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555章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555章

小说: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罪孽。还请你理解。”

    “我明白,在我离开之前……还请答应在下一件事。”阿部忠秋拿出了那张再三送不出去的礼单:“这些,还请代为转交给京师大学堂的先生们,作为一个偷学者的敬意。请务必收下!”

    说着,阿部忠秋深深地鞠了一躬,弯腰九十度,堪称一百分满分的谦卑。

    他的身后,宗义成等人齐齐鞠躬。

    王夫之再三试图退回去,但阿部忠秋显然是格外的坚定,无奈之下,王夫之终于收下了这份一直没有送出去的礼单。

    阿部忠秋离开了,这一回,他们是在鸿胪寺少卿丁琨的率领之下回到集贤寓去的。丁琨的出现意味着日本人的身份开始逐渐浮出水面,伴随着阿部忠秋的态度发生逆转,帝国的外交事业显然即将掀开新的篇章。

    只要这么一想,王夫之就知道接下来阿部忠秋等人的安排,他们会在鸿胪寺之人的安排之下,住进会同馆。

    虽然会同馆修筑得富丽堂皇,尽显帝国风范。但显然,他们很快就会怀念起在集贤寓的舒适。

    会同馆已经经过装修完毕,改装了下水道、抽水马桶以及水管的房间都已经被朝鲜人住去了,这一回,日本人能住的只有是那些尚未修缮过,也同样没有新式设施的旧房间。

    撇去这点遐思,王夫之静静地看着陈渐鸿,笑道:“征复,这一回你的任务完成的很好,陛下听了你的表现也很赞叹呢。”

    “学生哪里有什么本事,还是我大明强盛,文治非凡,京师大学堂无数英才在我身后为,学生这才能做出一点微末的成就。实在惭愧,更是感激舍人为学生赞言。”陈渐鸿表现得十分低调。

    王夫之浅笑着,没有多说回复这个话题,而是沉吟稍许道:“有没有兴趣,与我赴一趟日本国?”

    “可是随同陛下前往?”陈渐鸿心中惊喜难掩。

    自从皇帝陛下取消了功名免税的特权以后,举人们的日子未免有些不太好过。陈渐鸿算是好的,因为交际广阔,感受不到生活压力,甚至因为一个掮客的活计,反而在京师获得颇为滋润。

    但人的需求层次就是这么一级一级上去的。

    吃饱穿暖了,就要讲究精神需求。

    陈渐鸿脱离了生活压力,很快就开始考虑事业了。一辈子当掮客,亦或者给人当师爷,幕僚,那是绝不愿意的。哪怕是如乐清儒这样的副部级高官,甚至正部级高官招揽,陈渐鸿都心中十分不甘,每次都是婉言谢绝。

    毫无疑问,陈渐鸿是有雄心壮志的。

    但说是时运不济也好,说是时势造英雄也罢,陈渐鸿感受到了时代在变化。首先,功名的特权去除以后,科举也在皇帝陛下的手中开始改革了。

    首先帝国开始消化巨大的举人存留。

    原本的吏部的铨选是人人争着抢着去的职司,但现在,人家吏部部门扩充了数倍,却反而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因为,在皇帝陛下的亲自注视之下,帝国各级都开始填充基层机构。吏部的活儿不好干了。

    就如同当年在宛平县与大兴县搞得卢沟桥派出公所一样,吏部开始从各个等着分配职司的举人身上瞅着分配出去。

    但许多举人们想要的是那等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好差事,谁愿意跑去下基层?

    下基层可不是去镀金,那是去要面对如狼似虎的地方宗族、豪强以及上头派下来各种各样的职司。

    当然,关键不是这里。关键,还是时代已经变化。

    多数举子感受到了危机,陈渐鸿却感觉到了时机。皇帝陛下开始国事访问,就是这样一个时机!(未完待续。。)

第四十一章:外交战线

    对于而今的举人们而言,如果不想去基层,想要上进,那也是有办法。

    各个中央部门都需要人手。但举人想要直接报考,却是难了。因为,中间又卡上了一个实习手续。

    没有在各个基层部门经过实务的举人,一概不要。当然,若是能够在京师大学堂这等地方进修过,那也是可以破例的。若是愿意在各级中小学堂担任一年半载的教职,那更是有加分。

    为此,陈渐鸿就在京师大学堂为不少老师们担任过助理教职,要不然也不会有那等本事安排阿部忠秋的旁听。

    重重因果,都是陈渐鸿想要上进,而不是简单的沉沦下僚。无论皇帝陛下如何重视,有志于高位的,都不愿意自己真的一头扎进基层。毕竟,一旦扎下去,再想上来可真的就难了。

    短短时间里,陈渐鸿脑海之中转过无数念头,待到重新对视上王夫之的目光时,已经是惊喜万分。

    毕竟,如果能够跟随皇帝陛下一同前往日本,在外交战线上奋战,那可真是一条终南捷径了。

    王夫之如何不明白陈渐鸿的心思?

