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奋斗在红楼 >

第438章

奋斗在红楼-第438章

小说: 奋斗在红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以渐哈哈一笑,对贾环这话很受用,见气氛不错,便说明来意,道:“子玉,想必你也听说了。昨日武英殿议事后,我父亲君臣奏对时,提及要恢复前明的一条鞭法。你怎么看?”

    说着,何以渐目光炯炯的盯着贾环。他奉父亲的命令来见贾环。这时,需要真理报在舆论上偏向性的支持。

    贾环微微沉吟了会,道:“我自是支持何相的提议。”

    在他那个时空中,差不多的时间节点上,清朝的雍正皇帝纠正康熙朝**的政治、财政情况(所谓的康乾盛世,到底是个什么情况,青史昭昭!),搞“摊丁入亩”,其实就是恢复张居正的一条鞭法。

    自古以来,国家收税,老百姓交税。这是个天经地义的事。毕竟,人家打下江山,不得有个盼头?百姓交的税分为三种:田税、人头税、徭役(出苦力)。

    收上来的税收,都是些五花八门的东西。不利于保存、使用。而且,在收税的过程中,官吏花样繁多。比如,比较出名的,就是在收谷子时,一脚把装谷子的斛给踢到,让百姓再装。这样的收税案例,多本历史书籍有记载。

    所谓一条鞭法,说的通俗点,就是将实物税改为货币税。

    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任何一个朝代,在开国之初,百废待兴,货币、商品短缺。比如:粮食,就是重中之重。实物税大行其道。而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人口滋生,商品交换在社会生活日益普遍。这时,各种物资可以通过货币购买。

    收取货币税便成了一种必然选择。除了节约收税成本,方便朝廷调度。还一定程度上释放了社会生产力,缓和、润滑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觉得难以理解的,可自行参看我朝的税收变化。

    当然,一条鞭法,它有它的坏处。张居正当年改革,是为了增强明王朝的国力。不是为了让官吏们造反。所以,在收税时留了口子:火耗。

    因为收货币税,官吏无法明目张胆的榨压百姓。说收五钱银子,难道还能说你交的银子不是银子吗?但是,银子在熔炼的过程中会有损耗:火耗。

    但,人的贪欲是无限的。火耗收几分,这要看当地官员们的心情。如果没有人盯着,定下一个规矩,这几乎等同于恶法。

    另,地方官员在收完货币税后,继续征发徭役。这叫增派。近乎无法避免。

    而且,货币税的弊端,还在于国家可以不要信用,无限增加,寅吃牟粮。比如,崇祯年间的辽饷。皇帝和大臣们的节操,往往是不能信任的。

    贾环对一条鞭法的认识,并没有那么深刻。但是作为张居正变法的核心内容之一,他当然是知道的。张居正变法为明王朝带来了最后的辉煌,延续了明朝几十年的国运。这种正面的评价,他如何不知道?学过历史课本的都知道。

    大明唯一相!

    对比周朝当前的情况,朝廷兵威鼎盛,四海宾服。然而,国库空虚。再从他自身的情况看:权贵阶层并不缺银子。很有点唐中期,开元盛世末年与天宝之交时。一样的天子怠政。

    所以,贾环毫不犹豫的选择支持。令他做出决定的,还有他对何大学士品格的信服。

    贾环答应的很干脆,何以渐来的时候,路上准备了一肚子说辞。若贾环坚决拒绝的话,他都打算要说一说朝廷派系的问题。他父亲是着重栽培贾环啊!

    然而,这时却全派不上用场。

    何以渐微怔,然后拍手道:“好!子玉,痛快。我以茶代酒,敬你一杯。”

    贾环笑了笑,举起茶杯。何以渐的态度,让他看出其意图。何大学士有点可惜。虎父犬子啊!

    政治斗争,当然要讲派系。然而呢?斗完之后,掌握国家权力后,要干活!比如:徐阶、高拱、张居正。而像严嵩、东林党,就属于占了坑位,却不干活的。祸乱国家,名声臭不可闻。

    一个官员,除了派系、权力斗争,还要干活啊!这是本职工作。给人骂: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很好玩么?在其位,要谋其政!

