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庶子风流 >

第562章

庶子风流-第562章

小说: 庶子风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春秋看着朱厚照越加肉痛的样子,耐心地解释道:“其一,是要造出坚船,就要不惜工本,其次,现在镇国府造船,虽有一些前人的借鉴,可是无论是匠人还是船坞,都是从头来过,所费耗费巨大一些。”

    朱厚照还是显得很惆怅,幽幽地道:“朕从前一直琢磨着,要四方来朝,现在想来,当时还是太过想当然了,想不到竟是要花费这么多,好吧,好吧,朕不念了,只是心里还是有一些难受,总感觉银子砸进了水里。”他完了这话,他倒是笑了,又道:“反正朕只砸了两成银子,也不过四十万而已,想到连国舅他们的分红也贴了一半进去,朕心里就好受了许多。”

    呃……

    股份制,不但是一个成功的分红机制,某种程度,也确保有了风险,可以一起承担。

    叶春秋心里想,陛下这样一说,我特么的六十万两银子砸进了海里呢。

    不过叶春秋和朱厚照的区别在于,叶春秋能够洞见未来的方向,也正因为如此,他反而不心疼。

    和朱厚照寒暄之后,到了正午,刘瑾进来,汇报了私商一案的进展。

    朱厚照冷着脸道:“那刘大夏竟有如此多的劣迹,莫要急着动刑打死了他,先让他好好地尝尝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滋味。哼!”

    当初刘大夏‘烧毁’海船资料的义正言辞还有言在耳,而今此人却是勾搭私商,实在令人觉得讽刺至极。

    叶春秋一丁点都生不出同情之心,因为他很清楚,这个人……活该。

    郑和下西洋,确实有很多的问题,比如它政治的目的性更强,没有培养出一个远洋的利益集团,没有让某些达官贵人从中谋取到好处,所以难以产生持续性,可是刘大夏的烧海图,却是几乎断绝了整个中央王朝对外探索的可能,单这一条,可谓是遗祸千年了。

    叶春秋告辞出去,出了宫,又步行回到了家中。

    家中的人还在窃窃私语,今儿倒是见到了来到了厅里的叶老太公。

    见了叶春秋,叶老太公却是带着几分暧昧的笑容。

    看叶老太公笑得贼贼的样子,叶春秋索性当做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叶老太公又怎么会让他轻易跑掉,便语重心长地对他道:“春秋呀……”他本想长篇大论一番,却想起了一件重要的事情,转而道:“哦,对了,有个倭人来访,我请他在侧厅静候。”

    叶老太公虽然爱装逼,还爱唠叨,可是在正事跟前,倒是从不含糊的。

    叶春秋点头道:“可是姓足利?”

    叶老太公想了一下,旋即道:“正是。”

    叶春秋知道,那位新结识的倭国小跟班来了,便道:“大父,孙儿去去就来。”

    对于这位很识趣的足利殿下,叶春秋还是颇为期待的,他既登门,肯定是有事儿要谈,却是不知什么事。

    足利义材早就在偏厅等了,北京城和京都完全不同,规模宏大,足利义材在这里逛了两日,尤其是去了镇国府,更令他震撼。

    倭岛虽然多金银,粮产却不高,所以生活困苦,因此一切都以实用至上,而大明物产丰饶,这也使得这大明朝,尤其是在京师里的花哨的东西更多一些,可是镇国府又是不同,镇国府的生产能力使他大为震撼,那里虽是巴掌大的地方,可是每日吞吐的货物,无以数计。

    不过这一次来拜访,他有着很大的目的,见了叶春秋来,他连忙起身行礼,显得有些拘谨,毕竟习惯了跪坐,现在坐在这沙发,总觉得有些不自在。

    叶春秋含笑道:“有劳殿下了,殿下来这里,可习惯吗?”

