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奋斗在红楼 >

第498章

奋斗在红楼-第498章

小说: 奋斗在红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天前,贾府冬至日。王夫人和薛姨妈已经将宝玉和薛宝琴的婚事正式定下来。而秦钟和傅秋芳的婚事,已经在走程序。准备明年夏天成亲。

    说起来,当日,傅试还想将妹妹傅秋芳许配给宝玉。宝玉心中一直挂念着傅家美人,心向往之。

    秦钟也叹口气。

    大脸宝和秦钟,随意的说着话。比如院试怎么样的?又赞傅秋芳是极好的。再说,环老三近来罢官,闲的无聊,给人做媒,格调低下,也不管管他自己的事。

    宝玉反正很不满贾环。他和琴妹妹关系好归好,但他只想娶林妹妹。溺水三千,只取一瓢。

    …

    贾环傍晚时,从北静王府回来。妻妾们都在房间中说着话。

    苏诗诗曾经是天下第一名妓,在人际交往上,很有心得、水准。宝钗端庄、贤惠。苏诗诗自是很快就融入到无忧堂中的日常生活中。

    宝钗几人正围着做着女红,说话。见贾环进来,宝钗放下手里的针线活,未语先笑,道:“倒是有个好消息要和夫君说。如意,你去书房里把请柬拿来。”

    话说一半,又藏下来,贾环就知道宝姐姐在说笑。别看他的娇妻是冷美人风范:如雪一般的大美人。但在他面前,在大观园中的姐妹们面前,顽笑都是有的。

    贾环在苏诗诗的服侍下,在落地衣镜前,换下沾了酒气的外衫,在香菱拿来的热水盆里敷脸,笑着问:“姐姐,有什么好消息?”闺房之乐,有甚于画眉者。他当然会配合下。

    “噗嗤!”屋里的几个丫鬟们都掩嘴轻笑。

    这时,如意拿着请柬回来。贾环坐在宝钗身边的椅子上,闻着她身上的幽香,翻了翻。是林心远送来的请柬,约他十日后,去林府吃酒。以示感谢。

    宝钗微微倾斜着她娴雅、明丽的身姿,和贾环一起看着请柬内容,轻笑着道:“夫君,这是几日前,冬至时,府里办酒,林家送来的请柬。还有礼单。”

    贾环知道宝姐姐要笑他和林芝韵的事,故意道:“嗯。和锦衣卫指挥使毛鲲有关…”

    当年,林家之所以没落,除了朝廷的政局动荡外,更因为毛鲲将林家的老爷子抓到锦衣卫大牢里,催要银子。说起来,毛指挥使确实比较“奇葩”。

    从不不扰小民,只抓富户要钱财。给钱就放人,很讲信誉。另外,就是听天子的命令行事:抓官员。或许是他知道他参与雍治朝前期的血腥清洗,想要求一个善终。但,最终,还是被晋王的谋主刘国忠,牵连到。

    毛指挥使在狱中,已经挂掉。

    宝钗禁不住微微一笑。明亮的杏眼,看着贾环。手指轻抚着额前秀美的刘海。一颦一动,在这个冬日的傍晚,充满着魅力。如诗如画,国色天香。

    贾环再偏头,看着苏诗诗清丽容颜,正似笑非笑的看着他,千言万语,柔情似水。

    还有桌边收拾着毛巾、水盆的香菱,在衣柜边收着针线的晴雯,宝钗身侧站着的莺儿,还有在正面站着的如意。

    仿佛,这一切,在短短的几秒内,都静谧的如同美丽的画卷一般。妻妾们都看向他。难以言喻的情绪从心底浮起来。

    贾环情不自禁的轻握着宝钗的手。

    众人说笑着,然后摆了晚饭。时间,便在这画中,缓缓的,流走。

    …

    十月底武英殿的议事,彻底改变了朝廷的格局。就像是一曲大戏,一个个的人物,纷纷离开京城这最高的舞台。余波,在十一月中旬,仿佛还在。

    十一月十五日,建极殿大学士何朔上书求出,请求致仕。第二日,雍治天子在西苑中召见何朔。

第六百七十三章 一时多少豪杰

    西苑的御书房中,珍玩文具陈列。紫檀的书案坐北朝南。明黄色的主色调彰显着皇家身份。

    窗外,寒风徐徐,轻敲在玻璃窗上。

    雍治天子喝着滋补的人参红枣茶,端坐在龙椅上,看着房中跪拜后,慢慢站起来的何朔,感叹道:“何卿,你心中可曾怨恨朕?”

