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权驭大明 >

第202章

权驭大明-第202章

小说: 权驭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内城周长四里,由努尔哈赤及其亲族居住,外城周长九里,居住八旗精锐。

    值得一提的是,外城北门外有一片特殊的区域,由被努尔哈赤掠夺来的工匠居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铁匠和弓匠,分区居住。

    与大明匠户地位低贱相比,努尔哈赤对工匠们则优待有加,这也使得后金兵的武器得以提升,迎头赶上逐渐优于明军。

    内城,一座宅院,大堂里。

    “什么,你们全军覆没?”一名二十多岁的女真贵族男子神色惊讶地望着跪在他面前的一名留着光头的壮汉,他就是后金八旗中镶白旗的旗主杜度。

    杜度是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的第一个儿子,虽然幽禁的褚英被努尔哈赤以不思悔改之名处死,但是杜度却深得努尔哈赤的喜欢,故而得以执掌镶白旗,成为与四大贝勒一样的八旗旗主。

    值得一提的是,万四十四年既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喇登基为汗时,就设了四个贝勒,即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和四贝勒皇太极。

    其中,大贝勒代善是努尔哈赤次子,二贝勒阿敏是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的儿子,三贝勒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第五子,四贝勒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

    后金建国时并没有王爵,“贝勒”已经是最高的爵位,四大贝勒由于拥有兵权,故而在当时地位比后来的亲王更加贵重。

    杜度能与四位叔叔辈的长辈一同执掌后金八旗兵,由此可见努尔哈赤对他的喜爱了,据史料记载,杜度死后皇太极特意罢朝以示哀悼,并且下令让大臣出迎其灵柩。

    那名光头壮汉自然就是后金军在鸦鹊关外军营的统兵将领了,名叫阿奇格,是镶白旗的三大参领之一。

    按照后金八旗的建制,最基本的作战单位为牛录,1牛录有300人,其军官称为“佐领”,是八旗基层军官。

    5牛录为1甲喇,其军官称为“参领”,是八旗中级军官。

    再往上就是旗主了,也称为“固山”,5甲喇为1固山。

    值得一提的是,刚开始的时候八旗的兵力并不相同,其中努尔哈赤统领的正黄旗兵力最多有45牛录,而镶白旗最少只有15个牛录。

    直到后来满清入关后,八旗中每旗兵力才改为相同,都为25个牛录。

    杜度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被后金军打得落荒而逃的明军竟然敢在这个时候主动突袭,而且还一口气灭了阿奇格手下的部队,着实令他感到震惊。

    “回旗主,攻击卑职的明军是李家的铁骑,而且人数众多,卑职被他们围在了营地里,无法冲出来。”阿奇格的脸上满是惭愧的神色,以头触地说道,“旗主,阿奇格丢了镶白旗的人,准备带完消息后以死谢罪。”

    “带什么消息?”杜度的眉头皱了皱,不动声色地问道。

    “回旗主,大明新任辽东巡抚割了那些战死兄弟们的辫子,说是要送给大汗,还要率军踏平了赫图阿拉。”

    阿奇格抬起头,面无表情地回答,言语中显得有几分愤怒,正是李宏宇让人割了他的辫子,害得他现在不得不剪光头发成为了光头,这可是一个奇耻大辱。

    “新任辽东巡抚?”杜度闻言觉得颇为意外,没想到明廷这次竟然如此快地就派来了新任辽东巡抚,在他的印象里大明各机构办事可是非常拖沓。(未完待续。。)

第两百六十二章 有心无力

    “听说是大明的新科状元,大明皇帝眼前的红人,被皇帝赏了佩剑可斩总兵以下的官儿,而且一来就把原来的辽东经略给踢走了。”

    阿奇格闻言郑重其事地向杜度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听说新任辽东巡抚已经下了调令,把辽阳和广宁的明军都调来了鸦鹊关。”

    “你怎么知道的?”杜度的脸上露出诧异的神色,这可是重要的军事情报,于是神色警惕地问道。

    “回旗主,此事在鸦鹊关明军已经人尽皆知,他们平常谈论时被卑职听见,不知道臣也懂得辽东的明话。”阿奇格知道杜度怀疑他消息的来源,于是一本正经地说道,他哪里知道这是李宏宇故意泄露出去的消息。