    足利义材道:“此间乐不思蜀也。”

    叶春秋倒是被他的话逗笑了,这当然只是一句玩笑,足利义材虽是做了许多年的傀儡,可毕竟出身高门,任何一个似他这样的大贵族,都希望能够挽回家道的中落,或者说,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野心。

    于是二人坐定,叶春秋命人给足利义材换了茶,足利义材呷了口茶,才道:“大明什么都好,唯独这里的茶,我却是吃不惯,噢,忘了恭喜镇国公,铲除了国内的奸贼,可喜可贺。”

    叶春秋抿嘴,他晓得足利义材的意思,言外之意是,这一趟他也出了大力,所以……自己欠他一份人情。

    叶春秋又怎么不懂,表面恭喜,暗则却是在提醒他。

    (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汉学为用

    虽是欠人情这种东西,是一种心理压力,但是叶春秋的心理素质一直不错。

    所以,对叶春秋来说,欠着人情就欠着人情吧,人情债这种东西,欠着欠着也就不愁了。

    此时,叶春秋淡淡道:“这次也是多亏了殿下相助,殿下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吧,你我之间,就不必委婉了,却不知殿下有何事请教?”

    足利义材却不敢鲁莽了,他很懂得点到即止,毕竟是征夷大将军出身,对于这种人情往来,是最为熟谙的。

    足利义材道:“不敢请教,我有今日,自然多亏镇国公的帮助,倭国的内情,镇国公也是一清二楚的,国内诸侯林立,若非水师镇住他们,他们怎肯臣服幕府呢?幕府现在百废待举,我此番回国之后,欲重整幕府,不知镇国公意下如何?”

    叶春秋心想,倭国单靠武力的镇压,迫使其通商,是断然行不通的,没有幕府作为代理,大明没有办法完全征服倭国。

    足利义材看火候差不多了,微微一笑,道:“其实这一次来,是我有一个想法,当然,可能说出来,要让镇国公取笑。”

    在叶春秋看来,这足利义材虽以往在倭国如同傀儡,可跟他接触了这么久,也深知他绝不是愚蠢的人物,他立志于复兴幕府,既是有想法,就绝不是这样简单。

    叶春秋呷了口茶,道:“殿下但说无妨。”

    可是这时候,足利义材就显得有些踟蹰了,话到嘴边,又不知怎么开口,似乎他觉得叶春秋理应不会同意自己的构想,所以不免有点儿不安,可是最后又觉得无论成与不成,总该说出来。

    最后将牙一咬,足利义材道:“镇国府新军,实力超群,实在是天下罕见,我在北京城里,听闻了镇国新军的许多事迹,还有这镇国新军的步枪,更加……哈……我来自于东夷的小岛,可能这些话要让镇国公取笑了,嗯……在下对镇国新军可谓是倾慕不已,因而……这两日脑海里总是在想,若是在倭国,也建立一支新军,岂不是好……只是……”

    他说到这里,很小心翼翼地看着叶春秋的眼色,因为他很清楚,这是叶春秋的法宝,水师和新军,是镇国府最大的利器,现在自己提出这个要求,这位镇国公只怕要怫然不悦,甚至还有可能怀疑自己的居心。

    因此,他不免忐忑起来,自己可是受到镇国公的保护啊,还有这样的想法,实在有点儿该死呢。

    镇国公若是认为自己有居心,若做何想法,以后对于他们交往说不定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正在足利义材不安的时候,叶春秋却大抵了解了他的心思,他没有急着说话,反而是冷着脸,定定地看着足利义材,不发一言。

    不过他心里想笑,因为自己脸一冷,足利义材立即露出了失望的表情,似乎……

    叶春秋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这时候才徐徐道:“这件事……有些为难,却是不知殿下要这幕府新军做什么用?”

    足利义材已是绝望了,建新军,本来就是痴心妄想啊,倭人的骨子里本就崇尚武力。

    足利义材虽是看到了大明的繁华,可是他志不在此,他真正关心的,反而是镇国新军,现在得到了镇国新军的实力和大抵的情况,心里就不免来个‘汉学为体、汉学为用’,说穿了’,反正文化上是承袭大汉,再练出一支‘汉军’,如此一来,幕府就可以固若金汤了。

    这个想法一冒出来,足利义材便挥之不去了,虽是完全不可能,毕竟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可因为这想法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他终究还是没有忍住,日思夜想了两天,还是决定来找镇国公碰一碰运气。

    而镇国公的脸色,显然已经给了足利义材答案,足利义材只好尴尬地回答道:“不过是作为幕府护卫之用,防范于未然,倭国的情况,镇国公是了解的,诸侯林立,虽然现在各地大名暂时被压制,可是水师毕竟不能随时拱卫幕府,所以……”

    叶春秋听了他的话,脸色缓和了不少,他想了想,道:“若只是如此,其实有何不可?”

