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丹阳县主 >

第69章

丹阳县主-第69章

小说: 丹阳县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应喏。

    郑皇后继续说:“还有便是,靖王殿下已近三十,仍未有一子半女。所以你若能为靖王殿下开枝散叶,也是大功一件。”郑皇后又换了个温和些的语气,“太后娘娘私底下跟我透了底风,说你若能生个女儿,便赏你三千金,你若生个儿子,便赏你五千金,加一套五进的大宅院,额外给你请个封号。”

    元瑾听了觉得有些好笑,这位淑太后当真是个妙人儿。将她当成个侍妾在打赏一般。

    她倒也没表现什么,继续应喏就是。

    郑皇后接着叹了口气:“毕竟之前,靖王同镇远侯王保的女儿王嫱,也是夫妻伉俪,靖王待她极好。只可惜她害病去时,没能给靖王殿下留下个血脉……”

    元瑾抬起头,其实郑皇后说这事是很不合宜的,如果是平常人家的嫂子,怎会在继室面前说原配的好。

    且郑皇后提起这事,倒好像是故意说给她听,叫她心生妒忌一般。当然,元瑾只是很好奇,郑皇后意欲何为?

    这个女人并不简单。单凭她从未诞育过皇嗣,却稳坐后位十余年,无人能撼动,便可见一斑了。

    太后时常跟她讲:“皇帝身边,他那娘就是个天真蠢货。除了靖王之外,唯郑皇后一人得用。”

    元瑾回了神笑笑:“臣女谨记娘娘教诲。”

    几人正交谈着,外头有宫人通传:“娘娘,徐贵妃来给您请安了。”

    郑皇后宣了进,片刻后,身着大红遍地金通袖绫袄,戴凤凰羽衔红宝石赤金簪、金钿宝花的徐贵妃走了进来。

    徐贵妃先上前给皇后行了礼:“嫔妾见过娘娘。”又站正了,笑道,“原今儿有贵客来了,嫔妾说,老远就听到笑声了呢。”

    郑皇后和徐贵妃一向和睦,皇后已年老色衰,以德侍君主,而徐贵妃以色侍君主,两者互不戗行。且徐贵妃形似张扬,实则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地位,拿捏尺寸得恰到好处。宫中那么多女人,比徐贵妃不讨喜的多得是,郑皇后便反倒喜欢她。

    抛开世仇的缘故,元瑾其实也很欣赏徐贵妃,眼看着她是爱皇帝吧,但无论皇帝去哪个宫,新纳了什么嫔妃,徐贵妃都从不妒忌。便是这样的态度,反倒让皇帝一直宠着她。在外人看来,贵妃这又是识大体、贤良淑德的表现。

    “薛二姑娘再没几日,就要同靖王殿下成亲了。”郑皇后道,“太后和皇上便叫本宫传来,说说话。真真是个可怜见的美人儿。”

    徐贵妃看向元瑾,笑了笑:“二姑娘当真国色天香,媚骨天成,我看到也喜欢。”

    元瑾向她屈了屈身,抬头直视她:“娘娘谬赞,担得上‘国色天香’四字,唯娘娘罢了。”

    郑皇后又道:“徐贵妃怕还不知道呢。圣上原想将淇国公家的小姐,一并赐给靖王为侧妃,如此迎娶二人,就是双喜临门了。可靖王却拒绝了圣上之意,也是当真喜欢薛二姑娘了。”

    还有这事?元瑾倒是没听说过。

    徐贵妃听了笑着道:“那二姑娘的确是得靖王殿下喜爱了。”静默片刻,同皇后说:“既然二姑娘在这儿,我便不多留了。等娘娘得了空,我再过来。”

    皇后颔首允了她退下。

    徐贵妃快步走出了寿康宫,支着玉白的栏杆,竟突然有些喘不过气。

    贴身宫婢忙扶住她:“娘娘,您怎么了?”

    他竟然真的要成亲了!

