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仙在大明 >

第239章

仙在大明-第239章

小说: 仙在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边是卧室,老式的木床,右边是厨房,还有一个烧火的土灶。

    突然,一个看上去七八岁的小孩走了出来。一开始铁铉都没有看到他,直到他自己走了出来。

    铁铉对旁边显得有些怯生生的小男孩挥挥手,示意他走过来。

    小男孩有些怕生,叫了几次,他才走过来,同时歉然道:“大人,我爷爷不是故意的,他真的不是故意的。”

    孩子虽小,却也明白自己爷爷天天这么骂人,有多不遭人待见。立刻先替老人道歉。

    “嗯嗯,我知道,叔叔不怪的。”铁铉愣了一下,直接承认了自己叔叔的身份。按照大人的规矩,这孩子可是不够资格叫他叔叔的,但是为了案子,他认了。

    “对了,你知道你们家的事吗?”

    小男孩点点头。

    “那你爷爷有没有说是什么事吗?”

    “爷爷说,爷爷说…………”

    小男孩有些难以启齿,掐着自己的手指,似乎是在犹豫着该说不该说。

    “放心吧,和叔叔说,叔叔不会告诉别人的。”

    “爷爷说,是族人们贪图享受,为了那点钱,连地下的祖宗都不要了,祖宗泉下有知,都得气得跳脚。

    爷爷还说,他们为了过上的日子,还和上面什么人勾结,硬生生地把整个县城都卖了。

    他们是卖了县城,才有的大房子住。”

    铁铉闻言,点点头。

    作为一名读书人,他是知道许多事都是有内鬼的。

    比如匈奴与汉朝死磕,便是因为一个太监。

    戏谑傲慢的对待来自汉朝的使臣,每每匈奴内部遇重大决策以及对汉朝作战中,总会有此人积极出谋划策的身影,甚至在临死之前还不忘对付汉朝,竟向匈奴单于献上以病死的牲畜污染水源,搞细菌战,以拖垮汉军这样的毒计,此人便是汉朝文帝时期的宫廷太监中行说。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中行说从最初卑微的汉朝宫廷太监到匈奴单于重要谋臣的转变就很好的诠释了这句话。起初中行说作为一名小小的宫廷太监,在深宫中干着小心翼翼伺候主子的活,似乎这一生就这样平淡无奇的交代待这宫里,然而这一切被一场和亲外交彻底打破。

    那时所谓和亲不过是汉朝为了和匈奴保持和睦相处关系的一种巧妙维系,其实说白就是汉朝胳膊还不够粗,拧不过匈奴这只大腿。为了能够长久保持这种和睦相处的关系,从高祖刘邦时起,惠帝、吕后、文帝、景帝及汉武帝初年不断有宗室之女嫁往匈奴,作为和亲公主以及陪嫁公主、宦官等人命运可想而知。所以当中行说一听文帝要让自己跟随和亲公主,入漠北陪侍到匈奴,心里自然是一千一万不愿意也无济于事,史书记载中行说被强行派遣,怨恨之下曾对汉文帝说过这样一句话:“必我也,为汉患者。”啥意思?说白了就是:“我如果到了匈奴就肯定会威胁到汉朝。”这句话虽然很牛,但是当时汉文帝根本不以为意,不过一太监,还是去漠北苦寒之地的匈奴,料定掀不起多大浪花来。恰恰是文帝的不以为意,让匈奴得到一个汉朝通,让汉朝十数年深受其害。

    同样,大明的倭乱,不也是因为朝廷的闭关锁国吗?

    小人物未必做不了大事。

    摸到大鱼了。

    铁铉双目一亮。(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30章、甲生

    (全本小说网,。)

    对于这次走访,发现了这么重要的线索,铁铉当然是开心的。比起什么复仇,这件事如果调查出来,比什么都要“政治正确”。

    “你爷爷还说了些什么?”就是黄子澄也忍不住问道。

    “他叫我晚上不要乱跑,说最近不安生,有脏东西在村子里乱窜呢,我问爷爷是什么,是不是狐狸还是野狗,爷爷也不告诉我。”

    脏东西?

    乱窜?

    晚上才出来?

