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九州造化 >

第240章

九州造化-第240章

小说: 九州造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应,若当真把“融合百家之道”的话说出来,又不知该掀起多大的风浪来。

    那杂家之主尸义道:“‘联合’二字,说来容易。你可知道,百家之道,包罗万象,广博高深,浩如烟海,汗牛充栋。诸家之道多有相悖,不可两立。联合百家?哼哼……这是论道,不是信口开河!”嘲笑之意,溢于言表。

    杂家贯综百家,涉略诸家之道,深知联合百家之难处。但听一个小小的道家弟子就敢说联合百家,这将杂家的颜面置于何处?

    诸家弟子也无不点头,难得与杂家保持一致。

    百姓虽在肖逸的无形威慑之下,不敢出声反对,但是眼神内的质疑之色丝毫不比诸家弟子少。

    与此同时,道家弟子也纷纷显出担忧之色。在他们看来,这一话题委实说的太大了,凭肖逸之力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应对过去。

    面对天下人的质疑,又失去自家人的支持,肖逸扫视全场,却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全场皆是一愣,随即想道:“此子可是一时想不出应对之言,急火攻心,得了失心疯?”

    然而,肖逸笑罢,却突然哂笑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人做不成之事,难道我等就永远做不成吗?连这一点和胸襟和魄力都没有,还如何敢在天下百姓面前论道?当真可笑之极。”

    “小子,你……”那尸义怒极,指着肖逸,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恨不得上前以武力斗个高低。

    肖逸这番话虽颇有些狂妄,但极撼人心。其他百家弟子听罢,感触甚深,顿感赧颜。

 第468章 赌注

    论道终于接近尾声了,真的太烧脑了……时速100字码出来的,大家感到没有失望的话,就请投票支持一把吧。(全本小说网,https://。)

    以后每月10、20、30号将统计打赏人名单,你们名字将与本书同在,谢谢支持。

    ………………………………

    肖逸性情内敛,即便心有宏愿,也绝不会说在口上。此时面对所有人之质疑,口出狂言,实是无奈之举。

    但这番话说罢,效果却是极好。多数人心生惭愧,质疑之声便弱了许多。

    肖逸趁热打铁,道:“从稷下学宫发起百家论道以来,百家就时刻处于争论之态。各家弟子,先入为主,只想着如何驳倒对方,根本没想过联合之事。所以,不是诸家无法联合,只是我们从未想过要联合。”

    诚然,在诸家弟子看来,诸子百家几乎处于敌对之态,道不同不相为谋,怎么可能联合在一起?尤其是诸家弟子心高气傲,心底深处一直认为自家之道要高人一等,要和其他家派联合,岂不是降低身份?心中万般不愿,自然不会去想联合之事。

    那尸义冷笑道:“我倒要听一听,你如何做到百家联合?”

    肖逸亦冷笑回之,道:“刚才肖逸论述诸家德、怨之道时,尸院主难道没有听明白?诸家之道,一来所对人群不同,二来所处时期不同,三来着重点不同。只要能将诸道细化,诸家找准自家位置,又怎么不能联合?”

    尸义道:“评论诸家报德报怨之道,你不过胜在取巧而已。当下,且不论天下诸道,你只要能将九大门派联合起来,并行不悖,尸某就服了。”

    肖逸竟道:“是代表杂家服我道家吗?”

    那尸义道:“是有如何?我倒看你有何大论?”

    肖逸当即道:“好,一言为定!”

    二人一句话赶一句话,瞬间已成僵局。

    九大门派几乎涵盖天下十之八九的道论,能促使九大门派联合,何愁百家不和?反过来讲,要以精妙之论令九大门派联合起来,其难度可想而知。

    肖逸一口答应下来,已将自己推向了风口浪尖。

    全场闻之,无不注视肖逸,看他如何论述联合九大门派的大道。所有人的目光被肖逸吸引,只因在他们根本不信肖逸能够完成这次论道。

    然而,就在全场都以为肖逸必输的时候,杂家高台上却气氛凝重,丝毫不比肖逸轻松。

    那杂家三长老不满道:“为上者,当遇事冷清,切忌意气用事。那肖逸即便绝无赢面,你也不该拿杂家声誉做赌注。”

    那尸义却道:“那小子竟敢说百家可以联合,这分明就是在挑战我杂家权威。杂家若不回应,岂不被人小看了?”