    而这位何衙门,显然没有这个觉悟。那么,他在官场上,显然是走不远的。

    …

    贾环送走何以渐,琢磨了一下,吩咐身边候着的长随钱槐,“你拿我的帖子去真理报社请庞士元、罗君子、乔友若晚上到府上来吃酒。”

    “得了,三爷。”钱槐领了话,带着人出去跑腿。贾环的长随,经历去年的贾府之乱后,只剩下钱槐、胡小四。

    贾环在庭院侧面的长廊中,看着雨丝。这时,贾府内的一个小厮来请,“三爷,太太从宫中探望元妃娘娘回来,请你去老太太处相见。”

第五百八十九章 护盾、方法

    贾环到贾母上房时,贾母正在和王夫人、邢夫人说笑。气氛显然不错。李纨、宝钗、探春三人陪着。丫鬟们就只有鸳鸯在里头服侍着贾母,其他人都在外面。如香菱、莺儿、玉钏儿、彩云、素云、侍书、翠墨等人。

    “三爷来了。”贾母身边的另一个大丫鬟琥珀,挑起帘子,笑吟吟的。

    贾环点点头,进到花厅中,先给贾母、王夫人见礼,再和宝钗、探春、李纨、邢夫人打招呼。宝钗轻笑。凤姐姐在病中,她们几个作为管事的主子在这里旁听。

    贾母几月前因贾赦的死去,大病一场。像贾琏还在给他老子守孝。贾母这时已经有些缓过来,精神头还算健旺,坐在软榻上,扶着扶手,笑呵呵的道:“环哥儿,你来了。叫你娘说给你听吧!”

    贾环笑着转向王夫人,道:“请太太说一说。”贾府和宫中的联络渠道,除了贾环与陈太监的联系外。贾府内眷每个月都可以去宫中觐见元春一次。

    王夫人穿着名贵的绸缎褂子,脸上有一点淡淡的笑容,道:“我今日去宫中,见着元妃了。我把你的担忧都说了。元妃说,宫中都好,让你不用担心。怀孕里的事情,周贵妃帮着料理,很是妥当。叫你要好好教授燕王。”

    李纨、探春、鸳鸯是头一回听到这事,禁不住抿着嘴笑。贾环事无巨细都操心到宫中去。听着挺搞笑的。他一个爷们啊!再说,贵妃怀孕,宫中那么多人,难道还会侍候得不周到?

    娴雅、明丽的宝姐姐亦是掩嘴一笑。有些事,她自是早知道。

    贾环拱手一礼,道:“母亲今日辛苦了。”心里长长的松口气,没事就好!

    宫中的黑暗,宝姐姐她们了解的不深。估计王夫人和贾母能知道他和元春对话说的是什么。自元春在端午节前派人出来传旨要贾府去清虚观打醮。贾环的心就提着的。

    宫中怀孕的妃子,出点事,很正常。鹿鼎记里面说:天底下最肮脏的两个地方:妓院、皇宫。贾环倒是没想到周贵妃会帮忙照顾元春。有这样的有生育经验,且能信得过的人在,元春那里自是妥当的很。相当于给元春加一个保护盾。

    既然元春听得懂他在担心什么,回答说“无事”,想来,便是真的无事。

    燕王那里,他看样子得加码,多教燕王点东西,作为回报。

    这会儿,贾环心中的紧迫、压抑、担心的情绪,总算是释放。皇宫是他所不能影响到的地方。若是,真来个“榴花开处照宫闱”就太悲剧。于元春,于贾府都是。

    王夫人微笑着喝口茶,说:“我和元妃说起你宝二哥的婚事。元妃说,不要求女方的家世。古来权贵之家,盛极而衰者,不知凡几。我们家算是烈火烹油的局面。再求权势,没有必要。要宝玉认真读书上进,博一个科举前程才是正理。”

    “这话说的极是!”贾母笑着插一句,问贾环,“环哥儿,薛蝌给你派到金陵办事,几时回来?”又对宝钗笑道:“今儿姨太太不在,我原是想向她讨个人儿,不想她先将我们家要一个人去。”看得出来,贾母今天的兴致很高。

    宝钗得体的笑答道:“老太太有心,我一会回去让我妈来老太太面前坐一坐。”

    贾母笑道:“那好!那好。”她对贾环并不怎么亲近,但是对这个孙媳妇,却是极其满意的。又笑着吩咐道:“鸳鸯,事情说完了,叫丫鬟们都进来吧。我和你们太太杯子里的茶都要没了。”