    铁铉与黄子澄互相看了一眼,心里慢慢地琢磨着。

    当然,心里琢磨归琢磨,是绝对不会冷场的。因为对方还是个孩子,一旦冷了场,再想顺利问出些什么,可就之容易了。“对了,你们家隔壁邻居,你知道吗?”

    铁铉指着隔壁问道。

    其实许多时候,孩子的口供要比大人靠谱多了,特别是记性好的孩子。

    并且记起有顾虑的大人,孩子们会说出他们看到与知道的一切。

    “隔壁?你们为什么想知道隔壁?”

    “怎么了?隔壁不是没人住了吗?你为什么这么害怕?”铁铉皱眉看着这个孩子,他刚才只不过是不想冷场,也不想让孩子警觉,才故意从孩子身边说起,却没想到他会这么害怕。

    “不?有人,有人……我看们过……”孩子有些疑惑,因为隔壁明明是有人住的。

    “有人住?金家还有人吗?”

    “不!爷爷不让说。我不知道。”

    “孩子,你别紧张,我们只是随意问问……”

    “你们在干什么?”

    铁铉正要再下去。这时候,洗菜的老大爷进入屋内,头一转,赶紧安慰孩子:“没事,没事,不怕的。”

    “老人家,你们隔壁还有人住吗?”老人进来,铁铉也没有回避,反而直接问道。他是官,这是他的权力。

    “这样么?”

    洗菜的老大爷看不出是喜是怒:“我劝你们,不要打听隔壁的事,否则,她会跟着你们。”

    “跟着我们?老人家,你能仔细说说嘛?”

    铁铉很有兴趣问道。这是他的习惯,他知道老人们喜欢聊天。不管他们聊的有多不可思议,只要你信了,听着,老人便愿意跟你聊。

    “不要问,不要问。我什么都不知道。”从未有任何表情的老人突然面色惊恐,不停后退,“快走,不然,你会害死我们。”

    “长者,我们没有恶意,我们只是想打听我中原百姓的现状……”

    黄子澄开口道。他一开口,便自带正气,而正气是安抚人心,壮胆的作用的。

    “你们不明白她的恐怖,她还在,她一直都在,她一直看着你,趁你一个人的时候,她会出现在你的面前,然后把你制成傀儡……”

    “爷爷,我怕!”小孩来到老人身边,牢牢抓着老人的衣服。

    “不伯,不伯,爷爷不说了,不说了。”

    老人很疼孩子,见孩子害怕,也就停了话题。“对不起几位,我孙子还小,不好说这些。”

    “老人家,要不咱们换个地方说。”铁铉不愿意放弃。

    “我们农村里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你们走吧,关于其他的事情,我不知道。”

    然而老人拒绝了。

    铁铉和黄子澄面面相觑。当老人不愿意开口,他们也没有办法了。毕竟对方是老人。中原是不允许对老人无礼的。

    要走的时候,七八岁的孩子突然在背后说道:“记住,不要问了,赶紧走,要不然,她会出来,会出来,制傀儡……”

    “孩子,回来。”

    洗菜的老人端着菜,缓缓回屋:“孩子,我给你,做饭吧。”

    “这个老金头,他什么时候有的孙子?”这时候,陈家下人喃喃自语道。

    “怎么?他没有孙子吗?”铁铉问道。

    “他连儿子都没有。”陈家下人说。

    “或许是老人收养的。”黄子澄非常正人君子道。

    人间正道,是他深信的。所以孤独老人收养了一个孩子,完全没有问题。

    收养?

    倒不是不可能。毕竟老人的身体看上去,还显得很好。

    铁铉随意多看了一眼,突然心中一动。

    因为他发现,那个老人,他走路的膝盖,居然没有弯曲。

    要知道,平常人走路,膝盖都是会弯曲。更不用说一个昂首阔步的老人,似乎没理由走路不弯膝。

    而他,则是僵直着伸出去,然后落地。

    这样子,简直像是僵尸一样。

    “鼎石,看什么呢?”黄子澄回头好奇。

    “那个老人,走路有些奇怪,特别……僵硬。”

    “年纪大了,走路难免和正常人有些差别,话说,像他这个年纪,咱们能不能走路都说不定呢?”黄子澄自嘲一笑,又说,“你放心,他不可能是僵尸。”

