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盛世大明 >

第628章

盛世大明-第628章

小说: 盛世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疏通关系,真当我大明没有王法了么?”

    本来还想委婉地把事情说出来,寻求老师帮助的高恭一看到于谦这模样,语气里充满了鄙夷与愤怒,就知道自己的这一算盘是彻底打不响了。心里惶惑之下,便低头不语,任由老师责骂。

    于谦在怒斥了对方一阵后,才因为年老气短住了嘴,呼哧呼哧地喘了几口气后,才把手一挥:“你走吧,此事我于谦是断不会帮那周王说话的。不但不会帮他,我还会弹劾于他,为那枉死的百姓讨回一个公道!”

    听了这话,高恭心下更是一凛,以于谦现在的身份一旦公开弹劾,则必然会从者如云,到时候自家王爷的处境可就越发的不妙了。这下真算是适得其反了,可他也不敢劝说,只能在行了一礼,说声学生告退后,讪讪地往外退去。

    可就在他打开门,欲要出去时,于谦又突然开口:“慢着。”这让高恭心里陡然生出了一丝期望来,以为自己老师又改变主意了呢,便赶紧回身恭听。不料却听于谦说道:“我知道你身为王府僚属此事是无法置身事外的,所以我要劝你一句,若还认我这个老师,就即刻辞去官职,并站出来做证。如若不然,等到为师动手之时,可就不会念及与你之间的师生之情了!”

    没想到等来的却是这么一句话,却叫高恭心是越发的凉了,只能道了声学生明白,这才退出了门去。然后带着几许怨气地离开了于府。

    “老师怎么就不明白我的难处呢?我寒窗苦读十年,才终于得了这么个官职,怎能说放弃就放弃了?虽然此事确实与理不合,但既在其位就只能尽我所能了。”在心里暗自道了一句,算是给自己找了借口后,高恭才心事重重地大步而去,他知道接下来的情况必然很难,必须尽快去联络朝中一些有名望的官员才行了。

    而在把自己的这个学生遣走后,于谦的心情却是久久难以平复。精神亢奋之下,睡觉是不可能了,他索性就让于孝和拿来空白的奏疏,就在案前开始写起了弹劾周王因为贪心而导致黄河决口,百姓死伤流离的奏疏来,同时还点到了制约大明发展的勋贵制度。

    这一奋笔疾书就是数个时辰,等于谦把这一份足有数千言的弹章一气呵成地写就后,这天都已蒙蒙亮,到了该上朝的时候了。

    一旁的于孝和几次想要劝自家老爷稍作休息,可是看到于谦那亢奋认真的模样,他又不敢打搅了。直到此时,他才上前一步:“老爷,您一夜未眠,赶紧趁着还有些时候先歇息一下吧。”

    “不,时辰差不多了,再睡只会耽搁了早朝。你去把朝服给我取来,我梳洗之后,便上朝去。”于谦看了看外头的天色,却断然拒绝道。

    于孝和无奈,只能低声领命,脚步迟疑地走了出去:“要是夫人还在就好了,她一定能劝得老爷好好顾惜自己身子的……”

    @@@@@

    今日虽是小朝会,但到太和殿里的官员却都是朝中的要紧之人,商谈的也是朝中大事,所以一开始于谦也没有把这事拿出来说。

    直到朝会临近尾声,皇帝下意识地问了一句:“诸位爱卿可还有其他要事相奏么?要是没有,就散了各自回去处理公务吧。”而群臣都示以沉默时,于谦才一步跨了出来:“陛下,臣有本奏。”

    “哦?于阁老有何要事要说?怎么之前没见内阁有所陈奏哪?”皇帝略微有些惊讶地问了一句。一般来说,内阁会早些把次日要禀奏处置的事情上报天子,作为内阁辅臣的于谦自然更有这个义务了。

    于谦只得先请了罪:“陛下恕罪,因为事出突然,又关系重大,臣才不得不突然启奏。”

    “却是何事,能让于阁老如此郑重?”皇帝虽然皱了下眉头,却还是准备听听对方要说的是什么。而周围那些官员也都有些诧异地盯着于谦,看他能说出什么来。

    于谦也不拖沓,把放在袖子里的奏疏取出陈上,然后大声陈奏道:“陛下,臣今日要弹劾开封的周王他在去年毁坏黄河河堤,导致荥泽县被水淹,使得无数百姓丧命流离。不但如此,他甚至还差遣手下家奴控制当地粮食,逼迫百姓不得不以地换粮,实在是罪大恶极!”