    大学士何朔去职,是早就可以预料的事情。所以,天子有此问。

    何朔一身正一品大员的绯袍,六十多岁的老者,身形高大,低着头,道:“臣不敢。臣辅佐圣君治理朝政近十载。君恩浩荡。得以执掌中枢两年,位极人臣,所奏无有不准。臣无怨!”

    忠臣!雍治天子心里浮起这两个字。可惜,他不能留何朔。表面上的原因,是何朔反对他立燕燕为皇后。带群臣辞职,威逼君上,令他极其不快。

    但更深一层次的原因,则是因为何朔,在推行文官政治。而这种政治模式,限制皇权。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明朝那种皇帝,当的有什么滋味?

    所以,当时进谏,满朝都是何朔的党徒,他决定罢黜他的宰相。天下是宁家天下,非士大夫的天下。他倚重文官治国,但绝不许文官侵夺皇权。

    雍治天子道:“卿之才,朕是深知的。卿回乡之后,善加保重。国家大事,朕多有问策于卿时。你我君臣将来未必没有相见之日。”

    天子情绪流露,何朔心情亦有些激荡,道:“臣临去,有一事上奏。”

    雍治天子一笑,放下手里的官窑茶碗,道:“何卿亦不能免俗啊!可怜天下父母心。放心,你的长子,朕会调到西域历练。新得之地,百废待兴,容易出政绩。七八年间,可回朝堂辅佐朕。”

    这是许以庙堂高位。

    雍治天子对何大学士算是恩宠至极。不过,这亦是情理之中。何朔在前太子叛乱中,已经证明他的忠心。雍治天子纵然要罢免他,但恩泽他的子嗣,是理所当然。

    何朔心里一声苦笑,犹豫几许,还是劝谏道:“臣谢陛下厚恩。陛下英明神武,文治武功,远迈前朝。然则,兼听则明。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国有谏臣,是陛下之福。臣举荐南京礼部尚书张安博为左都御史。”

    他觉察到:天子越来越刚愎自用,威福自享。这对于朝政而言,绝非什么好事。一人之智,如何治理天下。明君当纳谏。因而,他举荐好友张安博入朝为左都御史,执掌言路,纠察百官,引领风气。

    雍治天子略显尴尬。他以为何朔临去前,要给自家子弟求官。这是人之常情。倒没想到何朔会举荐大臣:张安博,天下名儒。但,他很不喜欢这个人。

    雍治天子目光闪了闪,再看看保持着躬身行礼姿态的何朔,禁不住想起何朔执政时的各种强项,叹口气,道:“何卿,你这脾气要是能改一改,何至于此?你我君臣相得,定是千古佳话。”

    何朔苦笑。他从来就不是谢旋那种一味谄媚君上的宰辅。

    雍治天子道:“你去吧。朕累了。”

    三日后,天子的诏令到军机处。随后,圣旨下发:升建极殿大学士何朔,为中级殿大学士;以吏部尚书宋溥为东阁大学士,入直军机处,预机务;迁左都御史殷鹏为吏部尚书;擢南京礼部尚书张安博为左都御史。

    …

    天子最终还是听了大学士何朔在临去前的劝谏。圣旨既出,在京城激起巨大的风浪,内外震动。

    谁能料到,已经在南京养老多年,负责南京国子监的张安博会复起?

    而对于刑部尚书白璋而言,竟然是殷鹏,为吏部尚书,这如何不让他感到愤怒?吏部尚书宋溥,得偿所愿,进位东阁大学士,成为宰辅,一时间,门口人流如潮。

    而何大学士的致仕奏章,还在走流程。何朔上书,天子慰留。来往十二次,雍治天子方才同意何朔致仕:在中极殿大学士的头衔上,再加太师,封三公,位极人臣。

    历来,三公都是对死去大臣的追封。活着的三公,极其少见。明朝,国朝,都只是寥寥数人。何大学士得封太师,可见天子对他的看重。(方宗师的太保,此时还没有封)

    诏曰:中极殿大学士何朔,性资刚直,操履端方,内阁庶政,资以经纶。念其往劳可无褒奖,兹特加太师衔,进光禄大夫。

    周史…何朔传:何公宽厚有容,忠诚刚正,知有国家而不知有身。戾太子叛,何公有定鼎之功。社稷之臣也!执政两载,多有善政,拨乱反正。伟哉宰相才,德望无愧焉!

