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权驭大明 >

第523章

权驭大明-第523章

小说: 权驭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件事,本官举得关门前的那些难民秩序太差,要重新进行安置,确保他们的温饱,这些人是咱们以后统治的根基。”随后,李宏宇提出了第二个要求。

    “李大人,辽西来的难民实在是太多了,朝廷下拨的粮食有些不够。”王在晋闻言眉头微微一皱,试探性地说道,“要想解决那些难民的的口粮,唯有动用山海关的军粮。”

    “开仓放粮,粮食没了可以再赚,可要是人没了的话那么可就什么都没了。”

    李宏宇知道王在晋话里的意思,于是神色严肃地回答,现在可不是心疼军粮的时候,反正朝廷从各地调拨的粮食就快抵达。

    “我这就去办。”见李宏宇心意已决,王在晋闻言笑了笑后说道,天启皇帝已经给了李宏宇“便宜行事”的权力,因此他自然要要听从李宏宇的意见了。

    “第三件事,咱们下一步应该守何处?”李宏宇闻言沉吟了一下,然后高声问向了在座的众人,“诸位,大家有何想法尽可直言!”

    “李学士,本官觉得八里铺地势险要,应该修筑一座新城以御敌,与山海关互成犄角,必将阻挡敌人前进之路!”王在晋身为辽东经略,自然无法回避李宏宇的问题,闻言有条不紊地说道。

    “禀李学士,下官觉得应该守宁远,宁远距离山海关两百里,是为山海关北方之门户,只要守住宁远山海关就无忧矣。”

    随后,袁崇焕开口向李宏宇说道,“况且宁远距离锦州和十三山只有两百里左右,既可以威胁锦州之敌,同时也可请按去救十三山之被困军民。”

    “李大人,本官觉得应该守觉华岛,后金不善水战,故而无法攻克该岛。”等袁崇焕话音落后,辽东参议阎鸣泰犹豫了一下,也开口说出了他的意见。

    觉华岛位于兴城东南二十余里处的海中,呈长葫芦形,地势南高北低,是辽东湾第一大岛屿。

    由于觉华岛地势险要,故而成为了明军的后勤基地,关外明军的粮草多储于此岛,王化贞手下的中军游击祖大寿现在就在岛上。(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一章 决断

    “诸位,看来大家的意见集中在八里铺、宁远和觉华岛。”

    等阎鸣泰发言后,现场陷入了沉默,李宏宇见状于是开口说道,“军情紧急,咱们就在这三处选一地派兵防守,拱卫山海关。”

    “王大人,八里铺的新城修筑好以后,是否要将旧城四万兵力调去驻守?”说着,李宏宇不动声色地问向了提议在八里铺修建新城的王在晋。

    “李学士,下官觉得应该另外派兵四万,如此一来新旧两城就互为犄角之势。”王在晋闻言摇了摇头,神色兴奋地回道,这可是他权衡了良久才做出的决定。

    “另派四万?如此一来八里铺可就有八万了,把如此多的兵力集中在八里铺,一片石的西北不派兵驻守了吗?”

    李宏宇闻言眉头顿时皱了皱,先不说在八里铺这种地势险峻的地方修建城池有多难,明军经了辽东和辽西的战败后哪里还有多少兵力,要想拼凑八万人可不容易,其他地方还要不要驻守了?

    “在八里铺内修筑重关,新城后面就是旧城,如果本官没有记错的话,旧城前面埋有地雷,专门为了对付建奴,要是新城修成后,那些地雷是用来对付敌人,还是用来对付自己新兵的?”

    随后,李宏宇神色严肃地望着王在晋问道,“退一步来说,要是新城可以守的话,那么还用得着守旧城吗?而新城要是不能守,四万守兵一旦倒戈,是开关放敌人进来还是闭关投降敌人?”

    “李学士,关外有三道关可以进入。”王在晋闻言脸上流露出尴尬的神色,他很难解决李宏宇的那些问题,因此讪笑着回答,他只顾着城防坚固哪里考虑到那些具体的问题。

    “王大人,倘若敌人兵临城下,士兵们像先前那样逃跑,那么哪里还用得上重关?”李宏宇闻言心中顿时暗暗摇头,王在晋毕竟是个文官,不通军事,看起来打造了一个坚固的城防工事,实则漏洞百出,有诸多不合理之处。

    当然了,一旦新城建立,那么绝对是王在晋的一个大功,不过这种沽名钓誉之事在战场上可是大忌。

    “本官准备在山上建三座营寨,以防止士兵溃逃。”王在晋的脸色有些发红,一时间难以自圆其说,于是索性信口说道。

    “王大人,士兵没有溃败就修筑营寨等待他们,你这是在教士兵逃跑吗?”

