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庶子风流 >

第475章

庶子风流-第475章

小说: 庶子风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大明百二十年,祖宗之法的改动已经不知经历过多少次,可是有人在乎吗?你刘瑾倒好,你改就改好了,可你好大喜功,生怕别人不知道一样,非要敲锣打鼓地美名曰新政,这就有问题了。

    不少人的眼里顿时放光,刘公此话,显然是指导了未来的方向啊。

    其实真正的喷点,根本就不是残害百姓,不是什么中官徇私舞弊,真正的重点,是祖宗之法。

    祖宗之法不可废,至少这是大明朝,绝对算是最正确的政治正确,建文为什么完蛋?他的罪名就是擅改祖制,你改了祖制,就是不要祖宗,你连祖宗都不要,你还是人吗?

    刘瑾的那些罪名,简直就是小儿科,小皇帝怎么会因为身边的家奴徇私枉法就处置了呢?可是一旦牵涉到了祖宗之法的高度,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陛下……您孝顺吗?先帝传了江山给陛下,陛下又是太祖皇帝的嫡亲血脉,怎么可任由刘瑾这样的人擅改祖宗之法,从而祸及国家呢?(未完待续。)

第九百八十一章:御审(第四更)

    刘健只轻飘飘地道了一句之后,便开始议政了,仿佛方才的话,和他一点关系都无。

    只是此时此刻,不少人在大殿之中,暗暗地相互对视,各自不约而同地露出了微笑。

    在这场风暴之中,显然也有一些一直保持沉默的人,他们是新政的得利者,若无新政,他们或许现在不过是阿猫阿狗,可正因为刘瑾,因为新政,他们才有了今日的高位。

    张彩、刘宇,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他们都是沉默缄言,可当那一句祖宗之法不可轻废自刘健的口中漫不经心地念出之后,张彩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他虽是极力保持镇定,心里却是非常明白,此事是不可善了了。

    廷议结束后,张彩也懒得避嫌了,他很清楚他和刘瑾是什么关系,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他毫不迟疑,急匆匆地直接赶到了司礼监。

    张彩素来也是个谨慎之色,刘瑾见他贸然而来,也觉得诧异,带着他寻了一个僻静之处,便道:“尚质,发生了什么事,何以这样紧迫?”

    张彩看着刘瑾,脸色难看,对刘瑾,不答反问道:“敢问刘公,外间的流言蜚语,还有那些弹劾,刘公知道吗?”

    这种事怎么可能不知道?

    只是刘瑾显出了几分满不在乎,道:“嘿……放心,凭着这个就想绊倒咱,他们是痴心妄想,咱和陛下是休戚与共的,现在陛下满心思都在那叶春秋的身上,何况陛下是爱面子的人,他们状告的是咱,可在陛下的眼里,骂的也是他啊,你放心吧,到时,陛下真要是龙颜震怒了,梃杖了几十个人,自然也就无人再敢胡说八道了,且让他们先闹着吧。”

    张彩却是脸色越发凝重,语着忧虑,道:“不,这一次不对劲,以往也闹过,可是此次刘健开口了。”

    刘瑾依旧不以为然,唇边扯出了一丝嘲弄的冷笑,道:“这又如何,他们还能反了天不成?”

    张彩便道:“刘健今日在廷议之中,被问及此事,他的回答是祖宗之法不可废。”

    刘瑾先是想大笑,想狠狠地嘲讽这刘健一番,可是嘴巴才刚张开,脸色却是一下子苍白起来,带着几分愕然地道:“什么意思?祖宗之法?”

    张彩点头道:“对,祖宗之法。”

    刘瑾的神色终于变得凝重起来,脸上浮出了恼火之色,道:“早知如此,真该立即解决掉了这个刘健,想不到他这样戳咱的心窝子,他娘的,怎么最近几日,诸事都不顺,祖宗之法……”

    张彩正色道:“事到如今,说这些都没用了,现在真真是到了风口浪尖上,这分明是那个叶春秋的把戏,他想借此鱼目混珠,可是公公,若是公公有一日垮了,那姓叶的固然有滔天大罪,可以他的圣眷,还在刘健这些人的暗中庇护,怕是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无罪了,姓叶的这明显是围魏救赵啊。”

    “咱懂。”刘瑾很干脆地点头,接着道:“这么说来,现在该……”

