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抗日之铁血兵王 >

第456章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456章

小说: 抗日之铁血兵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第四师团师团长泽田茂中将已经死了将近一年了,所以要不是这一次华北方面军打的太差劲的话,大本营是不会翻这个老底的,可以说这次关东军司令官完全是遭了鱼秧之灾,实在是报应不爽。

    由于大战刚刚结束,再加上恰逢春节来临,所以中日双方都没有什么大动作,因此1940年的这个春节是自37年抗战爆发以来过的最安稳的一个年。

    整个春节期间马铮都在不断的视察,先是去包头待了十多天,知道了一番包头重工业区的建设,随后又去东胜转了一圈,由于那里和陕甘宁边区相连,交通等各方面都得做好同陕甘宁边区的对接工作。

    1940年2月10日,农历大年初三,鉴于绥察军区此时防区地跨四省,下辖部队三四十万,所以中央决定对绥察军区的部队编制以及军区干部进行第二轮的调整。

    但是鉴于绥察军区的特殊性,在部队调整之前中央决定先由绥察军区自己拿出一个方案,经中央审核批准之后实施。当然了,中央也给出了一些限制,那就是各师旅的军政主官必须要有一个进行调整,可以是内部调整,也可以是同八路军其它部队进行调整。

    此外,延安方面还决定向绥察军区派遣三百名军政干部,这三百名干部需要绥察军区总部进行妥善的安置。

    接到中央的命令之后,绥察军区当即召开会议,商讨部队重组以及干部调整的问题。经过一个星期的商讨,重组方案终于出台了。而方案上报到延安之后,主席等人略加修改便批准实施。

    重组后的绥察军区的分工更加的精细了,整个军区除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外,还下设武装部、参谋部、政治部、后勤部、军工部、情报部、教育部七个部门。马铮依然担任绥察军区司令员,但是政治委员却由115师政治委员罗荣桓调任,徐英辉依然担任军区参谋长,而云鉴则是被调任山东军区政治委员。

    同时中央还对绥察军区现有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武装部主任由八路军总部的莫少言调任、政治部主任由冀中军区政治委员沈玉龙担任、后勤部主任由王惠国担任、军工部主任则是由冯安继续留任、情报部门则是由徐晓林担任、徐英辉不再担任军情部主任,教育部主任依然是由延安调来的邓国华担任。

    经此调整,绥察军区高层算上司令员和政委九个高级职务,除了马铮和徐晓林、徐英辉以及冯安外,剩下的都是中央先后从各个部队调来的,其中包括罗荣桓等人。

    同时在中央的支持下,马铮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对绥察军区所有部队的重组,整编后的绥察军区保留原来的五个整编步兵师和骑兵师、装甲师、骑兵旅、炮兵旅、工兵旅、后勤保障旅、野战医院等基本单位外,还组建了8个拥有综合作战能力的独立旅。

    新组建的独立旅是专门用来对付日军独立混成旅团的,每个旅都辖有一个三千人的加强团和一个炮兵营、一个骑兵营以及一个工兵营,加上旅部和警卫部队,每个旅的总兵力都在5800人左右。

    同时,绥察军区还在各县区保留了85个地方警备团,每个团下辖三个四百人的步兵营,每个团还配备炮兵、骑兵、工兵各一个连,总兵力控制在1500人左右。

    而且马铮还对整编师也进行了调整,介于现在绥察军区的整编师一般要充当各军分区的核心部队,要负责至少十几二十个县区的防守任务,所以马铮对各个整编师也进行了扩充。

    经过扩充,将原来两旅四团制的编制调整成三旅9团制的加强步兵师,也就是说绥察军区的每一个整编师都有三个步兵旅,每一个步兵旅都有三个步兵团,除此之外还有骑、炮、工、警卫各一个团,除了步兵团2500人的编制外,剩下的骑兵团1200人、炮兵团1500人、警卫团1200人、工兵团1200人,加上师部的尖刀营、通讯连、卫生连等部队,全是总兵力满员为28000人左右,与日军的一个甲等师团相差无几。

