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奋斗在红楼 >

第586章

奋斗在红楼-第586章

小说: 奋斗在红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是驿站里住的确实不舒服。但贾环的性格,自是不会在毫无必要的情况下当出头鸟。

    敦煌的房价,和京城自然不能比。这栋精美的宅院,价格100余两。对他而言,轻松的很。至于来源,不用说的太明白。敦煌城中,约三十多名胡人贵族,富商被处死,逮捕。家产充公。剩余的,都是惊弓之鸟。

    小楼走廊处,贾环赏着雨。

    心绪飘飞。

    西域的情况,自西征大军出京,到他西行,来到敦煌,局势一直都很紧张。像弓弦一样绷紧着:胡骑即将压境,西域局势糜(和谐)烂。到此时,可以说,第一阶段:战略防御阶段已经过去。

    接下来,将转入战略进攻时期。

    大军当前的目标,由守住西域最后的据点:敦煌,瓜州,变成攻占龟兹。而后是,光复北庭、安西四镇。

    他现在正处在大战后的空闲时间段。暂时不去关注军政大事。他在思念着金陵的佳人们。

    这时,钱槐从楼下上来,道:“三爷,门外有一个叫娄冻的商人求见,想请你吃饭。”

    贾环头都没回,笑道:“钱槐,他给了你多少红包?退回去吧!”

    这些天,许多人来访他。结交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人隐晦的表达,希望帮助大军处理“战利品”。但是,这事,他怎么会应承?他一听商人就知道。

    不错,他现在在总督府的份量很重,基本可以决断所有的政务。但是,涉及到利益分配的事情,这是齐总督的权限,他还不至于傻到越界。

    所有,郭家屡次请他去吃酒,他暂时都没同意。

第八百零三章 郭府酒宴(上)

    二楼门口,钱槐青衣小帽,赔笑着。随着三爷在敦煌的地位上升,他在人前炙手可热。这些日子,奉承者很多。三教九流都有。但在三爷面前,他还是昔日的小跟班。

    钱槐服帖的道:“三爷,我这就去退。那姓娄的商人给了我50两银子的红包。”

    贾环微微挑眉,从凄迷的秋雨上收回视线,转过身,走进雅致的花厅中,笑道:“哦?这个价格有点高啊!他还有什么话?”

    贾环对自己长随传话的“价格”还是心里有数的。一般而言,给钱槐通传的红包在2两银子到5两银子左右。特别传话,也不过是10两银子。

    要知道,在敦煌,七个人吃一顿丰盛的早饭:牛肉面、羊肉合汁只要不到十银元。物价比京城要低许多。

    钱槐笑嘻嘻的拍马屁,“三爷明见。他说他愿意在三爷门下奔走,效犬马之劳。我看他是想在敦煌城里的‘买卖’上分一杯羹。”

    大胜之后,俘获的人口,牛羊,都需要消化掉。这需要依靠商人。最近很多人找到三爷请托。

    贾环听的好笑,道:“行了。不要卖弄口舌。”微微一顿,吩咐道:“你和他接触着,摸摸他的底子。我回头说不定会用他。”

    钱槐领命下楼。

    贾环做到花厅的桌子上喝茶,微微沉思。

    对于俘虏的胡人,按照惯例,被卖做奴隶,他持中性态度。但蓄奴,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是落后的。将来肯定要打破这道枷锁。

    只是,从大周当前的社会形态来说,奴隶是一个家庭的财富。奴仆的子子孙孙都归主家所有。这是堪比土地的财富。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在工业化没有开启之前,对于大量的自由人口的需求,没有那么大。

    但是,要注意到,自康顺末年末以来,农村中,大批的自耕农破产,卖身为奴,托庇于豪强,逃避朝廷苛捐杂税,谋取生存。和明朝中后期的情况类似。这是周朝社会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之一。

    自耕农的大批减少,则国家税赋减少。国家税赋减少,当国家财政破产时,会出现什么情况,不言自明。这是国家和地方豪强利益的矛盾。

    若是日后他执掌大周中枢,必定要寻求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必定会出问题。但,他现在能做的是:在西域推行废汉奴令。

    至于,奴隶贸易,他肯定不会参与。战利品如何分,这是齐总督要考虑的事情。像胡炽,捐出家产,为大军垫付军费,岂能不赏?还有3000万银元的西域债,本息需要偿还。

    还有将士们需要赏赐,笼络军心!大军的缴获,大都归国库所有。但将士们并不需要牛羊、人口,而是需要美酒、绸缎、银元、爵位。这都需要变现。朝廷的赏赐,不可能千里迢迢的运送物资到西域来。

