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庶子风流 >

第919章

庶子风流-第919章

小说: 庶子风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现在,叶春秋虽然夸赞了这柄短刀,易卜拉欣帕夏却是知道,对方不过是客气罢了,在人家的眼里,这柄短刀,可能也就是镶嵌其上的宝石值一些钱,而至于短刀的本身,可能不过尔尔。

    不过毕竟受过宫廷的教育,易卜拉欣帕夏的内心想法没有写在脸上,而是道:“在伊斯坦布尔,我们接到了殿下热情的邀请,殿下似乎有意与波斯国作战是吗?”

    叶春秋含笑道:“不知贵使以为呢?”

    易卜拉欣帕夏道:“波斯人历来狡诈,苏丹十分痛恨他们,也早想攻打波斯,只是……殿下,波斯国一直是奥斯曼旧有的领地,不过是被一些可恶之徒篡夺而已,所以,苏丹的意思,是希望收复苏丹。”

    叶春秋顿时就明白了对方的意思了!

    奥斯曼人当然可以和鲁国联合起来,只不过……一旦拿下了波斯,就没有鲁国的什么事了,这是人家的旧地,怎么可能给你呢?

    这算盘打得真是足够清脆的。

    叶春秋则是微微一笑,他倒是不觉得易卜拉欣帕夏无礼,因为他很清楚,这种事,本就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的。

    叶春秋对于一块土地的得失,其实并不看重,他想对波斯作战,某种程度来说,只是为了方便鞑靼铁骑拿下哈萨克汗国而已,波斯的领土,现在反而不是叶春秋急需的了,他现在需要的,恰恰是快速消化占有的领土,并且将铁路修过去。只有修了铁路,将铁路修到了波斯和奥斯曼帝国的边境,才是重中之重。

    叶春秋十分大度地道:“这没有什么问题,我可以许诺,贵国将得到波斯的旧地。”

    显然,他答应得很轻易,可是易卜拉欣帕夏却是脸色微微一变。

    他自然不觉得对方作为一个君王,会随意地进行反悔。

    可是对方对于波斯旧地的得失毫不在意,这反而令易卜拉欣帕夏更加忧心忡忡起来。

    易卜拉欣帕夏并不是一个草包,他有着深远的政治远见,当叶春秋如此轻巧地答应下来,却是令易卜拉欣帕夏的心头有了一个令他不可忽视的想法。

    只有强者,才不会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对方既然一直向西扩张,却可以随意舍弃掉波斯国的旧地,这就说明,对方可能有更大的野心。

    易卜拉欣帕夏决定暂时不去谈这个问题,而是笑了笑,然后看着叶春秋呷了口茶,也学着他的样子去喝了一口清茶,方才道:“我在来的时候,乘坐了你们的铁车,令人印象深刻,敢问殿下,这铁车和铁轨,需要多少钢铁?”

    叶春秋见对方转了话题,心里不禁在想,自己给他们便宜,他反而转移话题?看来,是心里生出了忌讳了。

    不过他也只是一笑,便道:“如是说到具体的数目,我怎么会知道呢?不过……若是大致来估算的话,可能需要几百万吨吧。”

    易卜拉欣帕夏为之咋舌。

    几百万吨,这是什么概念?虽然计量单位不一样,可是那通译在翻译的时候,还是计算了很久,而至于这个数目到底是多少,对易卜拉欣帕夏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因为无论如何,对他来说,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些钢材,从哪里来?”易卜拉欣帕夏忍不住又追问道。

    叶春秋道:“钢材能从哪里来,自然是锻炼出来的。”

    易卜拉欣帕夏还是满腹的疑问,钢铁当然是锻炼来的,他其实想要问的是,鲁国是怎样炼出这么多的钢铁。

    要知道,奥斯曼帝国因为常年的征战,所以对于钢铁的锻造一直都很重视,伊斯坦布尔就有许多铁匠铺,也有官方的一些作坊负责这些事,可是每年所炼制出来的钢铁,也不过几千万斤而已。

    他的单位是斤,几千万斤,对奥斯曼来说,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了,可是对方,却是直接以吨来算,这……就是一千倍的差距啊,也就是说,这一条铁路用上的钢铁,需要让奥斯曼帝国消耗上百年的钢铁产量了。

    此时,易卜拉欣帕夏的心里,已经对所谓的连和纵横没有太多兴趣了,他更关心的却是鲁国的国力,故而,易卜拉欣帕夏甚至没有在意到礼数了,又忍不住地问出了心底的问题,道:“那么,请问贵国有多少人口?”

