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奋斗在红楼 >

第460章

奋斗在红楼-第460章

小说: 奋斗在红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十月白露降,湖中水已老。京城外城东,荆园。北湖湖畔韩秀才的小院中。

    楚王宁瀚与韩秀才在小轩中品茶下棋。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

    一名中年太监在一旁侍奉着。武英殿中的消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传过来。比如:顺亲王被贾环一本参倒,摘了亲王的帽子。刚刚传来的消息是:刑部尚书华墨提名贾环。

    楚王双指拈着黑棋,看着棋盘,微笑着道:“我四哥要气死咯。白辛苦一场。”

    韩秀才一身月白色的直裰,国字脸,有着一种落拓,潇洒不羁的气度,神光内敛。微微一笑,“坐看风卷云舒,殿下是赢家。”

    大周日报刊登反对增收商税的文章,再加上今日白尚书的提名,楚王在朝臣们心中,就已经竖起一面旗帜。政治旗号,很重要。

    楚王哈哈一笑,在棋盘上落下一子,道:“全赖先生谋划。哦,先生觉得贾环能过关吗?”

    韩谨点点头,接着又摇摇头。他心情有些复杂。他相信贾环的水准,但今次贾环要面临的敌人的强大。旋即失笑,和他何干?眺望天边。武英殿,那里的风华、舞台,亦是他所向往的!这一天不会太久。

    …

    随着成国公投票完,退回班次。宋天官和吏部左侍郎许澄上前,各自统计结果。由于廷推是不记名投票,且是在文册上画题。结果很容易统计。

    少顷,吏科给事中再上前复核一遍。随后,宋天官当众宣布结果:“贾环20票、元武18票、卫康5票、戴琮2票。”

    “这怎么可能?”

    消息一出,武英殿中一片哗然。朝臣们很有些失态,纷纷交头接耳的议论。这个结果实在太出乎意料。令人看不懂。

    要知道,反对贾环的仅仅是科道,就有19票啊!再算算其他人呢?这个票数,说明十三道掌道御史和六科都给事中当中有人反水了,给贾环投票。

    左副都御史韩伯安脸都黑下来。目光往左侧的口水官方阵中扫过。鲁侍郎轻轻的叹口气,宋弘济尽力了:切入,造势,攻讦,联盟,都很用心。只是,人心难测,非战之罪。

    南安郡王嘴角抽搐了一下。他认定贾环不顾大局,但是和贾府交好的力量,恐怕还是投了贾环的票。比如,河南道掌道御史宇文锐,户部左侍郎赵侍郎,北静王。他感觉自己的脸上被人抽了一个耳光。所谓的大局,到底是什么?

    “肃静!谁敢君前失仪?”

    监察御史朱鸿飞怒视全场,维持议事纪律。只是,他脸上的喜色已经掩不住。朱御史还是年轻了点。像此刻翰林方阵中的魏翰林就只是露出矜持的微笑。

    部院大佬方阵中,吏部左侍郎许澄木讷的面无表情。但心中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虽然,他不确定何大学士会提名谁为武英殿大学士,但总算是定下来了。这样的情况下,天子不可能还以杨贵妃的事为借口做交换。

    关于投票结果:别看满朝官员骂贾环骂的很凶,但有多少人是跟风上书?很多。法不责众!而投票前,天子没有任何的表态,这其实就是一种表态。

    天子确实不好否决关于贾环的提名。但是要影响投票结果,实在太简单。比如,谈一谈前明权相的教训。天子的这种态度影响到不少人。当然,他是事后诸葛亮。刚才投票时,他同样很紧张。

    武英殿左侧,大学士之后,翰林方阵中,贾环脸色沉静,并无变化。但心中紧绷的情绪,却骤然释放出来,如清泉喷涌。如释重负与欣喜的情绪交织。正所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提名,投票,计票。武英殿中这场大戏,到此时总算是唱完。完全脱离宋天官的剧本,反转之后,给予其重重的一击。

    以贾环的智商,他自然明白武英殿大学士的人选已经归何大学士所有。这一场朝争至此,算是落下帷幕。

    胜负已分,大局已定!

