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烽皇 >

第281章

烽皇-第281章

小说: 烽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烽不在,王邈便径直找到了崔尚。

    作为行军司马,崔尚不算是王邈这个衙推的直接上司。

    但行军司马的权责却和衙推息息相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行军司马在军务上的策划布置安排就需要衙推来落实推进。

    “白陵,时间不能拖,再拖我怕会影响到未来吴地之战。”王邈和崔尚年龄相仿,私下里很多问题上的看法也颇为趋同,所以只有两人的时候,话题也就很随便,“哪怕是逾越,恐怕也得要先走一步,大不了等主君回来我请罪!”

    “那倒不至于,主公临走前有交代,河朔这边的事情,某可以便宜行事。”

    崔尚也知道这件事情不能拖,河朔军越早南下,就越能腾出更充裕的时间来进行整顿,可是不解决这些河朔军的家眷亲属问题,这些人便不会安心南下。

    可要说通大梁给卢龙和成德军施压,这中间还有诸多环节要打通,非短时间能奏效,所以半点也耽搁不得。

    “那白陵……”

    “我打算走一趟汴梁。”崔尚沉吟了一下才道。

    “那这浍州城中无人,该如何是好?”王邈吃了一惊,崔尚要走的话,陈蔚去了长安,尚未回来,估计短时间内也还回来不了,江烽带了主要武将去了雷池,这淮右之地便可以说群龙无首了,尤其是在军务这一块上,崔尚本来是行军司马暂代军务,如果他一走,整个淮右军事上这一块就空了。

    “如何是好?”崔尚斜睨了一眼王邈,“莫非你这衙推还是个摆设么?主君不在,便是长史,长史不在,就是我这个行军司马,我若不在,那就是你这个衙推,哪怕杨堪、梅况他们在,一样也要听从你找个衙推的,有何不可?”

    王邈一时间无言以对。

    理论上是这样,但是他这个衙推没就任两天就离开浍州前往河朔了,现在崔尚若是离开,整个淮右军务便由他主持,甚至在政务上亦要服从军务需要。

    也就是说他骤然就变成了淮右第一人,这种突兀的一步登天感觉让他很不适应。

    像许子清和张越会服从自己的安排命令么?设若有事,自己调动不动,那又该怎么办?

    崔尚是看出了王邈的担心,淡淡的道:“九郎,主公曾经说过,淮右军能够在这块地盘上立身,靠得不是别的,靠的是制度规矩,若是违反制度规矩,哪怕是他这个主君一样也不行,所以,你只管按照制度规矩行事,我相信没有哪个官员将领会拿自己的前程甚至是性命来开玩笑。”

    崔尚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却是格外的坚决肯定,似乎对此确信无疑,王邈一听这么一说,自然也就再无话说,既是如此,他也便会严格按照制度行事,若有违反者,他也不会客气。

第六十六节 不满,嫌隙

    “杀!杀!杀!”

    一队士兵从阵型中演变出来,迅速化为三列,沿着高坎迅速攀爬而上,另外一队士兵则沿着高坎下平地发起猛攻。

    防御方迅速收缩队形,护盾收紧,很快就构筑成了一个弧形的防线,双方进行激烈的对撞冲击。

    虽然刀上木刀,枪头也是木枪头,但是演练已然十分激烈,短短半个时辰,已经三十余人受伤,可见这种攻防训练的激烈程度。

    地陷如波浪般不断滚动向前延伸,一个都的士卒都被困于其中,如果不是在一旁的同伴及时抢救,只怕这一个都的士卒至少要损失一半。

    紧接着又是木系阵法的发动,地面矗立的木柱陡然错落冲击,当即就有十余名士卒猝不及防之下被击中,哪怕是在护甲上有所提前防范,仍然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王邈脸色严峻,一边看着战事演变,一边查看着旁边书记官递过来的阵型变化和术法袭击给整个队伍带来损失比例。

    “王大人,你觉得这种实战演练能够达到什么目的?”

