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无尽之夏 >

第9章

无尽之夏-第9章

小说: 无尽之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风浩荡,林声滚涌如浪涛。然而一进这佛门清净地,连风也温柔和缓了起来,日长如小年。

    在欧洲的宗教建筑,大多宏伟得慑人,要更大、要更高;要向幽暗射出一束光;要向上、向上、再向上;要激越、要超验、要不可撼动,非此无以展现万能之主的至高无上。
    而热带的神明是慢的、柔软的、爱享乐的,并不介意栖身之地是洪水底,是峭壁上,还是密林中,寺庙只不过是他们在人间的又一居所。在那些日间享受香火,夜里融入灯火的殿堂内,菩萨们和信众们一起赤足行走,共享丰饶土地孕育出的鲜花与水果。
    在烟火间超拔出神性,这何其不易。

    一个着宽袖橙衣的僧人在扫石阶,看见两人,他合掌行了一礼,又温声说了一句话。虽然年轻, 他的长相却十分慈蔼,袍袖揽住一廊风。何肇一躬身回礼,又悄悄扯了苏迦一下,年轻人这才后知后觉地双手合十,鞠了一躬。
    两人目送着那飘飘的僧衣消失在转角处,何肇一才说了一声:“好了,我们进去吧。”


    殿内很暗,有一尊小巧的坐佛,四壁都是彩绘。
    那佛陀阖目微笑,望之可亲,除此之外,却并没有什么特别。
    何肇一合掌拜了拜,没有在蒲团上跪下。
    倒是苏迦非常郑重地行了大礼,在菩萨面前跪了很久很久。久到他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才站起身来,打量墙上的壁画。
    彩绘的内容大多都是佛教故事,也可能是印度教的,苏迦知道其中的一些,剩下的只能依靠金属铭牌上的注释。

    较之走马观花游览过的其他佛寺,这间庙宇虽然建筑不甚煌煌,壁画却精美得多,颇有些大隐隐于小的意味。
    其中一幅绘有一个怪物,胯下是一根尺寸骇人的阴`茎,骸骨手镯挂在他的腕上。一个鲜妍貌美的童子站在树上,不着片缕,雪肤乌发,一身好皮肉在黑夜里白得发光。他朱唇轻启,嘴角含笑,冲那怪物展开双臂,像要跳进他的怀里。
    苏迦的目光不可避免地在怪物那根勃‘起生‘殖‘器上流连,直到流连得太久,才自嘲地笑了笑,开口为自己解围:“我以为,寺庙里不会有这么……这么大胆的壁画。”
    几步之外的何肇一温声答道:“佛教艺术,尤其是南传的这些,是不避讳欲`望的。”
    苏迦低头去读注释,哦,原来是雪山童子舍身偈的故事——
    雪山中有一名修行童子,罗刹鬼以一偈诱之,童子遂应允偿以肉身侍奉。
    罗刹鬼遂说全偈,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童子闻道心喜,书此偈于崖、于叶、于地后,攀至树顶,投入罗刹的血盆大口中。求道得道,求仁得仁。

    故事中激越的情感与隐约的蛮荒之美吸引了苏迦,他在这幅色调鲜艳的壁画前停留了很久很久。
    两个人又沿着院墙里走走停停,不大的地方,竟然也很花了一些时间。何肇一还带着相机,咔嚓咔嚓咔嚓。
    谁知出得庙来一看时间,竟还未过午,好像日头在寺里走得要格外慢一些。在神佛面前,大概连时间都是要俯首称臣的。
    离开院门的时候,何肇一往功德箱里塞了很多张大额钞票,他抬起头来笑了笑,回应苏迦吃惊的表情:“我看你许了一个很重的愿……希望菩萨接受贿赂吧。”
    下了山重回人间,何肇一对苏迦说:“回去睡个午觉吧,你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了。”
    苏迦像是直到这一刻,才意识到了自己的疲惫。

    一觉睡醒,正好做晚饭。收拾妥当之后,苏迦又独自出门去了一趟邮局。妈妈虽然埋怨他粗心大意丢了钱款,却实实在在是心疼儿子,到底还是在苏迦离境机票到期之前汇来了钱。
    苏迦取了钱,走在人流逐渐密集起来的街道上,这才意识到,来到拜县的第三天了,自己还没有逛过这里的夜市。
    其实泰国各个城市的夜市大概都相似,无非是卖些吃食玩物,他粗粗游荡了一圈,最后拐进了镇上唯一一家便利店。