    张彩沉声道:“不能让他们再混淆视听了,公公应当立即去寻陛下,御审此案,陛下不是一直急着给叶春秋脱罪吗?那就御审,公公大可以说,朝中有人肯为叶春秋出力,说动了陛下之后,事情就好办了,公公可莫要忘了,叶春秋可是对自己的罪行都是供认不韪的,到了那时,只要有人跳出来要求治罪,若是连宗室那儿也是群情激愤,他叶春秋就是有十个脑袋,也是保不住自己,叶春秋一旦获罪,公公再回过头来,自可以解决现在的麻烦了。”

    不错……

    刘瑾颌首点着头道:“好,倒是你想得周全,就这么办,不过,那刘健……”他一副咬牙切齿的样子,眼中全然是恶毒之色。

    刘瑾只是顿了一下,随即又道:“现在先不急,我们现在不可慌,让下头的人稳住阵脚,厂卫那儿,会搜罗足够证据,还有刘宇那里,也有不少心腹,既然叶春秋已经对自己的罪名供认不讳,这事儿就好办,先御审吧,等审完了,咱再好生收拾一下这个刘健。”

    张彩颌首,心里总算大定一些,旋即匆匆告辞而去。

    ……………………

    叶春秋住进中军都督府,已有七八日,在这七八日里,叶春秋虽然挂念家中怀有身孕的妻子,也有点忧心叶老太公是否会因为他的事情而对年迈的身体有所影响,不过叶家那边倒是通过差役,将家里众人安稳的情况传递给他,让他在此不要忧心家里。

    被困在这里,什么事情都不能做,叶春秋想着王静初和叶老太公身边有许多人照顾,倒也是心安一些,于是心思都放在了枪械和子弹工艺的设计上。

    闭门造车也是不成的,所以他托了差役,将许多的草稿统统送去了研究院。

    研究院那儿想不到这位获罪被羁押的镇国公,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还有心思玩这个,本来镇国府上下都是提心吊胆,若是镇国公完了,这镇国府多半也要玩完啊,这样下去,自己去哪儿讨生活?可是现在见叶春秋能如此淡定,反而让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

    第一次见到枪械的结构,研究员里的诸人便觉得新鲜了,其实通过了钟表和造车,已经让他们对于机械的基础原理有了那么点儿朦胧的印象。

    原来各种东西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就可以产生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比如这后装枪的击发系统,与弹簧相连接,扳机一动,弹簧伸缩,而那上头的击锤便直接砸中弹仓,子弹的背部有易燃易爆之物,而这击打瞬间产生了火花,火花将子弹引燃,而后借助子弹火药的推理射出枪管,整个系统可谓是环环相扣,方便、简洁、高效。

    而这时代的火铳,九十一根管子,里头填上火药,而后再防止火绳引信,接着用火折子引燃火绳,这种简单的结构,和后装枪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未完待续。)

第九百八十二章:神兵利器(第五更)

    其实最令这些研究员有兴趣的,则是对膛线的概念。

    子弹从火铳中出来,里头自然该是一个圆管,可是有了膛线,将子弹卡在膛线之中,它射出时,自然会随着膛线的旋转而高速的旋转而出,这种子弹的杀伤力,似乎更大,而且更为精准。

    这就如同在半空高速旋转的箭矢,往往冲击力和精度要比寻常的箭矢威力更强一样,这也是为何在箭矢的背后为何会沾上羽毛一样的道理,有羽毛的箭矢在射出之后,会产生螺旋,飞行的姿态最为稳定,显著的提高箭矢的准确度。

    而高速旋转的箭矢或者是子弹若是射入人的体内,会造成更大的创伤,这显然也很合理。

    有了一些基础机械原理的人,要理解这些其实并不费力,他们开始尝试着召集一部分能工巧匠,开始试制草稿中各种的枪械来进行尝试,当然,其中免不了遭遇一些技艺和工艺上的问题,而这时候,此前造车和制造钟表的经验使他们开始懂得举一反三,去解决这些难题,众人集思广益,再加上又是镇国公特别交代的事,所以谁也不敢怠慢。

    而另一面,枪托的制造又和负责木质加工和皮具养护的研究员有些关系,他们亦开始尝试着按照式样弄出试制品。

    子弹的制造是最难的,不过只是单纯地制造几十枚倒是容易,大不了让匠人按照样式来慢慢敲打就是,生产出一百个废品,总有几个能达到标准,他们开始渐渐摸索了一些经验之后,一些难题和现实中的问题又想方设法地送到了叶春秋手里。