    此言一出,殿内君臣都为之变色,那些官员更是一脸的诧异:“居然有这等事情?你我怎么竟全然不知呢?”

    “我倒是还记得去年时确曾有过这么一场水患,当时朝廷还派了人下去查,可只说是当地河堤修筑时有问题,所以才会在连绵的大雨后酿成这等惨祸啊。怎么今日在于阁老说来却成人祸了?而且竟还与周王产生了瓜葛?”

    顿时间,下面是嗡嗡一片议论之声,而天子却是呆座龙椅上,神色间也有些诧然:“此事怎么又被人给翻了出来?到底是何人追查到了这些?”

    似乎是为了解答天子心中的疑惑,于谦当即又道:“陛下,臣所奏之事断无虚假,乃是锦衣卫指挥使,卫诚伯陆缜亲自赶去开封当地细查而知。他更是已经获取了相关的人证物证,只因犯人的身份有些特殊,才先以书信报与微臣。但此事实在太过恶劣,臣以为不能因为周王的身份就按下不查,特上疏弹劾,还望陛下能以百姓,以我大明律法为重,严查此案,严惩相关人犯!”

    一听此事居然是久没动静的陆缜给查出来的,众官员的脸上都露出了惊讶与释然的表情来。惊讶的是,怎么这位竟会跑去开封查起此事来了?释然的则是这确实也有陆缜的风格,当年的他不也总喜欢到处惹是生非,然后把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给揭出来么?

    而皇帝却是彻底呆住了:“怎么会是他?他怎么就无缘无故地跑去开封,查起了这案子来了?”随即才想起去年刚得知黄河决堤一事后,自己确实曾下口谕给陆缜,让他派人前往查明内情,可这都过去多久了,连自己都把这事给忘到了脑后,他居然就横着把事情给捅了出来,而且是以一个如此劲爆而突然的方式将此事给捅出来的……

    当皇帝还在惊讶于事情之突然时,下面的群臣却都从刚才的惊异中回过神来,纷纷上前表示了对于谦的支持:“陛下,此事关系到无数百姓的生死冤情,更关系到黄河河情,还望陛下下旨严察。无论关系到何人,都不该加以维护!”

    看着不断上前的朝臣,皇帝是彻底呆住了,这下却该如何是好?

 第886章 数败俱伤的结果

    (全本小说网,HTTPS://。)

    正如早前陆缜所料想的那样,发生在荥泽县黄河决堤一事的真相早在当初派出钦差官员加以察访时就已被天子知道了其中的内情,虽然其中细节未必不是太明确,但他却是知道此事一定与周王大有关联了。(全本小说网,https://。)

    于是在一番权衡后,皇帝决定把这事给压下去。毕竟周王也是老朱家的人,他造下的孽真要捅了出来恐怕连皇家的颜面也要丢尽,至于朝廷更会深受影响。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那就只能委屈那些当地百姓,只当这一切确是天灾所致了。

    为此,皇帝不但未再跟陆缜询问关于此次水患之事,而且还迅速让有司衙门把相关官员从京城给调走了,以免他们一时口风不紧把事情乱传。

    本以为此事也就到此为止了,以陆缜的精明,也一定能看出些端倪来,不再纠缠于此。可没想到,时隔数月,他居然亲自跑去了开封,还把这起灾祸的前因后果给查了个明明白白。而且你查就查了吧,居然还把事情捅到了于谦面前,这下皇帝就算想要掩盖此事都盖不住了。

    朱祁钰心里是那个埋怨与纠结哪,还不能有所表示,只能神色严肃地点头道:“朕已知道此事。不过,此事毕竟关系到一地藩王,以及一县百姓的生死大事,可不能因为这一面之辞就随意而定。朕以为,此事该当细查,必须先把真相查个水落石出了,才能分清其中的对错。这样吧,此事就交由都察院的人前去当地问查,至于于阁老,你政务繁忙,年纪也大了,就不要太过费心了。”

    “陛下,此事已然罪证确凿,何必再费那工夫呢?您若还有疑问,大可以让卫诚伯他带了人证物证回京便可,到时自然能给所有人一个答案了。”于谦却不解圣意,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看法。

    “于阁老所言甚是,陛下,此事真相早已查明,断不能因为周王的身份就不顾朝廷法度哪。”当时就有不少官员上前进言道。

    皇帝却有自己的坚持:“正因为事关重大,朕才决定再派人前往查探真相。周王毕竟身份非同一般,岂能因为一次弹劾就定其之罪。朕意已决,你们不必多言。朕乏了,退朝!”