    从那些后金军的俘虏中,李宏宇已经知道阿奇格懂得辽东话,毕竟在辽东地界上女真人时常跟汉人打交道,很多人都精通对方的语言。

    因此他将计就计,故而把调兵的消息泄露给了阿奇格,通过他的嘴巴告诉努尔哈赤。

    “走,跟我去见大汗。”杜度见阿奇格不像是在撒谎,于是眉头皱了皱后站起身,准备把如此重要的情报告诉努尔哈赤,请努尔哈赤定夺。

    赫图阿拉,内城,汗宫。

    已经花甲之年的努尔哈赤立在墙前,凝神望着挂在墙上的一幅辽东地图,这是他从明军那里收缴而来的战利品。

    “大汗,镶白旗主来了。”不久后,一名侍女进来福身禀报道。

    “噢?”努尔哈赤闻言觉得有些意外,他好像并没有召见杜度,随后让杜度进来。

    “大汗,大明来了新的辽东巡抚,听说是大明的新科状元,虽然年纪轻轻但是皇帝面前的红人,不仅一来就把明军原主帅杨镐给踢走了,而且还亲自前去了鸦鹊关,指挥着李家的铁骑灭了咱们留在鸦鹊关监视的兵马。”

    杜度进门后向努尔哈赤一躬身,面无表情地说道,“大汗,据被放回来的参领禀报,新任辽东巡抚已经把辽阳和广宁的明军调去了鸦鹊关,大汗不得不防呀!”

    “什么?”努尔哈赤闻言顿时微微一怔,没想到明廷如此快地就派来了新的辽东巡抚,而且还是大明的新科状元,着实出乎他的意料,难道万皇帝不清楚让一个不通兵事的毛头小子来领军无疑是一场灾难?

    不过,这对后金来说可是一个好消息,如果明军指挥失当的话他可就能抓住机会给予明军致命一击。

    随着在萨尔浒之战中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努尔哈赤勐然间发现眼前在他眼中犹如一个庞然大物的大明实际上脆弱不堪,犹如一个看似壮实但内部已经被虫子蛀空的大树,只要施加足够的力道就能将其推倒,甚至是连根拔起。

    多年以前,当李成梁率领着手下的辽东铁骑轻而易举地扫荡着辽东的女真部落时,当努尔哈赤还是李成梁手下的奴仆时,努尔哈赤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有朝一日他竟能击败强大的明军,而且还是一场大胜。

    当大明调集大军准备进剿后金的消息传来后,后金上下一片惊慌,后金的贵族们经过商议,决定采用坚壁清野的战术在白山黑水间拖垮明军,那在当时看来是最稳妥的法子。

    不过,努尔哈赤却反其道而行之,决定与大明开战,制定了集中优势兵力攻打一路明军的策略,出人意料地击溃了进剿的明军,可谓努尔哈赤一生中最为辉煌的一战。

    “大汗,新任辽东巡抚行事猖狂,他把战死的那些镶白旗的兄弟辫子割了让人给您送来,还妄言要攻到赫图阿拉。”

    杜度见努尔哈赤脸色显得有些复杂,于是沉声补充道,“大汉,此人好大喜功,说不定会派军偷袭赫图阿拉。”

    “哼,杨镐的四路会攻都没奈本汗如何,本汗还会怕了他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

    努尔哈赤闻言顿时冷笑了一声,说实话他还真没怎么把李宏宇这个新任辽东巡抚看在眼里,一个只知道寒窗苦读的新科状元又能厉害得到哪里?能比杨镐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将还难对付?

    “大汗,如今赫图阿拉兵力空虚,咱们不得不防呀。”杜度见努尔哈赤没把李宏宇放在眼里,沉吟了一下后有些担心地说道。

    努尔哈赤刚刚打赢了一场战前被人视为不可能成功的战争,自然有轻视李宏宇这个毛头小子的资格,可关键是努尔哈赤把兵力调到前线去监视明军,赫图阿拉并没有多少兵力,一旦明军来袭很难做出应对。

    “嗯!”努尔哈赤闻言眉头皱了皱,最终缓缓点了点头,肯定了杜度的担忧。

    如果换做一个老成持重的人统军,那么绝对不会在明军大败之际还敢来攻打赫图阿拉,可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李宏宇年轻气盛保不准就会催动大军来偷袭赫图阿拉,届时事态可就严重了。

    “吩咐下去,让探子全力监视监视明军的动向,尤其是鸦鹊关的明军,以及明军新任辽东巡抚的动静。”沉思了一会儿,努尔哈赤喊来了一名侍卫,沉声吩咐道。

    努尔哈赤在辽东有不少探子,有女真人、蒙古人也有汉人,给他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情报。