    何先生的房子离镇中心不远,走出仅有的主干道之后,嬉闹声一下子消失了。山里天黑得格外早一些,入夜只听林涛满耳,簌簌如豪雨。苏迦握紧了手里的袋子,加快了脚步。
    门廊下的灯果然开着,他定下心来,推门走了进去。

    何肇一在书房。他今天倒是没有别的事可做,只是戴着眼镜,拿了书来看。
    他的手边有酒。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何肇一曾经沉迷酒精。醉与醒的临界点上,人比较容易沉浸在巨大的幸福中,往前一步是祭坛崩塌后的枪炮走火,往后一步则是让人讳莫如深的生活本身,而中间微妙的方寸之地,就是酒国。于其中浮沉,可以只专注于此地、此时、此刻,不必想来路,也无所谓去处。
    然而人能随心所欲的时间,到底有一个限度。只要不醉死,总是要回到人间继续受苦的。欢愉和痛楚大概达成了什么交易,自古以来就相悖又相通。
    后来是医生明令禁止何肇一再酗酒,而他也恰恰好在那个时候生出了想要活得更长久的念头。
    他听见楼下开门和关门的声音,又拿出了一支杯子。

    苏迦走进书房的时候,何肇一正向第二支杯子里注进液体。苏迦走得更近一点,闻到金色的酒液与空气摩擦时散发出的浆果香。
    他捧起瓶来看了一眼酒标——Sauvignon Blanc。
    要到这个故事结束之后,再过很久很久,苏迦才会知道这种如蜜如黄金一样的酒,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长相思。
    而此刻他只是把酒瓶重新递还给何肇一,对方手上的戒指磕在玻璃上,响起“嘎哒”一声。

    “何先生,你在看什么?”他凑到何肇一面前,将光线遮住了一小块。
    何肇一把手中的书和酒杯都往他的方向推了推,站起身来说:“有蚊子,我去点一支香来。”

    那是一本神话故事,讲的是印度教诸神与佛教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也许是儿童读物,画面精美,文字也简单,苏迦一页一页地翻*:
    有象征时间的强大女神砍去丈夫的头颅踩在脚下;
    有婆罗门狂热爱好真理,以至于因不满足于庙妓的赤`裸,亲手剥下了她的皮肤;
    有万能的主神为了看见他的爱人而生出五张面孔……
    五张?
    苏迦细看插图,正是梵天追求妙音天女。

    原来,那个卖铜印的塞缪尔只讲了故事的一半——
    智慧之神为情所困,毁造之神不忍他受苦,遂持剑割去他朝天的那张面孔。主神痛定思痛,堪破情爱,潜心修炼。此后世间朝拜的,就是法力无边的四面佛。
    而他的爱欲与迷狂,随着第五脸被削去而消散,好像从未深深地迷恋过谁。
    苏迦感受到了某种共振,如同林涛,如同海潮,如同传说中的神骏挥动一对火焰的翅膀,仿佛自己也同那泥足深陷于无望之爱的万能神一起,在那情天欲海之中,来了一场好死。

    何肇一找到了驱虫的线香,推门进来,正对上苏迦的一双眼睛——
    那一眼注视里,怨愤和欲`望一样浓冶,自怜与自嘲皆令人心惊,竟然令何肇一觉得,以自己红尘打滚数十年修炼出来的好定力,未必敌得过这一个眼神。

    面前的这个年轻人,他的不得体就是他全部的优雅,这零星的一点诱惑对于何肇一而言,竟然一击即中,毫不容情。
    他们之间算不上熟悉,然而从几天来的共处中仍然可以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孩子,只要他愿意,光明坦途就在他的脚下。但年轻为数众多的好处之一,就是对无望的事也怀着一腔孤勇,即使明知是深渊,明知不可为,也偏偏要纵身一跃。
    何肇一清楚地知道,自己羡慕他,如同植物趋光,如同游鱼慕水;然而浪掷的年岁或多或少,也兑换出了一些经验,或者说是智慧,何肇一同时也清楚地知道,无论是自己还是对方,都不会因为彼此相爱而得救,这大概就是爱情至为冷酷的地方了。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和对缘分的需求是这样微妙的东西。
    爱当然是好的,但这场爱若不得要领,就如同一条衔噬其尾的蛇,错误循环往复,痛苦每日常新。
    何肇一看着苏迦,以近乎怜悯的温存目光。

