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仙在大明 >

第139章

仙在大明-第139章

小说: 仙在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品过来,然后在中国换一点东西回去。来华的人员、时间、所带的商品品种和数量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这其实已经不是什么贸易了,因为其本身全无经济意义,尤其从经济价值上分析,中国完全是“亏本买卖”,别人“朝贡”的东西值不了多少钱,而我们的“赏赐”却格外丰厚,这就是所谓的“厚往薄来”。用朱元璋的话说,那些不知礼仪的小国既然万里迢迢地来进贡,诚心表示倾慕,那么我们在赏赐的问题上就不要斤斤计较,“以示朝廷怀柔之意”。而到了洪武二十七年,晚年朱元璋以“海外诸夷多诈”为由,将这种没有商业价值、纯出政治目的的“朝贡贸易”叫停,只允许周边两三个小国照常“入贡”。对外交流的大门就此彻底关上了。

    朱桂知道如果宋元时期这种海外贸易的势头得以保持并发展下去的话,中国历史的面貌将会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样子。

    既然知道那就干。虽然他最终的目标是成仙,但是在飞升之前,他依然是一个中国人。更何况朱桂现在确实也需要人手。

    不说现在的中原有多少人愿意跟随朱桂的,退一万步来说,就算老朱疼儿子,让朱桂挑选自己的幕僚集团,他都不一定能找到合适自己的愿意跟自己扬帆天下的士子。毕竟讲了几千年的儒学,“不远游”已经深入人心。而相比之下,这些有了实际经验的海商的后代们,他们的进取精神反而是非常适合朱桂下一步发展计划的存在。

    历任君王可以扭曲华夏,朱桂觉得自己怎么说也已经超凡了。不改变一下华夏民族的现状,他还算什么华夏人。这个大航海初开的时代,没有大明怎么行?

    “殿下准备怎么回应他们?”候保小心看向朱桂,又忍不住道:“殿下。这事儿还与前宰相胡惟庸通倭有关,企图里应外合造反。而“倭寇”的首领及基本成员其实大部分是中国人,即海上走私贸易商人。”

    “呵呵。已经死了那么久的人还说他干什么?而且这帮海商后代与他又有多大的关系?”

    朱桂不是学历史的,只不过处于这个时代,作为一个经历者自然要多了解一些情况。

    胡惟庸通倭云云,那只是朱元璋的欲加之罪罢了,说这是他实行海禁的原因更是荒唐,“倭寇”的出现与胡没有任何的直接联系,因为早在胡惟庸案发之前,朱元璋就已经在进行海禁了。商人之所以要冒险到运用武力和强大的国家机器对抗,要害在于朝廷的海禁政策断送了他们的财源,也就是说,是海禁酿就了大规模的海盗集团,而并非海盗的肆虐催生了海禁政策。

    换句话说,如果朱桂在南疆开海,海盗自然也就不会存在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73章、以“大义”的名义

    (全本小说网,。)

    而且就朱桂对朱元璋的了解,他会禁海并不是什么仇,什么怨,而是恐惧。

    朱元璋出身田野,后来一步登天,尽管他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其身份意识却还是牢不可破的;他的言行表明,虽然穿上了龙袍,可他仍然不过是一个“小农”,一个帝国深宫里的小农。

    长久在内陆生活的人,初见浩翰的海洋,都会有一种眩晕感。而对一个企图控制他人的统治者来说,其心理就愈加微妙。海洋在他眼里,太不可测了,如果在此之前,他还对自己拥有的力量信心满满,现在他却陷入了迷茫。就朱元璋个人而言,还有一些现实的因素,在加深他这种沮丧的感觉。

    元末朱元璋削平群雄,濒海的一支力量—方国珍部虽然多数投降了他,但还有部分则扬帆海上,继续与他为敌。对陆地上的负隅顽抗者,朱元璋可以穷追猛打除恶务尽,可是面对海洋,他却只有望洋兴叹,海洋让他既恼怒又恐惧。在明朝之前,元朝大军远征日本,因突起的飓风几乎全军覆没,也使朱元璋印象深刻。

