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九州造化 >

第234章

九州造化-第234章

小说: 九州造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他们又怎知道,肖逸在伯阳画府时,经历了“地问历世”的考验,他表面虽不足二十岁,但真真切切曾度过人之一生,内心之年龄已不知几何。

    当肖逸望向儒家方向时,几位相熟的儒家弟子纷纷向其抱拳问询,见了其论道的优雅气质,无不满脸敬意,特别是那申亦柔,真情流露,眼神中竟有些痴迷之态。

    肖逸微笑回之,从容道:“儒家以直报怨,其旨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一般人犯错之后,单靠自省,一时难以发现自身问题所在。这时,便需要儒家这等正直之气。”

    这时,忽有人问道:“如此说来,儒家和墨家又有何区别?在你心中,儒墨不分吗?”

    此人明显是故意挑事,儒、墨二家闻之,脸色皆变。

    肖逸回望那人,见是名家弟子惠通,依旧微微一笑,并不动怒,不徐不疾道:“儒、墨二家,传承百代,世人皆知。阁下也是名门弟子,当知道儒、墨之别才是。”

    肖逸口气平缓,丝毫不待怒气,说话方式又极为巧妙,既暗损名家,又令那惠通作声不得。

    肖逸继续道:“儒墨二家,一为侠士,敢于打抱不平;一为仁者,肯于直面他人之过。在大家听来,好似有些相似。其实,大家忽略了一点。在同一件事中,二者所处的身份并不同。”

    “身份不同?”众生仍有些茫然,凝眉思索。

    肖逸进一步解释道:“德怨,乃二人之事也。第三人从旁帮之,此为侠士。二人之中,敢于直面他人之过者,堪称仁者。”

    一句话道出了二者之别,众生顿时恍然。

 第456章 证道(三)

    肖逸又道:“刚才,肖逸虽讲了转换角度、以平常心来看待对方之怨,其意并不是要我们一味妥协,忍让对方,相反,作为灵长之人类,更应该秉天地之正,竭力维护我们的利益。(全本小说网,https://。)”

    但见众生又显出迷茫之色,肖逸微笑道:“诸家皆知,气定神闲方得长生。医家以不伤为本。肖逸所讲,面对仇怨时,应以中正之气维护天道公正,但同时又要转换角度,持以平常之心。如此,德怨虽不可避免,但可将其影响降之最低,不至于伤害我等根本。”

    兼合数家之言,并行而不悖。众生明白过来,心中惊叹之情无以言表。数息之后,无不鼓掌称赞。

    与先前妖家赢得掌声不同的是,鼓掌的不只是百姓,还有诸子百家之人。

    此时,肖逸脸上仍洋溢着令人亲近的微笑,但是其眼神中却出现了一丝倦色。趁人鼓掌之间,忙吐纳吹嘘,缓解心中疲惫。

    诸子百家经过多年发展,早已自成体系,几乎涉及了万事万物的方方面面。要将诸家精髓挖掘而出,为各自找准位置,融为一体,其中细节之把握,耗费心神之巨大,无人可以想象。

    外人看肖逸说的轻松,却不知每一句话说出,都比得上一次心神的剧烈比拼。若非他具有浑厚的灵魂根基,只怕早已晕厥过去。

    儒家人曾说过,天下之言,非墨即道。儒、墨、道三家在言论方面,是诸子百家执牛耳者。

    但见儒、墨二家再无异议,肖逸不禁暗暗松了口气。

    肖逸再向兵家等告了罪,待其转向名家时,那公孙诺忽道:“在德怨之事上,我名家与其余诸家并不冲突,你无须点评。”

    确实,在德怨之事上,名家只是提议给德怨正名,定标准,与其余诸家道论几乎无冲突之处。但以名家凡事都要雄辩争胜的作风来看,能说出此话来,却颇为出人意料。

    不过,众人微一思虑,也就明白了其心思,眼神中微露讥笑之意。

    原来,名家雄辩最重气场,在公孙诺看来,肖逸一路过关斩将,不仅将诸家辩倒,还受到了一致好评,气势隆盛,一时无双。此时,名家与之辩道,未及开口已输了三分,着实不合时宜。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肖逸与名家仇怨已深,肖逸若当着天下人之面以论报怨,其结果不堪设想。

    刚才鬼家贬斥名家时,不只是针对名家,其影响极为有限。而此刻,肖逸已博得所有人青睐。肖逸一言一行,可影响所有人的看法。届时,名家一旦有失,很可能声名扫地,颜面无存。

