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九州造化 >

第284章

九州造化-第284章

小说: 九州造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日,护送申亦柔的重任即将卸下,心情大好,遥望大丘城叹道:“大丘城,果然如其所名。依势而建,中规中矩,等阶分明,倒正好符合了儒家之道。儒家选择此地建成,倒的确用了心。”

    在他看来,大丘城之名,应是因地势而定名。

    这时,却听申亦柔道:“肖大哥此言差矣。儒家选择此地建成,确实考虑了等级划分等因素,但是其名称却和地势毫无关系。”

    肖逸讶道:“毫无关系?那为何取名为大丘城?”

    申亦柔莞尔一笑,反问道:“肖大哥可还记得我与你说过的,儒家孔圣人的名讳字号?”

    肖逸随口答道:“孔圣人名丘,字仲尼。”说到此,猛然憬悟道:“难道大丘城之名源自孔圣人之名?”

    申亦柔点头道:“不错。儒家后人为了感念孔圣人之功,就将此城唤作丘城。后来,因此城不断扩大,俨然了九州第一城,后人就习惯在丘城之前加一个大字,也算是对孔圣人的尊敬。”

    肖逸颇为受教道:“原来如此。”心中却想道:“儒家之地,果然大有讲究,连一个城名都大有来头。”

 第575章 等级

    常言道,望山走倒马。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此时用作“望城走倒马”,也再贴切不过。

    二人从望到大丘城开始,已然驱马奔行了大半日,可还离城甚远。

    愈往近处,肖逸愈是感叹其城池之大,心想到如此大的城池,其内该有多少百姓居住。单从城池规模来看,就知百姓之爱戴,儒道之成功。

    这时,肖逸不再说话,只是静静地注视着面前这座城池。

    不知从何时起,其心底深处就莫名地升起一股正义之意,思想变得异常纯粹,各种信念也突然坚定起来。

    黄昏时分,那朱红色巨大城门终于在望。这时,肖逸突然惊觉,道:“浩然正气!”运神向天空望去。

    夜幕降临,天色暗淡。可是在肖逸望来,城池上却笼罩着一层金黄之云,将整个大丘城都照耀的如同白昼一般。

    再仔细去看,当发现,一缕缕细微的金黄之气不断从城中升起,逐渐升高,汇入那金黄之云中。

    “吾善养我浩然之气。好一座大丘城,好一个儒家!”肖逸不禁由衷赞叹道。

    来到城门之前,只见城楼匾额上不是书写某某城门之类,反而大大地书写着“安贫乐道”四字。

    百家论道时,肖逸曾听玉临风讲过孔圣人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故事,此时想起,又是一番滋味,心道:“儒家弟子也好,天下百姓也罢,都应有此安贫乐道之精神!”

    进得城去,但见中央一条宽敞大道直通丘顶城心而去。大道两侧,店铺鳞次栉比,行人络绎不绝,好不热闹繁华。

    行了一阵,肖逸发现,此处百姓,无论贵贱,皆比其他地方的百姓更加懂礼。

    街上行人虽多,可无不各守其道,但有拥堵,礼让为先,从不会抢占车马之道,仪态万方。

    而且,无论生熟亲密,行人见面,总要行礼问询,道一声“好”。再闻说话之声,温文尔雅,绝无大声喧哗之辈。

    如此,整个大丘城,无处不升腾着一股仁和之气。受此影响,即使一个没有受过儒道熏陶的外人到此,也绝不会做出失礼之事来。

    肖逸愈看愈是敬佩,道:“孔圣人所言,‘一日克己复礼为仁,天下归仁矣’,其意果然不错。行到此处,方知何为真正的礼仪之邦!”

    又往前行,来到一片酒楼地带。只见华灯初上,文人雅士倚楼望月,品着美酒,吟着诗词,好不惬意。

    肖逸望了片刻,也不禁羡慕万分,只恨腹中无墨,空有一番豪情,却无法表达出来,令人又是憋闷,又是羞愧。

    虽进了大丘城,但是此去申府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眼看天色不早,肖逸提议,休息一日,明日再行。

    申亦柔则道:“‘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大丘城的夜景才刚刚开始,肖大哥何不与我一同观赏夜景,一同前行,岂不绝妙?”