    例如萨尔浒大战前,杨镐誓师祭天,结果很快努尔哈赤就知晓了这件事情,并且在此之前就已经探听到了明军四路会攻的计划,进而从容应对。

    不得不说,明军在萨尔浒大战前由于已经胜券在握,故而在保密方面做得并不好,使得努尔哈赤获得了很多本不应该泄露的军事情报,而明军对后金军的动向却一无所知。

    “你率本部兵丁前去监视鸦鹊关明军的动向。”等那名侍卫离开后,努尔哈赤让人把阿奇格喊来仔细盘问了一番,然后沉声吩咐杜度,“如果明军出战不要与他纠缠,迅速后撤。”

    “大汗放心,孙儿明白。”杜度闻言向努尔哈赤一躬身,领着阿奇格快速离去,他手里还有十个牛录的士兵,如果单单监视的话已经足够了。

    “这个毛头小子到底怎么想的,难道真的想要打上一场?”努尔哈赤抬步走到墙上挂着的地图前,皱着眉头望着上面的鸦鹊关,他现在可没心情跟李宏宇纠缠。

    正如李宏宇先前预料的那样,努尔哈赤的目标是辽东北部地区,以叶赫部、开原和铁岭为下一步征服的对象,准备趁着这场大胜扫除后金的后顾之忧。

    故而,努尔哈赤不想跟李宏宇在鸦鹊关死磕,现在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可不能错过这个天赐良机,等明军的援军抵达后要想再攻取这三个地方可就难了。

    努尔哈赤看地图的时候,李宏宇也在看地图,与努尔哈赤一样,李宏宇看的也是开原、铁岭和叶赫部。

    李宏宇的视线落在了开原上,开原东邻建州,西接蒙古,北界叶赫,可谓孤悬一隅,不仅是明朝同蒙古和女真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而且是大明在辽东对抗蒙古和女真南进的前沿堡垒,努尔哈赤要想进兵辽阳和沈阳,首先要攻占孤悬在外的这座军事重镇。

    虽然知道努尔哈赤下一步的动向,但李宏宇现在却显得有些无能为力,辽东明军新败导致兵力匮乏,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李如柏麾下的两万明军。

    官秉忠和李光荣带来的军队在辽东属于二线部队,比李如柏和马林等四路进攻的明军要差上一个档次。

    另外,辽东的明军来自大明两京十三省,不仅有着很严重的地域观念,彼此间互相不服,而且作战方式和习惯也不同,如果不整编的话一旦上阵必然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战。

    别看杨镐是辽东经略,但也无法有效调动下面的军队,杜松等人本不愿意冬春之际出兵,想等到天气转暖后再说,是杨镐请出了尚方剑才逼得杜松等人服从出征的军令。

    再加上将领间互相掣肘,内斗的厉害,打仗的时候必然会造成军令不畅的现象,这可相当要命。

    尤为令李宏宇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明军的物资竟然会出现短缺,不仅粮食储量不足而且棉衣也不够。

    李宏宇可是知道朝廷拿出了不少银两当军费,为此还不惜加了辽饷,按理说辽东的补给应该得到满足才对,朝廷固然缺钱但已有的钱财完全可以满足辽东战事的军需,因此这里面肯定有着猫腻,不知道多少人捞了油水。

    至于兵器的问题,李宏宇也是相当无语,自从万三大征后大明好像再也没有换装过武器,刀锋钝了可以再磨,可耐久度就没办法恢复,交战的时候显然会对明军不利。

    五军都督府没钱,户部肯定也不会想着这事儿,而万皇帝的内帑早就被朝臣们盯着有什么风吹草动都想着动用内帑的钱,故而万皇帝的内帑也没有这笔闲钱,武器更新换代的事情就只能这样耽搁下来。

    其实,李宏宇并不担心补给和武器,如今辽东明军战败朝廷肯定会足额发放粮食衣物等物品,而且也会打造新的兵器,毕竟谁也不想在辽东战败的情形下背上破坏军需的罪名。

    虽然对辽东各支部队进行整编有些困难,但只要时间足够李宏宇认为还是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

    非常可惜的是,李宏宇现在缺少的正是时间,努尔哈赤一旦休养完肯定会趁着明军无暇顾及开原的时候向开原下手,如此一来叶赫部可就要真的与明军隔绝了联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