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仙在大明 >

第77章

仙在大明-第77章

小说: 仙在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基说着,对着朱桂重重施了一礼。

    刘基心中也是无奈,因为现在的阴司与他想象中的不同。

    他下来后,仙神高高在上,处理实事的,还是他们这帮人。多年的累积,小山一样的文案。如果说,他还可以处理的话。

    那么,律法所在,大明阴兵,他调不动。

    没有执行者,他就是规划的再好,也没用。

    打理阴司,调和阴阳,事关他成神的关键,刘基自然是卖力气的。

    不仅短短时日,规档了小山一般的文案。更是找到了解决方法……太子之死。

    是的,太子必须死。不仅生死簿上写有他的死期,同时,大明阴廷也需要一掌舵人。至少要能够调派明兵。

    这样的事,大将军不行,兵部也不好使,唯有大明的拥有者才名正言顺。

    皇帝正好,只不过朱元璋死期未到,太子到了。正好有鬼在皇帝面前杀人,所以刘基便派出车马来请朱桂。

    目的只有一个:不要再救太子了。

    刘基一拍脑袋,是我糊涂了。于是一堆律法从库中搬运出来。他这是让朱桂知道,不是他刘伯温不通人情,实在是律法无情。

    只要阴廷有了主事人。什么厉鬼于帝王面前杀人,又怎么可能再发生。

    朱桂打开书,一应律法尽皆扫描入系统。

    一炷香功夫,朱桂放下最后一本律法书,抬头道:“原来是这样。”

    阴律上写明了当代王朝的义务与责任。表面上看,这也是历任帝王,不断努力的结果。

    很可笑不是吗?仙神已经不要的东西,却是低层次的人所争抢的。

    帝王们活着要当帝王,死后还要成就阴神。一切都在这书中。

    只不过这个地球已经灵气干枯,不出修士,只能转修神道。

    毕竟只有神道才可以修香火愿力,得百姓供奉而不死。

    看到这样的阴律。朱桂沉思着。因为这已经不再是太子死活的问题,而是神道传承的问题。

    而刘伯温很明显成为了此道的维护者。

    刘基没有出声,他只是在静静等着,因为大势在他。不要看他显露出为难的表情,但是他更是一位谋士,身为谋士,自然是明白当某个利益成为一个集团的利益时,便是大势所在。一如他当年辅佐陛下集中兵力先后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我建议陛下一方面脱离“小明王”韩林儿自立势力,却另一方面以“大明”为国号来招揽天下义师的民心……

    刘基并不全是在吹牛逼,他这么说是有其目的的……他在通过自身经历在提醒朱桂,只要违反了“大势”,哪怕强如蒙元,也是有死无生。

    之所以说的这么委婉,主要是因为要死的人是太子。刘基毕竟是做臣子,不好太过无情,所以他要讲自己亲身经历的大元与明朝,希望可以点醒朱桂。

    当然,说白了,他是在甩锅。以防太子下来后,他们不好相见。

    甚至说的极端些,万一太子记恨,免了他的职。没有香火滋养,他还怎么成神。

    “阿弥陀佛,本以为哪里的小人装神弄鬼。原来竟是师兄。”

    城隍阴司突然闯入一个和尚,眼眶是三角形,如同病虎一般,天性之中露出杀戮。一应鬼差不敢阻挡。

    “原来是师弟。师弟精研三教,修为大进,可喜可贺。”

    “阿弥陀佛,有何可喜。师兄为长,已习得大道,师弟却不过是研习阴阳术数的小道罢了。”

    二人你恭喜我,我恭喜你。一点儿也看不出他们积怨之深。

    当年刘基与姚广孝同出一门,然而姚广孝长相不好。眼眶是三角形,如同病虎一般,天性必然嗜好杀戮。所以只得授阴阳术数。也因此他转投了佛门。

    一场靖难,基本上就是他们师兄弟的恩怨引发的。

    师兄要成就阴神,他就破坏它。

    但是只从他们的对话,是一点儿也看不出这些的。

    “师兄为城隍,封王建庙,诚是可喜。”姚广孝又夸。

    “我封王建庙,统领阴司,成就神位,确实可喜。”

    输人不输阵。自己在阴司的为难,他可以对十三皇子这样的陌生人说,但是绝对不许他对叛门而出的叛徒露怯。

    相反,越是对叛徒,他越要告诉对方自己过的有多好。(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52章、别人家的孩子

    (全本小说网,。)

    “好,好,好!师兄果然了得。师弟我精研三教,今日当见识一下城隍爷的威风。”

    姚广孝本就是嗜杀之人。虽然拜入佛门,但从未守过空。一心修今生。

    但是叛门十年,一无所得。再相见,师兄却已经成神。以他的性子,又如何可以忍?

