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607章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607章

小说: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渐鸿刚刚抵达日本的时候,本来还想借助郑家的力量,更是借助郑氏作为纽带解决中日外交问题。

    但王夫之听闻了陈渐鸿的计划以后,只是笑而不语地选择了拒绝。

    一开始,陈渐鸿十分不理解。但很快她就明白了缘由。

    郑芝龙是在走私啊!

    从前,通行东亚海上,那是要挂郑家旗帜的。一道旗帜就是一个平安符,不是说你不会遇上风浪,而是你遇上了郑家的船只不会被抢掠,等于是保护费。

    可现在,朝廷却要来收一道关税,一刀砍下来,对于贸易规模格外庞大的郑氏船队而言痛彻心扉。

    还好,郑芝龙很会变通,买通了市舶司,重金之下,以一年交个五万上下的税金作为结局试图了结此事。

    总的而言,郑氏虽然依旧是东亚海商巨头,可在不断加大的竞争之中,在朝堂另类的目光之下,日子过得颇为难受。

    人呐,日子一天天好过,那总是开心欢喜有盼头的。可一旦要走下坡路,那就难受了。存钱总是开心的,入不敷出的赤字一旦出现,纵然还能熬几天,可大家都难免有种看到死期将近的感受。

    这个时候,郑氏海上竭力趁着大明还没有打开对日贸易的时候大肆走私也是显而易见的了。

    若是不闹闹抓住对日贸易的巨大利润,曾经的海商巨头迟早要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

    “我知道了。”不似后世,走私可是一个要命的罪名。这年头,包括王夫之,都对走私这两个字敏感度不大。

    别的不说,在大明,有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里,海上贸易全都是走私。

    出海经商,手续齐全那是罕见,走私的贸易反而正常。

    不过,王夫之毕竟是天子近臣,不管是思考的角度还是了解的信息量都远超旁人:“郑氏闹腾不了多久。日本的问题,过去是腾不出时间来。可现在……宫中已经报喜,羁绊陛下最大的阻碍就没有了。郑氏,还能蹦达几天?”

    陈渐鸿重重颔首,只是脸上还是有些隐忧:“郑芝龙毕竟老奸巨猾……不过,若是陛下出手。那郑氏的确是没几天好活了。”

    “当然,若是此刻回头。尤其在琉球之事中站对了立场,那他们还有机会。若是……哼哼……”王夫之没有多说。毕竟,这些都是题外话。甚至,他也不觉得郑氏真的会蠢到那个地步,不当明人去当倭人。

    两人一路说了些闲话,终于到了绿石书斋。

    安顿稍许以后,翌日一早,陈渐鸿兴高采烈地找到了王夫之:“面见琉球王的事情谈妥了,对于而农大人的到来,王上显得很高兴,要大肆欢庆大人的到来呢。”

    “仪式什么的就免了,我今日直接去见琉球王吧。”王夫之摆摆手,对那些繁文缛节并不在乎。

    虽然,这是一个十分长脸的事情。但身为大明帝国的外交官,这实属寻常。天底下还有比大明更强大的国家吗?

    没有。

    那就是了,那注定了大明的外交官到哪儿都会收到盛大的欢迎。

    见怪不怪,也怪不得王夫之不感兴趣。

    陈渐鸿狠狠点头,明白这个心情。一路引入,过奉神门,经御庭,抵达了正殿。在往内,就是内廷了。

    王夫之见到了年轻的尚贤,而尚贤亦是万分期待地看着王夫之,一开口就丢给了王夫之一个难题:“天使容小王急切禀告,奄美大岛已经有萨摩藩增兵三千。敢问天使可有听闻?”

    ……

    奄美大岛。

    作为当年萨摩藩入侵琉球王国的前站,这里在当年日本人进军的时候就几乎没有什么抵抗,以至于第一时间就被萨摩藩当作了直属领地,有奉行所进行管辖。

    现任奉行所西川义夫是个精干的中年男子,身长六尺有余,在日本人的身高之中也是颇为强健高达。

    但今天,在另一拨人面前,西川义夫的身量又要被比下去了。对比他们的衣着,很快就能认出来,这是明人。

    而且,带队的赫然就是在东南沿海之中赫赫有名的郑芝豹。

    郑芝豹显得表情很凝重,直到跟着西川义夫一同看了同行抵达的三千萨摩藩铁炮队这才稍稍松了口气:“没想到日本人竟然也有火铳手,而且还有战争经验。”

