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574章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574章

小说: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想着世子殿下那欣喜发狂的模样,金西石喘着粗气:“就要快了……就要快了!”

    两队人马,一前一后。

    朱慈被十数名侍卫护卫着,将身后所有缝隙堵得严严实实。

    而身后,数十朝鲜私兵亦是追击迅速。

    只是,让金西石手底下的朝鲜骑士们感觉焦躁不安的却是两方的队伍距离并没有伴随着追击的巡礼开战而拉近距离。

    他们无不感觉绝望地发现,眼前这一队人马的马术竟然超乎预料的好。

    朱慈身为皇帝,什么好马没有见识过,什么优秀的骑术教师寻不到?数年的军旅生涯更是锻炼了朱慈的马术。至于那些皇家侍卫,更是个个一等一的厉害。此刻在平地里纵马疾驰,平生马术都用在此刻,自然是飞奔北去。

    无数朝鲜骑士们看着金西石,试图从金西石的脸上得到计策,扭转局面。

    金西石显得十分平静,再无此前面对崔成恩时的癫狂:“快到了……”

    与此同时……

    距离不远的城墙之上,十数名弩手赫然就绪,他们纷纷蹲下,箭上弩机,纷纷眯着眼睛,将上面的十字星瞄准具对准了缓缓接近的一行人。……

    宁威与朱慈跃上了一个小坡地,看向前方,惊喜连连:“是御驾!”

    朝着汉城北门缓缓靠近的是一个巨大的队伍。数量众多的马车与队列俨然,军纪严明的护卫军队威武强大。

    以及,最引人注目的,在天上缓缓地漂浮着一只热气球。这个在无数战场里绽放了巨大光芒,赢得了无数胜利的热气球。

    与此同时,北门前长亭旁,朝鲜国王李亻宗带领着朝鲜两班贵族齐齐等候,恭敬非常。

    昭显世子李皑(左偏旁两点水,右边山一豆古字通皑)站在李亻宗的旁边,笑着看向停在城门前的御驾。

    “谁能想到……眼下大明的皇帝陛下竟然不在这威武非凡的御驾里呢……哼,既然是偷偷出来,想必也不会有人愿意将这位大皇帝乱跑的事情宣扬。一个帝国的兴起,总有无数小国的血泪。对朝鲜而言,一个更加弱小的明国……才是最好的明国!”李皑轻轻呼出一口气,眼里无数期待。

    ……

    “是我们的队伍!”朱慈笑着道:“快要到家了!”

    “要到家了!”一众侍卫们齐齐欢呼。

    “打出我们的旗号!”宁威下令。

    不多久,便有一名侍卫从怀里掏出一面旗帜,赫然就是属于大明国旗的日月龙旗。有些不同的是,这一副日月龙旗是用最上等的苏绣制成,明黄的旗面迎风招展,霎时整洁爽利。

    朱慈与宁威看着眼前的车驾,无比的放松。

    城墙之上,弩手们屏息以待,等候着眼前一行人进入准星。

    宁威转身望去,见金西石的马队消散无踪,不再追来。

    朱慈也发现了这一点:“贼人自己散去了?”

    宁威心神有点不宁:“大家警醒一些。”

    朱慈却是表现得颇为轻松:“回到自家家里人的身边,我们就不再是一个人行动了。”

    某处角落里,金西石静静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切,看下城头里的人影,轻轻一笑:“该终结了。”

    城头上,弩机的准星里目标越来越近……

    “你们是谁……这里是……啊……是大人……”

    一阵细微的吵闹声响起,弩手们禁不住手一抖,看向杂音的方向。

    不知何时,魏云山出现在了他们的身后,冷哼一声道:“你们也不看一下,那弩机还能不能用吗?”