    肖逸赧然一笑道:“在儒家人眼中,处处都是诗情画意。我乃俗人,却忽略这世间之美。也好,难得有此良机,我们就夜游大丘城,领略一番礼仪之邦的盛景。”

    夜色渐浓,城内却流光溢彩,照耀的如同白昼。而且,令肖逸奇怪的是,街上行人不减反增,百姓陆陆续续出了家门,来品读这夜色之美。

    肖逸看着百姓脸上洋溢的欢笑,尤其是听到孩童追逐的嬉戏声,心情也渐渐好转,暗道:“但愿天下百姓皆如此。”

    因为心生向往,他感到处处都透着新奇。路上一件普通的房舍,一面酒旗,一个屋檐,他都不放过,总要仔细看上几眼,颇有些流连忘足。

    申亦柔也精神大好,偎在车窗处,见肖逸看向哪里,就解释到哪里。二人说说笑笑,倒也不见寂寞。

    行过酒楼区,前方忽有一条大河,自西而东,从城中穿过。

    与别处不同的是,河面上紧挨着架设了三座九孔石拱桥。三桥并驾齐驱,看上去蔚为壮观。

    听申亦柔讲,这三种桥有等级之分,普通百姓只能走西侧石桥,身负功名的读书人可以走东侧石桥,只有真正的孔门之人,才可以走中间石桥。

    肖逸听罢,微微摇了摇头。来到青州之后,他最不喜的就是这等级制度。

    但是,一路行来,发现百姓不但不反对等级制度,反而受到等级制度激励,在教育儿孙和自我诫勉时,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之意。这等精神状态,别处所未有。是以,肖逸一时也不知此制度是好是坏,暂且不做评论。

    再者,他心中也清楚,人与人之间根本不会平等,就是他心中所想的太平盛德之世,也会存在高下之分。

    申亦柔冰雪聪明,凝视片刻,见其神情如常,方暗暗松了口气。

    肖逸站在桥头,只见西侧石桥上行人不断,熙熙攘攘;东侧石桥上稀稀拉拉,文人骚客依桥而歇,吟诗作对,别样清净;中间石桥上则空空荡荡,一人也无。

    说来奇怪,桥上也无人监督,但百姓谁也不敢造次,莫说登上中间石桥,即使东侧石桥不去踏足。

    肖逸知道此乃德、法并用的教化之功,不禁笑道:“如此说来,我应该走西侧的百姓之道了。”拉着马车就向西侧行去。

    申亦柔则唤住道:“肖大哥应该走中央大桥才是。”

    肖逸左右望望,道:“亦柔走中央大桥,无人会有异议。若是我走上去,只怕不用一会儿就会召来儒家执法弟子了。”

    申亦柔笑道:“肖大哥什么时候胆子变得这么小了。”

    肖逸笑道:“这和胆子大小无关。到了礼仪之邦,就当遵守礼节。”说着,还是从西侧大道行去。

    谁知,申亦柔脸色一变,道:“肖大哥,你只管走中央大桥就是,发生什么事情,由我担着。”

    肖逸一愣,见其不快,想到其身上有伤,不便与之争执,于是答应道:“好吧,那就依了亦柔,走一次中央大桥。”心中却以为申亦柔放不开自家身份,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第576章 规矩

    马车踏上中央大桥,登时引来无数百姓的目光。全本小说网;HTTPS://。.COm;

    中央大桥为孔门弟子所留,但是孔门弟子或醉心修炼,或直接御空而去,此桥已不知多久无人踏足了。

    是以,忽见有人踏上中央大桥,百姓无不大感好奇,心想不知是哪家弟子临凡。

    可是,一看之下,却无人识得。而且,看肖逸装扮,和普通百姓无疑,怎么看也不像是孔门弟子。

    百姓中间出现一丝骚动,但是儒家治下毕竟不同寻常,很快就安静下来,纷纷回过头去,继续专注自己眼中的景色。

    肖逸见状,心中稍安,想道:“这才是君子之风,天下人若都如此,不知要减少多少无为的麻烦。”

    行到拱桥顶处,视野开阔。往四周一望,但见沿河两岸,人头攒动,好不热闹。河内还有几十艘画舫,慢悠悠地顺流而下,赏清风明月,品美酒佳肴,着实快慰平生。

    肖逸长吁一口气,感到心情十分舒畅。到过天下许多地方,唯有此地令他生起了长留下来的想法。他不禁惊讶道:“难道这就是与生俱来的血脉传承吗?”