    但其中有一些疑窦。贾环眼角余光瞟了眼左侧下方部院方阵中的刑部尚书华墨。华司寇应当和天子,和何大学士谈过。只是,怎么谈的,就不得而知。

    …

    吏部尚书宋溥时年62岁,湖广石首人,历经世宗、仁宗、雍治三朝。进士出身。在世宗朝因得罪天子下狱六年,在狱中读书不辍,融会贯通。

    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宋天官在此时,面对巨大的政治失败,心中发苦,脸上表现的很平静。不管喧闹着的朝臣,向天子奏道:“廷推结果,臣已统计出。以翰林侍讲贾环得票最高。臣请圣裁。”

    雍治天子颇有些诧异的看了眼,距离他御座不远的贾环。翰林方阵就在大学士之后。裁决道:“可。以贾环为通政司右参议,掌真理报事。”

    接下来,贾环可以出来谢恩。毕竟刚才的事,闹的满朝汹涌。从贾环被攻讦,到他弹劾顺亲王,再到致仕,再被提名。完全是今天武英殿中的风云人物。

    但贾环还没来得及动,通政使俞子澄出列,奏道:“陛下,臣举荐刑部尚书华墨为武英殿大学士。”

    雍治天子笑了笑,看了华墨一眼,竟然让他运作成功,询问道:“何卿以为呢?”

    何大学士很干脆的道:“臣伏唯圣裁!”

    武英殿中,一片寂静。宋天官一方没有人出列推荐他为武英殿大学士。大势已去。雍治天子略作沉吟,点头道:“可。诏书,由军机处拟上来。”

    君臣奏对完,这时,贾环从方阵中走出来,向雍治天子谢恩,“臣谢陛下隆恩。臣当尽忠职守,不负圣恩…”

    武英殿所有人以为贾环要走君前奏对的形式,表忠心。没有人关心他讲什么,都在回味着今天武英殿中的一幕幕大戏,想着华尚书入阁,朝局的新形式。

    这时,贾环话锋一转,朗声吟诵道:“力微任重久神疲,重掌真理诽谤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当今天下,报纸日多,良莠不齐。内容纷杂。臣奏请陛下,当立制度审查报纸。不得诽谤圣君,不得出现违法、违禁之事。”

    “哦…。”

    武英殿中的群臣,顿时沸腾起来。这不比刚才对廷推结果的惊讶,而更多的是一种兴奋的情绪。

    好诗!

    当年曹魏时期,人道天下之才,曹子建独得八斗。唐宋(周)之后,诗词写尽。明有三大才子,而本朝幸有贾探花。后人不至于笑本朝诗坛无人。

    顷刻成诗,佳句天成。这种本事,今天当众见闻,当真是令人赞叹,兴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用来总结贾环执掌真理报以来的风风雨雨,何其之贴切?

    有一种“就算我觉得你是在说假话,但我还是被你感动得流泪”的感觉。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觉得贾环执掌真理报时是为秉公国家做事。但,他们承认,这句诗确实好!

    御座之上的雍治天子都微微动容。盛名之下无虚士。贾环有神童之名,名满天下,果然是名不虚传。

    但是…

    武英殿中的群臣中,不乏五六十岁的宦海老手,怎么可能为一首好诗而动容?注意贾环说的话:他奏请天子加强对报纸内容的审查。那么,审查对象是谁?

    天下之大,若要审查报纸,必以京中为先。京城中,除了真理报,第二大报纸是大周日报,余者不足一提。大周日报前段时间骂贾环,可是推波助澜,充当急先锋!

    大周日报是楚王资助的,是楚王的喉舌。这是人皆尽知的事情。想想贾环刚刚在武英殿中做了什么事?弹倒顺亲王。

    换言之,贾环在已经得罪晋王的前提下,接着要找楚王的麻烦。那么,他这不是找死吗?但恰恰相反,这在雍治天子心中是加分的。

    这可以看着是贾环的第三本弹章。

第六百二十一章 猛人!

    武英殿中沸腾一片,议论纷纷。贾环,再一次成为武英殿中的焦点。

    工部尚书白璋心里苦笑:贾环找楚王的麻烦,自然是因为大周日报前段时间骂了他。

    鉴于贾环刚刚在武英殿中“每弹必中”的强势表现,白尚书不敢掉以轻心,出列奏道:“陛下,臣以为不妥。审查报纸,则必然言路堵塞。此非朝廷之福。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殿中群臣的喧嚣顿时小了一些。诗是好诗,但此时不是品诗时。现在还在武英殿中。

    因好诗句略有些激动的某些大臣明白贾环的用意。其一,报大周日报一箭之仇。其二,贾环同时得罪晋王、楚王,是在向天子表态做孤臣。

    贾环的用意很深啊!不愧是朝中重臣们都交口称赞的人物:权谋机变,俱是一流。

    贾环争辩道:“白尚书,朝廷自有科道台垣为言路,何以言言路闭塞?朝廷不是以报纸治国的吧?报纸上的内容妖言惑众,难道不该审查?”

