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烽皇 >

第540章

烽皇-第540章

小说: 烽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西进则可以以淄青军和牙军为主,武宁军作为预备队,淮右军则主要控制光州,预防南阳局面不稳,而天平军则负责监视晋军。

    不得不说,杨堪的这个构想非常美好,连江烽都不禁怦然心动,但是考虑到沙陀人的反应,以及蔡州袁氏的顽强,江烽觉得杨堪的想法还是太乐观了一点。

    对于蔡州袁氏,江烽认为,如果这一次真的要对袁氏动手,那就不能再给袁氏任何机会了,要打,就必须要彻底把对方从地图上抹去,不能再让对方有任何回手的机会了。

    但目前蔡州控制着蔡州、陈州、颍州、亳州以及宋州五州之地,哪怕对方会分兵一部分袭击南阳,但其留在宋州和颍亳二州的兵力也不会少,初步估算不会低于五万人,单单是淄青军和牙军的兵力也只有六万人,这种攻坚之战,六万人要在野战中或许可以,但是要这么一城一镇的打过去,消耗太大,到最后极有可能陷入泥潭中。

    料敌从宽,江烽不会轻视蔡州军,他宁肯在其他方面做出一些让步,都不愿意在最后落得个进退两难。

    徐州已经竭尽全力在扩军了,武备学堂的短期培训班已经从最初的一期三个班九十人扩充到了一期五个班一百五十人,从队正以上的军官,都需要分级别分层次在武备学堂中进行各种短期轮训。

    这种轮训内容既包括最基本查阅地图,天象观察,地理气候水文的分析,后勤管理,军心士气的鼓舞等等,也包括武道方面的提升。

    包括材官所一些大规模炼制的丹药,都大量用在了这些军官身上。虽然无法和那些江烽炼制的丹药相比,但是对于低级别的军官,尤其是天阶初期的比如锻骨、通脉和洗髓这几个阶段的实力提升还是相当有益处的。

    对于这些基层军官来说,他们就是徐州军打仗时候冲锋陷阵的主力军,在武道上哪怕有一点进境,都意味着在战场上会赢得更多的生存机会。

    江烽的目光重新回到了地图上,要对蔡州动手,就要全面开花,不留任何余地。

    宋州和亳州会是关键。

    目前情报显示袁怀河亲自坐镇宋州,何氏家主何靖与袁无敌协助,显然也是担心蔡州突袭南阳可能对徐州的刺激。

    亳州则是薛家家主薛冲和袁怀方驻守,袁无畏协助。

    在江烽看来,要对蔡州动手,宋州是个绕不过去的节点。

    袁氏也清楚徐州在淮南那边的兵力不足,难以对颍州和蔡州构成太大威胁,但是一旦宋州失守,将直接威胁到陈州。

    而且宋州现在也是袁氏控制力最差的城市,梁地士绅对袁氏的仇视情绪很浓,迫使袁军不得不大量驻扎在宋城和宁陵。

    选择宋州动手,也是因为宋州有许多可资利用的地方。

    这也是江烽一改初衷,最终决定要对蔡州袁氏动手的一个重要因素,真要被袁氏控制宋州、陈州以及颍亳二州太久,被他们招抚吸纳了这几州地方士绅,那日后再要来对付他们就麻烦大了。

    目前颍亳二州已经有了一些这方面的迹象,无闻堂传回来的消息让江烽很是担心,他不能容忍这种情形继续下去。

    漫步走到地图旁,江烽盘算着自己还能动用的兵力。

    淄青军正在向单父和砀山一线集结,一旦投入战斗,单州将交给天平军。

    牙军是最洒脱的,没有驻防地,直接驻扎在徐州城中,现在也正在向符离快速集结,只要命令一下,便可大举进入亳州。

    淄青军一军要想拿下宋州难度太大,以袁怀河的老辣,宋城也许会变成一个血肉磨坊,江烽不愿意那样做,但是却知道无法避免。

    既然无法避免,那就要用最优势的兵力来碾碎对方,那种添油式的投入,才是灾难。

    那就只能动用河朔军了。

    江烽心中叹了一口气,用河朔军来打蔡州军,也军心可用,无论是尚云溪所属的老感化军还是大梁降军,都对蔡州军切齿痛恨,打蔡州军,他们更能激发起战意。

    正琢磨间,门外传来顾涛的声音:“郡王,他们都已经到了,崔大人安排他们在店堂内,现在正等待郡王的接见。”