    他最终清了清嗓子,对那个青年说:“对了,那本书里,还有那个……诸行无常的故事。就是你今天在庙里看了很久的那个。”他掏出打火机,点燃了线香,绕着房间走了一圈,最后将那根细香固定在一小块黄金香插上。
    离开之前,何肇一在门口停下,低头转了转拇指上的戒指,那颗硕大的红宝石折射出艳色的光。他想了想,又说:“不过明天再看也是一样的,早一些睡吧。”

    门被关上了,又只剩下苏迦一个人。
    他像是偏要跟何先生作对似的,很快把书翻到了那一页。
    也许世界上所有景点里的注释都不准确吧,苏迦从书里看到的,是一个与早晨读到的截然不同的故事——
    佛陀开悟前的某一世,托生为醯罗雪山的一名求道童子。帝释天欲探其诚心与否,化为罗刹吟出半偈,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童子为其中的道法所惊,恳切道:大士啊,这是至道啊!请求你,指点我另外半偈!
    罗刹言:天寒地冻,我腹中饥口中渴,须餐人肉饮热血。
    童子为求真道,愿舍身亲饲罗刹。
    在他落入那丑物怀中的一刹那,佛光笼罩天地,帝释天现出原形,携童子飞升上境,得大光明*。
    苏迦并不是太懂舍身偈的含义,只觉察出了其中的枯寂,他更多地,是为这个斑斓又血腥故事吸引:为求至道,童子甘愿受死。他需要的哪里是什么莲花救度,死对他而言,才是终极的救赎,只要是死,葬身于罗刹鬼,葬身于帝释天,抑或是葬身于心碎,都没有什么区别。
    苏迦觉得自己隐约窥见了,童子那妍丽皮相下秘而不宣的疯狂。他忍不住去想,对于一个一心求死的人而言,成佛得与天地同寿,到底是喜乐多一些,还是怨忿多一些?光明上境对于他而言,是只有欢乐没有痛苦的极乐净土,还是内心里永恒的荒原?

    书翻到最后,从里面掉出来一张相片,赫然是一张捆缚裸男的摄影,红绳与雪肤的对比强烈。模特是个雌雄莫辨的欧洲人,只有喉结泄露了他的性别。
    那美青年身形修长,却深陷绳狱,目光迷离地盯着镜头,欲`望媚眼,腮边凝着一滴泪;他戴着式样简洁的项圈,正中间镶嵌了一颗硕大的红宝石;右侧的脸颊上,还贴着一只清癯的手,若即若离,像是抚慰,又像是施压。
    画面糜艳至此,情`欲的张力几乎要伸出手来,将观众捕获。然而苏迦却注意到,在拍下这张照片的时候,那只手的拇指上,尚没有那枚戒指。

    苏迦发现,自己竟然非常冷静,而他对此并不感到惊讶。
    他把相片塞了回去,还有余裕看一眼上面的文字。

    同样,要在这个故事结束之后,再过很久很久,他才会知道,那是《维摩诘经》中的一段——
    是身如焰,从渴爱生。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是身如幻,从颠倒起。是身如梦,为虚妄见。是身如影,从业缘现。是身如响,属诸因缘。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是身如电,念念不住。

    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
    是身如电,念念不住。
——————————————————————————————————————————————
注1:Nabokov; Vladimir。 Part II; Chapter 3。 Ada; or Ardor: A Family Chronicle。 New York: Vintage ; 1990。 P317。 Print。
    纳博科夫在他七十岁生日之后两周出版的Ada; or Ardor被认为是他的巅峰之作。对我而言,这是一本相对晦涩的小说,在没有做到对西方文学烂熟于心之前,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巨大挑战。然而纳博科夫是一个很友好的作家,并不挑选自己的读者,至少有一种乐趣,人人都能从他的小说中获得——情`色描写。

注2: 久米仙(くめのせんにん)的传说与奈良久米寺有关。在此只截取了故事的前一半。
    后来的故事大概是:久米仙与凡人妻子过上了俗世生活,以搬运木材为生。有人得知他曾经的仙人身份并以此奚落,久米仙愤而修炼,七昼夜后得神通力,天皇得知后赐粮田,久米仙于当地建寺以记之,是为久米寺。
    《元亨释书》卷十八有记:久米仙人者,和州上郡人,入深山学仙方,食松叶,服薜荔。一日腾空飞过古里,会妇人以足踏浣衣,其胫甚白,忽生染心,即时坠落。

注3: Eroti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