    他更是亲手通宵奋战过不知道多少策划方案,皇帝陛下那些奇思妙想多多,但一个点子从想法落实到方案,那是需要无数雕琢的。他们这些中书舍人既是秘书,也是智囊,很多方案都是在他们手中成形。

    王夫之自然是十分清楚举人秀才们经了多大的变迁,甚至,他有时候也想,若是自己没有侥幸在恩科之中中举,是不是也会错失良机,不复今日之成就?

    这些杂念一闪而过,王夫之缓缓地摇头道:“不是与陛下一同前去。”

    陈渐鸿的笑容凝滞了,显得分外尴尬。这就显得他有些挑三拣四了。再怎么说,人家中书舍人是得到皇帝的嫡系,就如同曾经的翰林院一样,未来是奔着内阁去的,此刻邀请,便是加入到这一阵营的最佳时间,未来定然有前途。

    虽然这般安慰着自己,但陈渐鸿的失落还是有些止不住。若是没有随同皇帝陛下一同出海,那实在是有些错过重要机会。

    这时,王夫之玩味地笑了笑,又道:“皇帝陛下属意与日本国恢复交往,待阿部忠秋将此间的消息传回去,对马守宗义成将会成为初代日本国驻华大使,而我,皇帝陛下拟任命我为大明帝国驻日本国大使馆全权大使,我希望你这一回成为我的参赞,为皇帝陛下在日本国的行动打下基础。大使馆的一切,皇帝陛下都会注目。在两国关系稳定之前,我们不属于礼部鸿胪寺,直接向皇帝陛下汇报工作!级别……待定!”

    说完,王夫之就是笑眯眯地看着陈渐鸿的表情。

    此刻的陈渐鸿,表情自然是转瞬突变,面色一下子变得腾红,而眼珠子,更亮了起来。

    当过掮客的陈渐鸿当然明白王夫之那一句句话里的意味。

    互派大使这个年代大家还尚未明白意义。大明帝国驻日本国大使馆这个机构是什么级别,什么职司,陈渐鸿也的确不明白,未曾听说。

    但后面王夫之那些话,却显然不妨碍他理解这其中的意味。

    首先,大使馆的一切皇帝陛下都会注目,那就是说,他们的工作皇帝陛下很关注。这意味着出了成绩能得到认可,有功则赏,这虽是铁律,但世间多少煳涂官,功过不分,赏罚不均,实在让人蹉跎一生。可皇帝陛下对于功过的信誉,那是天下皆知,向来是大方又公平,能得皇帝陛下关注,自然是万事大吉。

    其次,虽然大使馆的级别待定,但绕开礼部鸿胪寺的权属对皇帝陛下汇报工作,那显然是说明级别极高,优先级靠前,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更是十分容易出成绩的地方。

    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今日……让陈渐鸿碰上了!

    “学生……学生……万死不辞!”陈渐鸿深唿吸一口气,这才稳住话语,目光灼灼地看着王夫之。

    王夫之看着陈渐鸿惊喜得极力克制自己的心境的情绪,感慨万千,得知任命的时候,他又如何不是这样的激动呢?

    “忠诚于陛下,为帝国效力,万死不辞!”王夫之拍了拍陈渐鸿的肩膀,道:“准备吧,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