    似乎自从那刘瑾麻烦缠身之后,囚禁叶春秋的防卫也松弛了不少。

    叶春秋更加轻松了起来,得了这些研究院的回馈,叶春秋则开始宁心静气的想办法去克服某些难点,他是每日除了吃喝,便在思索中度过。

    这样的日子又过了几日,这天,那老差役过来,客客气气地对叶春秋道:“镇国公,朝廷择定后日御审镇国公一案。”

    “噢。”接过了老差役他送来的茶盏,叶春秋坐在沙发上,慢慢地呷了口茶,很是平静地点头道:“有劳你了。”

    老差役恭谨地道:“哪里的话,这是英国公特别交代的,若是镇国公在这儿过得不好,小的可吃罪不起。”

    他说的是实话,英国公确实有所交代。

    叶春秋便笑了笑,不置可否地点头道:“那么就有劳英国公。”

    英国公的态度,似乎透露出了什么,作为英国公,能延续百年之久的大家族,即便是示好,也不会表现得过于明显的,因为他对叶春秋好,就意味着他对刘瑾不好,这个世上没有两全的事,而英国公表露得如此明显,那……

    叶春秋慢吞吞地喝着茶,心里却是越发安稳。

    外头发生了什么,他可一丁点都不在乎,仿佛和自己全无关系一样,这可不是叶春秋完全不在乎自己眼下的麻烦,而是他很清楚上次自己叱责刘瑾和新政,将会掀起怎样的轩然大波。毕竟别看刘瑾风光得意,仗着宠幸大权独揽,可是大明的生态之中,骂太监简直就是读书人的传统项目,平时大家没想到倒也罢了,现在叶春秋都开了这第一枪,后头哪有不争相恐后的道理?

    后日就是御审,这才是接下来的关键啊,可以想象,这场御审,将会是众人瞩目。

    叶春秋在心里想着,过得依旧淡定从容,该吃吃,该睡睡,完全是一派一丁点万死之罪的觉悟都不曾有的模样。

    可是在御审的前一日,有人登门了,竟然是钱谦。

    钱谦一见到叶春秋,眼中露出几许意外之色,接着便咧嘴笑道:“外头都已经闹得满城风雨了,你倒是好,竟在此躲清闲。”

    口里虽是这样说,可他的脸上却还是有着担忧之色,最后,苦着笑道:“陛下命我来的,想看看你过得如何,哎……你这个样子,怎么对得起陛下对你的关心啊,他还以为你在这儿过得很不好,想必非得要瘦几斤呢,可是看看你这样子……”钱谦摇摇头,很是感慨,回去之后都不好禀告了,难道说镇国公在都督府还明显圆润了一些,红光满面吗?

    可要是让他说叶春秋忧心如焚,大难临头,吃不下睡不香,等到了御审时,看到叶春秋这精神奕奕的样子,该怎样解释?

    钱谦一屁股坐下,道:“陛下很担心御审的事,因为御审的结果难以预料,现在他被搅得很不安生,大臣们闹得很厉害,陛下说了,他无论如何都会保你的性命,只是现在压力很大,你自己也要有所准备。”

    保住性命?

    这显然是朱厚照唯一能做到的了,这么大的罪,后果肯定是很严重的,若是对此都视而不见,势必会引起极大的非议,到时候可能叶春秋更加倒霉。

    就如那刘瑾那般,陛下越是反抗大臣们对于新政的非议,大臣们的反抗只会更加激烈,越是想压下去,却反而会变成一锅沸水,最后失控。

    叶春秋的情况也是相似,对这样的罪行不闻不问,只会落人口实,显然已经有许多人虎视眈眈了,这件事连朱厚照都明白,有些压不下去。

    叶春秋反而露出一丝浅笑,嘴:“请告诉陛下,臣弟多谢陛下的美意,既是御审,陛下理应公允,不必偏帮着臣弟,是非曲直,自有公论,无论任何结果,臣弟都肯接受。”

    “你……”面对这么个油盐不进的人,钱谦不由有些恼火,却最后还只是笑了一声:“我可不会这样回去禀告,我只说我见到镇国公之后,见镇国公忧心忡忡,满是焦虑,食不甘味、夜不能寝,足足瘦了一圈,等听到我转达了陛下的音讯,镇国公闻言大喜,对陛下的关照闻之落泪,感激涕零,一再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