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478章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478章

小说: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大明文法之上的学者便大多数不是在职官员,便是退休致仕的官员,鲜少有终生未仕者。于是开学报课,朕就听闻,有许多学子不问师长学问深浅,只问师长官阶大小。若能选得高官显宦,便沾沾自喜,以为能为高官门生,将来仕途助力。每每想起这一点,我便不由想,那些批评的人,纵然心中几分歪念头,但批评之声是没错的。”朱慈烺说到这里,目光若电,环视全场,如利剑一般,让整个台下鸦雀无声,刺痛得所有人都不由心绪战战。

    “应对批评,讨论旁人说得合适与否,这里自然不需细论。与我大明学子而言,最好的办法永远便是提高自己的水平。旁人说不学无术也好,说只求贪财好色也罢。若果真无此事,问心无愧,又何须畏惧?若果真要求那升官,可以去国子监。要发财,另寻商学院。都无须在京师大学堂蹉跎时光,空耗心神。所以抱定宗旨,探究高深学问。进文法学院,便研读文学,研读律法,研读儒家真义。宗旨确定,一心学习,便能探究其间高深学问为何。否则,一心怀着升官发财之心,一意苦求钻营溜须之能,一朝肄业,身无长物,只能勉强寻个书斋讲课,定然误人子弟。竭力混入官署,定是祸国殃民。岂不是误人误己,空留半生遗憾?”

    “其二……修身治国,首要便是磨练心性,端正品性……”

    “其三……敬爱师友……”

    ……

    朱慈烺站在主席台上,一口气抑扬顿挫不停,说到兴起时,握拳振臂,说到沉重处,撑话语低沉。

    伴随着朱慈烺一字一句起伏,礼堂所有人的心神都仿佛在这样的起伏之中被感染了。就连场外,李岩怔怔的听着,也不由想起了当初自己在河南还只是一个举子的时候。

    他低着头,不由的心想:“若是没有那一场天灾**后的起兵,我是否也能进京求学,成为大明的天之骄子,在礼堂里倾听呢?”

    只可惜,他自己显然是没有机会了。

    此刻,宁威示意朱慈烺时间不多了。还得赶着宫内的一场部阁联席会议。

    一念于此,朱慈烺点点头,重重吐出一口气,用一种格外有力的声音,发自肺腑的诚挚道:“在上一个时代,我们有渡过了最陈旧的迂腐过去,不堪屈辱的历史,自大封闭的傲慢。那里,这是最坏的时代。但同样,朕亲眼看到,现在,这个时代一样有最具有生命力的新生经济,有勇敢的军人,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文士。有勤劳的百姓,有无数兢兢业业的子民。有我中华四千年积蓄的文化底蕴。所以朕相信,接下来的时代,会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我相信,这个帝国再也不会被欺辱。因为有着一万万永不接受屈辱的国民。”

    “我相信,这个帝国定然强大。因为,他有着一万万勤劳勇敢,敬岗爱业的国民。”

    “这个时代,是属于朕的,更是属于你们的!”

    说罢,朱慈烺躬身一礼。

    朱之瑜闻言,缓缓起身鼓掌。

    身后众人见此,也是纷纷起身鼓掌。听到这里,自然是没有一人不是感慨再三。为朱慈烺胸中气象所惊叹深思。

    全场掌声雷动,朱慈烺连连再三致意都有些无法抚平气氛。见此,朱慈烺便只好浅笑着朝着众人一一挥手致意。

    回报他的,是更加响亮雷动的掌声。

    台下,吴巧儿竭力鼓着掌,眼睛亮晶晶的,不断回想着那一句话:“这个时代,是属于朕的,更是属于你们的!”

    “我们的时代!”(未完待续。)

第八十八章:凯旋门上凯旋归

    天气渐渐热起来了。

    小冰河时期的大明比正常时期的夏天来得都要晚一些。虽然时间已经到了六月,却还只是晚春初夏的气候。

    不过恰好,这也是一个不太热,也不再冷的气候。

    得益于和平的到来,京师的城内渐渐少了许多肃杀,相反,城内的人们衣裳渐渐薄了起来。时尚靓丽的气氛开始在京师城中缓缓显露。

    吴巧儿换了一身衣裳,驻足于永定门前。

    这一身衣裳可是十分特殊。上身是斜襟袄,下身半截百褶裙。看起来典雅大方,秀丽端庄。尤其是吴巧儿在大学堂里读书这么久,比大家闺秀多了几分大气,比小家碧玉多了几分灵气。