    综上考虑,纵使公孙诺心有不甘,也不得不言辞稍软,希望肖逸过名家而不论,避过其锋芒。

    这也是名家雄辩无往不胜的诀窍之一。

    肖逸自然明白其意,微笑道:“公孙先生无须多虑。名学之深奥,肖逸着实从心底佩服。万事万物,不知多少是名家前辈所命名。名家之功,无人可没。”

    听闻肖逸竟然夸赞名家,名家上下无不愕然。便是了解是肖逸与名家恩怨之人,也感不解。

    那儒家南宫逍礼不禁道:“名家之人可恨之极,肖逸贤弟何必高抬他们。”

    玉临风饶有兴趣地望着肖逸,笑道:“肖逸当着天下人之面,以德报怨,乃是为天下人树立典范。”

    季逍城问道:“师叔是说,肖逸主张以德报怨?”

    玉临风摇头道:“不至于此,若只是以德报怨没必要融合诸家之道。而且,以德报怨也与道家之道不符。”

    季逍城皱眉道:“不知肖逸兄弟准备了什么样的高论。”肖逸言到此处,虽然说的众人心动,但是其论道方向却无人能够把握。

    玉临风道:“莫说其他高论,单单融合百家之论就足以震撼古今,名载史册。”

    顿了顿,又对众弟子道:“若无意外,肖逸此番论道将影响诸子百家之格局,机会难得,你等一定要洗耳恭听,多多参悟。”

    众儒家弟子听令,不敢再言,静听论道。

    这时,只听那名家之主公孙止道:“名学发展至今,渐趋完善,反而被人忽略了。贤侄单提名学,不提我名家名辩之道,可是有意讥讽吗?”其神色不动,不知喜怒。

    众人皆知名家不好相与,不禁为肖逸担心起来。但是出乎众人意料之外,争执局面并未出现。

    但见肖逸不卑不亢道:“公孙先生乃前辈高人,胸襟见识远非我等晚辈后学所能想象。小子只是有感而发,前辈说是便是,说不是便不是,一切随前辈心意。”

    “以退为进,妙,妙,妙!”长清道者闻言,忍不住鼓掌叫绝。

    有识之士点头称赞的同时,也不禁赧然道:“百家争鸣以来,只知一味抬高自我、贬低他人,却忘了退一步海阔天空之理,当真是惭愧之极。”

    肖逸自称晚辈后学,将公孙止高高抬起。此时,公孙止若再纠缠不放,倒显得名家无德了。

    那公孙止也果然是非凡之人,竟道:“难得贤侄敢于直言,老夫记下了。”不以为忤,尽显大家之风。

    诸家见了名家之态,颇感意外。但是稍加留意之人当发现,现在会场气氛有些微妙,在肖逸的带动下,人人都从心底升起一种崇德向善之意,原来相互争雄之意早已荡然无存。

    正如玉临风之言,肖逸在以身作教,以其独特魅力在感召众生。诸家之主修为高绝,自然早已发现了这等变化。此时,再说出无德无品的话来,无异于自取其辱。

    鬼家合纵连横,捭阖天下。自来只有鬼家可以游走于百家之间而不倒,今日被肖逸抢尽了风头,鬼家自然不悦。

    但见众鬼家弟子惨白而僵直的脸上难得起了变化,特别是那林月河的眼神之中,既有三分憎恨,又有三分惊叹,更有四分复杂。

    肖逸能在大荒山的兽潮中活下来,林月河或多或少都有些功劳。林月河眼睁睁看着肖逸成长起来,而且渐有超越自己之势,其心中委实诸味杂陈,难以说得明白。

 第457章 证道(四)

    一般人看到鬼家人都会生起一种冷森之感,从内心到体外瞬间冰凉一片,更遑论盯着一众鬼家人论道了。//全本小说网,HTTPS://。)//

    但是,鬼家之冰冷仍未能将肖逸身上的那股温和之气浇灭。

    只见肖逸依然谈笑风生,丝毫不受影响,说道:“鬼家对于人性之探究着实已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境地,与鬼家论道,肖逸倍感惶恐。”