    贾府真正在西域中赚钱的生意,是信丰银号的银行业务。当然,因为晋商的支持西域债以及银票的通兑,晋商票号,包括胡炽的天顺丰,都在做这些业务。

    贾府的优势在于,贾环出身于旧武勋集团。这实际上揽下大半的军中业务。

    贾环正思考着,一名貌美的胡姬侍女,提着茶壶、糕点,走上来,手中拿着一叠帖子,微微屈身,小意的汇报道:“老爷,这是今日门房里收到的帖子。”

    她约二十五岁左右,穿着蓝色的薄袄、葱绿色的马面裙,身姿修长,凶口丰腴。圆脸肤白。风情柔美。以贾环挑剔的眼光,亦觉得此女养眼。据闻,这是敦煌某月氏贵人家的美妾。他这栋宅院里的丫鬟、仆妇,都是韩家帮着采购的,质量上乘。州学学子韩无功家中,经营着数处银矿。

    “嗯。”贾环心里惦记着宝姐姐她们,只是欣赏下胡姬的风情,倒不会有别的想法。点点头,打发她下去,抿着温茶,翻一翻拜帖,又看到郭家的帖子,想一想,决定在去瓜州之前,去一趟郭家。

    牛羊、奴隶贸易的事情,他能否拿到份额,要看后日的瓜州之行,齐总督的分配。无法许诺什么。他没有权限。但,不好寒了郭家的心。

    …

    小雨下了一夜。北风寒。郭家村中,一片片院落、屋舍沐浴在小雨中。

    郭家,是敦煌本地的大族。繁衍百年。家族人口近千。整个郭家村中都是郭氏族人。

    这成片的屋舍中某处,一间精美的少女闺房中,一名二八年华的少女,正伏在拔步床中,低声啜泣。容貌不可见,只从她的身段看,可知是美人。

    一名身姿纤细的二十四五岁的美少(和谐)妇,站在一旁,低声劝道:“娥娘,乖!老爷的决定,如何改得了?再说,那贾参议于我们郭家有大恩。年前有为,才比你大两岁,就是布政司的参议。城里炙手可热的权力人物。你给他做妾,不算辱没你。”

    叫娥娘的少女,趴在被窝中,哭声不止。

    …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管弦呕哑之声。郭家养的戏班子,唱着唐诗。一曲毕,厅中的众人,纷纷鼓掌,叫好。

    九月十四日,中午时分,小雨未停,贾环带着庞泽、张四水一起到郭家赴宴。由郭家的族长郭纶,并三个儿子作陪。

    郭纶六十多岁,脸上带着喜悦的笑容,举杯敬酒,道:“山野之声,不及京中乐声。还望贾大人见谅。”郭家因为贾环主导的大军采购,赚的盘满钵满。一年的发展抵得上过去十年。

    郭纶又对庞泽、张四水道:“两位相公见谅。”

    秀才在民间的尊称就是相公。

    庞泽哈哈一笑,点评道:“当日白乐天道: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我们在敦煌,能听到这样的水准乐声,亦有可取之处。”

    张四水神情微微有些窘迫,他只是童生。他性格如此。

    “无妨。郭员外客气。”贾环笑一笑,举杯饮酒。心中感慨难言。江南,他魂牵梦绕之地。九月中旬,塞外已是冬季。江南呢?秋尽江南草未凋。

    话题随意的进行着。

    贾环道:“郭员外久居敦煌,我有件事倒是要问问郭员外。天下名伶石大家与我有旧,她当日从敦煌前往西域,走的是那条路线?郭员外可有她的消息?”

    雍治十七年七月底,一代名伶,薇薇和诗诗的弟子:石玉华自京城出发,来西域采风。他派了四名家将跟着保护石玉华,石玉华身上亦有着给左都督牛继宗的书信。

    然而,雍治十七年,西域大变局,牛继宗已经身死。未知,这位爱音乐、风情独特的女子,现在如何了?