    徐贵妃闭上眼睛。她入宫快十年了,圣宠不衰,实则她从未爱过皇帝半分。真正爱之人,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永不可触及。她从未想过,自己竟然会如此嫉妒!一看到那薛二姑娘,想到她日后将名正言顺地躺在那个人怀里,被世人称作他的妻,她就难受得喘不过气来。

    她望着远处起伏的宫宇和朱墙许久,才道:“无事,扶本宫回去吧。”

    她想到了初见靖王的情景。

    他征战西北,得胜归来。各家的小姐们争相去看他,百姓们也涌上了街头,万人空巷中。朱槙穿着铠甲,高骑在战马上,带着军队进入城中。那时候他年轻而英俊,眉眼透出几分凛冽之意,握着缰绳的手背浮出微鼓的经络。百姓疯狂地围拥着他,喊着靖王殿下,战神再世。而四周的楼房上,姑娘们仿佛看金榜游街的进士们一般,纷纷将花、手帕往下扔。年轻时的他是如此的英俊迷人,整个京城,没有一个姑娘是不想嫁给他的。

    她打开窗扇看他。而那时候,他正抬头朝这边看,隔着漫天的花幕,她撞上了他深邃而凝练的眼神,就这一眼便让她红透了脸。

    可是半月后,她就应召入宫,成了皇帝的妃子。

    但她总还是心存幻想,倘若朱槙要她,她便可负皇帝。只是,他从来只将她当做兄长的嫔妃,没有其他。

    唯余一句不甘心罢了。

    徐贵妃扶着丫头的手,定了定心神,才慢慢走远了。

    留在寿康宫中的元瑾,却觉得徐贵妃方才似乎有些异样。

    她这样八面玲珑的人,怎会在这时候突然离开?

    但皇后正和老夫人相谈甚欢,两人似乎没有注意到徐贵妃的异样。

    “……我还有个事告诉老夫人,西宁战事吃紧,靖王要提前赶赴西宁。”郑皇后道,“一开春就需得要动身。”

    元瑾听到这个,才回过神来看向郑皇后。

    朱槙竟然要去西宁了!

    老夫人听了也是一惊。那岂不是说,殿下与元瑾成亲不足一月,殿下就要出征了?

    “你们抓紧把婚事办了,能多相处些时日。否则新婚燕尔的,再见恐怕就是两年后的事了。”郑皇后看向元瑾的目光含着笑意。紧着一顿,“不过眼下这消息还未传出去,毕竟事关边疆秘事,怕朝堂中知道了,会动摇人心。所以……”

    老夫人亦是精明的人,一听就明白了皇后的意思,忙道:“我与阿瑾,是半个字都不会往外说的,娘娘尽可放心。”

    朱槙竟在一两个月内就要离开京城!

    这可能代表了某种变数!

    元瑾立刻想到了徐先生曾告诉她,靖王的军队滞留在支援西宁的路上十日余的事。这两个事是相关的,可能传递了某种信息。元瑾觉得,她需要把这个消息告诉徐贤忠。

    但是徐贤忠恐怕还在锦衣卫的大牢里关着。

    看来势必要赶紧把他弄出来,不能再拖延了。

    郑皇后又嘱咐了几句话,临到走时,笑着对元瑾道:“日后你闲来无事,可以常进宫玩,也能陪陪太后。今日,本宫还有些东西要赏给你。”说着叫宫人把东西抱进来,拿了一个盒子说:“别的就罢了,唯独这个东西,却是个价值连城的宝贝,我平时亦不戴它。如今与你这样投缘,这东西便送与你了。你来看看好不好。”

    郑皇后亲自将之打开,递给元瑾看。

    元瑾一看,原是一只光华明熠的金簪,这只簪子格外不同,簪身就是镂空雕刻,簪头是盛开的海棠,海棠心以极少见的凤血玉点缀。寻常首饰极少点缀凤血玉,此玉传说有灵性,佩戴者可养颜,故价值连城。

    元瑾心中一动。

    这凤血玉的海棠簪,原是她的东西!

    是她及笄那年,太后送给她的。

    只是恐怕她死之后,她原来的那些东西,也被各方夺去充作了自己的。这簪子就落到了皇后这里!

    没想到,它竟然回到了她手中。

    元瑾将这簪子握紧,那光华一点点收于她手。

    仿佛,将那过去曾经属于她的的荣耀,也握在了手中。

    这原就应该是,她的东西!

    她跪下,行礼谢过皇后的赏赐,在宫中吃了午膳,才得回到府中。

    一回到府上,老夫人便惦记着皇后所说的靖王出征的事。派了个人去靖王府询问。

    很快,朱槙身边的李凌就过来了,给老夫人行了礼笑道:“殿下本正要派我来跟您说这事。他的意思是,吉日吉时都是瞧好的,这个便不动的,其余繁琐的细节可省去一些,一切由府上斟酌着办。若有犹豫不决的,再问他便是。”

    那就是说,还是不要匆忙提前婚事。老夫人也松了口气,叫拂云领李凌去吃饭,她亲自将几个管事召集了过去。虽然时辰不变,但亲事布置要加快了,元瑾陪嫁的东西也要整理,除了靖王给的那一百八十担,定国公府还要添上二十担,这都是需要一一上册的。

    元瑾却摩挲着簪子,看了好一会儿。

    凡昨日种种,她都不能忘,有些事她也必须要加快了。

    她叫紫桐去找薛闻玉过来。

    不过一刻钟的功夫,闻玉就过来了,元瑾问他:“徐先生可出来了?”

