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奋斗在红楼 >

第682章

奋斗在红楼-第682章

小说: 奋斗在红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燕王妃甄所担忧的两个问题自是有答案。他,现在要的是解决问题:尽快把皇位定下来。攫取政变最大的胜利果实。舆论,他的名声,这都可以以后再说。

    贾环的话,让广场躁动的两百多名官员们微微有些安静,强盛的气势微微一挫。科道言官被雍治皇帝洗过数遍,国朝朝堂上早没有硬骨头的言官。

    所以,明知道闻道书院是被冤枉的。宋溥的理由,糊弄鬼去啊!但是,当日科道发声的人确实非常少。贾环这时问起来,怎么回答?

    科道言官,在此时之所以敢猛烈的抨击贾环,敢闹事,最大的原因,是华系、宋系的官员们在困兽犹斗。比如,繁御史。他们都是豁出去闹。

    其次,贾环虽然有兵,但对言官们缺乏雍治那样的威慑力。除开政治因素,还有个人感情在里面。自觉的维护朝廷体制,这是官员们的本能。贾环弑君,践踏整个朝堂的秩序,礼法。当然要批判!

    再者,法不责众嘛。很多人跟在后面,都是吃瓜、打酱油的。谁不爱惜生命呢?他们心里的不爽,绝对没有大到非要和贾环过不去的程度。

    …

    贾环的问题抛出来,当即,就有反应快的人。户部主事唐道宾道扬声道:“贾子玉,华、宋两位大学士即便有罪,当以有司审问,你如何能私杀大臣。再者,晋王、雍王何辜?被你滥杀。你难道无罪?”

    贾环反驳道:“有司审问?只怕在下早就在黄泉路上。敢问贾皇子有何罪?几个月大的孩子,都有人下得了手。诸位想要辩论,我们在报纸上见个真章。届时,白纸黑字,谁都无法抵赖。”

    报纸见,这是一个故意的提议。

    顿时,官员们一片哗然,各自发声,对贾环的态度很不满意。报纸受管制,谁不知道?叫骂者有之,责难者有之,暴怒者有之。想着贾环在报纸上的文章者有之。

    贾环看了宁镀一眼,他的目的已经达到,准备离开。

    这时,费敏政竖起右手,制止百官的怒骂声,走上前两步,正视着贾环,朗声道:“贾子玉,我知道你辩才无碍。但是,弑君之罪,你终生都逃不掉的。

    我知道你手中有兵权,我们无法追究你的责任。你杀天子,目无君父,是不忠不孝。杀晋王,牵扯到晋王府、宋、华、魏其候、乌府中的无辜者,是不仁不义。”

    再诅咒道:“你做这样的事,将来必招天谴,不得好死!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说着,从怀中掏出一把小刀,隔断衣角,和刀一起,丢在贾环脚下,慷慨的道:“我今日与你割袍断交。我不会与你这样的恶徒为友。贾环,大周的文官,不是只有明哲保身,贪生怕死之辈。也有忠正人之臣!你动手吧!”

    费状元正人君子,当年深受何大学士、雍治天子的赏识。这不仅仅是他科举文章作的好,不仅仅是他人品好。他在朝堂中,亦属于明眼人的范畴。只是,偶尔会因经验欠缺,不如老油条们。

    费状元本来也是被何太师当做宰辅培养的。当日,京中就有传闻,何系接班人是费状元,并非贾环。

    此时,费状元对局势看得分明:贾环手中有兵,不会受到惩罚。他直接挑明庙堂诸公在皇极殿中沉默不出的原因。满口“杀贾环”的宁镀是个草包,想要借力的繁御史畏畏缩缩!

    他看不惯。这是国朝的文臣吗?这是大臣风骨吗?

    天子于他有大恩。他知道天子有错,但不应该死在贾环手中。他内心里过不去这一关。他读的书里头的道理啊!贾环更不该觊觎帝位!所以,他带着官员们出来质问贾环。他更是一反常态,诅咒贾环。因为,他求一死!

    唯有鲜血,才能激起大臣们心中未泯的良知、忠义!

    簇拥在费状元身边的两百多名官员纷纷动容。这才是文臣风骨。不愧是朝中公认的正人君子!有人哽咽的道:“子充兄…”亦有一些人围着费状元,叫道:“拦住贾环。”

    贾环看着被人群围着费状元,手却指着宁镀,道:“把他带走。”他当然不可能如费状元的意!忠诚的士卒们扑上,将心中正骂娘、感慨的宁镀抓走。

    宁镀正在想:都是骂贾环,为什么费子充得那么高的评价?突然被抓,凄厉的大叫,“贾贼,你敢?你敢…?”