    那三长老道:“与人争辩,也当看对手是谁。你作为一家之主,却和一个道家普通弟子争论,难道就不被人小看吗?”

    那尸义顿怒,道:“本座才是一家之主,此事无须你来置喙。”

    那三长老满面怒容,向尸义瞪了片刻,最后咳了一声,道:“杂家必将毁于你之手!”退回了众杂家弟子之中。

    众杂家弟子不敢言语,只是远远地凝望着对面道家高台上的肖逸,眼神竟隐含担忧之色。

    他们虽不敢说,但是心中无比清楚。杂家号称贯综百家,但实际也是百家之一而已,根本谈不上融合百家。此时,一旦肖逸说出什么惊天之论来,必将杂家推入万劫不复之地。

    虽然这种可能性极其渺茫,但以肖逸今日的表现来看,也并无不可能。

    这时,只见肖逸稍定了定神,便开口道:“纵览天下之道,基本可分为两类。一为道生,一为道用。道生者,参悟天地规则,凝练出人类的道德和准则。儒、名、阴阳、墨、法、佛、妖等家之道,究其所长,皆属此道。道用者,则将诸道为我所用,以达到某种目的。鬼家纵横,即属后者。”

    诸家之主心头一惊,惊骇地望着肖逸,心道:“此子不简单!”

    诸家弟子根本无法跟上肖逸思路。他们只知自家之道,感到肖逸论述自家之道似乎有理,也就无力提出异议。

    肖逸一经开始,便口若悬河,不给众人过多思考时间,续道:“道先生,而后为用。故而,诸子百家,大多属于前者。不论其余诸家,单论儒、名、阴阳、墨、法、佛、妖等家。”

    随之,对各家予以论述,为其定位。

    “名家,虽以名实之辩而闻名,但其真正成就在于名学。当今之世,人们随心所欲,或胡乱起名,或古语乱用,导致善恶不分、好坏难辨、名不副实,乱象频现,给后人造成了极强的负面引导。名不正,则天下乱。故而,要改变当今之世,名家应一马当先,先为世人正名。”

    名家弟子无不点头认同,没有丝毫异议。

    “阴阳家,可以阴阳之道论证行事之对错,也可推衍未来之事,为人类指明航向。与其余诸家并无明显冲突。”

    阴阳家亦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治世第一阶段以法为主,法家之道应当作为主要统御之术。天下之事,一断于法。法布于众,兴功惧暴。在此阶段,其余诸家都当以法制为前提,在其之下施教。”

    单一掌声响起,无须去看也知道是那韩离所为。

    “除此之外,儒、墨、佛、妖等家,在德教之上颇有不同之处,世人虽认为其道相悖,我却不以为然。”

    此时,众生个个都聚精会神,侧耳倾听。因为他们知道,联合百家的难点就在于此。这几家之道若能并行不悖,联合百家便不是一句空话。

    众生虽颇有期待,但是心中又十分明白,联合岂是易事,难度之大一言难尽,根本不可能实现。

    肖逸道:“其实,世人以为百家之道相悖,皆是从其各人角度考虑,并未站在一个客观公正之角度来看待。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结论自然莫衷一是。而且,世人谈起诸家之道时,总希望一家之道可以适用于天下人。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人生而有别,善恶美丑,聪慧愚笨,形形色色,各不相同。一家之道面对不同之人群,其结果可想而知。正如先前所言,诸家之道根本就不在一个平台上。”

    肖逸在评论诸家之道时,相关道理已然解释的十分详尽。众生再次听来,并不陌生,理解甚快。

    听了肖逸这般解释后,众生不由一愣,忽然对肖逸产生一种莫名的信任之感。

 第469章 德教

    肖逸继续道:“所以,肖逸提议,各家应找准自己的道。/全本小说网/https://。/不要企图全天下之人都学自家之道,要因人而异、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共同促成天下大德。”

    孔圣人有弟子七十二人,依人秉性,因材施教,众弟子无不成就非凡。是以,儒家人深知因材施教之理。玉临风遂问道:“诸家当如何找准自己的道,因材施教?愿闻其详。”