    时人笔记记载:我朝贤佐,以何公第一。可惜其执政日短。可惜,可叹。

    何大学士所得到的评价,与执政近十年的前中极殿大学士谢旋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层次。正所谓,青史昭昭!公道、正义,自在人心。

    每一个人,对历史的解读,不尽相同。但,谁是正确的?谁的观点将是被时间,所承认的?唯有人民!

    有的人,将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他的名字比尸首烂的更早。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他的下场可以看到。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着。他必将不朽。

    因为,天地有正气,凛烈万古存。

    …

    十二月初二,贾环到何府帮忙,送别何大学士。小时雍坊中的何府,颇有些冷清。东西,行李都已经收拾的差不多。

    任工部主事的何二公子何以渐指挥着家仆,搬运行李,满心的不甘。他原为宰辅公子,而今是前宰辅的公子。他本来是要辞官,跟着父亲返乡。但被父亲训斥了一顿。

    何朔和贾环在书房中闲聊。书房中的书橱,书架,都是空的。贾环亦被何大学士赠予了几本书。

    何朔一身灰色的道袍,飘飘巾,云头鞋。闲适而洒脱。背负着双手,看着庭院中的一草一木,回顾着他的宦海生涯,忽而出声问道:“子玉,你觉得朝廷体制如前周(宋)、前明时如何?”

    这两个朝代,文官政治体系成熟,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天下人都以为费敏政是他选定的接班人。但,他心中其实更属意贾环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这倒不怪外界乱猜。实在是,没有接班人会冲在第一线拼杀的。像明朝嘉靖年间,徐阶与严嵩争斗,核心班底的学生都上了,但徐阶始终没有让张居正上阵。而徐阶最后证明了他的眼光。

    他倒不是,不想保护贾环,实在是贾环太引人瞩目,太能折腾。

    贾环对这些问题,早就思考过,道:“何相,明朝比前周(宋)好。”

    何朔微微一笑。贾环这是认同他的政治理念。

    这时,外头老仆来报,“老爷,可以出发了。”何朔点点头,出了小时雍坊,坐马车出宣武门。在城南的兵部的会同馆登记,拿了车马,往南城而出京师。

    送行的人们,都等在城南十里的长亭中。

    贾环骑着马,跟着何以渐一起走在队伍前面,执弟子礼。心中,思忖着。

    限制皇帝的权力,是历史必然的趋势。资本家都不愿意将身家性命,交给皇帝,一言而决。而要用宪法去限制皇权。他同样不愿意。但未来,采取什么制度,其实,要视实际情况而定。当然,基本的情况是:圣天子垂拱而治。

    国朝地大物博,区域,发展情况,都不相同。很多人,都想当然的以为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这其实,还是一种对西方文明的崇拜。属于,跪的太久了,站不起来。

    近代所有的政治体制,古希腊,罗马,全部都执行过一遍。根本无所谓先进,落后。准确的来说,只是适合西方的情况而已。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最合适的制度。

    而西方的情况,怎么能套用在我们身上?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灿烂而辉煌。有多少治国理政的智慧?我们要对自己的制度有信心。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

    要拿来主义,不能搞跪舔。比如什么美国的空气都是甜的。当我们重新恢复汉唐的荣耀时,重新成为世界的中心。那时候,我们的,就是最好的。

    于周朝的情况而言,用一部所谓的宪法,绝对不可能限制得了皇权。到时候,死的连骨头渣子都不剩。国朝,从来都是人治。限制皇权,只能靠力量(兵权)、制衡。

    贾环骑在马上,眯着眼睛,看着天空中的太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十二月初二,非常朝日。上午十点许,何朔、贾环、何以渐一行人的车队到城南十里长亭时,等候在此地的官员,已经有二百多人。为首的是武英殿大学士卫弘,东阁大学士宋溥。

    在京城中的六部九卿,全部都在此地。只要不是挨了整的,够资格的大臣,都来送行。还有亲近的故交、好友、门生。声势浩大。

    何朔加封太师,皇恩浩荡。再加上人都要走了。这时,谁都愿意来捧一捧场,给几分面子。毕竟,何朔的人品,确实没的说。比如,政敌宋大学士都来了。

    新任的锦衣卫指挥使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