    “孤知道了,告诉白陵,孤马上过来。”江烽舒了一口气,一个不错的消息,来得不算晚,也许在这一战中,能发挥一些意想不到的作用来。

第二百八十三节 降将

    白虎节堂外的花厅,一群武将模样的人物端坐在胡椅中,容色庄严。

    崔尚坐在左侧胡椅中,面色温和,含笑捧着茶盏。

    “诸位不必拘谨,郡王闻得诸位前来,早已经扫榻相待,特地叮嘱崔某,他那边事务一处理完毕,便马上过来。”

    “崔大人太客气了,我等闲散之人,能得郡王接见,便是抬爱,何敢奢求其他?”其中一人紫红面汤,浓须覆面,一双眉峰更是有特色,短而粗,尤其是顶端一点,有如四眼。

    “呵呵,郡王马上就到,诸位就能体会到郡王的一片诚心了。”崔尚知道这帮人现在心中还是有些忐忑。

    闲散之人不好当啊,尤其背后还有一大家人,甚至一个大家族,从汴梁跑到徐州、寿州、宿州这些地方,恐怕冷遇是少不了的,在汴梁当惯了人上人,到了徐州沦落到无人问津的地步,这种反差不是任何人都能适应得了的,也才有这帮想要求个出身的家伙。

    但对于徐州来说,这帮人却是急需的。

    徐州实力膨胀太快,兵卒可以训练或者招纳降卒,武器甲胄可以打造,后勤可以支应,甚至中低级军官也可以从其他军中抽调甚至培训,但是中高级将领,尤其是正副军指挥使这一级别的武将,对于徐州来说就相当欠缺了。

    粗略的估算一下,现在徐州军光是步军就有五镇加牙军和尚未获得辖地的河朔军七个独立编制的镇军,接近九十个军,这也意味着需要正副指挥使的数量就达到一百八十多人,而按照惯例,像军指挥副使以上的武将,不但要精通军略指挥,更要具备天境养息后期以上的实力,这才能保证你在关键时刻可以率领军队身先士卒的顶上去。

    好在徐州军的扩建基本上是建立在成建制的接收了忠正军、德胜军、感化军、泰宁军和平卢军的这些老牌军旅,尤其是感化军、泰宁军和平卢军这三支军队,许多都是成建制的投降归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这些军队的战斗力不至于下降。

    但是即便是这样,由于战争的特殊性,战损不可避免,一些年老、伤残、生病的武将退出,加上徐州军的大规模扩编,使得这支军队在军指挥使和副使这一层面的武将仍然显得捉襟见肘。

    尤其是河朔军的组建和淮右军、平卢军的扩编,使得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由于河朔军吸纳了大量原来的梁军降卒,在中低级军官上尚能补充满足,但是在中高级武将上,由于他们家族和荣誉的缘故,他们大多回到了汴梁并与家族一道撤回了徐州,但是却没有进入徐州军中。

    而平卢军由于主要优先保证了淄青军的战斗力,平卢军大部都是新建,在军指挥使这一级别的武将差额上也较大,淮右军这是经历了分割和抽调,基本部队迅速缩小,这个时候才又开始重建补充,所以缺额也比较大。

    “郡王到!”花厅外传来亲卫的喊声,一阵脚步声传来,一干人都忙不迭的站了起来。

    江烽换了一身官服,这等郡王服饰看上去多了几分老成,但却不为江烽所喜,他更愿意传一些寻常的袍服,但是今日的接见不比寻常,须得要正式一些方能体现对这些人的尊重,所以他也就换了官服。

    亲王爵位很快就要下来了,但对于江烽来说却没有多大的意义,或者说有意义也只能是名义上的了,杨文昌和党项人的蠢蠢欲动又让关中长安风声鹤唳,朝廷现在也是惊弓之鸟,连带着寻找更为安妥之地也成为了一个选项,也不想一想,离开了长安,这朝廷还叫朝廷么?真的要变成汉末时那种傀儡朝廷?