    这时,坐在李宏宇身侧的孙承宗再也看不下去了,不由得开口沉声说道,“况且,逃跑的士兵可以进来,敌人也可以尾随他们进来。你现在不为恢复做打算却在这闭关自守,把关外防线全部撤离,京都以东还有安宁之日吗?”

    面对孙承宗犀利的问话王在晋顿时无言以对,很显然现在李宏宇和孙承宗都反对他在八里铺修建城防,那么意味着他的这个决定摆明了无法实施。

    “阎参议,觉华岛虽险,但其有一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其最险要的城防就是环绕海岛的海水。”

    见王在晋陷入了沉默,李宏宇于是转向了一旁的阎鸣泰,沉吟了一下后说道,“这本是觉华岛最大的优势,可辽东天气寒冷,一旦水面结冰那么建奴就可踏兵而来,犹如此次度过辽河一样。”

    “阎参议,觉华岛实在是小了点,只能容得下一万余人,而且岛上没有坚固的城防攻势,只要建奴登岛那后果不堪设想。”

    说着,李宏宇叹了一口气,“咱们现在需要的是拱卫山海关之地,觉华岛身处海上,故而只能作为辅佐之地,不能成为拱卫之所。”

    “李学士,本官受教了。”阎鸣泰闻言不由得微微颔首,李宏宇的分析合情合理,他辩无可辩。

    正如李宏宇所说的那样,倘若派重兵于觉华岛,一旦后金军舍弃觉华岛而直接进攻山海关,那么觉华岛就成为了一座废岛,对后金的威胁大大降低。

    “袁大人,本官也看好宁远,既有了两百里的缓冲之地,又能威胁到锦州之敌,确实是一个驻守的好地方。”

    见阎鸣泰对自己的所言无异议,于是李宏宇转向了袁崇焕,笑着向他说道,“故而,本官也属意加固宁远城,作为山海关之门户!”

    袁崇焕闻言顿时面色一喜,向李宏宇微微一躬身致意,有了李宏宇的支持恐怕明军下一步就要经营宁远了。

    “本官也是这样认为,只要能守住宁远,那么山海关无忧矣。”孙承宗随后表明了意见,环视了一眼在座的众人后问道,“诸位的意思呢?”

    此时,孙承宗的心中对李宏宇颇为佩服,从刚才李宏宇的那番言辞通透的解释中他知道李宏宇肯定下了不少工夫在辽东,否则岂能都辽东的境况如此熟悉,使得王在晋哑口无言而阎鸣泰心服口服。

    “驻防宁远城。”众人对视了一眼,然后沉声回道,他们相信李宏宇的眼光不会错,要知道李宏宇可是大明最为优秀的统帅。

    “宁远为主,觉华岛为辅。”李宏宇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然后开口补充道,看得出来他对觉华岛也非常重视。

    虽然李宏宇没有去过觉华岛,但据他的了解,觉华岛是一个两头宽、中间狭的不规则的葫芦状岛屿,孤悬海中。

    作为海上孤岛,觉华岛对辽东的明军而言是天然的囤粮城,无论是女真人还是蒙古人都不善水战,故而无法威胁道岛上的粮食。

    李宏宇看过觉华岛上的城池地图,岛上的城池呈矩形,南北长约五百米,东西宽约两百多米,墙高约十米、底宽约六米,可谓坚不可粗,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确实,像这种孤悬海岛上的十米高城墙的城池很难将其拿下,这也是祖大寿为何要带着人往觉华岛跑的原因:后金现在缺少船只根本就不可能将其攻下,也不会主动去打觉华岛。

    在李宏宇看来,觉华岛和宁远是相辅相成的存在,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辎重基地,岛上有众多粮料和器械;二,配合陆地明军收复辽东失地;三,策应宁远之城守。

