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权驭大明 >

第608章

权驭大明-第608章

小说: 权驭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今晚为何要行刺?”李宏宇见状心中不由得感到一阵欣慰,看来他在民间的声望还不错,随后沉声问道。

    “回大学士,小人是白莲教的教民,与徐教主是知己,徐教去年在京城被杀,小人为了给其报仇决定杀了朝廷位高权重的贪官,同时也是激励教民的士气。”

    中年人闻言犹豫了一下,随后抬起头,望着李宏宇郑重其事地开口说道,“小人知道大学士是好官,是小人没有打探清楚就行事,差一点就酿成大祸,愿任大学士惩处。”

    “白莲教!”李宏宇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他知道中年人口中的“徐教主”指的是被韩抓获的造反的白莲教的教主徐鸿儒。

    白莲教又名“闻香教”,由滦州皮工王森创立,徐鸿儒是王森的弟子。

    自从白莲教成立,迅速在北直隶、山东、山西、河南等四川省传播,迅速发展,很快成为当时大明最大的秘密宗教组织。

    万历二十四年,王森因弟子背叛入狱而死,白莲教为此分为两支,一支由徐鸿儒领导在山东一带活动,另一支王森的儿子王好贤和他的另一名弟子于弘志领导,在河北开邑、景州一带活动。

    徐鸿儒于天启四年在曹州造反,声势浩大,参与举事的教众一度达到了十余万人。

    不得不说,徐鸿儒此次率众造反震动了明王朝的统治,可谓拉开了明末各地百姓造反的帷幕。

    得知徐鸿儒举事后,数地的白莲教相继响应,一时间大明烽烟四起,使得朝廷不得不派遣重兵前去围剿,连韩这种朝廷重臣都被派去镇压,足见事件影响之深远。

    可惜,由于徐鸿儒的白莲教教徒都是由普通百姓组成,里面包括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真正能作战的兵力实际也就一两万人,而且没有受到过军事训练,虽然在战场上作战也颇为勇猛,但最终还是被官军剿灭。

    李宏宇并没有见过徐鸿儒,不过此人能发动规模如此大的造反,也确实是号厉害的人物。

    “大明的官员成千上万,即便是你杀了一个,很快就会由第二个补上,而且会对你们白莲教进行更为严厉的打击。”

    对于中年人杀官之举李宏宇自然不赞同,因此神色严肃地望着中年人问道,“届时必将死伤无数,你认为这个做法值得吗?”

    “朝廷不仁,百姓民不聊生,如果我等不奋起反抗的话唯有被困饿而死,反正左右都是一死,怎么也要让朝廷知道我们的厉害,使得朝廷不敢再无视我等这些小民。”

    中年人闻言神色顿时变得有些悲愤,然后开口问向了李宏宇,“大学士,您当年在关外与建奴交战的时候可曾计较过生死?”

    “本官知道你等造反肯定有着各自的苦衷,这几年本官已经见过太多的生生死死,故而不想再看见流血的事情发生。”

    见中年人态度坚决,李宏宇知道他现在说什么中年人也听不进去,于是沉吟了一下后说道,“现在大明正值多事之秋,本官看你们也并非那种奸恶之人,故而决定给你们一个机会,希望你们回去以后能善加诱导教民,不要再做出出格的事情。”

    “想必你已经听说了,去年京城官场局势混乱,有多名朝廷大员横死,因此皇上准备革除旧弊,施行新征,年初时已然下旨免除天下百姓税赋,以后百姓们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说着,李宏宇神色严肃地望着中年人说道,“如果你等真的是为了教民好,就应该给他们找一条活路,本官觉得造反是下下之策,除非被逼到绝路否则不应该轻言此事,届时必定生灵涂炭!”

    “大学士,你要放了我们?”中年人闻言顿时怔了一下,万万没想到李宏宇竟然会这样做,要知道他们今晚可是来行刺李宏宇,如果没有被护卫抓住的话说不定李宏宇已经死了。

    “杀了你们的话这世上不过是多出了几个孤魂,但倘若你们能挽救更多教民的性命,本官还是愿意看见更多的百姓活在世上,说到底他们也都是我大明的子民。”

    李宏宇闻言微微颔首,郑重其事地望着中年人说道,“本官可以告诉你,以大明现在的国力你们造反的话唯有死路一条,而如何能让那些教民活下去才是你们的责任。”

    听闻此言,中年人顿时陷入了沉默,暗中品味着李宏宇的这番话,李宏宇说的没错,如何使得白莲教的教民活下去才是他们这些首领的职责,造反虽然容易但却是最为不堪的做法。

    “给他们松绑。”

    李宏宇见状向一旁的护卫摆了一下手,然后向中年人说道,“去看看你女儿吧,她要是出事的话可就是一尸两命,到时候你们良心上如何能安?”

