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圣道演义 >

第202章

圣道演义-第202章

小说: 圣道演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月之后

    今日凉王府中下人们格外的忙碌和紧张,尤其是侍奉凉王的几位小丫鬟,烧水,准备临产用具,之后更要在王妃身边伺候,对于没有见过临产局面的小丫鬟们来说自然免不了的慌乱。

    凉王李老三更是在房外不停的踱着步子显得很是焦急,王妃这次临产的产婆也是这凉州最好的产婆。

    凉州民风剽悍,便也有些性情传到了女子身上,所以粗枝大叶也成了凉州女人的性情,这就更需要产婆的叮嘱。

    凉王妃身为从京都来的公主,来到这凉州也算是跟着李老三受苦来了,不过对于生产之事反而令产婆轻松,比起正经的凉州女子来说,凉王妃算是一个极好伺候的主子了。

    一个行色匆匆的小丫鬟向着正在门外踱着步子的凉王李老三奔去,望见了小丫鬟慌张的面容,便是此刻紧张不行的李老三也不忘出口喝道:“紧张什么?老子的媳妇生孩子,你们紧张个屁!”

    虽然凉王平时是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但是真的是对吓人极好,这小丫鬟也就就是瞬间被凉王吼道之后,也就恢复的心智,急忙对着凉王说道:“老爷,门外有个自称是蛮荒山混元观宣虚道人求见,老爷您见是不见?”

    唐国是以道教立国,所以道人在唐国极受尊重,哪怕是一个荒野小观,其香火也不会少到哪去。

    “宣虚道人?可是那个道行威震凉州的宣虚道人?”凉王突然想起一个道人的名讳,似乎在这凉州已有百年,便是唐国未立的时候,就是一方高人,甚至有这宣虚道人乃是真正的一位仙人的说法。

    听到凉王所问,小丫鬟犯了难,道人从外表上来看可不都是一身道袍,手执拂尘,仙风道骨模样,她哪里又认识什么宣虚道人?

    凉王见小丫鬟支支吾吾不知如何回答,道一声:“罢了,罢了,领我去府门外看看!”

    小丫鬟便领着凉王来到青龙街正门前,凉王府不止有青龙街一门,但青龙街一门乃是正门,是贵客进入的门。

    唐国素来敬重道教,家中有喜事,更是以有道人来访为荣,虽然多是些讨要功德的道行肤浅的道人,但也从侧面说明了道人身份的尊贵。

    如今凉王府上王妃临产,而传说中的宣虚道人又来到凉王府,对于凉王来说那可真是天大的喜事。

    刚出府门,一道人便映入凉王的眼帘,凉王一生征战无数,是为数不多的异姓王之一,自然对于观人有一番自己的说道,细看眼前的道人,若是用凉王平时的话来说那就是:“乖乖,真是一个神仙一样的人物!”

    看着眼前不染凡尘,自称是宣虚道人的道人,凉王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将道人引进府中。

    唐国素有临产之时请来访道人给孩子赐名的习惯,李老三觉得一定是个儿子,要请这仙人一样的道长给他那个带把的儿子赐个名,主要目的就是他憋了半年想出来的名字无非就是李狗蛋,李铁蛋之类。(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章 善尸

    (全本小说网,。)

    府上有喜事,多半人家碰上道人前来叫门都会好脸相迎,一是唐国本重道教,尊道重道的观念不仅在皇家,即使是凉州如此荒僻之地也是深入人心的,二来但凡能成为道士的,总归是识得文断得字的,有些其修养更是比那些整日之乎者也的书生们好上不好。

    所以,这道士给孩子起个名讳也算是这唐国的风潮,更是一件十分吉利的事,要说让李老三平日里去亲自迎接的贵客可真是不多,也说明了这唐国的道人地位之高。

    口称宣虚的老道自从穿越回廊,走进了三进别院,来到了李老三的房外之后,只是淡淡的盯着房中没有丝毫的动作,也不曾说过一句话。

    这李老三可是闲不下了,一会看看眼前如仙人一般的老道人,一会看看王妃方向,但是显然是看不进的,毕竟被朱漆房门阻挡,又有帘子防止过堂风,便只能听见里面传来的王妃的痛苦哀嚎和产婆不断的嘟哝,离得远听不清,想来也是说着一些关于生产的专业点的话语,李老三也听不懂。

    “道长可是从那十万蛮荒山中而来?”凉王李老三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的性子,首先打开了话匣子。