    闻玉摇头:“……锦衣卫是靖王的势力,没有我们的人在里面。别的人脉出手,又怕会打草惊蛇。至于是拿钱打点,却是无人敢接,只说必须要上头首肯才能放人。所以暂时还没有办法。”

    那就是被人卡住了。

    这可不行,她要见徐先生,不能再拖下去了。

    “明日你准备一辆马车,就说是你要出去。给我用一用。”元瑾沉吟后说,“不要让旁人知道。”

    “姐姐要去做什么?”闻玉眉头一皱,总觉得她不是去做好事。

    元瑾淡淡道:“去给你把徐先生救回来。”

    闻玉正想说什么,元瑾就摇了摇头:“我有办法,你不要担心。”

    闻玉拗不过她,只得帮元瑾准备好了马车。第二日一早,元瑾坐上了马车,吩咐了车夫:“去松子胡同。”

    这条胡同名松子,是因整条街都是卖炒货的铺子。因为离锦衣卫的衙门很近,所以裴子清自己的宅院就设在这里。元瑾在胡同口停下来,先叫人去买了两包炒松子。才往胡同里面去,叫紫桐扣响了门。

    门吱呀一声打开,走出来一个年过半百的门房。见元瑾这马车精致考究,势必不是一般人,就笑着拱了拱手:“阁下来是何意?烦请道明。”

    元瑾只叫紫桐递上了个名帖,说:“你家主子看了便知。”

    那门房半信半疑。

    这位是谁呢,口气这么大,他们老爷在京城亦是数一数二的人物,寻常人是根本不得见的。他又怕耽误真正的大人物,还是不敢不接,叫护卫把名帖递了进去,不一会儿,就有人飞跑出来,气喘吁吁地说:“大人请姑娘进去。”

    门房才把大门打开,放了元瑾进去。

    元瑾被小厮请入了客堂,上了杯汉阳雾茶,请她边喝边等。

    元瑾没喝两口,就听到门口传来一个声音:“你今日居然有兴致来找我?”

    只见裴子清穿着件平常的月白直裰走进来,他气质略显阴郁,着月白色更衬得面如冠玉。

    元瑾放下茶杯,淡淡道:“裴大人扣押徐先生不放,不就是想让我来找你吗。我既来了,你又何必再问。”她抬头看了看四周,“我记得第一次出宫找你的时候,你就住在这里。这么多年,竟然也没变。连个住处都不捎给我,你便这么有信心,觉得我还记得这里?”

    “你不是已经在这里了么,那便是记得的。”裴子清嘴角一扯,坐到了元瑾的对面。“定国公府我已不敢去。我一去殿下便会知道。但我的确有话想对你说。”

    “什么话?”元瑾看向他。

    只见他,从袖中拿出一样,叠得方方正正的东西。元瑾一看那布料,脸色就略变了。

    是已经褪色的,圣旨的织锦料子!

    “这是你的那徐先生,想从侍卫处买的。我手下的人一见这东西,不敢耽误,立刻就送过来了。现在我问你,你的教书先生,买这圣旨做什么——还是说的前朝太子的事。”他合上这块布料,盯着薛元瑾,“我记得萧太后在的时候,曾暗中派人去寻找过前朝太子。元瑾,你告诉我——”

    元瑾的心猛烈一跳。

    裴子清直视元瑾的眼睛,透出一股凌厉:“元瑾,你现在,是不是也在找前朝太子?”

    元瑾原本心被高高吊起,只觉得悬。听到他问的话,才猛然一颗石头落地了!

    她还以为,裴子清是发现了闻玉的什么异样!

    原来不是。幸好裴子清的想法有误!

    裴子清恐怕以为,徐贤忠是受她指挥的。

    她报仇心切,但是如何才能报仇呢?若只是借靖王的手除去几个世家,那也太小儿了,不是她会干的事。

    她要干就会干个大的,比如她会选择去扶持起一个新帝,将如今这个皇帝推翻。那么那些曾经背叛过她的人,还不就是被她切瓜砍菜一样搞定了。但是靖王、朱询都跟她有仇,不是她选择的对象,唯有这个前朝太子,是正统的继承者,也是萧太后一直在找的人,非常符合元瑾的要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