    这样的装束,在人来人往的永定门外委实惹眼。不少没见识的村汉此刻便觉得自己的眼睛仿佛生了根一样,怎么都挪不开了。有几个自称自己斤两不轻的浮浪汉子见了,更是目光大亮,忍不住摩拳擦掌起来。

    只不过,他们还未来得及行动,便眼见街头巷尾到处遍布的黑皮冒出,心中升了几分恐惧之心。

    这些黑皮显然就是京师各处警署的警员了。

    自从朱慈烺登基以后,京师的治理能力便迅速上升,得益于较为充足的经费以及迅速扩大的警务部门,城内治安扭转。

    原本在往日的时候,光天化日都有抢盗之事发生,弱不禁风的女子走在大街上要是没有人陪护,便有不小几率会遭殃。

    这里头,便有那些衣着体面,有几分谈吐的浮浪子弟为祸。

    这些人大多家中有些本钱,自己也不上进,每日拿着家里的钱财在街面上玩乐,尤其喜好勾搭女子。若是家里管教不严,让家中女子被这些浮浪子弟的花言巧语骗了,失了身子没了贞洁未必是最坏的结果。被玩弄腻味以后直接卖去花柳胡同才是最多的结局。

    按说,这等拐卖之事是重罪。

    可原本城内治安大坏,比拐卖妇女更严重的事情层出不穷,有限的衙役既是无心,也是无力去管。无心是因为许多都是收了黑钱,无力便是实在是人手不够,实在力有未逮。

    不过,此刻的永定门的各处边角里却是遍布了那些黑皮警员。

    看着这些警员,几个浮浪子弟便忍住了心中跃跃欲试的想法,反而竭力遮掩住行迹,不想让这些警员发现。

    朱慈烺对近代化警务系统的推崇是毫无疑问的,充沛的经费加上此前推进财税改革时革新的人事体系都让警务系统得以迅速发展。一则有了经费,二则有了大量新鲜血液加入,充沛的财力人力到齐以后,城内的治安自然迅速好转。原本顾不上的案子纷纷进入案头,几个还没见到形势变化的头号人物依旧我行我素,却不料没半个月就进了牢里,听闻最好的结果也是流放千里,去海外劳改。

    这样可怖的结局自然不是这几个还没过够花花日子的浮浪子弟愿意接受的。

    不过,他们很快就从两个警员的口中听出了这个女子的身份,随后眼中既是垂涎,又是惊叹。

    “看来,这就是那位战斗英雄的姐姐喽?听说是京师大学堂的女学生呢。”

    “女学生呀!啧啧,真是第一回见了。此前倒是听说南京师范学校与还在筹备的京师示范学校都有女学生,可师范学校的女子都是在学校里不出门的,今日,倒是第一回见了。刘大哥,你说,这初级小学毕业的算是童生,高级中学毕业的算是秀才,这京师大学堂里出来的人物,岂不是就算得上举人?一个女举人……真是开眼了呐……”

    “嘘,怪话说说一些。这什么举人秀才的,咱们可管不上。但前些时候陛下才去了京师大学堂演讲哩,这般天子骄子的人物,咱们也别说怪话什么的,便仔细看着。莫被什么浮浪诱拐了,到时候上头吃罪,咱们又得三天三夜不归家的大索全城喽……”

    大索全城固然是威风,可警察办案都是得按照严格的条例办事,拘束的地方极多。到时候纵然能接着机会立功,却也是极其辛苦极其劳累的事情。

    更何况,要真是有京师大学堂的女学生被拐了,说不定就是龙颜大怒,先治了你的罪,再让你戴罪立功。

    被刘大哥这么一交代,那小字辈一些的警察闻言,也是不由打起精神,四处看了起来。

    没错,吴巧儿就是京师大学堂的女学生。身上一身装束显然就是京师大学堂发放给学子们的校服了。

    这种朱慈烺趣味使然,将后世五四学生装复制过来的校服一经面世便得到了大多数女同学们的喜爱。发放的一套校服本来是备着作为礼服所用,却不料大家每日穿着都没个换洗的。当然,这么一点小问题难不住女学生们。