    肖逸答道:“当今之世,百姓德行不一,良莠不齐。细分起来,儒、墨、佛、妖,四家德教面对人群颇有不同。如妖家之德,当用于难求温饱之人。此类人,尚挣扎于生死边缘,其思想只为求生,根本无法达到爱人之地步。为了生,可忍辱、可负重,故而,当施以妖家之道,让其懂得如何在不触律法之下,得以生存。其实,对于此类人而言,不触犯律法,不侵害他人,即是有德。”

    众生听罢,默默点头,尤其是众多百姓深有感触。

    诚然,对于一个连温饱都无法得到保障之人,对其施以大道,根本不切实际,作用微乎其微。

    肖逸又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儒家倡导仁德,仁者爱人。对于衣食无忧之人,当施以儒家仁德之道。此类人,大多处于普通百姓之上,身份地位皆高于常人。此时,儒家当施以仁德之教,引导此类人应以人为本,为政以德,帮助穷苦之人,共创美好之世。”

    玉临风率先点头,并无异议。

    儒家虽提倡天下人尚仁,但是其面对的主要人群主要是凌驾于百姓之上的为政者。儒家之教中,“民为贵,社稷轻之,君为轻”、“节用而爱民”、“民为邦本”等思想,皆在教导为政者爱民。尽管儒家办私塾,有教无类,但“学而优则仕”,其目的还是希望为政以德。

    肖逸之论,极得儒家仁德之真谛。

    肖逸再道:“墨家之道,在于兼爱众人,与儒家之道相比,又自高了一层。”

    玉临风闻言,眉头微蹙,虽有些不悦,但并未出言打断。儒家人克己复礼,涵养之高,实非其他诸家所能比拟。

    只听肖逸续道:“儒家之道中,有君子和小人之分,对待君子和小人的态度也自不同。墨家却一视同仁,教导世人无论高高之上的为政者,还是身处底层的贫民百姓,都应互敬互爱。”

    说到此处,肖逸转向墨家方向,道:“墨家之仁,肖逸心甚向往,敬佩之至。但是肖逸又不得不承认,墨家之仁超脱现实,尤其对于当今混乱之世来说,根本就是一种梦想,不可能实现。”

    墨家之主生声色不动。墨千手则问道:“何出此言?”因肖逸说的客气,也并未动怒。

    肖逸回道:“世人互爱,当处于同等地位,方可实现。例如,对方锦衣玉食,光鲜亮丽,而我却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如此差别,我如何能去爱人?心中不怨不恨,已算有德了。”

    墨家弟子不语,但眼神中出现一丝无奈。墨家之道,即是百姓之道,其宏愿之大,理想之高,非其他诸家所能媲美。其道固然受百姓追崇,但是正因为其志远大,却导致许多道论都脱离现实,至今难以实现。墨家弟子心中清楚,也为此苦恼不已。

    肖逸续道:“因此,肖逸认为,墨家当前之教的中心应在侠义之上,而非兼爱。待儒家之教有成,为上者有德,而后教民以德,兼爱众生,届时水到渠成,方可一视同仁,实现真正的仁德之世。”

    墨九重忽地长叹了一声,道:“小友所论极得要旨,墨某受教了。”

    肖逸道:“钜子谬赞了。”

    这时,全场气氛已悄然而变,原先的质疑之气几乎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无限崇敬之意。

    肖逸最后面向佛家,道:“佛家之德在于修己心,适用于是全天下之人。若是天下之人皆能修习佛家之道,人人向善,五蕴皆空,众生平等,天下还何须统御者?”

    了空大师诵道:“阿弥陀佛,施主所言极是。”

    但肖逸话风一转,却道:“按说无论何时,皆可倡导世人参悟佛道,净化心灵。但是,肖逸认为,面对当前纷繁之世,并不宜弘扬佛道。”

    了空大师愕然,问道:“这是为何?”

    肖逸道:“当今之世,人心浮躁,物欲横流,能沉心修佛道者多是黎民百姓。在佛道影响之下,百姓习惯于逆来顺受,面对为政者之压迫时,纵有万千怨言,仍不言不语,任其胡乱施为。如此一来,百姓愈发奴性,不但不能令世间和善,反而助长了不良之气,不利于天下之公平正义。”

    了空大师顿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