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致命威胁

    易卜拉欣帕夏问出对方人口的时候,其实就觉得自己失言了。

    作为使臣,他此行是带着苏丹的善意而来的,开口问这个,唐突之余,显得很不合适。

    叶春秋则依旧保持着从容之色,先微微一笑,并不避讳地道:“而今在册的人口,两百万上下。至于其他流动的人口,就无法估计了。”

    易卜拉欣帕夏觉得这话有些出入,他毕竟也是个聪明人,这一路上,他已初步见识到了青龙的繁华,估摸着对方的人口,应该不会是两百万,而是在三百至五百万之间。

    当然,这只是粗略的估算,可对方既然说流动的人口无法估计,不过即便是五百万人口,却也足以让人倒吸一口凉气了。

    对方的人口,只有奥斯曼帝国人口数的十分之一,可是钢铁的产量,只怕是奥斯曼帝国的百倍。

    而奥斯曼绝不是一个忽视钢铁产量的帝国,事实上,苏丹的目标是攻破维也纳,进入佛朗机大陆的腹地,因此奥斯曼帝国,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备战。而牵涉到了战争,就不免需要大量的钢铁,刀剑需要钢铁,火炮需要钢铁,甚至火枪和火炮都需要钢铁。

    奥斯曼帝国中,除了骑兵之外,还有专门配置火枪和火炮的苏丹亲兵,他们被编为苏丹亲兵团,老练苏丹亲兵团,近卫苏丹亲兵团,帝国苏丹亲兵团等等,人数在四万至五万之间。

    单单这些火枪兵,所消耗的钢铁,就已经让奥斯曼帝国不得不勒紧裤腰带供应了,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骑兵和步兵。

    土库曼部落骑兵对于钢铁的认知是最深入的,他们深知战争中钢铁的作用,就在一百年前,奥斯曼帝**队攻陷东罗马帝国国都时,就曾拥有最先进的军队,他们装备了火枪以及野战加农炮。虽然都是较为原始的火器,而到了现在,奥斯曼帝国对于火器的需求更加旺盛,尤其是新近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崛起之后,为了争夺北非的殖民地,取得海战的胜利,大量火炮开始列装在舰船上。

    此时,面对鲁国这样的生产力,易卜拉欣帕夏彻底地震惊了。

    本来这次来,主要一个目的就是与对方商讨关于波斯的问题,可接下来的一阵寒暄,他却是不再提及关于波斯人的事,而是带着试探口吻地问起了鲁国的许多情况。

    而叶春秋显得很有耐心,不厌其烦地对易卜拉欣帕夏的问题一一作答,直到天色渐黑,易卜拉欣帕夏才显得意犹未尽地被安排与叶春秋一起就餐,接着才去了外务局的国宾馆里进行休息。

    在这灯火通明的国宾馆里,易卜拉欣帕夏已经没有太多心思欣赏这居所的优美装设,他躺在床上,却是张着明亮的眼睛,神色复杂不明,脑海里翻过许多的疑惑和念头,这一夜,他辗转难眠,完全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次日一早,易卜拉欣帕夏的脸上透着几丝疲倦,却迫不及待地带着自己的通译出了门,而这一次,却不是去拜访鲁国的官吏,而是在这青龙进行访问。

    易卜拉欣帕夏经过打探,寻找到了一家冶炼厂,而后,他让自己的通译想尽办法前去交涉,最后,终于进入了这座巨大的工坊之中。

    带着浓厚的好奇,他见到了巨大的窑炉,这窑炉高耸入云,它所带来的温度,仿佛能熔炼一切,矿石进去,最终化作了铁水流出来,而无数的匠人,在这热气腾腾的工坊里,对铁水进行冷却。

    易卜拉欣帕夏不得不认同,这种冶炼的方式,可谓是效率神速,这种神速,令易卜拉欣帕夏再次吃惊。

    因为易卜拉欣帕夏深知,想要将铁熔为铁水,就得需要极高的温度,而这一切,在这里却似是稀松平常一般。

    他从冶炼厂,到钢铁的工坊,再到各处的机械制造作坊,在这一区域,数百上千的工坊上,高耸的烟囱喷吐着滚滚浓烟,而这一幅景象,却令易卜拉欣帕夏突然意识到,这庞大钢铁产量的来源之因了。