    “我与宁镀有旧怨!”贾环丢下一句话,带着亲卫撤离皇极殿广场。这是他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谁想杀我,我就先将他干掉。

    广场上群情激昂的文臣们,略感茫然的看着贾环带着亲卫迅速撤离的背影。这算怎么回事?不应该是贾环下令抓费敏政。大家齐心协力的反抗,日后青史称颂吗?

    刚刚激起的同仇敌忾的情绪,就这样撂在半空中!贼难受。一拳打在棉花中。

    他们这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接下来,怎么办?继续抗争吗?能惩罚贾环吗?贾环今天在殿外的目的是什么?

    费敏政神情略复杂的看着贾环等人离开。微微思索着。

    …

    贾环根本没打算在皇极殿外的广场上和百官硬顶。他的目的达到后就离开。贾环离开皇极殿后,去顺天府衙门。顺天府府尹孙嘉并非一个强硬的人。

    稍后,孙府尹称病。顺天府的政务、官印转交给顺天府同知,贾政的门生傅试手中。实际的处理者是武英殿中的书院团队。

    …

    皇极殿中,广场上的消息早就如流水般的传进来。汉王老泪纵横,不断朝卫弘、齐驰、吴王、北静王哭诉。

    但,指望文官政治出现雏形的周朝文官们关心远支皇族子弟死活,为其奔走,这基本不可能。宁镀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应该站的位置在哪里!

    稍后,群臣回到皇极殿中。

    卫弘看了看,十三道掌道御史与六科都给事中都到,对群臣道:“本官决意致仕!只负责天子葬礼事宜。国不可一日无君。拥立新君,诸位想一想后,廷议吧。日常的朝政,齐伯圭和六部尚书协商着办吧!”

    齐驰向卫弘行礼,道:“下官自当竭力。”

    曾缙、殷鹏、赵鹤龄、孟何、刑部周尚书五人俱向卫弘行礼。

    刑部侍郎施世俊为华墨心腹,忍不住问道:“卫相,贾环怎么处理?”

    卫弘心中的情绪陡然爆发,他昨晚至今一肚子火没发,捏着鼻子配合贾环。盯着施世俊,冷声道:“你杀得了他,尽管去。老夫没拦着你。”

    施世俊噤口不言。看一看同党大理寺卿李康适。

    卫弘吩咐西苑跟着来的老太监袁琪(燕王母亲周贵妃的旧人),和六宫都太监夏守忠,留下面面相觑的百官,自顾的回府。

    吴王跟着离开离开。他有资格,但是,他一样不想管事。

    …

    夜晚时分,户部尚书赵鹤龄坐着一定青呢小轿到卫府中拜访。书童将他领到书房中。

    少顷,卫弘穿着件灰色的便服过来,对起身迎接的赵鹤龄摆摆手,语气萧索的道:“鹤龄,坐。”

    寒暄几句,汇报着皇极殿中的情况,赵鹤龄道:“卫相,大臣们都在串联,和住在南三所的皇子们沟通。拥立之事,您真的不管了?”

    现在有两个问题:第一,处理贾环弑君之罪。第二,拥立新帝。按理说,群情激愤,当以第一个问题优先。但,今日卫大学士在皇极殿中公开提出皇位的事。在不自觉中,第二个问题便优先了。

    因为,朝堂衮衮诸公都看得明白,贾环军权在手,根本无法定罪。朝堂内部,有人想和贾环拼个鱼死网破,有人则是建议等待来日。意见根本无法统一。

    卫弘冷笑道:“老夫出这个头,有何好处?赞成廷推出的人选,贾子玉会同意?他都内定燕王了。同意燕王,百官会同意?只怕全部都要骂我误国,拿我和贾子玉的私交说事。”

    赵鹤龄尴尬的一笑。确实会这样。其实,都知道新帝的人选其实要贾环同意。据闻,已经有人决定暗中刺杀贾环。比如,汉王府的一些人。

    卫弘喝着茶,叹口气,道:“鹤龄,这是一个政治游戏。你看得透功名利禄,可以辞官不做。参悟不透,那就忍着贾环吧。”

    赵鹤龄听出点味道来,小心翼翼的问道:“卫相,你的意思是…”不是他以小人之心揣度,他是真的觉得朝堂中有人在配合贾环行事。弑君的名声难听,但和贾环合作的利益有多大?