    鬼家弟子听肖逸开口便夸赞以示弱,紧绷的神经登时一缓。

    这时,在那祭台上方,稷下学宫宫主刚落下一子,叹惋道:“鬼家号称善揣摩、全智勇,传承到了今日,竟还不如一个道家弟子,实在可恨可气。”说着不住摇头。

    风军师讶道:“宫主此话怎讲?肖逸才刚刚论述鬼家之道而已。”其面前棋秤收起,原来已然输了。

    那学宫宫主道:“肖逸看似亲和谦逊,实则心机深沉,智谋高绝。在人性之利用上,那几个鬼家弟子拍马也赶不上他。”

    风军师讶道:“宫主也有些高看他了吧?俗话说,礼多人不怪。肖逸只是谦逊守礼,肯放下身份恭维他人,博得他人欢心罢了。”

    学宫宫主却道:“你若是这样认为,便大错特错了。”

    风军师奇道:“愿闻其详。”

    学宫宫主道:“人性其实十分奇妙,变化莫测,难以捉摸。儒家称,人之初,性本善。法家却称,人性本恶。人性到底是善是恶,只怕再争论万年也难有定论。不过,无论善恶,有一点却可以肯定。”

    混沌妖王和廖无尘也被勾起兴趣,停止弈棋,听其说道。

    只听其道:“无论善人恶人,皆喜听顺言,不喜逆言。民间有一句俗语说的好,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论道亦是学道、悟道,能够善言相论,何必闹得恶语相向,如同仇人一般。”

    风军师疑惑道:“可是世俗又称,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既然是论道,难免言辞过激。也唯有言辞过激,方能激发潜力,催人奋进。”

    学宫宫主却摇头道:“你看到只是表象而已。如此论法只能算的上论,却称不上善论。一般论道,看似激烈精彩,可是论道过后,双方心生怨怼,其道论挂于嘴上,并未悟到心中。而善论者,却能令人心悦诚服,终身奉以为道。”

    风军师一愣,道:“风某人还不曾想过此节,宫主所言极是。”

    那学宫宫主又道:“其实,这论道和治理洪水一般,其理相仿。洪水滔滔,若以息壤堙之,或可获得一时之成功。但是洪水集聚,必将肆虐,其景正如论道之激烈。洪水越集越多,有朝一日,必然泛滥成灾。届时,一切努力都将付之东流。而善论者却顺其水性,改堵为疏,将洪水分道疏浚,如此,其势虽然平缓,但是一劳永逸,利在千秋。”

    鲧禹治水的典故,百家典藏中多有记载,今日学宫宫主将论道比作治水,十分形象地阐述了善论之妙处,令人耳目一新,颇为受教。

    风军师透过翻滚的阴云,遥望着那道优雅的身影,心道:“他若是性情如此也就罢了,但若是为了论道,故意摆出这等姿态来,可就太可怕了。”

    肖逸自然不知祭台这边发生的一切,面向鬼家道:“趋利避害是人之天性,我们无法更改。但是,鬼家纵横之道,又让我们得知,只要给以正确导向,却可以在一定程度引导人之天性。”

    其实,鬼家认为,人趋利避害的天性根本不可更改,故而才可以利用人性这一弱点,合纵连横,达到其目的。

    然而,肖逸却以纵横之能反过来验证人性可以改变,实则是以其之矛攻其之盾,令其有口难言。

    但是,回过头来仔细一想,也的确如此,若是人性不可改变,纵横之术又怎可奏效?

    林月河凝视肖逸,心头震惊,眼神更为复杂。

    肖逸不以为意,继续道:“纵观诸子百家,大多数主张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先修己,后度人。而如鬼家、法家之流,却十分难得,悟得是统御之术。统御之术,善使权谋,固然令人不喜,但是对于天地安定来说,却必不可少。”

    其话语客观公正,有褒有贬,倒不至于引起不满。

    顿了顿,才道:“言归正传,在处理德怨之事时,以己之德感化他人,毕竟力有不逮,若能以纵横之术加以引导,崇德扬善,蔚然成风,德怨之事又何足挂齿?”

    众人听罢,无不点头,望向鬼家的目光也起了些变化。在世人眼中,鬼家以利为先,无论做什么事,必不是什么好事。今日听了肖逸所言,才想到如将纵横之术用于正确引导,其效也大好,心中鬼家印象顿时大变不少。

    其实,追根究底,鬼家立教以来所做之事,也并非件件都是为了私利。而且,恰恰相反,鬼家捭阖天下,大多时候皆是大势所趋,为了顺应天地变迁。因为每一次施展纵横之术,都将有无数人被殃及,受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