    “老太太,前几日受到金陵的来信,预估着他们入秋后启程。”贾环一听就知道贾母说的是什么,不过看王夫人的意思,似乎对宝玉的婚姻,有所松动,不谋求强强联姻。

    薛蝌和迎春订婚的事,贾环委托薛姨妈去办,早就在贾府里定下来。当然,是口头协议。但基本上算定了。至于,贾宝玉和薛宝琴的事,他不想管。

    其实,以大脸宝的尿性,贾环是不建议薛宝琴嫁给他。万一,大脸宝如同原著续书中,搞一个遗腹子,然后出家呢?那薛宝琴一辈子可就毁了。当然,如今贾府形势不同,大脸宝没有出家的环境。

    贾环思绪一闪,外头的丫鬟们笑着进来侍候,花厅中顿时热闹起来。自贾赦死去后,贾府里总有一股清冷的味道。现在,这股子味道正在慢慢的散掉。

    …

    小雨到晚间就已经停掉。已经夏末之时,天气炎热。北园的小厅中,灯火通明。因使用了冰块,气温适宜。

    贾环、庞泽、罗君子、乔如松四人在厅中对月小酌。

    贾环给大家说起今天上午何以渐来说的事。轻松的笑道:“我之前还给大家说,要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扩大真理报的影响力,试试朝廷的水深水浅。为日后增加商税做准备。现在机会来了。”

    罗向阳沉吟着,看贾环一眼,认真的道:“子玉,我觉得一条鞭法并非良法。韩大学士反对的并非没有道理。”

    闻道书院的众同学,并非是人云亦云之辈。但凡有才华的人,莫不是如此。独立思考,才有其独立人格。只会举手的人,是走不到高位的。

    庞泽眼神闪了闪,道:“子玉,你似乎太过于轻松啊?按照你的消息,若是韩大学士强烈反对,何相要推行一条鞭法,岂不是要准备更换宰辅大臣?”

    乔如松点点头,温和的道:“子玉,其实真理报这件事在朝廷中闹的沸沸扬扬,很有点蹊跷。若是以你翰林侍讲的身份,被人攻击,不足为奇。但以贾府如今的之权势,你却被牵连其中,被人作为突破口,值得深思啊!”

    贾环笑一笑,吃着燕窝豆腐,爽滑可口,道:“友若说的是很对的。其实,这件事说起来很简单。在天子怠政之际,元妃怀孕,在宫中地位不稳。贾府的权势是走下颇路。贾府呢,总会有那么两三个仇家惦记着。

    这是其一,其二就是我们为何大学士掌握着真理报,掌握着部分舆论话语权,成为编外御史,我们是在走上坡路,手中权力随着真理报的影响力增加而增大。”

    贾环举起手,一高一低的做个手势,“所以,真理报的事,在我这个节点上爆发开。至于士元说我轻松,庙堂之高,自有何大学士去庙算。我们几个小虾米,想那么复杂干吗?”

    几人给说的笑起来。确实,以几人的地位,朝堂上的政治斗争,基本都是看客。

    贾环再道:“罗君子,一条鞭法是良法,还是劣法,要看执行的力度,以及社会情况。以我在江南所见,民间银两充足,改为征收货币税,正当其时。

    至于弊端,就要靠执行者去纠正。没有什么办法是可以通行天下的。只能制定一个大的原则,各地再微调。重点,在于监督。不能因噎废食。”

    罗向阳就笑了下,光明磊落的道:“你说的有道理。不过,我还不是非常的了解。回头再去看看史书。那么,子玉,你打算怎么处理舆论呢?”

第五百九十章 拉偏架的方案

    京城中当前的局势,何大学士请复一条鞭法,消息正在发酵。各方的动态,于贾环等人而言是一抹黑。但可以预见,朝廷舆论、路边社都会沸腾。

    当然,自真理报出版刊行以来,路边社的生存空间便大幅压缩。现在要造个谣,搞个流言,难度增加。舆论控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切切实实的影响到京城的政治生活中。

    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官员“反扑”?因为,真理报动了别人的奶酪!

    这样的局面,真理报报社,要准备怎么应对?怎么配合何大学士在舆论端发力?这是罗君子的疑问。

    精美的小厅中,古香古色。在夏夜中凉意幽幽。空气微微弥漫着酒香。

    贾环微微倚在藤椅上,看着三名同学:罗向阳、庞泽、乔如松,他们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才,组织着语言,轻声道:“现在真理报在京城的政治局面中,究竟能发挥几分功效,处在一个什么地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