    中年人闻言回过神来,脸上不由得浮现出诧异的神色,没想到李宏宇竟然能猜出那名标志女子的身份。

    “谢大学士!”不过,中年人随后也就释然了,李宏宇如果连这个本事也没有如何能成为大明的少傅?

    李宏宇闻言摇了摇头,然后抬步离去,希望中年人能理解他的一片苦心,不要再让其麾下的白莲教教民做无谓的牺牲,现在造反真的就是找死。

    至于他如何猜到了标致女子与中年人之间的关系,原因很简单,由于标致女子与中年人关系密切,再加上壮实年轻人与中年人长得并无相似之处,所以李宏宇自然要猜标致女子是中年人的女儿。

    结果,两人的关系果然被他给猜中,正如中年人所想的那样,这点儿本事李宏宇还是有的。

第七百九十二章 苏州税变

    天启六年,六月中旬,海城。

    “大人,苏州方面传来消息,皇上派去苏州抓人的锦衣卫被打死了一人,打伤多人。”

    西洋学院,李宏宇给学生们授完课后刚走出学堂,一名早已经等候在门外的护卫连忙上前低声禀报道。

    “唉!”李宏宇闻言眉头顿时就是一皱,心中无奈地叹了一口气,看来该来的始终要来。

    天启皇帝年初下诏推行的政令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禁止地方官擅立牙行和私抽税钱=,

    这意味着朝廷将要规范商税的税收,因此魏忠贤随之派了宦官到各地监督商税的征收事宜,这些宦官被人们称为“税监”。

    当然了,这些税监一到地方上立刻引发了地方豪强的激烈抵制,纷纷拒绝向税监纳税,毕竟商税这块蛋糕就这么大,而朝廷这次是想要独吞,故而那些地方豪强自然不肯说束手就擒了。

    面对那些税监,地方上的官吏和商贾们出奇地团结一致,官吏们自然是想要从商税中继续捞取油水,而商贾们则是想着少交税收,双方可谓都在同一条船上。

    当然,大明越是富庶的地方牵扯的利益纠葛就越大,因此对税监的反抗就越为激烈。

    若论繁华富庶,大明两京十三省当属依靠漕运发展起来的京杭大运河四大名城,即扬州、苏州、杭州和淮安,这四地的抗税自然是大明最为激烈的。

    而在运河四大名城,尤其苏州的抗税形势为最,故而扬州这次出了这种事情李宏宇并不感到意外。

    只不过,这次苏州的官吏商贾们可是撞上了铁板,天启皇帝可不是万历皇帝,再加上朝中的局势已经发生了巨变,绝不会像万历年间的事情那样不了了之。

    因为收税,万历二十九年发生“织佣之变”,二千丝织业工匠手执绞棍,冲出玄妙观道院,在一名叫做葛成的机匠率领下三天内几乎杀了苏州城的全部税官。

    值得一提的是,当负责税收的苏州织造局被包围时,税使孙隆请求苏州知府朱燮元派兵相救,但朱知府却拒绝了他的要求,竟说:“不可,兵以御外寇者也。吾不能锄奸,以至召乱。若又击之,是重其毒也。且众怒难犯,若之何抱薪救火哉?”

    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军队是用于抵御外寇的不可用来镇压民变,最后孙隆不得不翻墙逃走,总算保住一条命。

    与天启年间不同,万历年间的税官可都是由文官担任的,即便是这样那些税官也难道一死的命运,苏州的地方官丝毫也没有一点同僚之谊。

    按照民间的说法,苏州之所以发生“织佣之变”,是因为那些税官横征暴敛,向百姓们征收重税,结果使得丝织业工匠无法活下去,故而饥饿困顿的丝织业工匠于是自发地组织起来对抗税官。

    朝廷后来派人查案,最后得出的竟然也是税官多行不义和百姓不堪税赋的结论使得这件事情不了了之,不仅领头的葛成一点儿事儿也没有,苏州的官吏竟然没有一人追究,不得不说是一件荒诞之事。

    李宏宇并不想评论“织佣之变”的是是非非,但有一件事情可以肯定,那就是苏州乃天下繁华富庶之地,商业发达,但一年所交的商税却寥寥无几。

    而且,万历皇帝派税官到地方上收税的时间并不长,收上来的商税也没多少,岂会造成丝织业工匠活不下去?