    最重要的是马铮对特战队也进行了调整,将现有的雷神、狼牙两个特战大拆分成三个800人的特战旅,新增“飞龙”特战旅的番号。这三个特战旅除了一个留守根据地外,其余的两个分别随马铮前往山东以及调往冀东和热河,划归热南军分区指挥,并且对关东军控制的东北地区进行有计划地渗透。

    对于绥察军区各部队的军政主官党中央也进行了通盘考虑,决定调129师政训处主任张浩等35名军政干部到绥察军区任职,但是具体怎样安排这些人中央并未作指示,只是让马铮自己酌情安排,同时给了绥察军区75个到延安学习的名额。

    拿到党中央发来的这份名单后马铮也傻眼了,这份名单中单单后世大将就有好几个,抗战胜利后这些最少都是个少将,根本就没有少将以下的,像其中几人更是共和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军中元老,再加上罗荣桓这位后世十大元帅中的军神,马铮自己都不知道该怎样安排他们这些人了。

    但是马铮也知道部队整编刻不容缓,不管怎么说这些人都是党中央安排下来的,再加上这一次整编部队的编制又多出好几个师旅来,高级干部原本就缺少,这些人来了正好省得他到时候抓瞎。(未完待续。)

第七百七十一章:不可替代的作用(求订阅!)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七百七十一章:不可替代的作用(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其实上面决定对绥察军区进行重组以及干部调整也是有原因的,绥察军区自成立以来就颇多争议,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绥察军区自成立以来就有许多政策或者是军事规定就同八路军的相关规定相违背,这一点主要集中在部队的成分上。

    而经历过马日政变以及老蒋背叛革命的惨痛经历后,党中央对于革命领导权极为重视,而且对于队伍的纯洁性也是要求很高。再加上八路军对于革命成员的纪律性要求极为严格,绝对不允许出现非党员担任政治委员和军事一把手的情况。

    但是绥察军区由于发展太快,自己自身底蕴较浅等原因,造成了绥察军区从干部提拔到战士征纳都存在许多不容回避的问题。

    然而绥察军区存在的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从马铮拉杆子的第一天,这支部队就存在着部队成员成分复杂的问题,尽管在十年对峙期间红军也经常反正被俘的国民党部队,或者是收编防区内的土匪山贼。但是收编也是有原则的,那就是军官一般不收,除非是带着部队来的。

    但是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受限于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或者是说为了维护这条战线,八路军已经很少收编土匪以及国民政府的俘虏了。就算是偶尔为之,但那也是做的很隐蔽。

    然而这一切在绥察军区都是公开的,只要是你一心抗日,不管你原来是干什么的,有什么身份,只要你具备了抗日的决心和条件就会被吸收到部队当中来。

    这一点倒是没什么,党中央的主要领导和军事干部对这一点还是很提倡的,毕竟这也是扩大部队的一个重要方法和很好的途径。

    但是让党内很多人不能接受的是,绥察军区对于干部的提拔过于年轻化和随意化,在党内干部的提拔是一个严谨的过程,一般除了要看战绩外,资历和出身以及文化水平都是很重要的参考条件。

    但是绥察军区就不一样,在绥察军区似乎是只看战绩,其他的似乎并不重要,一个三十岁的司令员已经够引人瞩目的了,但是现在又多出了十多个年轻的过分的师长政委来,就像几个月前刚刚被提拔为整编一师师长的黄思成,先不说出身,就拿这个年龄来说就让人很不满意。

    三十二岁的师长,现在可不是长征时期,二十多岁的师长政委,甚至是军团长也不稀罕。但是经过长征后,一大批的有经验有毅力的指挥官成长了起来,所以八路军的军事主官的提拔就变得困难了很多,再加上部队缩编很厉害,许多十几年军龄的老战士还都在班排长上徘徊。

    但是绥察军区却出了很多军龄两三年,年龄二十大几三十多岁的师旅长,所以党内部分同志对此意见很大,因此针对这些问题主席等人专门召开了多次讨论会。

    这也怪不得党中央要采取措施,完全是因为绥察军区的部队发展太快,如此快的速度造就了那些在党内绝大多数干部看来资历浅能力差的高级军事干部。让年仅32岁的黄思成和刘大师长、贺大师长等人站在同一位置上,不要说别人了,就连马铮自己也看不过眼。