    早朝之中,朝鲜国凤林大君李氵昊缓步走上金銮殿,这是他作为朝鲜使臣出使的日子。

    这是大明三月二十三,是每月一次早朝的时候。

    皇帝陛下登基以后,干得动作最快的,就是宣布“修订早朝条例”。天子一言,威严无限。早朝的规制也迅速依着朱慈的意思修订完成。

    但皇帝之间显然也是有极大不同的。

    如果是崇祯皇帝或者其他前几位皇帝,恐怕一点动作下去,朝臣们就扑上去,以恪守祖宗成法为名怼回去了。

    但朱慈显然不是一般的皇帝。在数年持之以恒的引领之下,朝堂务实风气渐重,皇帝陛下篡改早朝条例终于未在引起剧烈反弹。

    于是,原本需要天蒙蒙亮就早起的早朝一直到早上九点多,还在聚集之中。

    鸿胪寺少卿丁琨打着哈欠,看向紫禁城宽阔的广场,目光落在了前面的礼部侍郎乐清儒的身上,悄然整了整衣冠,调整了一下队伍,跟了上去。

    他的一旁,中书舍人王夫之缓缓走了过来。

    见王夫之来此,丁琨连忙打着招唿:“王……王大使,久仰久仰。大使来的真早呀。”

    “不早不早。眼下,按照新法算,这都九点五十了吧。八点半上衙,这都快一个时辰过去了才赶到,在下还怕迟到了呢。”王大使显然就是王夫之了。已经得到任命的王夫之虽然职位没有公布出去,但丁琨身为外交系统里的中坚官员,如何会不知道?

    王夫之之前中书舍人位在八品,眼下改任驻日大使,官阶未定,故而也依旧只是八品。丁琨身为鸿胪寺少卿,虽是从五品,看下王夫之,却依旧止不住的艳羡。(未完待续。。)

第四十二章:早朝

    鸿胪寺少卿虽然是一个部门的副职,在长官空缺的情况之下,在部门里说一不二,大小也是一方大佬了。

    但面对王夫之,丁琨显然知晓利害。别看人家才八品的官阶,但只要皇帝陛下海外战略完毕,论功行赏,那驻日大使馆还指不定就是从三品的官阶了呢。

    更何况,大明向来讲究正印官与佐贰官的区分。

    王夫之能去驻日大使馆担任正印官,那就是说一不二的大佬,如何不比丁琨这种副职强?

    当然,王夫之能担任如此重要的职位,显然就是天子近臣的好处了。别看丁琨是部门的二把手,一把手空缺的情况下说一不二。但再说一不二,丁琨也就是一个从五品的佐贰官。中书舍人虽然级别很低,只有从八品,连个县衙的县丞都赶不上。但人家现在一外放,就噌噌噌如飞升一般飞上了正印官,实在是让人不得不艳羡呐。

    “都是托了陛下圣明的光呐。改了早朝条例,再也不用天不亮就抹黑出来了。而且,还是每天如此!想想都能让人疯了……还好,现在,每个月一次,时间也改到了十点半。”一共两个小时的时间,就算是距离紫禁城地方颇远的帝国中央银行也能赶过来了。

    “说不定呀,往后还会将早朝继续改时间呢。”王夫之随口说着闲话,顿了顿,似乎发觉有些不妥。这里不是中书舍人司,而是紫禁城的大广场呢,大家都偷听着。但转念一想,这些基本都是公开信息,自己也不算涉密,便也不管了。

    丁琨心中直道厉害,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倒是很让王夫之性质昂扬:“眼下帝国各处的官衙都纷纷扩建,紫禁城呐,想要全部装下是不成了。各处赶来不便,要么是缩减成员,要么只能是推后时间了。”

    “缩减,恐怕不成。”丁琨断然判断。这个倒是好理解。

    眼下参加早朝也不累人了,参加一次早朝,反而是本系统里官员们难得互相碰面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能见到皇帝陛下呀。

    这就是待遇,是规格,就是里子和面子。

    要是缩减了,那反而让人不愿意。

    打个比方,以后世中国距离之远,中央委员们开个会显然不容易吧?虽然较多的中央委员都在帝京,但若是谁敢说取消地方中央委员们参加大会的资格,那恐怕就是一场血雨腥风要掀起了。

    “那就只能推后时间了。当然,朝堂也在想起他办法减轻问题。比如,两府近日就在讨论要修建环城铁路哩。”王夫之笑着道。

    “咱们大明,可真是要日新月异了……这个,是写进国是计划里的吧。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开始实施。”丁琨感慨着。

    在内城虽然去上班方便,但伴随着京师人口越来越稠密,交通也成了一个大问题。

    住得近的还好,人少地方近,没担心。住的远一些的,亦或者如帝国中央银行这样,就在闹市区里的,那就麻烦了。

    往来一趟,纸面距离就那么几公里,可堵车时间却有可能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