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498章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498章

小说: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眼下吴顾尹来道喜,却是结结实实让徐维顺的伤疤被生硬撕开,更是狠狠撒了一把盐。

    作为商人能受邀参加皇帝陛下的东征大典,那是何等荣耀的事情。

    可就这么,在徐维顺自己手中飞走了。

    吴顾尹明白了原委,惊得立在当地,连忙道:“可知是哪位英豪买了这些田地?”

    “吴掌柜,我看您呀,就别操心了。”田英琦此刻又来,笑着道:“买了地的那位客户,正是我恒信拍卖行的贵客。这个邀请函呢,京南拍卖行能出,我恒信拍卖行如何能少?”

    “各位各位,请注意,这邀请函的名单呀,我恒信一样能出。每日拍卖额最高的那位贵客,以及整个拍卖期间拍卖额最高的十位贵客,我恒信拍卖行否邀请您去在东征大典上观礼!”田英琦说罢,全场气氛顿时炽热到极点。

    角落里,卫苍无奈的叹了一口气,遣人去讲徐维顺送去了医院。

    随后,一连三日,各处承揽了辽东之地拍卖的拍卖行都是顾客盈门,李香君几次直接开场报价两百元,却是再也没有得手。如此一来,以至于底价一百元的价格都成了两百元起,最后成交价格更是有高到了上千元的地步,达到了与关内土地齐平的程度。

    帝国东征复辽的经费迅速扩充,光是拍卖土地,便得到了五千万元的军费,曾经头疼了大明数十年的顽疾,却是如此轻易就解决了。

    大明二七七年,九月一,城南的天坛里,肃穆的大典开始了。

    除了大明文武百官,有功士子将士意外,还多了一群颇为特殊之人。

    这些人,显然就是那些搬家了拍卖的商人们了,

    而最为特殊的,当然就是李香君。李香君并非一人来,她的身边,吴巧儿也跟了过来。

    此刻的吴巧儿紧张又激动,李香君想说点什么,却发现吴巧儿低声惊喜道:“快看,陛下出现了。一身戎装,好帅啊!!!”(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章:天坛检阅

    京师城南的天坛里,清晨的阳光正好,九月份的时节已经不再酷热,众人位列台下观礼,都是觉得神清气爽。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这一回观礼的目的。

    这是大明帝国发起东征收复辽地的大典礼。

    来自帝国各界的杰出代表人物于此汇聚,肃穆的看着朱慈烺一身戎装的走上高台。

    台上的朱慈烺看起来比起最近几日显得精神头好了许多,神采奕奕,浑身带着朝气蓬勃的气息。

    他环顾左右,目光在文武两班大臣的队伍之中扫视而去,最终将目光落在了那一个个昂然肃立的方阵。

    那是大明帝国金吾军以及驻扎在京师禁卫军的将士。

    金吾军驻扎在原先蓟镇的驻地三屯营,负责整个京师范围内的防务。而禁卫军则是京师守军,卫戍京师。

    两部都是一等一的主力,无论是装备还是人员,都是军中翘楚。

    但是,也正是因为两部都是驻扎在京师地区的主力,却更加轻易不能妄动。于是,不管是辽东红娘子所部收复辽南,还是第一军与与第三军在倪元璐指挥之下进攻漠南,解决蒙古问题,都没有金吾军与禁卫军的事情。

    再好的宝刀,如果没有经常擦拭,那也会生锈。

    再勇猛的将士,若是长久的困在京师军营之中,甚至有将官被京师红尘世界所侵染,那都免不了变质褪色。

    故而,不管是金吾军还是禁卫军,一听皇帝陛下决意亲征,高兴得都要跳到天上去。京师守军固然待遇从优,却终归是温柔乡里的蚀骨池,总有一天会锈刀难出。这对于渴望建功立业,沙场扬名的两军将士而言,都是积蓄着一团火。若是引导不当,烧不了敌人,反而会毁了自己。

    万幸的是,这一刻,皇帝陛下决定亲征。

    两军将士们兴高采烈,在这一回的东征大典里纷纷精选军中健锐之士,一番严格训练,甚至连身高都挑的一致以后,他们出现在了天坛上。

    整齐划一的方阵列得方方正正,队列俨然,号令如一,上千人一声令下,行动犹如一人。他们军装整肃,肃杀而透着英武刚健之气。

    如果说,身高与体量这些还只是外物,崇祯年间京营的检校也曾经有过还算严整的出操。就连皇帝陛下看了,也不由感觉赞赏,认为京中还有强军。

    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沙场用命,不仅要看体格健壮,更要训练有素,令行禁止。而这些,便是更加难得,乃是精锐之师必备的素养。