    军务繁忙时,他无瑕关注。此时,闲下来,以他和石玉华之间的渊源,自是要问一问。

    郭纶微微一愣,拍着腿道:“哎呀,原来石大家与贾大人有旧。”脸上微微带着回忆,“去年十月,石大家抵达敦煌,当时盛况空前。她的歌声,堪比天籁。可惜她未在敦煌久留。因草原大雪,不便通行。她从南线出发,准备前往龟兹。”

    敦煌的南线,指的是沿着大漠和阿尔金山脉间狭长的地带,抵达蒲桃城,再沿着塔里木盆地的南沿而走,方才抵达安西四镇中的于阗镇(今和田地区)

    从于阗镇,往西北行,可至疏勒,再回转向东,至姑墨、龟兹。

    “哦。这样啊!”贾环轻轻的叹口气,微微沉吟。心情有些沉重,亦有些侥幸。

    希望石玉华不要出事。若是她出事,薇薇肯定会伤心。从时间上算,她抵达于阗镇,姑墨大战已经结束,她不大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前往龟兹。

第八百零四章 郭府酒宴(下)…当时只道是寻常

    见贾环神情微微有些感叹,郭纶心里会心的一笑。贾参议说有旧,很好理解嘛!石大家风华绝代!

    其舞蹈、歌声、容貌、气质,均是他生平所未见,一流的人物!贾参议正当年少,身居高位,有爱慕之心,很正常。

    郭纶主动的道:“我二弟常年往返葱岭以西,我着他打听着。今年春节前,他定会带着商队返回敦煌。或许,他那里会有石大家的消息。”

    贾环轻轻的点头,“也好。”

    贾环找郭纶询问石玉华的消息,对郭家而言,是一种很亲近的表现。这个姿态做出来,关于参与瓜分“战利品”的事情,不必说太多。酒宴中,便没提这事。

    约下午两点多,酒宴结束。郭家安排贾环三人并随行的20名家将稍作休息,消酒后再返回敦煌城内。

    小雨未消,成片的屋舍,沐浴在小雨中,古朴、幽静。屋舍内,则是装饰的精致。比不得京中世族,但亦有别致之处,带着敦煌本地的风格。

    贾环在一名娇俏的侍女的带领下,横穿院落,花厅,到一处幽雅的小间中。

    娇俏的侍女偷偷的打量着贾环几眼,确实如同传说中的年轻,只是容貌平实,未免配不上孙小姐。小丫鬟心里想着,福一礼,告辞退下去。

    贾环没注意,打量着小间。这是一处花厅,转过碧纱橱,里头是卧室。安置着床榻、桌椅。临窗处是一张书桌,两旁是书橱,墙壁上挂着一副沈周的山水画。颇为雅致。

    贾环满意的点头,正准备休息时,身后传来脚步声,一名十六七穿着淡青色薄袄的少女走进来。她手里拿着一个精致的银盘,上面是官窑茶具。

    此女容貌清纯秀丽,行走间,葱黄的绣花鞋不露,身段婀娜。很美丽的姑娘!

    少女行礼,低头道:“娥娘见过贾大人!”然后,懦懦的半天说不出话。一张瓜子俏脸憋的绯红,香腮两团酡红的红晕,令她娇艳难言。

    贾环好笑,他哪里不知道怎么回事?洒脱的道:“行了。你们郭家的美意,我心领了。你回去吧!”

    郭娥娘的名字,他当然听说过。郭纶的孙女。其长子的女儿。当日,胡商骨利就是想要讨此女为妾。其美貌之名,敦煌皆知!有好事者称其为敦煌第一美女。可见一般。

    郭娥娘愣了下,心里松口气,随即站起来,谢道:“谢贾大人!”

    在进来之前,她想了很多,但她没想到竟然会如此简单的“过关”。传说中,这位贾参议,风流多情。她自问有几分姿色。

    这是她和贾环的第一次见面,要说讨厌贾环,肯定不会。但是,她非常的抗拒家里用这样的方式,将她送出去。她所幻想的婚姻:应当是有一个英俊的男儿,骑着马,过敦煌,令她倾心相许,然后风光下嫁。

    贾环笑一笑,摆摆手,温和的道:“不客气。你去吧。郭员外那里,我会说明白。”

    美女在他面前,多少还是有点优待的。

    他娇妻美妾数人,感情深厚。但,绝不会自恋到认为天下的女子见到他就会一见倾心。哭着,喊着要跟他。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他无意当这种恶人。

    郭娥娘展颜一笑,“谢贾探花!”高挺的鼻子,充满灵性的大眼睛,很有立体感,在笑起来时,透着一种朦胧、清冷的姓感。十六七岁的少女,竟然有如此风情。

    她正要走时,外面钱槐欣喜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