    这不是江烽所关心的事情,他希望朝廷最好能坚守住长安,哪怕落入杨文昌手中,也比迁到自己地盘上来强。

    估摸着尉迟家族很快就要开始向徐州这边转移了,就看金商那边会不会拦截滋事了。

    江烽含笑一路行来,和花厅中的诸人打着招呼,不认识的人自然有崔尚和侯晨替他介绍,气氛十分融洽。

    对于这群人表露出来的意愿,江烽是求之不得的。

    里边也有几人是徐州方面主动去邀请的。

    比如像周望,本是杨溥的心腹大将,但是跟随杨溥去了长安当个富家翁,很快就感觉到了今非昔比的滋味,长安九公卿子弟的骚扰然他不胜其烦,而且进而还开始骚扰到他的家眷来了,落毛凤凰不如鸡的感觉让他意识到这个世界没有哪一处是安乐土,所以当徐州方面派出的人员开始接触他时,他很快就接受了邀请,愿意为江烽效命。

    实际上现在连杨溥都向江烽表露出了愿意回徐州大总管府辖地定居的意思,当然他也很知趣明确表示不回庐州或者扬州,而愿意到徐州或者寿州居住。

    对于周望的态度,杨溥本人也是大力支持,拿他自己的话来说,周望正值壮年,还能有一番成就,何必老死于床榻之上?这也坚定了周望回徐州效命的想法。

    周望和柴永号称当时吴杨的左臂右膀,连柴永都要承认周望的用兵能力和武道水准甚至要比他更强一线,能得周望投效,江烽当然欣然笑纳。

    又比如时酆的侄子时,他本来一直是时酆的副手,但是后来为了提升武道实力转而外出云游。

    没想到徐州竟然如摧枯拉朽般的就被淮右和蔡州联手席卷,等他回来时,事不可为,无奈之下只能跟随时酆到了长安,同样也是在这一年里在长安城中坐困愁城,也和周望成为了密友。

    现在有此机会,周望也把时介绍给了徐州方面,徐州方面也很热情发出了邀请,时也趁势就返回徐州。

    周望和时二人不但尽皆有小天位的实力,同样也是身经百战的宿将,当然在江烽眼中这些军将也还有老式武将的一些毛病,不过对于这类武将来说,让他们融入到徐州军体系中,他们很快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进而主动的去适应,否则江烽也不介意将他们重新拿下。

    其他人更多的就是来自大梁系的武将家族了。

    像杨师厚一族的后人,杨堪就是其中,那位短眉如重目的家伙就是杨堪的四叔,杨氏家族家主杨厚忠的四弟杨厚德,同样也是天位强者,原来曾经是天武军的副兵马使,在内讧中落败,投闲置散,这一次也是主动来投效徐州,希望能帮自己的侄子一把,让杨氏一族重新列入蒸蒸日上的徐州门阀体系中。

    再比如贺国昌,贺瑰之孙,贺氏一族的中坚人物,曾经担任过控鹤军的副兵马使,同样也是在战败后退回汴梁被闲置,这一次也是不甘寂寞重新出山。

    还有诸如庞氏、张氏、李氏、刘氏这些本是大梁武将家族的子弟,他们大多都曾经在大梁军中任过要职,要么是在之前就已经落魄,要么就是大梁溃灭时逃出,总而言之,这林林总总二十来人代表的就是大梁军将家族这样一个巨大群体。

    像这一群人中仅天位强者就有两人,而且他们身后还有一些在观察形势者,像固息期、太息期的起码就有六七人,其余诸人境界都是养息期的角色,对于江烽来说,只要在忠诚度上无虞,都称得上是雪中送炭一般,正好可以马上就发配军中担纲重用。

    “诸位的心意孤已经知晓了,徐州大总管府开府建牙时间不长,但是孤待人素以诚为本,当下天下形势板荡,胡人肆虐,五胡乱华的乱象又有笼罩我们中土的危险,孤虽然只有一己之身,但也不敢后人,所以孤希望有更多的仁人志士来为孤分忧。”

    这般文绉绉的话也是江烽习练了许久的,他实在是不太擅长这等蛊惑人心的言语,只能凑合着来。

    “目下大总管府已然组建了五镇,下一步孤已经向朝廷禀明,将组建河朔镇和淮左镇共计二十六军,孤这里没有其他,只有一腔热情和大好位置等着诸位,只要能为国建功,孤当禀明朝廷,而朝廷也会不吝封赏,……”

    杂七杂八的一大堆废话,言外之意无外乎就是前途是远大而光明的,大家要认清形势,果断上车,否则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无外如此。

    这些人既然已经主动前来徐州,自然也是存着一番心思,当兵吃粮,为将卖命,就是这么简单,你想要为自己以及自家家族博得一份封妻萌子的好遗产,那当然要拿出自己的本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