    战国时代,日本人的铁炮队就颇为闻名,是几个强藩得以在战国时代里闻名获胜的依仗。这对于陆军并不擅长的郑芝豹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这才让他前些时日得到兄长决定时的抑郁稍稍得以缓解。

    “只希望,那处东边的大陆……是真的吧。罢了,罢了,眼下,还得将眼下一切的难关解决。要想让日本人满意,可不是个简单的事情。更何况,还是让他们几乎下血本……”撇去散乱的思路,郑芝豹跟着西川义夫一同观察了一趟日本人的操练。

    郑芝豹是海上蛟龙,陆军的事情其实并不懂。西川义夫本来颇为捏了一把汗,但眼见郑芝豹看不出什么名堂,转而就放轻松了。

    很快,他就开始打听起了这一回郑芝豹带来的船队。

    “大部队已经先去长崎了。我带队的,也都在鹿儿岛驻扎。官军驻扎琉球,哪有去冒犯眉头的。第二舰队战斗力是不俗,我郑氏更是不惧。但……我想你们藩主也不是真想打仗。”郑芝豹也不想打仗。说到底,他只是个商人。

    只不过,若是迫不得已,或者说对方出得起更加高昂的代价,郑芝龙显然不介意拼命一把。这一切,就看郑芝龙在日本能够与幕府,与岛津光久谈下什么结果了。

    “所噶。我的明白了。我会和藩主交代。总而言之,有郑桑的帮助。琉球,绝不会离开大日本帝国!”西川义夫说着生硬的汉话,让郑芝豹笑着转过头去,露出了一抹捉摸不定的表情。

    “板载!”

    “嘿哈!”

    ……

    奄美大岛上,新抵达的三千兵马操练得颇为勤快。他们兴致勃勃,都十分渴望一场战争。和平抵达,却也意味着社会开始稳固。出人头地的机会对于武士而言更加稀少,他们渴望一场战争,让自己抢掠丰收,一如三十多年前的前辈们所做一样。(未完待续。。)

第十章:郑芝龙的未来

    鹿儿岛。

    萨摩藩藩主岛津光久的官邸里,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客人。

    客人十分大方,给岛津光久的夫人子女都带来了丰盛的礼物。来自大明南京时尚的冬装、春装,来自天津出产的糖果、玩具,来自临清印刷的精品儒家典籍。当然,岛津光久也收到了一封特别的礼单。

    上面,是一份船只建造的图纸。

    “这是龙江船厂打造的新式福船的图纸,为了搞到这个东西,可是让我废了老鼻子力气。”说着,客人不由露出了一副得意的表情:“日防夜防,家贼难防。龙江船厂的保密做得是很好了,可还是让我搞到了这封图纸。”

    “所噶郑桑的力量,在下是非常相信的。这一封图纸的厉害,对萨摩藩的帮助真是太大太大了。请郑桑放心,岛津光久是知晓礼义之人,绝不会让郑桑后悔与我们日本国的合作!”岛津光久性质昂扬。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打造船只的能力是颇为出色的。

    但比起大明,那还是差了一筹。

    也许,大明因为长久以来的社会观念,让工匠地位不高。但自从朱慈横空出世,在最早发家之时就是靠着手摇计算机逆转局面,而今大明国中,工匠已然是一个可以抬头挺胸,傲然于世的活计了。