    能在这里读书的,大多数都是素质上佳的。这个年代挑选的标准便是女红。于是,没多久便复制出了众多的校服,一下子就成了京师大学堂女学生的象征性标志物。

    甚至,就连不少京师大学堂的男学子们商量着要怎么去迎接归来凯旋之师都被悄悄淹没在了这样靓丽的风景线里。

    这一番思量间,看似发生事情极多,其实也只是过了一小会二。

    “弟弟到底什么时候才会回来呀……听说这一回弟弟立了功,可军中立功,那是好相与的事情吗?听教师们说,这三等伤,二等残,一等……可这一回弟弟竟是立了特等功,比起一等功还要卓著的功勋。这得受多大委屈,啊不,委屈也就罢了。可身子要是伤了坏了,那就救不回了啊!”吴巧儿不住的回想起吴万英寄回来的书信。

    功勋再是耀眼,却无法让吴巧儿关切,他只关心,弟弟会不会有事,可否能平安归家。

    只是,心中再是不情愿,吴巧儿也明白男儿心中志向绝不是老死床榻。对于吴万英这样的年轻人而言,更是不仅做着封侯拜将的梦想,也在身体力行的践行着这样的志向。

    心中百转愁肠,吴巧儿也不知道叹了多少气,叹到身边雪白的脖颈里忽然间冒出了一股子热气,这才让吴巧儿惊得回过神来,看到一大一小两个玲珑秀美的女子走来,亦不一行间,风姿卓越,魅惑动人。看得吴巧儿都好一阵发呆。

    “佩君,你又作怪了!”那大一些的女子无奈的叹了一口气,看着吴巧儿,歉意道:“妹妹最爱作怪,见笑了,我这里给姑娘道个不是。”

    “无碍无碍,佩君妹妹这般古灵精怪,倒是让我羡慕这无忧无虑的性子呢。哪里有什么需要赔不是的地方,李姐姐,啊不,李老师。您太客气了。话说,您怎么也来了这里?”吴巧儿连连摆手说着无碍,又好奇的问了起来。

    被称作李老师的女子温婉秀美,同样也是来自京师大学堂。只不过,李老师显然不是学生,而是京师大学堂的教师。

    京师大学堂里,其实除了文理以外,也有一些没有归入院系,而只是暂且上课的科目。比如这位李老师便是上的琵琶课,任由全校女子报名,当然,男子是不能报名的。

    “你与我说不要客气,怎么自己先客气起来了。我们在课堂里是师生,却不碍着下了课堂做姐妹。我此前在金陵呆着气闷便来了京师,后来见在学校里躺着也气闷,左右没几个说话的人,便入城来逛逛。巧儿你与我投缘,何不姐妹相称,也少了那些客套的生分。”李老师看着吴巧儿精致的五官,也是心中投缘,笑着说着,让吴巧儿心中顿生紧张之感。

    吴巧儿心里欢喜,哪里会拒绝?更何况,她甚至想,李老师说话这么好听,丝竹琵琶又弹得那般精妙,真是不顾李老师说了什么,只需听李老师开口说话,便能顿生好感哩。

    “那李姐姐又怎么来了这里?我是有个弟弟,最是不省心,也不知是一时兴头起了从军,还是真有那封侯拜将的心思拗不过来,此番就在北征大军里。还好前些时日收了家书,里面道是无碍,这才宽心了一些。只不过,就怕只报喜不报忧,这就一早在这里候着了。”吴巧儿说着,也不由叹气了起来。

    “那可要先恭喜巧儿妹妹了。既然是喜讯,那定是无碍的。我么,也是在城里逛逛,寻几个旧友说话。却不巧旧友们都已经南去,不凑巧了。又听说今日恰好是远征大军凯旋而归的日子,便过来为我大明好男儿喝一个彩,也不算辜负了今日一趟出门的时光。”李老师与吴巧儿说闲话,却是露出了几分淡淡的萧瑟之气,让人顿生怜爱之情。

    吴巧儿看得也是心中一紧,连忙宽慰了起来。

    不过,吴巧儿也早非无知少女,倒是看出李老师眼中朦胧起的雾里,很是有几番思念之情呢。这样的思念,恐怕不是止于旧友手帕交罢……

    “哎呀,两位姐姐,你们说得这般投缘,可是让佩君我一句话都说不进去了呢。不过,我倒是有句话可以与巧儿结界说。你呀,唤李姐姐也是有些生分。不如往后见了,就直接唤我佩君,唤我们家姐姐香君,或者香君姐姐好啦。”那佩君小姑娘说着,拉着两人的手腕,倒是笑嘻嘻的,很是个乐天派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