    他突然出手,朝堂上扑来,这一扑如猛虎扑食,挟风而来,数丈的距离一扑即至,转瞬间离许仙只有数尺之遥。

    刘基身上倏地现出城隍佛光,耀眼夺目。

    而这神光对肉身威胁不大,却最是克制出窍阴魂。

    姚广孝以神魂入城隍阴司,本就不是他的主场,再为这城隍神光一照,只觉得遍体若烧,还要凭着一股凶姓勉力前进,但越前进就越是痛楚,仿佛要融化了一般。于是再也支撑不住,落在地上。

    这边不支,便有鬼差上前按在地上,拿锁魂索牢牢绑定,心里气恼,大觉在这位新大人面前失了颜面,又狠狠补了几脚。也不怪他疏忽,平日的鬼魂,大部分浑浑噩噩,连神智清明的都少见,就是有,见了城隍,哪个不是股栗如筛,面如土色。真正不怕鬼差的的强鬼,说实话,他也拘不来。

    今天这主动闯进来的和尚还是第一次。

    刘基若无其事,翻开桌上的生死簿,这生死簿甚是有趣,天下城隍人手一本,但最关键那一本却一直掌握在冥府手里。算是分出力量给他们使用。其人生平,事无巨细的记录下来,但大限未至,只显示寿元。只有大限将至,需要审魂的时候才用来现实一生的功过,正所谓“盖棺论定”,说的便是如此了。

    刘基一边寻找师弟姚广孝的名字,一边观察朱桂。只不过朱桂丝毫不受他城隍神光的影响。

    刘基是走在成神的路上,朱桂是解锁了神性。正是“一达此境,天数不及神通,我命由我不由天。”

    除非刘基完全掌握神权,并且像《西游记》中,阴差对孙悟空一样,强行勾魂。否则他的城隍神光对朱桂是无效的。

    当然,强行勾魂就要承担强行勾魂的后果,除非朱桂甘心就死,否则,最后仍是免不了做过一场。

    观察朱桂的同时,刘基手上没停,运转法诀,生死簿自动翻转到姚广孝一页,念道:“姚广孝,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闇,号独庵老人、逃虚子。长洲人,精通三教,与明初儒释道各家学术领袖都有不错的关系。然嗜杀成性,不得善终。寿余二十有六。”

    姚广孝听了,勃然大怒,奋力挣扎,挣的那锁魂链吱呀做响,口中吼道:“我不服!我不服!做师兄弟,师父把什么都传了你。你出山,为明皇效力。我起过一卦,卦上说你为王前驱,兔死孤悲,心寒而死。但是大明立国二十五年了,你一直不死。好容易听说你失踪了,你却成了神。为什么?”

    压着他的鬼差骂道:“这疯和尚,驱逐鞑虏,复我中原。大人自然当得一尊神位。你学艺未精,卦向不准,怎敢来此撒泼。”

    闻此一言,姚广孝一呆,而后目呲欲裂,更加奋力挣扎,口中吼道:“不可能的,不可能!我精研三教,与各家学术领袖为友……”

    姚广孝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从小他便是别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直到遇到了刘基。

    至正三年因检举监察御史职,得不到朝中大臣的支持,还给了刘基许多责难,刘基只好上书辞职,过起半隐居生活。

    但这也是姚广孝噩梦好开始。

    刘基隐居时,不仅得师父真传,更是与竹川上人、照玄上人等方外之士时相往来,也和刘显仁、郑士亭、熊文彦、月忽难等文士诗文相和。

    姚广孝本以为这是师父传他衣钵的原因,也学习他,与儒释道各家学术领袖都有不错的关系。然而师父却说他错了,向道之心不诚。

    为什么?

    明明我这么优秀,师父却视而不见?