    得天下过程中,受了太多憋屈,所以老朱大量造船。然而远洋海船这玩意儿,不是皇帝一声令下就造的出的,它需要技术积累。

    朱元璋一直到死,都没看到大明的远洋海船成军。所以,尽管日本国王曾经多次在外交文书中使用挑衅性语言,他还是一忍再忍,并作为祖训,一再告诫子孙不要对海外用兵。

    所以朱桂用东瀛的金山银山挑逗他,他才会无动于衷。

    非不想,实做不到。

    但是也正因为他做不到,他是“小农”,所以他希望儿子可以做到。分封诸王,其本质便是鞭笞天子的打算。

    只不过老朱的这一想法没有贯彻下去,历史上当太子朱标死去,疼孙子的心一下子占据了上风。

    所以,不要拿老朱当一个枭雄看。只要把他当成一个走出田野,拼天斗地为了活下去的人就可以了。

    年轻那会儿,豁出命的拼,无所不用极。有了儿子,又一心让儿子们青出于篮。当培养好的继承人死去,他才发现自己老了,起了守业的心思。

    这才是老朱前后政策巨大变化的原因。

    这么一来,朱桂不得不庆幸自己提前出来。因为太子一死,老朱的目光会从儿子转到孙子身上。

    也就是太子一系上。

    人就是这样。在的时候不觉得,一旦太子真的死了,其心态也就变了。而这个人如果是皇帝,那么变的便是国策了。

    历史上的朱桂为什么会被朱棣收拾了。就是因为一心为孙子的老朱到了晚年,根本不是为了大明把自己的十三儿子封到代县。他是为了自己的孙子,让十三子去限制四皇子。

    这么一想,太子朱标时期朱元璋的布局与太孙朱允文时也的截然不同,也就可以理解。

    似乎他很了解自己孙子的能力,那些个不征之国,也是留给他孙子朱允文,而不是留给大明的教诲。

    换句话说,朱桂想在朝廷的支持下灭国,就得尽快。绝不可以拖到确立朱允文的时候。

    只有尽快的强大起来,才可以在没有朝廷支持下,继续做自己想做的事。

    毕竟朱元璋还活着时,还有一份亲情在。一旦朱元璋没了,朱允文……呵呵。

    “朱将军立即派人接手城防。本王带人取回军用物资……”

    想明白之后,朱桂立即下达命令。时间不等人。这南疆,他取定了。

    “殿下,他们已经投降……”

    侯保与冯贵身为文人,还想再劝。朱桂却一挥手道:“这里是本王的封地,越人拿我国土百年,也是时候还回来了。这是军令,违抗者,军法处置!”

    比起文人,朱能是完全遵从朱桂指令的。

    对军人来说,什么友邦,什么藩属国都没有自家利益更重要。

    表面上说一套,背地里又做另外一套,表面上说的好听,看起来很好欺负,但是背地里下手又黑又狠,让你防不胜防,猝不及防,一招毙命,大多数时候就能让你完蛋。

    这就是中国从古至今的一贯做法。而这一玩法做的最出色的就是朱棣了。如果不是朱允文个傻逼挑衅,还把皇位丢了,朝鲜半岛肯定会让朱棣拿下。

    朱棣一直不帮朝鲜李朝取得大明藩属国的地位,便是为了占领大义名分,好用兵。而李朝也明白这点,所以无论朱棣要求多过分,他们也只是哭着也去办到。

    表面上安抚李朝,但是实际上还是利用各种手段整死他们,这是中原王朝对付蛮夷的一个套路。

    但是朱允文来了,李朝得救了。登上皇位的朱棣为了表示自己的合法性,以及是老朱的继承人。老朱留下的不征之国,哪怕是捏着鼻子,他也要认账。特别是李朝,朱棣还割了片国土给他们。

    类似的手段有如刘邦封雍齿。都是干了一辈子的仗,为了让别人承认自己的身份,不得不给一直的对手好处。

    朱桂下了军令,朱能立即去执行。对于一座大明军人进入的城池,拿下来不要太简单。而由于有侯保与冯贵两位文人在,这事儿干的更漂亮。

    儒家的文人们要什么?他们要“大义”,要面子。

    而这个套路运用在这件事情上面,就是表面大度,表示天朝上国根本不在乎,你们想怎么来怎么来,但是暗地里,他们却以保护皇子的名义接管了城防。

    越人的军将绝对不敢反对,因为表面上是谈,但是这一城的明军。

    你不交接?你想干什么?难不成想软禁上国皇子?