    一干弩手面面相觑,果然发现弩机犹如豆腐渣一样,轻轻一碰便机身断裂。

    “统统带走!”一群如狼似虎的锦衣卫纵深扑去,当即卸掉一干弩手的下巴,反绑双手,想要自杀都不成。

    一干弩手面面相觑,纷纷涌起无边的恐惧。

第七十四章:昭显世子李皑

    没有怀疑锦衣卫刑讯的手段,在刺杀皇帝这样的大罪名里,等候他们的只有无边无尽的酷刑。

    魏云山的动作很快,只是片刻之间城头上的踪迹就消散一空。

    至于那几个拦路的守卫,也很快就调离到其他地方,除了锦衣卫,再无人能查到去处。

    北门城外,御驾停留在了距离长亭外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坡里。

    随行大臣吴发布了命令,传令左右,整顿车马队列,准备进入汉城。

    车队一路行驶而来,除了在辽东一直在军列之上保持了不错的仪容外,进了朝鲜以后,道路的行进就变得颇为困难起来。

    每日走在朝鲜的官道之中,虽然一路都有朝鲜地方官府接力侍奉,却依旧风尘仆仆,有些不够整洁。

    吴的命令显得十分合理。

    但也正是这样过于强调合理,才让人不得不微微多去思虑了一下。

    比如高名衡就明白吴的命令并非简单的是停顿修整。

    御驾车队里,吴背对着双手,在一棵树下不断地来回走着步子。高名衡的脚步声引起了吴的注意力,但只是一看高名衡的表情,吴就不由拧起了眉头:“陛下还没回来……?”

    前去寻找皇帝陛下的任务是高名衡带队过去的。这位国防大臣动用了手中可以动用的最大兵力,一共一百人散落各处,又将军中全部传令兵纷纷派出去寻找。

    眼下,高名衡回来,愁眉不展的表情可以想象事情并不顺利。

    “没有找到……”高名衡重重地吐出了一口气:“恐怕哪里出了问题。我们入朝的时候,还和皇帝陛下去取得过联系。就是过平壤的时候,亦是确定过时间与行程。现在……”

    “仁川方面有回信了吗?齐远怎么说?”吴又道。

    “齐远回应陛下是在五日之前离开的仁川。仁川距离汉城并不远,但……据查,他们走的是一条山道。根据刚刚获得的消息,在摩尼山附近发现了山贼的踪迹……为此,齐远已经请奏飞鹰传信,让驻扎在平壤的水师陆战队即刻移防仁川军港,以备行动。我批准了,但也是最大的权限了。”高名衡不由眉头一凝:“现在,此前派出去的人马都在朝着摩尼山方向搜索。为此,朝鲜人已经询问数次。但……顾不上了。”

    水师陆战队现在依旧还有曾经的外籍军队,除了依旧回归朝鲜朝廷的林庆业以外,还有数量不少的日本浪人。他们战斗力强大,亦是行动迅速,是军中在海外的王牌力量。

    当然,更重要的是,作为水师部队,水师陆战队可以方便移防各个港口。

    但是,要下达作战指令这就不是高名衡可以决定的了。

    “哼……若是陛下出了事,便是让着朝鲜举国沉沦也在所不惜。我知道你的意思,若是今日再寻不到,我与你联合签发命令。全军就地搜索!”吴重重吐出一口气,道:“皇帝陛下如此看重朝鲜……以国事访问之事于此,是天下皆知,天下在望的大事。如此重大国事,一分一毫都在全世界的注目之中。不说国内,多少报刊杂志的包打听到处乱跑,就说那朝鲜国内,亦是纷纷看着!”

    “若是皇帝陛下寻不到,这国事访问也算是白开了……”高名衡更是痛苦地想到:“说不定,更要丢脸到藩属国里了……”

    其余大臣闻言,都是面面相觑:“何至于此……”

    “报!朝鲜世子求见!”一名书吏走来,道。

    “是李皑?还是先期回去的李氵昊?”吴道。

    “是李皑!”

    吴与高名衡闻言,都是郑重起来。

    他们没有理由拒绝对方的求见。

    李皑的动作更是很快,一等求见通过,他迅速便走了进来,入内,就是诚惶诚恐地道:“小国远离上国,不识礼仪,一路接待,恐多有怠慢。小王此来,特请上国降罪……”

    说罢,李皑大礼参拜,让高名衡急忙过去扶起:“朝鲜国一路接待,都为诚心,何必多虑……”

    李皑顺势起身,依旧是一副惶恐的模样:“臣此前听闻,大皇帝一向亲爱子民。我朝鲜国侍奉大明已久,亦为大明子民。一路驰来,均未见大皇帝召见朝鲜臣民,已全朝鲜君臣忠义。小王惶恐,唯虑侍奉不周,以至于大皇帝心生不悦。特来求见大皇帝请罪……”

    “多虑……多虑了……”吴嘴角一抽,心理无边苦涩,一路来朝鲜人的确是诚惶诚恐,唯恐招待不周。但此前十分爱出门的皇帝陛下却一路都没有见过一个朝鲜人。只有他们几个大臣一路用皇帝的名义发布诏书,或者勉励朝鲜君臣,或者赏赐地方官员、民众。

