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权驭大明 >

第69章

权驭大明-第69章

小说: 权驭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去告诉那些债主,本公子作保,两年后刘家会连本带息把潜能还给他们,在此之前不要打扰刘家人的生活。”李宏宇没有理会刘东福,大步走进客厅,冲着那几名喝酒的大汉说道。

    “两年?你算哪根葱呀,凭什么作保?”那几名大汉已经喝得有几分醉意,一个人打量了李宏宇一眼,一脸不屑地说道,“你知道刘家欠了多少外债?到时候还不上的话你来背这个债?”

    “闭嘴!”那名大汉的话音刚落,另外一名大汉就喝止了他,然后站起身满脸堆笑地向李宏宇说道,“竟然李案首说了,那么我等这就回去告诉那些债主。”

    说着,那个大汉摆了摆手,领着喝酒的几个家伙急匆匆地离去,很显然他认出了李宏宇,李家可是白河镇的龙头他们这几个黑道混混岂敢招惹现在风头正劲的李宏宇。

    “李兄,你的心意我心领了,说实话,我们刘家欠的外债太多,两年无论如何都还不上的。”

    等那几个大汉走后,刘东福向李宏宇拱了拱手,一脸黯然地说道,他出生到现在只会花钱还从没挣过钱,因此无力偿还如此大的一笔债务。

    “刘兄,你不试试怎么能知道不行?”见刘东福毫无斗志,李宏宇笑了笑后说道,“如今刘老爷卧病在床,你们家除了你之外还有谁能指望上?”

    “不瞒李兄,我以前光顾着吃喝玩乐,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生意上的事情,现在又身无分文,两年里我就是不吃不喝也赚不了那么多的钱。”刘东福清楚李宏宇的意思,苦笑着回答,他实在是看不见一点点翻身的希望。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李宏宇闻言微微一笑,望着刘东福说道,“刘兄可否听过否极泰来,刘兄的运气已经差到了极点,那么老天自然会给你一个机会翻身,如果刘兄不抓住的话那么谁也帮不了你。”

    “李案首说的对!”

    这时,一个声音从门外响起,只见一名病怏怏的中年人被一名中年妇人和一个丫环搀扶着走了过来,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向刘东福说道,“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这样还能有条生路。”

    “爹,我既没本钱又没有人脉,两年如何去赚那么多钱。”刘东福的脸上流露出了郁闷的神色,颇为无奈地望着那个中年人说道,这个中年人就是刘有财。

    “刘兄,事在人为,不试试怎知不行?”李宏宇闻言沉吟了一下,不动声色地望着刘东福问道,“如果在下没有记错的话刘兄是监生,何不趁着此次乡试到武昌城一游,说不定会有意外之喜。”

    “武昌城?”刘东福闻言怔了一下,如果刘有财没出事前他肯定会跟过去凑热闹,可现在家里出了那么大的事情他哪里还有心思去武昌城。

    “刘兄切勿挂念家里,我们李家在镇上有一家杂货铺,前面卖货后面住人,里面有现成的伙计,如果刘叔不嫌那个地方拥挤寒酸的话可以把它租下来,租金可以半年一结。”

    李宏宇知道刘东福现在心烦意乱,于是向他拱了一下手后说道,“刘兄,明天我们就要启程去武昌城,还望刘兄收拾好行礼,切莫误了开船的时辰。”

    说着,李宏宇又向刘有财拱了一下手,领着柔儿等人大步离开。

    “东福呀,你算是遇上了贵人了,李案首已经把家里都给安排好了,你就跟着他去一趟武昌城,爹不会看错,李案首是一个仁义之人,你跟着他以后绝对不会吃亏。”

    院门处,望着李宏宇乘坐的马车消失在街道的拐角,刘有财语重心长地嘱咐身边的刘东福。

    有了那个杂货铺他们不仅有了落脚的地方不用再寄人篱下,而且也有了糊口的生计,据他所知李家的那个杂货铺生意很好。

    这样一来他们也算是自食其力,至少住的比较安心,那种寄人篱下的滋味确实不好受。

    “嗯!”刘东福神色复杂地点了点头,心中五味杂陈,他万万想不到危难时刻向他伸出援助之手的人竟会是李宏宇,想起以前对李宏宇的奚落就感到无地自容。

    而且,刘东福觉得今晚出现在他面前的这个气势十足的李宏宇令他感到无比陌生,与以前那个懦弱胆怯、受尽欺凌的人有着天渊之别,完全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