    听到有何不可四字,足利义材却是愣住了,镇国公……这是……居然同意了?

    足利义材有些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觉得这是匪夷所思的事,忙道:“若如此,镇国公的恩德,下邦感激不尽。”

    叶春秋心里却是想笑,口里道:“既然要建幕府新军,幕府可有银子吗?”

    足利义材咬了咬牙道:“虽是困难一些,可凡事一旦下了决心,自是戮力而为,幕府可以想尽办法筹措。”

    “那么,以殿下对新军的了解,知道该怎样做吗?”叶春秋接着问。

    足利义材道:“首先是招募人手……”

    叶春秋不有感叹道:“招募人手确实是当务之急,可是操练之法,又该如何解决呢?”

    “这……”

    “不如这样吧。”叶春秋显得关怀备至地道:“这操练的武官呢,就从镇国府新军之中调拨一批骨干协助殿下,可好?”

    叶春秋心里想,这些骨干去了幕府新军,至少都是新军中的长官,到时候幕府新军的武官,除了足利义材安插的人手,至少近半都是镇国新军的人。

    足利义材猛地意识到了什么,他终于知道为何镇国公对此表示支持了,却还是欣喜地道:“若是如此,那么这些上国的教官,下邦一定以礼相待。”

    叶春秋微微一笑,他知道足利义材会怎么做,足利义材为了取信于镇国府,这些叶春秋派去的教官,在幕府新军之中的地位一定不会低,他们是以镇国府的军人名义派驻倭国的,等于是身兼两职,其实完全是听命于镇国府,而这兵却又是他们带出来,将来对幕府新军的掌控力一定不低。

    这等于是,倭国人出了银子出了人,却使镇国府多了一支在倭国的力量。(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双管齐下

    这支力量除了保卫幕府之用,另一个职责就是让镇国府更加渗透到倭国幕府。

    这显然不和镇国府的政策想冲突,恰恰相反,等将来镇国府开始和倭国互通商贸,倭国内部,一定会培植出一批与镇国府通商中得利的阶层和贵族,这是经济和政治上的渗透,而幕府新军,则是军事上的渗透,只要足利家族愿意和镇国府合作,如此对彼此都好。

    叶春秋又道:“那么,还有一个问题,既然招募了人手,开始操练,可是枪械呢?足利殿下,这枪械的造价,可是不菲啊……”

    足利义材拧着眉,像是早已下了决心般,道:“买,无论如何,幕府都会尽力筹措,会想尽一切办法。”

    对于足利义材来说,镇国新军的实力,和倭军的实力相距实在太大,若是幕府拥有一支千人或者数千人规模的新军,幕府在倭国的统治,势必会稳固。

    这也是为何他下定决心的原因,现在不买,更待何时?在倭国,金银都是虚的,而只有武力才真正的要紧。

    叶春秋对此,也颇为欣慰起来,他一丁点都不担心幕府新军会对大明有任何的威胁,以倭国现在的百锻钢的技巧,连基础的淬炼钢铁的技术都不过关,更不必说,想要真正造出一柄步枪的难度了。

    幕府新军即便买了步枪去,也无法仿制,至少在三十年内,断无可能,而三十年后,即便他们勉强仿制了出来,大明的制造技艺又不知飞跃到了何种的地步,依然可以对他们进行非常有效的火力压制。

    这就意味着,幕府新军将来只能依靠源源不断地采购镇国府的军火来维持幕府新军,步枪如此,火药也是如此,子弹毕竟是消耗品,有了步枪,没有子弹,这步枪就连烧火棍都不如了,而新型火药绝非是黑火药那般简单,即便有配方,想要制造,也是极为不易的,偏偏这配方,却是落在镇国府的手里,有着无数道的措施,保证不会流出。

    这就意味着,幕府新军的子弹,若是不随时向镇国府采购,没有镇国府给其提供支持,步枪就没有任何的作用。

    既可以兜售军火,从中获得不菲的利润,而大量的利润,又可以投入进生产再研发中去,也可以培养出更多相关的能工巧匠,同时,一旦幕府新军依赖上了这种步枪,就根本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