    张越脸色有些不善,这三日里,这位防御守捉使府的衙推大人可是把权力用足了,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硬生生把第二军和第三军折腾得不轻。

    王邈来淮右时日本来就很短,而且担任衙推时间不过几天便启程北上负责招募河朔军去了,他甚至没有来得及和淮右军的同僚们多接触,只是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见面接风宴,无论是原来浍州军诸将还是寿州军武人,对王邈都不熟悉,可是这家伙却被主君任命为防御守捉使府衙推这一职务。

    现在江烽不在,长史陈蔚去了长安,行军司马崔尚去了汴梁,理论上这位衙推大人就算是淮右三州中武职最高的人物了。

    但谁都知道理论上武职最高,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指挥一切,像执掌第二军的许子清以及执掌第三军的张越,显然都不是一个刚进入淮右军的外来户能指挥的,这一点谁都明白。

    可王邈却就大模大样的下令了,在崔尚离开一周后,他下令第二军和第三军与道藏所进行了一轮合成演练,而且是对抗性的实战合成演练。

    这一道命令下来让许子清和张越都有些不满。

    一方面是觉得王邈过于托大,在主官未在的情况下下达这种大规模的军事演练命令有些不符合常规,二来是觉得这种实战演练加入道藏所的术法力量,难以控制,容易造成伤亡。

    但是张越和许子清的反对都未能让王邈改变主意,他以防御守捉使府命令下令,第二军和第三军都不得不遵从命令进行了演练。

    王邈没有理睬张越有些冷硬的态度。

    他知道对方很不满意,但是只要对方没有公开违抗命令,他便不在意,在这一点上他还是比较满意淮右军的令行禁止,再不满意,只要命令下达,就要服从,哪怕张越是防御守捉使大人一起长大的伙伴,也算是淮右军的元老。

    许子清同样不满意,王邈居然用术法阵和术法陷阱加入进来,而且是直接用在了以前从未接触过术法的步军身上,这连续三日的演练,层出不穷的术法攻击和术法陷阱也让第二军吃足了苦头,也让他这个第二军指挥使丢了大脸。

    王邈需要评估一下淮右军的真实战斗力,因为河朔军即将入淮右,未来河朔军的地位也取决于现在淮右军的真实实力,但现在看来情况堪忧。

    对于河朔军的到来,王邈也还是存着喜忧参半的心态的。

    喜的是这些河朔军无论是骑军还是步军,都基本上是经历过多场战事的,除了和北面契丹人的战争外,这些军队在和自己内部的纷争中一样也是经历了不少战事,可以说他们的经验要比淮右军强得多,经历了战事洗礼的军队和一直单单靠训练打磨出来的军队是截然不同的,这一点上也是王邈最为担心的。

    所以王邈担忧的是河朔军的实力太强固然是好事,但也有些弊端。

    一方面会影响到整个淮右军的实力平衡,同时怕出现喧宾夺主的局面,另一方面河朔军过强对原来淮右军的士气也会是一个挫伤。

    现在看来,自己的担心并非无因之果,起码淮右军除了第一军之外的诸军表现都是难以让人满意的,尤其是在明知道未来战争对象会是以术法一道著称的吴地,居然没有进行有很对性的训练,竟然被这种烈度算不上多强的术法阵和术法陷阱给搅得一团糟,根本没有组织起像样的进攻和防守。

    王邈对于许子清和张越的不满意心知肚明,但是他对许子清和张越同样不满意。

    如果淮右军的领军将领都是这种水准,他很担心在对吴地一战中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王邈知道吴地局面对淮右很有利,尤其是杨徐二家是有你无我的死局,而且杨溥败亡的可能性很大,这种情况下淮右应该很容易抢得先手。

    但是抢得先手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轻而易举获胜,并不意味你就可以不付出代价,在他看来,如果淮右军以第二军第三军的这种水准去应战,恐怕付出的代价会超乎想象。

    他甚至认为像许子清和张越这种武将连担任军指挥副使都有些勉强,遑论一军指挥使。

    这倒不是说许子清和张越的武道水准太低,而是他们缺乏统领一军的经历,更缺乏掌控一军训练和作战的经验,而要建立起来这种经验,也许就要用鲜血代价换来。

    第二军和第三军显然是欠缺经验的,或许他们在训练上很刻苦,纪律性和服从性上也还说得过去,甚至单兵战力也还行,这些从演练中能看出来。

    但是这支军队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雏儿,哪怕他们参加了对寿州一战,但那一战不算,只能说是一个偷袭战,没有经历真正残酷的硬战苦战血战的洗礼,所以王邈一眼就能看出这两军骨子里的稚嫩和脆弱。