    皇帝都这么说了,群臣自然不好再做坚持,只能山呼万岁后退了下去。但他们中的许多人脸上都露出了坚毅之色,显然是打算就此事上疏发表自己的看法了。而看到这一幕的皇帝脸色也变得越发凝重起来:“陆卿哪陆卿,你怎么就如此胡来,给朕制造了这么大一个难题呢?”

    显然,皇帝对于这一事的想法还是过于乐观了,这个难题之大完全超越了他的认知。就在当天,通政司里就收到了数十份关于弹劾周王种种不法事的奏疏。他草菅人命,他毁坏河堤,他私用火药,他用卑劣手段想要谋夺百姓的土地……这一桩桩一件件被人拿出来后,全都成了官员们口诛笔伐的对象。

    随后,更有人将这些罪行与心怀不臣这样的大罪联系到了一起,直言天子若不严惩,便会让天下动荡,助涨地方藩王的不臣之心,说不定就会出现汉晋时七国八王之乱的局面了。

    这些弹劾可就太严重了,就是皇帝看了也是心惊不已。而且相关的话题更是不断地延伸,甚至都开始讨论起勋贵的种种问题来了。

    其实这也是皇帝在得知此事后打算大事化小的原因所在了。随着这几年里文官势力的不断提升,武将和勋贵势力不断被削弱,甚至有人都开始大做文章,想要让朝廷削减一些勋贵的数量和封地了,而对此,朱祁钰显然是不打算动的。因为这也算得上是大明的根基所在,若是一动,后患必然不小。

    而现在,事情果然就如他所担心般的爆发了,这叫皇帝越发的感到焦头烂额,也对陆缜的成见又深了几分。觉着这一切都是因他而起,他要是不跑这一趟,或是在查出真相后先报与自己,不就没这等事情了么?

    皇帝这边还在纠结呢,事情却越发的严重起来。就在几日后,锦衣卫那边居然就在京城里抓到了正和一些官员疏通关系,想让某些大人为自家王爷开脱说话的高恭!

    这一下,算是彻底把周王的罪名给坐实了。本来嘛,你要是不感到心虚,怎么可能派人跑到京城来活动,还又是送钱又是求情的呢?

    而在此事一经被曝出来后,本来还在观望的一众朝臣也彻底坐不住了,弹劾周王的奏疏就如雪片般直接飞进了皇宫。纵然皇帝有意保他,对此一直用的是留中之策,可在面对这汹汹之势时,还是有些招架不住了。

    如今这情况,只要陆缜再趁势把相关人等带进京城,则一切都将被定下来,甚至连天子都要落得个护短的不好名声了。事到如今,纵然再是不情愿,皇帝也不可能再维护于他了。

    而这时,远在开封的周王也终于把为自己开脱的奏疏给送了过来——本来他还指望高恭在京城里活动着将事情给压下去呢,结果事情越闹越大,连高恭都被下了大牢。得知此事后,他是再坐不住了,赶紧就把之前定好的策略付诸行动,将一切罪名都推到了朱辙等管事身上,直言自己也是受了他们的蒙蔽才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让他们干出了此等祸国殃民的举动来。

    皇帝当然是希望大家能接受这一说法,只是严惩那些周王府的家奴,却不要把过错推到周王身上。奈何群臣却不肯就此罢休,一道道驳斥其说法的奏疏又接连不断地送了上来,还有人就在朝会上向天子进言,大有一定要将周王定罪,甚至将其明正典刑的架势。

    事情到了这一步,皇帝知道已经无法再保护周王了。所以在一番考虑后,便宣布了最终的决定——

    朱辙等此番案子里的罪魁祸首,全部以谋反论处,通通斩立决,其家人子女则被流放边远,作为奴仆不得再回中原。至于周王,虽然他说此事自己是被人所蒙蔽,但其罪名依然无法消除,而且还有失察的重罪,几样罪名并罚,就让他此生永远禁足在王府之中不得外出,只等其长子成年后,便将王位相传。

    另外,王府随后必须拿出足够的钱财和粮食来帮荥泽县的百姓度过难关,只要再有一名百姓饿死在这场粮荒,其罪名就更重上一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