    若是再往精锐之师上数,那便要有另一种不同于寻常部队的东西。

    玄乎一些说,那叫军魂。通俗易通一些,便是军心士气。

    一支军队,如果他的士气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拥有自己的历史与印刻在这支部队骨子里的荣誉精神,那边会不自觉的在精神层面上有一层仿佛光环一般的东西,超脱寻常军队。

    显然,无论是禁卫军还是金吾军,那都是拥有光荣传统与历史的强军。

    他们的出现,引起了京师百姓们的欢呼。

    众人在议论之中讲述着他们的荣耀,而将士们,更是听着那些议论与赞赏,禁不住更加抬头挺胸,用最大的精神面貌迎接着这一场大典。

    朱慈烺看着这一切,感觉胸腔里前所未有的充满着成就感。

    这一切,一个崭新的大明,是在他的手中一手创建的。

    “金吾军!向皇帝陛下敬礼,请皇帝陛下检阅!”这时,金吾军的主将虎大威踏着正步,率领着金吾军的仪仗队在天坛之中走过。

    朱慈烺看向金吾军的队列,缓缓抬手回礼:“大明万胜!”

    “吾皇万岁!”将士们闻言,齐齐高呼。

    随后,那个几乎时时刻刻跟着朱慈烺身边的禁卫军主将宁威此刻一改往日面目,他带着禁卫军的将士们出列,走在天坛下的大道上,率领着禁卫军的仪仗队同样朝着朱慈烺身前走过,接受检阅敬礼:“禁卫军!向皇帝陛下敬礼,请皇帝陛下检阅!”

    朱慈烺笑道:“将士们辛苦了。”

    “为了大明的富强!”

    伴随着将士们的高呼,外间,不少百姓与观礼的宾客也不由激动的纷纷高喊招收。场面气氛一时间热切到了顶点。

    台下,不少人是第一次见到帝**队的检阅。

    比如,那些从天南地北各处来的客商们。

    第一次能够荣耀得进入天堂观礼,周二哥与宋七爷都是激动万分,出人意料的是,他们二人的身边,竟然还有郑森。

    三人位次靠近,一番交谈,竟是都有些投机之感。

    看着大军如此景象,宋七爷知晓不深,只是觉得这大军的模样十分厉害,却说不出个所以然,他看着周二哥,道:“二哥,这大军看这阵仗,那可真是一等一厉害呐。我虽然痴长几岁,却看不懂行军打仗上的东西。只是,那手头拿的刀枪火铳,那身上穿的上衣下裤,那脚踏的皮靴绑腿,无一不是上等货色。虽然摸不着,看这成色,那却是差不离。二哥,你是漕帮上的人物,说说看?”

    “七爷呐,要说眼光,那你是没错的。这眼光厉害的,倒是看到了这些细微处。往常我大明的兵是个模样,嘿,我还真清楚。别说什么身上穿的,手头拿的,那都是些能凑合就凑合的事情,吃饱肚子都够呛,谈什么训练打仗。可要说这禁卫军与金吾军,那真不愧是有牌子的强军啊。这等主力雄师上了场,嘿,咱们花的银子,不冤喽。你呀,别看那些银子花销的事情。那是朝廷厉害。大军厉不厉害,自然得看这精气神。队列跟画线似得笔直笔直那都是皮相,这骨子里是悍勇强军,那才是紧要根本之处啊。”

    说完,周二哥却是目光若有若无的朝着郑森的身上撇去:“大木,你看,是不是这个理?”