    这样的军队,打顺风仗没有问题,甚至还能爆发出很高的激情来,但是一旦遭遇挫折,恐怕溃散的可能性也会很大。

    “张大人,你觉得这支军队已经合格了?”既然对方不给好脸色,王邈自然也不会客气,他不是那种喜欢去用自己热脸贴冷屁股的人,哪怕对方是江烽一起长大的密友,他一样也不会给对方面子。

    “看来王大人对我们第二军、第三军的情况都不太满意了?”许子清语气也有些冷。

    “许大人说错了,不是不太满意,是很不满意。”王邈毫不客气的反击。

    被王邈的话给堵得一口气都差点儿喘不过来,许子清眼中掠过一抹愤怒,就算是崔尚和杨堪也不敢用如此态度对待自己。

    许子清险些就要爆发,但是他还是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他知道这种情况下如果自己放肆,对方刻意很容易军法行事,到时候就算是江烽也无法为自己圆转。

    “那王大人能说一说我们第二军和第三军哪些方面让王大人这么不满意了?”许子清语气变得有些生硬阴森。

    “当然可以,我之所以让第二军和第三军现在就要按照我的意图来进行演练,就是要检验其真实水准,免得日后在真正的战场上被人家打得落花流水,那时候就不是不满意那么简单了,贻误了战机,耽误了大事,那就是淮右的罪人了。”王邈嘴角浮起一抹冷峻的笑容,“不知道我这算不算是超越我这个防御守捉使府衙推的权限了?”

    “衙推大人,不必推三阻四了吧,就请指点评判一下我们第二军和第三军究竟让人不满意在哪里了吧。”张越实在忍不住了,这个家伙也不比自己大几岁,口气狂傲甚至比张挺还强几分,这让他很不舒服。

    张挺算是一个有些本事的角色,尤其是自己亲手操练全数由流民充实起来的第四军,就凭这份勇气就值得骄傲,而眼前这个家伙却是故弄玄虚,一副傲气凌人的样子,就觉得跑了一趟河朔,也许拉来了点儿旧部,就可以耀武扬威打压别人了。

    “好,我就来说一说第二军和第三军的问题。”王邈也知道不拿出点儿真材实料来,是很难让这两位很早就跟着主君起家打天下的老臣心服口服的,“第二军第三军基本能力不弱,尤其是主公推崇的基本纪律训练方式和体能训练方法都相当罕见而高效,我先前看了,这一点上,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就把一直主要由流民出身的士卒训练到这个程度,相当难得了。”

    虽然知道这不过是王邈前面的夸赞,后边肯定是转折,但是许子清和张越还是有些得意,毕竟第二军第三军成军时间都不长,一年时间,你能指望达到百战之师的水准,本来就不合情理。

    “但是,我觉得这不是将来打仗失利或者说损失太大的理由,因为一定能失败,那就是什么理由都难以解释的,因为失败者没有资格说理由。”王邈的话犹如重锤,让人心中剧震,但是却无法反驳。

第六十七节 气度,格局,军法

    犀利刻薄的言语丝毫不逊于张挺,但是在这种场合下说出来却更为刺耳。

    “应该说主君很舍得了,至少在某所见过的关中军、河东军、大梁军、蔡州军、淮北军、南阳军以及河朔诸军中,像这等新建的军队,能够有如此齐备的盔甲武器,如此良好的后勤保障,在中原乃至关中驻军中,也可以排进前三了,除了大梁军和南阳军强于淮右军外,连关中军和蔡州军都不如,更不用说河朔诸军了。”

    王邈还在补刀,不谈第二军第三军的真实战斗力,却在大肆夸奖第二军第三军的装备保障,言外之意许子清和张越又如何听不出来,这是说第二军第三军当不起这般装备保障,不值。

    淮右财力本来就不足,和那些老牌藩阀相差甚远,但是在军队装备配置上却是舍得下血本,这一点让文官们都很是不满,但是淮右从一县之地迅速扩张到三州十县,文官们纵然再不满意,也不好当面抨击这等奢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