    铁铉想了一下,觉得也对。如果对方是僵尸,应该怕黄子澄才对,因为黄子澄是个有浩然正气的男人。

    “走,咱们去隔壁看看。”

    黄子澄建议,铁铉便一起走了过去。

    隔壁是木屋,从外表看,已经破败的不成样子了。

    木屋依山而建。在风水是青山低头,育人有情。房屋外面几乎已经长满了各种杂草。

    铁铉他们没有说话,而是走了过去。

    中原人的建筑一直都是这样。不是依水,便是傍山。

    而这个房子也因此显得生机勃勃,树叶,杂草,直接从屋中生长出来。

    走的越近,越不像是房子。

    从门窗向里面看去,里面有棵树。隐隐约约地还能够看到一些半成品。在适应了之后,更是发现一些已经损坏了的木偶东倒西歪的躺在地上。

    不少木偶已经发了霉,当然,还有不少已经上了色的木偶放在架子上。

    这些木偶由于已经上了色,上面有桐油,所以保存的还算完好。

    “金家以前是演皮影的。”看到这么多木偶,铁铉判断道。

    “是的,大人。听老一辈说,元人很喜欢皮影,当年元人的政务官设有八位食五品俸禄的官员专管影戏。政务官们逢年过节等喜庆日子还传皮影班进宅表演。当时的金家影戏班白天演木偶,夜晚则于堂会唱影戏,有不少人去看。

    到了后来,越人突然攻破府城。烧杀劫掠。金家不少人也就死在了那里。”

    说起来唏嘘。他们只是演皮影,唱戏的,杀他们干什么。

    但是对于侵略者们来说,唱戏的自然是该杀的。明面上,是汉奸,谄媚元贼,他们代大明清贼。至少他们上表的折子上是这么说的。

    但实际上却是他们的戏服。

    华丽是他们的原罪。没有,所以便抢了。

    抢的时候,再顺便杀个人。这事没毛病。他们一直是这么干的。

    “大人,这里可是死了不少的人。还有人说这里闹鬼,所以没人敢来这里。”

    陈家下人只在外面解释,一点儿也没有进去的打算。

    “你们是谁?”就在这时,一个穿着老式短打的男人走了过来。

    他看起来六十多岁,目光狐疑的一扫,“我是这里的甲生,你们无缘无故的,来这里干嘛?”

    保甲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时代长期延续的一种社会统制手段,它的最本质特征是以“户”(家庭)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而不同于西方的以个人为单位。儒家的政治学说是把国家关系和宗法关系融合为一,家族观念被纳入君统观念之中。因之,便有了汉代的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唐的四家为“邻”,五邻为“保”,百户为“里”,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提出了十户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元朝又出现了“甲”,以二十户为一甲,设甲生。

    这是基层的统治手段。如果有外人进入甲生的辖区,甲生便必须过来过问。

    甲生制度在元末明初很是普及,是元朝用来控制地方的手段,直到明朝建立,才重新化甲为村。而这里,由于是越人统治,自己也就是保留了甲生制。

    比起自己胡乱搞出来的制度,他们更习惯于照抄中原的制度。

    当然,这个照抄,是对他们好,他们才抄的。

    像是对他们不好的。比如保留中原人的自治权什么的,他们是绝对反对的。

    “原来是金忠大叔。”陈家下人迎了过去,“我是陈家人,奉我家老爷之命带上国大人转转。”

    陈家下人的介绍,没人觉得不对。一方是牢牢对中原人的控制,一方是对出国中原人的不再认可。

    民心便是这么来的。

    虽然他们是中原人,但是宣传的多了。中原也便成了遥远,是他国。

    像是金忠他们,不是不知道自己是中原人,但是离开的久了,也就习惯了。

    其实这样的事不仅仅发生在东方。西方也是。西方人便一直不承认美洲人是欧洲人。所以才有了船茶事件,也才有了美利坚的诞生。

    果然,金忠点点头:“原来是上国的大人们啊,不知大人干嘛来这鬼地方了。”

    他手里提着一些米和一些盐巴,瞅了瞅手里东西,解释一下:“我这是给金爷送吃食。”

    这是很正常的事。古代官府不下乡,也就是说朝廷统治力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