    他其实和贾府关系不错的。

    卫弘郁闷且不满的道:“雍治天子杀闻道书院诸书生,确实没道理。如今这局势,贾环将天子杀都杀了。老夫还能如何?发动百官执意和他对抗,最终是什么结果?”

    贾环肯定不会束手就擒。闹起来,那就只有杀人。届时,政局动荡,天下大乱,他当这个历史罪人吗?

    上午时,贾环在西苑和他谈过。他为宰辅,天子死后稳定局面是他的职责。既然贾环没有篡位的意图,他内心里觉得贾环比汉王那些人靠谱。

    所以,他配合贾环抛出“国不可一日无君”的议题,刻意突出齐驰的地位。

    但也仅此而已。就像他训斥施世俊的,你要能把贾环杀了,是你的本事,我肯定不拦着。贾环当着他的面杀雍治皇帝,他内心中很不满。

    赵鹤龄轻轻的点头,“卫相说的是。”

    身居庙堂之高,谁会因为情绪,而去做某一件事?都是要算算利益得失的。现在的形势很明显,和贾环对抗没有好结果。贾环愿意给梯子,还是有人愿意下来。当然,也有人选择和贾环死磕。

    他突然有点明白今日皇极殿外怎么回事。

    当钟声响起时,百官汇聚皇极殿中,就意味着权力汇聚在此。卫相无意出头,那权力就下发给七卿、“廷议”。这给了贾环可操作的空间。

    贾环等在皇极殿外,是为了当靶子。第一,百官们的仇恨,目光都吸引在贾环身上,实则是暗度陈仓。合作对象,只怕包括北静王、齐驰。

    贾环现在出面拥立燕王,百官必然反对!但,若是廷议选出来的呢?百官如何?怕是要被分化吧!就像卫相说的,看得透名利的,辞官。看不透,那就忍着。

    第二,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百官今日在皇极殿外质问贾环,一些话,讲的比较透。贾环两手都硬:给百官发泄的机会、途径(堵他),同时震慑(宁镀)。

    掀起第二次攻击贾环的舆论,将会在何时?若是帝位定下来,届时,又有什么意义呢?

第九百五十八章 廷推

    一弯新月缓缓的走至正中,春风在夜幕下吹拂过皇城的重檐。夜色下的街道中,一名奴仆纵马狂奔,打破夜中的平静。如赵尚书拜访卫大学士一般,在宵禁来临前,京城的各种力量,正在抓紧时间串联。

    为推选帝位人选沟通、利益交换;同样的,亦有人为如何处置贾环而奔走、呐喊。这当前京中的两个核心议题。

    以汉王府为首的保皇势力,衰落的新武勋集团,中立的成国公,以费状元为首的清流们,华党,宋党,卫系…等等,各方都有自己的诉求。

    月华如水,柔和的洒落在京城中。帝位空悬一日后,在这静谧的夜晚中,正呈现着权力更迭时的乱象!阴谋、暗杀如同蛛网一般交织,如同阴影笼罩在京中各处,。

    昨夜贾环起兵,京中局势山崩地裂,如同火山迸发,熔岩奔涌而下,带着毁灭、鲜血。这是贾环的愤怒、复仇!但,就像是一场大戏的高……潮结束,余波震荡不止。

    京中当前正处在这样的时间段中。

    然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在白天皇极殿内外贾环谋划后,这种乱象,并没有偏离航道,将会安定下来。

    …

    皇城,皇极殿东侧南三所,约晚上九时许,各处屋舍中灯火通明。宋王、卫王、燕王等二十多位皇子现居住在此。行过冠礼的成年皇子有二十位。

    南三所,分西所、中所、东所。原为东宫所在。名:慈庆宫。但七年前,前太子叛乱后,这里便没住人。后雍治天子改名:南三所。住在这里的政治意义非同小可。

    在朝臣们的眼中,这里住的都是大周皇位的候选者。而如最年长的宋王,暗自里心中更是激动难言。西所之中,时年三十岁的宋王,在书桌边读着《春秋》。

    他读《春秋》,有寓意,但只是装个样子,心思不在书本上。他此刻,心潮澎湃!

    他内心深处对皇位有着野望!在他看来,今日贾环在皇极殿外被翰林侍讲费敏政带着百官骂走,这是文官们的胜利!而他此时是皇长子。他可以登基吗?

    “老许,你进来。”宋王低声将他的贴身太监叫进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