    宣虚听到凉王问话,看着屋顶有白光升腾,在李老三看来,他是在想着屋子里看着,实际上他实在注视着白光的一举一动。

    梦有吉兆而有身孕,似乎是帝王家的常用手段,为了凸显出这个人的不一般,将来是成成就大事的人,但多半是后来史官杜撰,当不得真,但是宣虚知道这梦白光而怀孕的吉兆,只怕这凉王妃可是坐实了。

    一念至此,宣虚老道便收了神,望着凉王,凉王看起来不高,亦不是华冠华服,穿的很是普通,应该跟遭早年的草根有关,突然的起势看起来凉王还没有忘本,这让宣虚很是满意。

    凉王身材短小精悍,短短的小胡子,一双眼睛有别样的神采,毕竟是统御过万军的唐国开过大将。

    “王妃怀孕之前,可曾有什么异象?”宣虚发问。

    虽然只是淡淡的疑问,却是来到这凉王府的第一句话,凉王只觉得声音好像是从天边而来,浩浩瀚瀚,却又似近在眼前,如洪钟大吕,直透人内心深处,心中不由得大赞:“这真的是仙人一般,这孩子将来一定不同凡响。”

    凉王深深看了内室一眼,随即对宣虚答道:“回道长,内人起初不曾注意,只是后来日子多了,发觉自己怀有身孕之时似乎梦见一道白光,只是过了些日子,并不确定。”

    凉王说完便看着眼前的道长,以期望道长能讲出个一二三来,或者说是吉兆也好。

    宣虚似乎看透了凉王的想法,便带着笑意开口道:“恭喜凉王,梦有白光,须知黑白生太极,乃是吉兆,大大的吉兆啊!”

    宣虚一句话不仅说了是吉兆,而且是大大的吉兆,这在凉王眼里自然与那些只懂说些好话,然后弄些金银供奉的道行浅末的道人强多了。

    凉王便带着欣喜的说道:“道长也知道,若是家中有喜,有道长上门自然也是大大的吉兆,这孩子的名字可就要麻烦道长来取了。”

    说出此话的李老三明显是松了一口气,前两天他和王飞还因为孩子的名字而吵了一架,这对于异常和谐的两人来说可真是破天荒了,这一番吵闹,着实让下人们心中惊惧。

    王妃身为公主,其笔墨不知比李老三这个粗人好的哪里去了,但是李老三偏偏如同中了失心疯一般,无论王妃起什么名字,就是不同意,但偏偏自己只能想到狗蛋之类的词汇,结果就闹到现在孩子的名字还是没有起,今天见了道长干脆让道长起一个,一来是传统,二来若是名字难听,就别怪他这个凉王将道人轰出去。

    “名字贫道十月之前已经想好,就叫“李元”。”宣虚颇有一种高深莫测的意味。

    “元”字,有第一,居首的意思,又有周元复始之意,乃是一个充满了道家气息的字,凉王听到之后,似乎是冥冥之中的定数,对这个字极其的满意。

    但是喜悦之后想到的是眼前的道长似乎说是十月之前已经想好,若不是吹牛的话,那道长已经关注这孩子已久,莫非道长真是那得道的高人,是那远在天阙的神仙,下了凡,专门为了他的儿子。

    而且“元”字用在女儿身上似乎不好,那就已经确定自己王妃那肚子里的种是个男孩,想到这李老三就觉得自己真不愧是个带把的,连孩子也是个带把的。

    方才凉王一番没由来的猜测,竟然真的将此事猜了个七七八八,也当真是奇特。

    “道长,你刚才说是十月怀胎之时已经注意到了我那未出生的孩儿,这是为何?”凉王此时一脸的不解。

    宣虚应道:“你这孩子乃是顺应天道而生,今世注定不凡,便是王妃有孕之时,天有异象,只是似你等看不透罢了。”

    三尸化鬼,善尸、恶尸降生于一处,这便是凉州,实在出乎了宣虚的预料,没想到善尸、恶尸降生于一处,只怕将来会有一番碰撞,但对于他那个宝贝徒弟方元来说,这是好事,天大的好事。

    若非有违天道,他便可以立即将此二子的情形告知方元,但是天道不可为,而他却也没有想象中可以那么无拘无束的自在行动。

    那人已经追了他不知多久……

    随着宣虚的所说,便愈发的高深起来,李老三没有想太多,虽然身为凉王,但是骨子里他仍然是一个男人,自己的儿子尚且未出生之时便已经受到了道长如此的看重自然是心中欢喜。

    这时宣虚也便再次开口道:“凉王,你这孩子天生与我道家有缘,更是先天道根之体,不如生下来之后给我做个徒弟如何?”