第九十章 武昌

    七月中旬,武昌城。

    武昌城是湖广布政使司治所所在之地,内有巡抚衙门、布政使司衙门、按察使司衙门和都司衙门四大衙门。

    除此之外,武昌城里最为尊贵的要属于落藩于此的楚王府了,虽然永乐之后各地藩王的兵权和政权被削,但他们毕竟是天潢贵胄依然享有众多的特权,并不是地方衙门所能管得了的。

    据史料记载,武昌城最早始于三国时期东吴黄武二年,吴主孙权在江夏山,也就是蛇山东北筑土石城,取名夏口城。

    不过该城方圆仅二、三里,名为城池实为地形险要的军事堡垒。

    明洪武四年,明朝开国勋贵之一的江夏侯增拓武昌府城,将城区扩大到蛇山以南,城墙增至二十余里,城门也增至九座:

    即东有大东门,东南有新南门,南有保安门、望泽门,西南有竹门,西有平湖门,西北有汉阳门,北有草埠门,东北有小东门。

    从宋朝起,武昌城就是长江的水上枢纽,这使得武昌城市面繁华,商业发达。

    由于临近三年一届的乡试大考,武昌城的街面上随处可见三三两两走着的身穿蓝色长衫的生员。

    据悉,每年乡试湖广地区参加乡试的生员都有数千人众多,可惜举人的名额只有八十五个。

    除此之外,湖广历年的举人们也纷纷云集到武昌城,要知道参加会试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并非每个举人都能前去京城应考,唯有通过选拔考试的举人才有资格到京城赶考。

    以湖广为例,参加会试的举人有两百个名额,这意味着要想到京城应考湖广的那些举人们必须要考进前两百名。

    按照大明朝廷的定制,那些参加了三届会试而落榜的人朝廷将授予其官职,成为朝廷的流官,以此来鼓励那些落榜者。

    至于那些未能参加会试的举人,虽然他们也能做官,但获得都是那些不入流的官职,例如县衙典史、驿站驿丞之类的小官,虽然官小但好歹也是朝廷的命官。

    对大多数来武昌城应考的生员们来说,客栈是最常用的落脚点,毕竟古代交通不便,因此有亲戚朋友在武昌城的生员可谓寥寥无几,所以外地赶考的生员们唯有选择客栈。

    李家在武昌城里自然有亲戚,所以白河镇包括李宏宜在内的几名应考生员住在了那个亲戚的家里。

    由于提前来武昌城的李宏庆已经在武昌城置办了产业,那么李宏宇自然要住在李宏庆新买的宅子里了,随行的还有刘东福。

    赵欣这次并没有选择跟李宏宇住在一起,而是去了福祥号在武昌城的分号,相对于乡试而言赵欣拥有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熟悉福祥号武昌分号的业务,反正科举不过是她考着玩的而已。

    “宏宇,我已经把咱们的布匹拿给了武昌的布商,他们都非常感兴趣,咱们应该能接不少订单。”

    在给李宏宇接风洗尘的酒宴上,李宏庆喜气洋洋地向李宏宇说道,那些用新式染料染出来的布匹很快就征服了武昌的布商,纷纷打探着与他合作的事宜。

    “有劳大哥了。”李宏宇闻言笑了笑,早就想到那些布匹会打开武昌的市场,进而通过武昌占领大明中南部地区的市场,

    “东福兄,你觉得这些布匹如何?”随后,李宏宇笑着问向了坐在酒桌旁查看着几匹用新式染料染出布匹的刘东福。

    “李兄,这些布匹是你们用新法子染出来的?”刘东福还是第一次见到色彩如此鲜艳的布匹,比市面上最好的布匹都要耀眼,因此惊讶地望向了李宏宇。

    “大明当今的染色技艺已经太过落后,我从一本西域古籍上发现了一种新的染色方法,染出来的布匹不仅色彩鲜艳而且还不易褪色。”

    李宏宇微微颔首,笑着向刘东福举起了手里的酒杯,“只要咱们肯干,凭着这门手艺咱们就能在布料生意上打下一片大大的天空来。”

    “李兄,你当真令我刮目相看!”