    一种至今易卜拉欣帕夏所见到的钢铁冶炼工艺,大量的机械运用,无数熟练的匠人,还有……几乎万千财富的投入。

    最重要的是,他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这里的钢铁,显然是配方各有不同的,这里的人会将钢铁分为许多种,有的适合生产刀剑,有的适合火枪和火炮,而有的,适合机械零件锻造,有的则更适合铁轨。

    每一种钢铁,都有完全不同的配方,最后,不同的钢铁化为各种不同的产品。

    在巨大的震撼下,易卜拉欣帕夏最初的想法是学习。

    没错,他自觉得这是一个能极大地提升奥斯曼帝国国力的办法,可是很快,在失望后,他的心里只剩下了恐惧。

    他恐惧的地方就在于,即便强横如奥斯曼帝国,居然是想要效仿,只怕也绝无可能。

    先进的工艺实在太多,从助燃剂到鼓风机,再到窑炉的设计,无数培育出来的优良匠人,当然,而真正可怖的,却是投入进去的无数金银。

    这……还只是一个冶炼作坊而已,鲁国的所谓产业,绝非一个作坊那样简单,若要复制,即便只是复制出最简单的一个产业链,那也足以消耗掉奥斯曼的国库。

    更何况,对方真正的竞争力,显然还不在于此,而在于它的研究院。

    花费了足足半个月的时间,易卜拉欣帕夏几乎走遍了整个青龙,从上到下,他都看得清清楚楚,奥斯曼帝国虽名为帝国,可实际上,它却是一个贵族联盟,这种松散的联盟,绝不可能集中财力学习鲁国这般。

    在第十六天后,他拿着鹅毛笔,在自己的房里写下了一段话:如果无法学习,那么鲁国对于奥斯曼,所产生的威胁将是致命的,不,这并非是奥斯曼的致命威胁,而是全世界。

    作为苏丹的朋友,心腹中的心腹,易卜拉欣帕夏皱起了眉,最后又添加了一句:制止它!

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刮目相看

    而易卜拉欣帕夏的一举一动,也早已通过鲁王卫,迅速地传到了叶春秋这里。

    叶春秋对于这位国使很是关注。

    此时,叶茂才就在叶春秋的公房里,事无巨细地将情况向叶春秋一一汇报。

    “这使节从不与官员接触,外务局的人,屡屡想见他,他都找了理由推说,却在陈记冶炼坊,盛昌鼓风机坊,曾记煤场,同和钢铁坊……”

    他一连串地报出了许多的工坊名字,接着方才道:“他一直都在这些地方流连,有时也会到坊间去,带着他的通译去和下工的匠人闲聊,噢,他还去了一趟研究院,不过门卫没有准他进去。这几日,他都在通勤。”

    “通勤?”叶春秋反问。

    叶茂才苦笑道:“对,在青龙的车站坐了蒸汽火车,到了周边的城镇,又坐车回来。”

    “没有去任何声娱场所?”

    叶茂才摇头道:“他买了一柄骑枪,在野外打过一场猎,噢,那里有一支新军营,每日都要操练,我记得他还买了望远镜一道去的。还有现今市面上的天下万国舆图,他也买了一份;除此之外,他还接触了一些大食商贾。”

    叶春秋背着手,在这公房里来回走了几步,他不禁道:“这位朋友,很有意思。”

    叶茂才道:“是啊,卑下也觉得有问题,是不是……该安插人手去拦截他的书信?”

    “书信?”叶春秋回眸看了叶茂才一眼。

    叶茂才老实地道:“是,迄今为止,他已发出了十几封书信,让他的随从带回去,卑下一直觉得蹊跷,不过没有轻举妄动。”

    叶春秋摇摇头,道:“不必了,就算是截获了,以此人的性子,也绝不会轻易让我们看出这里头写的是什么。这个人……和本王想象中的很不一样,易卜拉欣帕夏是吗?现在本王倒是对那位苏丹刮目相看了。”

    叶茂才愣了一下,露出不解地道:“殿下的意思是……”

    叶春秋莞尔一笑,才道:“此人既然是那奥斯曼帝国苏丹的心腹,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有什么样的近臣,大抵也就可以猜测出苏丹是什么样的人了?若是苏丹昏庸,他的身边一定少不了声色犬马的小人,可若是苏丹是个雄主,他的近臣,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这个易卜拉欣帕夏,自从来了这里,便不辞劳苦地四处打探,仿佛鼬鼠一般,可见他是个极为精明能干之人,这样的人,不可小觑,而更不能小觑的,还是那位奥斯曼苏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