    这的确是太奇怪了。别说是朝鲜人,就是不少大明官员士兵也十分疑惑。

    吴明白李皑的心情,却更是苦涩地不得不承认面对李皑的请罪,想着要如何回复:“吾皇一向宽宏大量,未有见百姓,实在是偶感风寒,故而不宜见人。还请无需忧烦……”

    “如此,小王正好准备了百年高丽参,以及各色珍贵名药,还请小王奉上贡品,已全君臣忠孝之义!”说罢,李皑又是跪在地上,只是,面色朝着地面的时候,却是说不出的欢畅。

    显然,他们并没有找到皇帝本人。

    一想到这些平素让朝鲜君臣无不战战兢兢地大明高官们这般心虚担忧的模样,李皑就心中大为畅快起来。

    此刻他跪的越是恭敬,吴就越发不好发怒着恼。

    “觐见就不必了,待陛下身子好转,会亲自再行赏赐的。来人,陪世子去,按律回赐。”吴忙不迭地想要打发走李皑。

    但李皑却来了劲,担忧地道:“若是不便见小王,小王这就去寻国中全部医者,为陛下诊治。若不能全此忠孝,父王一样会怪罪小王,以为朝鲜侍奉不周,以至于大皇帝怪罪……这才再三拒见,引祸朝鲜……”

    吴眉头一跳。

    这李皑话中有话!

    高名衡一样是迅速听出了对方的意思,李皑是在挖坑啊!

    被李皑这么一个将军,他们想要动兵搜查全国却是难了。

第七十五章:喜讯

    吴忍不住深深地看了一眼李皑。对于眼前这个朝鲜世子有了更深刻的人士。别看人家一脸谦恭,姿态放得极低,一来就装孙子。但这么一连串的话,却是让吴与高名衡也不经意间进了套。

    就李皑说的这些话,吴仔细想了一下也不由发现,他的确挑不出错。人家说得逻辑顺畅,道理正常。一副忠臣孝子的模样,让人无可指责。

    朝鲜人竭力侍奉,唯恐不周到引起大明怪罪。这是一片忠心之举。若是这个时候,吴大举兴兵,那可真是无道暴虐了。

    这对于十分讲面子的大明人而言显然是说不通的,就算吴想要这么做,也只能毁了与朝鲜的关系,于道义有亏,更无法让大明臣民信服。

    除非……将皇帝陛下消失的事情说出来。

    但毫无疑问,这样更加丢脸的事情是绝不能说的!

    这时,角落里,缓缓走来了一人。此人身着飞鱼服,脸上残留着惊喜过后的强作镇静,他悄然扯开高名衡,在高名衡耳边低语数句。

    高名衡亦是惊喜难当,但他也是明白这朝鲜世子不对劲,数十年修养出的城府让他迅速平静了下来,丢给了吴一个应下来的眼神。

    吴选择相信同僚,他深呼吸一口气,道:“自然……没有的事情。朝鲜一片恭顺,本官都看在眼里……岂会无端兴兵……”

    说完这句话,吴便知道,刚刚敲定大举兴兵的话接下来是再也难以提出了。

    听到这话,李皑如释重负,毫不掩饰地松了一口气,道:“小王就只上国素乃仁义之邦,今日听闻,果然如此。小王真是放心许多了……”

    只见李皑说罢,身后一连走进许多朝鲜重臣。

    吴瞪着眼睛看向那守门书吏。

    书吏也是一脸无辜,心道:“方才不都是已然应允了么?”

    高名衡倒是心中平静,明白这李皑果然有问题。看来,这些朝鲜官员刚刚是顺势摸进来的!

    一干朝鲜重臣们笑着前来见礼,一番繁文缛节以后,这些朝鲜重臣们便一一献上礼单。显然,这也都是事先准备好的由头。

    “上国仁义,果然闻名不如见面。下官本来担忧小国招待不周,心中惶恐。如此可就安心许多了……”

    “原本备上请罪之礼,生怕送不出去。眼下看来不用担心了。”

    “这是敝国一片心意,还请万万收下。以全我国忠孝之义……”

    吴面皮抽动着,心中无数话想要吐槽。

    试想,若非是早已事先串通好就是为了坑一把吴,如何会提前预备着这么多朝鲜重臣一同入内?

    在平时,强行入内也算不得什么事情,顶多进来几个人,显得鲁莽失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