    刘东福闻言微微一怔,没想到李宏宇竟然有着如此宏大的理想,随后回过神来,连忙端起酒杯与李宏宇碰了一下,不无感慨地说道,现在的李宏宇在他犹如是另外一个人。

    “东福兄,人都是会变的,去年我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很多事情都已经看开了。”李宏宇笑了笑,把手里酒杯里的酒水一饮而尽,为自己的转变找了一个借口。

    刘东福自然知道李宏宇说的是李宏亘推他落水的事情,点了点头后跟着喝干了杯中的白酒,看来当时的事情给了李宏宇不少刺激。

    “东福兄,你想不想桂榜提名?”趁着刘东福给自己倒酒的时候,李宏宇想起了一件事情,于是笑着问道。

    “当然想了,那可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刘东福闻言笑了笑,随后又摇了摇头,“不过我有自知之明,连生员都没考上,中举的话等下半辈子吧。”

    “这是我做的一篇文章,如果你能通过几天后提学大人主持的录科的话,那么这篇文章将在乡试的时候助你一臂之力,或许可以使得你得偿所愿。”李宏宇闻言笑着从身上掏出一张叠在一起的宣纸交给了刘东福。

    这是他根据记忆从清朝历代会试状元、榜眼和探花所做的文章中挑选出的一篇,具体年份和出处已经忘记,内容比较圆滑适用面非常广,他相信刘东福如果用上的一定会得到考官的认可,要知道清代的八股文可是比明朝更甚一筹。

    李宏宇这样做并不仅仅是想要帮刘东福一把,还要看看刘东福是否真的因为这一篇文章就能中得举人,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么大明的科举制度无疑已经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所谓为国选才自然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至于刘东福能否获得参加乡试的资格,李宏宇倒不怎么担心,相对于竞争激烈的科考来说,录科的难度要低很多。

    通常而言,明中后期后参与录科的多是各地的监生,而且以捐监的监生为主,水平良莠不齐,保不准刘东福真的能从中脱颖而出获得参加乡试的名额。

    监生的来源本来比较严肃,不过明中期以后朝廷允许百姓通过捐献财物获得监生的身份,这种监生名叫“例监”,同时也被称为“捐监”。

    由于捐监的监生是通过钱财获得的监生的身份,故而在所有监生中排名最低,最为外界所看不起。

    捐监的监生绝大多数都是有钱人家的子弟,但也有普通人家砸锅卖铁以获得监生的身份,因此以刘东福的能力保不准能冲击一个录科的名额,再怎么说他也通过了县试,而那些捐监的人大多数都是不学无术之辈,这就给了刘东福一个机会。

    实际上,像这种无法通过童试获取功名的人通过捐监来得到乡试机会,最后中举的人在历史上也为数不少,可谓是“曲线救国”。

    “李兄,这篇文章是你做的?”刘东福打开那张宣纸看了看后脸上随之浮现出惊讶的神色,颇为诧异地望向了李宏宇。

    不得不说,李宏宇所做的这篇八股文破题独到,承题精妙,通体流畅一气呵成,可谓是一篇上乘的佳作,虽然他才学有限但这点儿眼力劲还是有的。

    “希望能帮得上东福兄。”李宏宇的嘴角挂着一丝淡淡的笑意,不动声色地回答,如果刘东福真的因为这篇文章中举的话,那么以后肯定会死心塌地地跟着他。

    值得一提的是,科举考试中不少人都事先请人代写了几篇文章备用,一旦哪篇文章与考题相近就用哪篇,这种投机取巧的方法可谓科举考试中最常用的作弊方式。

    所以,有些通过科举做官的人其实并没有什么才华,只不过是抓住了“机遇”罢了。

    “李兄大恩在下铭记在心!”刘东福闻言心中顿时一阵感动,郑重其事地向李宏宇拱手说道,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东福兄言重了,咱们是同窗能帮衬的话我自然要帮衬了。”李宏宇笑了起来,举起手里的酒杯说道,“来,喝酒。”

    刘东福也跟着笑了,正如刘有财所说的那样他是遇上了贵人,否则这辈子都别想翻身了。

    与此同时,福祥号武昌分号。

    “这是怎么回事?账面上为何有如此大的亏空!”一个房间里,赵欣晃着手里的几本账,面无表情地望着面前立着的一个中年人,这个中年人就是武昌分号的大掌柜杨兴。

    “少东家,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