    但是现实情况就是这样,原本为了缓和这种矛盾,马铮之前就特意将军区内部队的编制都控制在旅一级,但是事情坏就坏在去年的几次大战上。

    由于去年的几次大战,尤其是刚刚结束的这次大战,日军是重兵压境来势凶猛,而且都是以整编的师团旅团为基本单位,这样一来,绥察军区原本以旅、团为单位的军事编制就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尤其是打大型战役的时候,部队番号多而复杂,指挥就一定不协调。

    再加上调动也存在困难,补给也严重受影响。为了保证这次大会战的胜利,马铮才决定组建师一级的军事单位。

    就算是如此,马铮也不敢将那些太过于年轻的干部抬到师长、师政委一级,所以几乎所有的师长政委都是由军区直属的高级干部兼任。但是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打仗的时候大家都顾着大局谁也没说什么,但是这仗刚一打完,对于马铮所部的调整就提上了日程。

    其实对于马铮所部的问题党中央已经商讨了不止一次,但是最后都没有拿出一个合适的章程,一方面是考虑到绥察军区形势复杂,除了马铮这个军区创始人外,其他人不一定有这个能力带好舵。而且绥察军区现在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党中央的预期,所控制的地盘已经横跨绥、察、热、冀、晋、鲁5个省之多。

    当然了,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目前绥察军区的部队绝大多数都是马铮拉起来的,对于马铮的话是言从计听,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就算是前一段时间将马铮调到山东,按照党中央的意思是先让云鉴这个政委适应一下掌管全局,慢慢再将云鉴扶正。

    这倒不是说上面对马铮产生了什么怀疑,而是不希望山头主义横行,况且上面也确实希望马铮能到山东主持大局。但是很可惜,由于日军的捣乱以及绥察军区内很多干部的不配合,因此这个计划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很多时候重要的事情要是没有马铮的授权,单单凭云鉴的威信还是不够的,尤其是在情报和军工这一块云鉴几乎是插不上手。

    原本日军这次大规模进攻绥察军区,按照党中央的意思是避敌锋芒,绥察军区所有的部队跳出外线作战,但是这个计划一经提出就遭到了几乎所有干部的反对,就连一大部分由原来八路军各部队调到绥察军区的干部也反对。

    甚至有一部分干部在没有接到军区总部的命令下就开始积极备战,并且还主动突袭防区内的日为据点,这部分干部主要是以少数民族的干部为主,这让党中央的主要领导很难办。正因为看到了这么多的问题,所以党中央才会决定调整绥察军区的干部。

    但是不管怎么调整,上面的意思还是很一致的,那就是马铮不能动。经过这次大会战,主席等人看到了马铮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马铮没有回到归绥之前,整个军区是人心惶惶,甚至于都没有一个应对的方案。但是带人往大同一站,整个绥察军区的人心就安定下来了,几个小时后反扫荡的作战计划也出来了。而且经过二十多天的艰苦战斗,绥察军区不但打退了日伪军的疯狂进攻,而且还重创了华北方面军,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单单仅凭这一点,马铮的这个司令员就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就能替代的。更何况现在绥察军区正在大力建设绥西重工业区,包头以及鄂尔多斯大量的工厂都在军区总部的授权下办了起来,看得出马铮正在下一盘大棋。而这盘大棋的最终目的以及到底该怎么弄,只有马铮这个布局者知道,其他人都不清楚,所以马铮是不可替代的。

    除了马铮之外,还有一批少数民族的干部也是不能动的,因为他们所代表的并不仅仅是他们个人,而是一个部落甚至于是一个族群。就像是整编一师一旅的毕力格,他不仅仅是一旅的旅长,同时还是察哈尔部落的首领,即便是在整个绥察地区都是颇有威望的部族首领,所以像这样的人也不能动,因此党中央才会让马铮等人来制定这个计划,他们相信马铮一定能明白上面的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