    “学生出来游学,倒是未曾见识过兵事,不敢妄谈呀。”郑森显得十分谦逊。

    周二哥大笑,却是看到了郑森眼底里的闪躲,以及那种心思复杂的感觉。

    “陛下要讲话了,大家都先别坐着了,准备过去吧。”郑森悄然转移了话题。(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一章:朕有一个梦想

    要说郑森不懂行那是假的。

    虽然水师与陆军不一样,可都是练兵之事,终归是殊途同归,要上场去带兵自然不成,可眼力劲肯定是有的。

    但人家不说,周二哥自然也不会提。

    几人兴致昂扬,都是对这一回东征充满了希望。

    与此同时,阅兵过后,场面回归了平静。

    这时,朝廷文武以及一干宾客走到朱慈烺的台下。

    众人位分主次,一一站定,随后,一阵寂静。这是战前动员开始了。

    出人意料的是,朱慈烺将手中一本提词本丢了下来。上面,诘屈聱牙的文言文被朱慈烺放弃。朱慈烺心血来潮,背对着双手,看向在场众人:“今天,是大明二七七年的九月一。朕站在这里,为即将开拔的东征大军举行大典。这是一个盛大的日子,也必将是永载史册的光辉时刻。为此,朝廷里的英才之士给朕准备了一番演讲稿,朕看了,觉得很不错。可是,当朕今天站到天坛上的时候,却又不由的想要多说一些什么。如此,便容朕多说几句情真意切的废话好了。”

    场内气氛一松,大家微微一阵轻笑。虽然这样的肃穆场景下,朱慈烺的俏皮话语很有些不合时宜,但这样率性的话却是引起了共鸣,更让所有人都提起心神,静候着朱慈烺的演讲。

    朱慈烺站在高台上,看向左右,轻轻一个深呼吸以后,提升道:“二百七十七年前,一个伟大的汉人,站在濠州的土地上,绝望的看着在春天惨烈的蝗灾与瘟疫之下,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而这个时候,他却连一块薄棺材都没有,连可以埋葬的土地都没有,最终只能用破衣服将亲人的尸首裹着,草草埋葬。他埋葬的是亲人的逝去,而那时候,不会有人想到,他即将埋葬一个腐朽堕落的帝国——元。”

    全场肃穆无声,但凡知晓一些历史的,都知道这说的是太祖皇帝呐。

    “最终,在无数先烈们前赴后继的牺牲之下,一个取代腐朽堕落帝国的新帝国出现了,那是我大明。一个属于汉人,属于天下仰慕中华,愿为中华儿女之人的国家。大明的出现,对于千百万炙烤在奴役苦海之中的汉人而言,犹如黑暗之中,一座点燃了希望火焰的灯塔,犹如划破沉沉暮夜的晨光,照亮了所有人对未来的希望。从今以后,再也没有一个民族,一个集体,可以对我们这个骄傲的民族任意杀害。将我们神圣的神州大地上生灵分为四等民族。让一个异族可以随意杀人,而罪罚却只不过一头羊!再也没有一个民族,可以压迫我们,让我们三户人家共用一把剪刀!”

    “那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壮举啊。我们开国的无数英豪,用汗水与鲜血,在百年屈辱以后,收复了丢失数十年的江南,收复了丢失百年的华北,收复了丢失数百年的燕云十六州。再一次让我们的汉家勇士可以扬威玉门关,可以呼啸榆关外。”朱慈烺回忆着,目光迷蒙,动情得不由有些双目沁润,那是一种激动得心潮澎湃,情感发自肺腑的感叹。

    台下,众人听着,不由都听得入神了。

    在朱慈烺激扬的话语之下,众人不仅想起了那开国年间的历史。

    就如同现代的中国有着一个长达百余年的屈辱史一样。

    对于明朝之前的元朝,所有汉人的观感也绝对不会好到哪里去。那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更是一段几乎绝望的历史。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的屈辱已经开始淡忘,但是,历史会记住这一切。他会无声的放在那里,警戒着后人。

    “然而!”朱慈烺忽然间话音一提,手中重重一握拳,昂然激烈着道:“然而二百七十七年后的今天,我们猛然回首,却发现我们依旧要在长达两百年的时间里忍受着来自异族的欺辱。从土木堡之变,到倭寇袭扰,从东南沿海的红毛夷人到东北林海雪原的建奴。他们觊觎着富饶的大明,红了眼珠子,拔了枪,架起了炮,要将我们这骄傲的国家,一个扫平了汉人百年屈辱历史的伟大国度狠狠咬一口,重重踹一脚。他们要夺了我们的土地,杀掠我们的国民,抢掠我们的财富,**我们的妻女!然后,再将我们的同胞重重的踩在脚下,唾弃一声:你这活该被奴役的劣等民族!”

    “绝不容许!”忽然间,台下,李邦华重重起身,怒发冲冠。

    他的身后,杨文岳、倪元璐、虎大威、宁威等文武将官高齐齐高呼。

    “绝不容许!”那是来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