日元,较前5年的累计额107。55亿日元增长近4倍,这引起税收大幅度增长,税收总额由1936—1937年度的20亿日元,上升到1939—1940年度的58亿日元。按户数平均计,每户税收负担更增加了2倍以上。

    如此高额的赋税最直接的负面影响就是,1937年后日本国内劳动群众生活水平下降。全国商品周转额又急剧减少。继续扩大税收额已面临不可克服的困难。为了弥补日益增长的财政赤字,政府不得不在更大程度上求助于公债和纸币的发行。(未完待续。)

第七百七十七章:糟糕的情况(求订阅!)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七百七十七章:糟糕的情况(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券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