    正在这时,忽见迎头奔来两人。两人一老一少,皆身穿儒袍,腰悬长剑,一副儒家弟子模样。

    肖逸知道麻烦来了,便勒住马缰,停身相候。

    二人来到近前,那年轻人已喝道:“你是何人,可懂得此地规矩?”

    那年长之人则上下打量一番,忽然失声道:“你是……”脸色瞬间大变。

    见其表情,肖逸和那年轻人皆是一愣。

    那年轻人奇怪道:“师叔,怎么了?”

    那年长之人眼神发直,怔怔地看了片刻,才如梦初醒一般,喃喃自语道:“不是他,他没有这么年轻,不是他……”

    那年轻人更奇,道:“师叔,他是谁?”

    肖逸忽感心中一突,也忙问道:“前辈说的是何人?”

    这时,却听申亦柔道:“端木师叔,数年不见,师叔更加轻健了?”

    那年长之人回过神来,转头过去,正好看到申亦柔撩起车帘,登时喜道:“申家侄女,你回来了。”

    申亦柔嫣然一笑,道:“回来了,劳烦端木师叔挂心了。”随口又问道:“今夜是端木师叔值守吗?”

    那“端木师叔”点了点头,忽然关切地道:“侄女回来了,云儿呢?”

    “云儿?端木逍云?”肖逸听其言语,顿时联想到端木逍云。

    那“端木师叔”登时喜道:“你认识云儿?”

    不待肖逸回答,申亦柔已道:“端木师叔莫要着急,侄女儿只是受了些伤,先行回来,端木师兄还和玉师叔在一起,没有危险。”

    而后,对肖逸道:“这位是端木师兄的父亲,端木霖庭,端木师叔。”

    肖逸与端木逍云交情匪浅,忙向其父见礼。

    那端木霖庭回了一礼,因着急端木逍云下落,忙又向申亦柔询问细节。

    端木逍云等一众人离家周游列州,至今已有五年之久。虽然时不时有书信回来报平安,但是身为人父,总是放心不下。

    特别是昨日下午,儒家密线传回消息,说洛龙城发生了百家混战。因为洛龙城战事未了,兵家与诸家合力封锁消息。儒家密线又知之不详,传回消息有限,只说诸家弟子死伤无计,对儒家弟子情况只字未提。

    直到今日,儒家方面仍无肖逸传回。端木霖庭自然心急如焚,若非职责在身,早已奔赴豫州去了。

    申亦柔知其思子心切,便将洛龙城之事简略说了一遍,道:“洛龙城之战,我儒家处于中立地位,所有儒家弟子都安然无恙。也许是玉师叔另有打算,所以未尽快赶回来。”

    端木霖庭听罢,终于放下心来。这时才想起来身边之人,问道:“这位小兄弟怎么称呼?”

    申亦柔抢先道:“这位是我的救命恩人,专程护送我回来。”竟故意不说肖逸名姓。

    那端木霖庭圆滑世故,自然听出申亦柔不愿明言,也就不再追问,道:“既然是申家侄女的车驾,只管过去就是。不过,侄女以后当谨守儒家规矩,此路既然名言规定了只有孔门弟子可行,便是再亲近之人也不可违反。今日,我念你初犯,这位又是你的恩人,不能让外人小看我儒家,就暂且过去吧。”

    肖逸抱拳道:“那就多谢了。”牵着马缰继续行路。

    谁知,申亦柔却道:“他可不是外人,日后大家自会知晓。”

    肖逸顿感大惊,问道:“亦柔说什么?”

    端木霖庭和那年轻弟子也脸色一愕,齐向申亦柔望去。

    申亦柔则故作神秘地莞尔一笑,把车帘放了下来。

    当着他人之面,肖逸也不愿多问,暂且不语,牵着马车继续往前行,心中却倍感奇怪道:“难道亦柔早已知道我的身世,所以才千方百计引我前来?可是,她又是如何知晓我的身世?”

    申亦柔曾几次三番要他来青州,此时想来,显然其早已知晓其身份。

    肖逸有一种被人算计,上当受骗的感觉,不过他知道申亦柔绝无害他之意,心中倒也不急。

    待马车远去,那端木霖庭依旧望着马车背影,神情迟缓,有些发呆。那年轻弟子不知就里,忙问其故。

    端木霖庭却道:“真的太像了。”

    那年轻弟子又问道:“和谁太像了?”

    端木霖庭却不回答,呆了片刻,突然郑而重之地说道:“今夜之事,只说是申家姑娘回来了,其他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