    当然了,苏州做生意的商贾肯定会交商税,平摊到那些工匠的头上的话肯定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这笔钱却并没有出现在上交给官府的记录中,其中的奥妙之处自然不言而喻。

    尤为令李宏宇感到震惊的是,葛成都领着人打杀税官,围攻苏州织造局,可苏州知府竟然找借口坐视不理,任由城里的骚乱整整持续了三天,几乎杀光了苏州的税官,实在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对于苏州知府的理由,李宏宇无疑是嗤之以鼻的,苏州府府衙的职责就是维持地方治安,可他却任由骚乱进行,单凭这一点就已经该杀。

    在李宏宇看来,“织佣之变”的参与者虽然是丝织业工匠,但幕后主导者肯定是苏州府的官商权贵,他们很清楚无法直接与税官对抗,因此用利用丝织业工匠发动了这场闹剧。

    至于税官们横征暴敛,李宏宇觉得这也有些可笑,如果税官们连朝廷制定的商税都收不上来,又哪里有能力来横征暴敛?

    纵使有些税官作威作福也没有传言般的那样严重,据民间传言葛成他们打死第一名税官的时候,那名税官正在殴打一名进城卖瓜、交不起重税的瓜农。

    这确实令人气愤,但堂堂的税官竟然沦落到与卖瓜的果农纠缠,而不是找城里大大小小的商贾麻烦,这也太不把税官当人看了,要知道这种事情通常都是衙门里的差役干的。

    当然了,苏州的那些官商权贵也并不是孤立无援,从对“织佣之变”的处理结果上可以看出,朝堂上肯定有不少大员为他们说话,以至于连万历皇帝都无法追究其责任。

    如今,苏州竟然再度发生抗税的事情,而且这次竟然打死了一名朝廷派来的锦衣卫,李宏宇知道这下苏州城可就要出大乱子了,无论是维护朝廷的威严还是杀一儆百,天启皇帝都会严惩此事。

    想想那些苏州的权贵阶层也太没有眼色了,难道没有从去年东林党遭受重创一事中看出朝中局势已经大变,难道没有从天启皇帝年初的诏令中看出天启皇帝推动新政态度的坚决?

    因此,李宏宇当即派人到扬州,召四海商会副会长杜伯清前来海城,有些事情他必须要向杜伯清交待。

    第三天,接到李宏宇消息的杜伯清风尘仆仆地赶来海城见李宏宇,整个人精神十足,显得意气风发。

    当年,杜伯清慧眼独具,敏锐地意识到海外贸易的巨大发展前景,同时更是对李宏宇充满了信任,故而出人意料地在外界不看好的情形下竞价,一举成为了二十名海外贸易的皇商之一,堪称其人生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虽然杜伯清当年在外界不解的目光中卸任了炙手可热的盐商总会副会长的职务,但从今天的境况来看这无疑是他最为英明的决定,随着海外贸易的蓬勃发展,如今四海商会已然超过盐商总会,他这个四海商会副会长比当年的风头更盛。

    说起来,盐商总会只不过是一个单纯的盐业生意行会,而四海商会则是涉及到除了盐业以外的所有生意,包括粮食在内,其权力和影响力无疑更加巨大。

    尤为重要的是,四海商会的生意规模逐渐呈现扩大的趋势,而盐商总会每年的盐业份额几乎维持不变,这使得杜伯清获得越来越多的财富。

    李宏宇这次让杜伯清前来是让他去苏州一趟,坐镇四海商会苏州分会,想办法确保海外贸易所需货品能及时交货。

    最为关键的一点,禁止四海商会苏州分会的人以任何方式掺和进苏州抗税的事情中,一经发现严惩不贷。

    “大人,您的意思是朝廷会对苏州的那些人下重手?”

    当得知苏州的官吏商贾将会因为几天前的苏州税变而受到严惩后,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