    朝廷中枢当然不是以报纸治国。所有的政务批复都在官员的奏章上。对于朝政的发言权,在官员们手中,而不在报纸手中。

    贾环连开三炮。白璋愣了愣。

    倒不是说白尚书水平不行。而是一个正二品的高官,谁料到贾环一个正六品的小翰林(右参议的告身、牙牌还没到手),就敢当面这样质问?而且是连发三问!

    白尚书愣神,且不论对错,气势上完全被贾环压倒。

    刑部给事中戴琮迅速的从口水官方阵闪出来,给白尚书助拳,讥笑道:“贾环,你当大家都是瞎子吗?若说违禁的内容,干扰朝政,真理报比大周日报更甚。”

    这话在朝臣们心中激起共鸣。当即,不少朝臣纷纷出声附和。真理报的黑材料还少了?

    贾环理直气壮的道:“真理报是官报。大周日报是民报。岂能混为一谈?”然后,不再与百官辩论,转身向雍治天子行礼,道:“陛下,报纸于近年来新兴起,必将成为朝野舆论的载体。

    朝廷报纸,更换主编,一纸文书可解,则舆论风向可变。而民间报纸呢?

    明末,东林党操纵舆论,以君子、小人之辩,党同伐异,为害深远。报纸为舆论利器,其内容,岂能不审查?于报纸新兴之时,当先立下规矩、法度:

    但凡,民办报纸,不许妄议政事,不许褒贬官员。违者,查封。”

    贾环进武英殿时,与百官辩论,被骂的狗血淋头。被朝臣们“围殴”。当时,他要拉仇恨,表现的很稚嫩。但这并非他的真实水准。此刻,他无意做无谓的辩论,直接向天子陈情:舆论,需要监管。明朝东林党的例子,可是活生生的!

    武英殿中,一些个摩拳擦掌准备骂贾环的朝臣们,立即熄火。

    东林党在江南操纵舆论时:东林党说谁是君子,谁就君子。东林党说谁是小人,谁就是小人。在一个道德可以代替法律的时代,这意味着什么?

    权力!

    说得简单点,贾环建议设立审查制度,固然有找楚王报仇、刷天子好感的成分,但确实是在维护朝廷、言官们的话语权。否则,民间报纸兴起,个个都是编外御史,个个都可以“随意”的骂大家,兄弟们还怎么混?

    所以,现在对贾环有意见的朝臣们,要是还反对设立审查制度,继续骂贾环,那么,等会出了武英殿,消息传开,科道一百多人,必定会群起弹劾。

    雍治天子看着眼前侃侃而谈的少年,心中很有些诧异,这打破他的某些固有的印象。当然,他是不会允许大周出现权相。

    雍治天子正准备开口时,左副都御史韩伯安走出来,上前奏道:“陛下,审查制度理当设立。兹事体大,不可交由通政司右参议审查。可由通政司、都察院共议。”

    按照朝廷的惯例,基本上是谁提出来的,谁负责。贾环提出设立审查制度,理所当然的由他负责。但韩伯安要拿走审查权力,而且言之有理:既然审查报纸这么重要,官员级别要高一点吧?

    这是要摘桃子啊!

    当即,武英殿中响起一阵轻微的喧哗声。有些人看向贾环的目光中就有些怜悯、嘲讽。

    到底是少年得志,不知道收敛!贾环他弹劾了王子腾、顺亲王,意气风发!准备整楚王!而刚才,又分别将工部尚书白璋、刑部给事中戴琮驳斥的哑口无言。何其的风光!

    但是,现在,傻眼了吧?韩左副都御史的提议,让贾环一场辛苦白忙,为他人做嫁衣。

    许澄微微皱眉。贾环要求设立报纸审查权,完全是自作主张。当日并没有议及此事。

    站立在前排的刘大学士轻微的摇摇头。贾环得意忘形了!他是贾环会试的座师。按理说,这种师生关系,相当的牢固。但他和贾环关系一般。

    魏翰林看着正前方的贾环,眼中带着责备的神色。有点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