    按道理来说,眼前的道长应该不似那种行走江湖的道行浅末的道人,但凡是来自蛮荒山的道长无一不是道行深厚的道长,但是想到收徒,李老三不懂什么俗家弟子,只是想到了出家之后便要遵守戒律,若是孩子还未出生,就先给孩子设定了戒律,万一不能成家,他岂不是连个子嗣都没有了!

    也是似乎看出了凉王的顾虑,宣虚便开口说道:“凉王不必多虑,只是教这孩子识文断字,阴阳八卦,五行学说,当然若是此子福缘深厚学得个一招半式的仙法对于他也是极好的。不会有什么戒律,就当是贫道私人收徒好了。”

    “如此,那便好,真他奶奶的好,我这儿子还没生下来,就先有了道长好本事的师父,只怕以后不飞黄腾达也难!”李老三此刻没有掩饰他的粗鲁,真正的将眼前的道长当成了孩子的师父。

    凉王很奇怪,自己是百千场战斗中厮杀下来的人,对于陌生人本就有一种先天的怀疑,但是眼前的道长仅仅是在三言两语之间,就让自己觉得非是自己孩子的师父莫属,真的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李老三将其归咎到道长的实力高深莫测之上,对于他这等俗人没有防备也是应该的。

    事已至此,凉王便已经将自己儿子的未来都交给了一个只见过一面,只听闻其名声的道人,真是有些令人匪夷所思。

    一旁凉王府的下人们,有诸多在内室也就是在凉王身前候着的,听说凉王将未来的小少爷交给了一个道长,也是心中惊起不已。

    此时,在内室的王妃一声声嘶力竭的惨叫便将凉王的心神吸引了过去,听声音应该是到了关键的时刻,此时产婆的语气也开始气促起来,不停的说着王妃应该如何吸气、呼气,一旁的小丫鬟们也是脚步声频频,显然也是极其的忙乱。

    凉王听到王妃惨叫之后,便立即觉得揪心不已,想到处自己在战场之上胳膊差点被人砍断的时候,也未曾发出过如此的惨叫,应该是真疼,疼得厉害才对,凉王心中顿时紧张不已。

    宣虚望着此刻紧张的凉王宽慰道:“凉王,不必如此,孩子的名讳你我都已经商量完毕,又岂会有事!”

    若是善尸未生便胎死腹中,那才是真的滑天下之大稽,这种事断然是不可能发生的,母子平安,这是宣虚本就已经算好的,也是天道的决意,不会有任何的意外。

    凉王听到宣虚如此说,心情稍微安稳一些。

    此时,内室中便传来一声响彻每一个人的耳边的啼哭,中正有力,底气十足,令人不觉得烦躁,反而令人心神清澈,便是一个小孩子的哭声就有如此的异象,实在是令人惊奇。

    这一声啼哭,透射进凉王的耳中,感受着心中的那种异样的感觉,似有发人向善的深省,凉王心中当即涌出一个想法,此子不一般,似乎带着秘密而来,军人天生的敏锐,让他再次看向宣虚的时候,便觉得此事的蹊跷之处。

    凉王小心推门,来到内室,得知母子平安之后,道一声:“爱妃,辛苦。”

    之后便离开,准备宴请宣虚去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章 恶尸

    (全本小说网,。)

    凉州西北蛮荒山中,万籁俱寂之中隐藏着唐国最原始的,甚至是整片大陆最原始的危险。

    虽是万籁俱寂,实则蕴藏有极大的风险,突然隐有风雷之声传来,只是一瞬,在湮没在万里蛮荒山中,显得微不足道。

    但却有一只棕黄野马,被一只猛兽叼在嘴中,仿佛在说着刚才的风雷之声就是他所发。

    体形似虎,斑斓花纹,威猛异常,王者的蔑视俯视着蛮荒山,此虎显然在蛮荒山也是食物链顶端的存在,口中不停的有白气升起,那野马的尸体被其叼在口中,不时的有涓涓细流留下,是那野马的血,一匹野马本就与寻常的虎差不多大,足有一人多高,但是却被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