    现在他成了神,自己却要死。他又怎么会服气?

    堂上刘基平静道:“我给你这个机会,你该如何?”

    姚广孝也知现在刘基是城隍君,但他一生从不服输,哪怕是面对神鬼,到此间也面不改色,直梗梗道:“我有向道之心。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当逆天改命,让师兄知我绝非二十六寿。”

    知道师兄成就了神职,自己却要为凡人而死,姚广孝也不气馁,深信人定胜天。

    刘基道:“松绑。”

    “你是姚广孝?”

    朱桂听了一会儿,也明白姚广孝寿元未尽,刘基必须放了他,除非刘基不要神位。

    他这神位本身便是审死放生,阴阳有序。死者入地府,生者归阳世。神权如此,更改不得。

    但是,这毕竟是姚广孝。杀了他,是不是就没有靖难了?

    朱桂心中沉思,而姚广孝这才注意到刘基身边的朱桂。

    “不知这位是?”

    他一开始以为是刘基的属官,现在看来却不像。而刘基对他的态度,也不像上司对下属。只要不是刘基,姚广孝都可以心平气和。

    “这是人间帝王十三皇子。也是一位真正的有道修士。上次太子寿尽,便是他救了回来。”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

    这都是一步三计的人物。拜请朱桂收手是一方面,但他也绝对不仅仅指望朱桂的收手。

    神,秩序守责。仙,逍遥自在。

    神又怎么会寄希望于仙的守规矩。所以他才故意对姚广孝说。因为他知道,但凡他干不成的,姚广孝一定会干成,因为他要证明比自己强。

    “原来是道友。贫僧有礼了。”

    果然,姚广孝一听,燃起了熊熊斗志。

    朱桂意味深长的看了刘基一眼:但凡谋士,就没有简单的对错。

    然后他看着姚广孝说:“我希望你不要在中原造太大的杀孽。否则,哪怕你阳寿未尽,我可以延寿,也可以夺寿。”

    朱桂知道朱允文与诸王的矛盾,从来不是姚广孝。姚广孝只不过是帮助一方赢了罢了。

    哪怕没有姚广孝,这矛盾也早晚有一天会爆。到时候,死的人也许更多。

    而朱桂既然知道了历史的走向,留下他的性命,通过他,来阻止战争对中原的危害,未尝不可。(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53章、收获

    (全本小说网,。)

    “阿弥陀佛!贫僧从不杀生,贫僧持戒……”

    听到朱桂有放他一马的意思,姚广孝立即拿他是和尚说事。

    哈?姚广孝不杀生?

    朱桂摆了摆手,都不稀的说他了。

    这师兄弟俩。师兄扶了朱元璋,师弟便拉朱元璋的继承人下马,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比师兄强。

    对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说的。也就是万一他杀戮成性,随手打杀了也就是了,反正本就是个搅屎棍。

    那姚广孝脱了枷锁,如猛虎出笼,高呼一声佛号,大步流星而去,在堂中掀起一阵旋风。刘基惊道:“皇子就这么放过他?”又苦道:“我这师弟好胜心强,此次返阳,必不甘心,来日必成大患。”

    “我信了你的邪!”

    朱桂假笑。

    这等谋士表面一句,背后一句,也不知哪句真假。朱桂看了会刘基的表演,也就离开了。

    “大人为何不像十三皇子解释清楚?”朱桂离开,才有鬼差开口道。

    大明阴廷没有主事人,调不出阴兵,但也不是一条活路也没有。刘基还可以向十殿阎王借兵。

    只不过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几次借兵,他都让小鬼耍了,吃了闭门羹。

    这对一个谋士可不友好。

    刘基没好气道:“说什么?我是请他送太子下来,还是让他自己下来?”

    “太子吧!太子一来就有兵马了。”

    迎接朱桂的鬼差鬼使神差道:“还是十三皇子好。十三皇子的功法与鬼有益。”

    “咦?你怎么知道?”

    “我当然知道,是我迎接……”

    唉!这就是鬼差。贪、滑、黄、毒……尽是歪瓜劣枣,连个商量的人也没有。刘基也很无奈。

    也就是十三皇子不在了,否则真心会嫩死他们。

    ……

    阳光明媚,万里无云。

    从城外城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