    由此可见,觉华岛在明军丢失广宁城后对关外明军的重要。

    不过觉华岛也有着一个不可避免的天然敌人,那就是辽东寒冷到足以使得河面好海面结冰的寒冷天气,当时大明可处于小冰河时期末期,比后世要冷得多。

    故而,史上,努尔哈赤攻击宁远城不下之后转攻觉华岛,时值隆冬,海面冰封,从岸边履冰可直达岛上。

    虽然岛上守军为加强防御沿岛凿开一道长达十五里的冰濠,以阻挡后金骑兵的突入,但天公不作美,寒冷的天气使得冰濠凿开后很快又给冻上。

    因此,由数万蒙古兵和女真兵组成的攻岛队伍由冰上驰攻觉华岛,最终导致觉华岛陷落,觉华岛上明军和商民一万五千余人皆被后金军杀戮,粮料和船只被焚毁,使得宁远失去了关外的粮草来源。

    不过,由于李宏宇已经提出了觉华岛的这个致命弱点,那么肯定会想办法应对,不至于江面被冻住后岛上守军惊慌失措以至于要去凿冰,结果成为了后金骑兵的活靶子。

    实际上,据后人研究,海水的冰点在两摄氏度,但要真正冻结成冰面全天气温不得高于三摄氏度,而要保证军队在冰面上行军冰层厚度要在三十公分以上。

    由于夜间的气温太底,再加上冰层往往厚度不一,冰面风大和不易判断路线等原因,后金不可能夜袭,而且也不可能驻扎在冰上。

    故而,后金要进攻觉华岛只能清晨出发,在寒风中跋涉四十多里的冰面,至少需要耗费三个小时,抵达战场后需要休息半个小时,然后发动进攻。

    如果算上前后的准备、集合时间,等后金军队真正开始进攻时已经过去四个多小时了,如果要保证天黑前回营他们只有一个小时的进攻时间。

    所以,只要觉华岛的明军能挡住后金军的第一波进攻,那么折腾一天的后金军将无法再第二天发动进攻。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觉华岛上的明军事先肯定没有预料到江面会结如此厚的冰,再加上后金忽然发动进攻,故而一下子就慌了起来,想要破冰后建一道壕沟把后金军队隔在岛外。

    不过,寒冷的天气站在了后金军队一边,明军破冰的人不仅没能达成目的,还成为立了后金骑兵杀戮的对象。

    岛上的明军都是水手,原本战斗力就弱,因此如何能打得过那些后金骑兵?

    当时的明军将领如果能沉住气,集中力量坚守城池的话,那么后金军将无功而返,因为一旦到了晚上寒冷的天气会把那些城外没有容身之所的后金兵冻死。

    在李宏宇看来,觉华岛的明军将领跟王化贞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不应该轻易离开城池,而是应该坚守,后金军队最后必然会退去。

    随着李宏宇拍板驻守宁远城,被王在晋留在八里铺的四万明军随即向宁远城开赴。

    由于这些士兵是从辽西逃回来的败军,故而李宏宇根本不指望他们去救困在十三山的军民,唯有等待他从朝鲜带来的八千由新式禁军与水师士兵组成的援军。(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二章 祸起督抚

    接风宴结束后,李宏宇没有留在山海关,而是与袁崇焕一同前去难民营查看,他想要在援军到来前把难民营好好规划一下。

    前去难民营的路上,李宏宇和袁崇焕在马车里聊着天,两人是同科进士自然关系密切了。

    袁崇焕能成为宁前兵备佥事,既有机遇同时也有他自身的努力,当年金榜提名后他没能考上庶吉士,被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

    与一般的进士不同,袁崇焕跟孙承宗一样都喜欢军事,喜欢与人谈论兵法,遇见从边塞退伍的老兵就与其讨论边塞上的事情,故而对边塞的状况比较了解。

    天启三年袁崇焕进京述职,因为他是东林党人,故而得到了东林党御史侯恂的破格提拔,使得其能在兵部任职。

    天启四年,广宁被后金军攻陷,朝廷商议派人镇守山海关。

    袁崇焕得知后随即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一个人往关外查阅地形,回京后上言称:“只要能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可以镇守山海关。”

    因此,在朝中东林党官员的支持下,袁崇焕不仅没有因为私自出关而受到惩处,反而被破格拔为宁前兵备佥事,督关外军,拨给帑金二十万让其招兵买马。

    自此,袁崇焕踏上了一条完全不同人生的道路。

    “元素兄,你来山海关时日已久,可知为何官军在辽西败得如此之惨?”

    谈笑间,李宏宇语峰一转沉声问向了袁崇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