    好!

    举铳!

    根本不埋伏什么刀斧手,直接就让大明军士举着火枪威胁他们。

    这样的威胁可比什么埋伏刀斧手唬人多了。

    而且重要的是人明人还有正当的理由……保护皇帝的儿子。

    哪怕他们反抗了,越王也不会夸奖他们。为城防,两边得罪,两边都不讨好,殊为不智。

    于是轻轻松松,一座城池到手了。而城中的物资也归了朱桂。

    至于老郭家借着卖越人物资的机会,往城中运物资,朱桂也没有追究老郭家的行为。准确来说,除了朱桂没人知道老郭家与越人的交易。这口锅被甩到了海商们身上。(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74章、信仰中的马屁

    (全本小说网,。)

    当然,被甩锅的也不是什么好人,他们也没少从中原运输武器过来。

    不过这样的事,也就是这个时代,到了后世,根本不叫个事儿。国与国之间,出售武器简直到了武器倾销的地步。

    以本国先进的武器工艺打压他国,甚至断了他国的武器制造能力。朱桂也不介意学一下。

    所以朱桂需要与暹罗王,特别是华商领袖谈一淡。愿意归顺的,保其不死。不愿意的,管他去死。

    接管了城防之后,朱桂便通知暹罗王可以来了。

    只不过这是一次秘密的会面。所以不会有什么恼人的礼仪,也不会有小学生献花式的作秀。

    其实小学生们懂什么?再大的人物的到来对小学生们来说,他们只会记住……那天不用上课了。

    越人的装饰多是柚木制成。这些制造远洋帆船上好的木料就这么制成了家具、摆设,真心是浪费。

    看到它们朱桂的首先反应是禁止。这么好的船用大料,神经病啊!用它们打制家具。别的木头不能用怎么的?

    特别是朱桂听说这城主府用料上千根大木。

    比如面前圆形的柚木桌被放置在大厅中央,就是一根万年柚木的树桩制成。这么粗的柚木都可以制出四马齐奔的远洋宝船了。

    但是在这儿,它仅仅成为本地头人用来炫耀的一个道具。

    真是“我去年买个表”。

    虽然是秘密会面,朱桂也不是一个人,胡廉、朱能、侯保、冯贵都在。不在的左千户巡视城主府。两个川将负责城防。

    是的,朱桂把所有明军都调入了忠义城。

    忠义城,在越人给明廷的报告中,是一个由心向明人的“义民”建设的小城镇。有口千户。

    然而事实上,从赵陀时期,这里就是常年驻扎超过二十万大军的军事要塞。

    胡廉的五万人,两个川将的两万,加上朱桂的三千中军,连军营都占不满。只是恰好维系了城防。

    所以兵法上,什么一军在外,互为犄角,还是不要想了。

    也就是越人自欺欺人,城中只留了几千军丁。否则明军这点儿人手,连看俘虏的人也不够。哪怕调上来李景隆留守的五千人马也不够。

    不过由于种种因素下,忠义城的交结很和平,至少没有吓是暹罗王。暹罗王与林遥祝二人一起拜见了朱桂。

    至于那些东瀛人,他一个也没有带。一方面他不觉得自己手中几百人的东瀛兵团,号称一万,可以保护的了他。不然他也不会向大明求助。

    第二,他是来求助的,而求助肯定要有个求助的样子。身为暹罗王,他不想让人看见他的那个样子。如果不是他还需要林遥祝帮腔,林遥祝他也不想在场。

    不过哪怕是秘密会面,必要的礼仪还是由侯保他们准备的妥妥的。因为来的人不仅仅是个王,他还是一个老朱认可,并加封的“王”。

    只不过老朱不知道的是他所加封的暹罗王其实根本不是暹罗王,甚至他都不是暹罗人。他是南诏人,也就是现在的云南。

    南诏人逃亡时,被高棉人,也就是缅人捕为奴隶。后来大明崛起,缅人有心向大明骗朝贡,这时一个名为“阿瑜陀耶”的南诏奴隶站了出来,说他来自明国,知道怎么与明人交流,怎么骗保。于是他被打扮一番,拥有了土地,拥有了暹罗国王的身份,并受到大明的策封与认可,成为了自由人,也就是“泰”,由此诞生了。

    只不过身为一名民族的创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