    对于不少人而言,读书虽然有大富大贵的希望。但以大多数人的天资与努力之程度,想要靠着科举闯出什么名堂,那极可能是一辈子都可能毫无希望的事情。

    但做工匠就不一样了,只要踏踏实实学习,掌握一门手艺总是可以达到的事情。

    总而言之,在朱慈酝酿的氛围之下,工匠地位上升,工坊如雨后春笋冒出,如龙江船厂这样的大船厂也开始重新焕发生机。

    海外贸易在朱慈的时代里被大力支持,海船的需求自然井喷爆发。诸多船厂一下子从原来衰败的泥潭之中走出,茁壮成长。

    其中,龙江船厂便是大明而今首屈一指的船厂。

    作为打造了皇帝陛下亲手开金手指出图纸的飞剪船,龙江船厂不仅是被人求着要买船,同样也动心思活络,在技术研发上下了本钱。

    主持龙江船厂事务的厂长朱焕发既是技术不错的工人,也是朱慈挑出来有眼界的合格厂长。他打算开发一个新的船型来替代之前主流的福船与飞剪船。

    福船虽好,却已经是服役数百年的老船型了,早已跟不上时代。尤其在西方夷人的盖伦船面前,更是落后。飞剪船倒是跟得上时代的变化,速度飞快,亦是可以安装一定火力。

    但飞剪船太瘦了,速度快是快了,却因为体形过于修长,哪怕竭力改装,也无法容纳太多的火炮。生怕一不小心来个齐射,敌人没死,自己倒是把船体给震裂了。

    朱慈明白瑞典人就干过这种傻事,胡乱建造的庞大船只因为设计不科学,一出港就自己沉了。

    当然,龙江船厂出手就不同了。

    新式福船最大的缺点就是吃水深,体积庞大如城,机动性能欠缺。改进后新式福船则在增加机动性的问题上改进了风帆,同时又有出色的坚固性。这为更大的船只,更多的火炮提供了可能。

    大明这年头的造船技术对比西方其实已经落后,中国沿海的中国船只虽然多,却都明白西夷船坚炮利的印象这个年代就已经铸就,而非一直要等鸦片战争后才能体会。

    17世纪,海上争霸时代全面开始。西方造船业和海军力量不断发展,中国却日益落后。

    1637年,荷兰拥有了制造排水量高达1500吨、装有100门大炮的三层甲板的战舰“海上君主”号的能力。到1644年,荷兰拥有1000多艘各类船只作为战舰保护商业顺畅,1000多艘大型商船进行海上贸易,6000多艘小型商船用于捕鱼业和内陆运输业,并拥有8万多名世界上最为优秀的水手。

    1639年9月,西班牙舰队在海军上将奥奎多的率领下出击英国。这支舰队的实力大约有70艘船,其中有12艘排水量超过了1000吨,如“圣特勒萨”号为2400吨。

    就连对比荷兰人要弱小的英国人,现在也有三十九艘战舰。这可不是大明在东南沿海,大部分船只只能装备一两门火炮的旧式武装商船,而是拥有火炮六十门起的巨型战舰。

    比如1637年建成的英国“海上君王”号,龙骨长39米,总长51米,宽14。7米、深23。17米,吃水6。8米,该船重1683吨,有4层甲板。该舰竖以3桅,在主桅和前桅上挂有皇冠帆。该舰装备102…104门炮,在低甲板及主甲板上架30门炮,在上甲板上架26门炮。在首楼上有12门炮,半甲板上有14个炮门,还有10门船首炮及若干尾炮。该舰队有11只锚,每只锚重2吨。水兵800多人,最大的炮弹净重60磅,一次齐射的炮弹重达一吨。

    而这个年代,大部分的中国战舰却极少极少有超过四百吨的战舰。

    这并非是中国人没钱造,而是技术落后。

    就连帝**力恢复的抗倭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戚继光也对这没办法,口径大的火炮想要在海上发威,就必须要船只坚固。要不然,一炮轰开,没打到敌人,自己反而给震散了。以至于如果火炮口径过大,还得先将火炮放到小木筏里开炮,以免殃及主战舰。

    朱慈时代这些事情当然少了。新式飞剪船战舰虽然过于修长体量偏小,却秉持着军工品的优点:质量上佳。

    军队战舰是坚固了,但民间依旧得用福船。等闲想要买到一艘与水师同等型号的飞剪船非出血本开高价绝对买不到。

    在需求井喷的情况之下,大多数海商还是只能凑合使用民间小作坊打造出来的福船。

    这个时候,龙江船厂的新式福船就应运而生,成了所有人期盼的甘霖。

    可万万没想到,龙江船厂的机密而今却流传到了眼前这个明国男子的手中。

    岛津光久感慨万千,心中激动难以言表。原本,听到有机会可以拿到先进战船图纸的时候,岛津光久是不相信的。

    可万万没想到,就仿佛天上掉下来一个馅饼一样,机会就这么来临了。

    如果是别人说,岛津光久是绝对不信的,只觉得来了个江湖骗子。龙江船厂是什么地方,那是给大明水师打造军舰的地方,就是军机重地。在这种地方窃取顶级机密,那是普通人能办到的?

    只不过,今日出现在岛津光久面前的的确不是个普通人。

    此人开口,岛津光久还真就信了。

    而事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