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仲谋天下 >

第662章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662章

小说: 三国之仲谋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宓,你的身体最近好点了吗?”

    孙权闻言,微微一笑,然后伸手一探,把佳人从身后抱出来。环抱在怀中,关心的问道。

    “已经好多了!”

    甄宓臻首微微的点点,低声的道:“夫君,我想从新接手皇族的内库,这段时间内库的经营有些衰落了!”

    “可以啊,有什么问题吗?”孙权点头,内库是皇族的钱袋子,皇宫里面大大小小几百口人,喝粥还是吃饭,全看内库。

    “可是前几天叔父已经代表皇族孙氏和宗人府,找我和姐姐谈了,如今我们已经都已经是当朝皇后,一朝之后当母仪天下,当为天下女子表率,当相夫教子……叔父的意思,不宜抛头露面!”

    甄宓的俏脸有些为难的道。

    “你莫要管去他!”

    孙权摇摇头,沉声道:“你也好,蔡姐姐也好,第一个身份都是我孙权的妻子,而不是什么皇后,我爱你们,所以不希望着一座紫禁宫殿的深宫埋没了你们的一生,你们喜欢做什么,就去做什么,有什么事情,你们的夫君,我能扛下来!”

    金陵内城,称为大吴皇宫,封禅之后又易名为紫禁城,百姓称呼之紫禁宫,于如今雒阳的上阳宫合称为南北之巅。

    无论蔡琰或者是甄宓,年级都还小,一天到晚窝着这个紫禁城这个深宫里面,无所事事,早晚就剩下内斗了。

    在历史上一大把的宫斗是怎么来了,就是这些享受至尊荣华的女人,整天无所事事,吃饱了撑着,没事干了,然后才酝酿出来的。

    因为她们除了去争夺帝王的爱之外,已经没事情做了。

    “谢谢夫君!”

    甄宓有些感动,轻轻的把娇俏的臻首埋在他宽敞的胸口上,柔情似水。

    “小宓,我看你这几天欲言不言的,恐怕不仅仅是想要和我说这点事情吧!”孙权轻轻的拍拍她的香背,柔声的问道。

    甄宓不是一个能藏得住事的人,这几天孙权就发现,她有些不对劲。

    “果然什么事情都瞒不住夫君,前几天,兄长入宫来探望臣妾,和臣妾说的一件事情,臣妾不知道该不该和你说!”

    甄宓抱着夫君的脖子,有些低沉的声音说道。

    “什么事情?”孙权微微眯眼,心中有些猜测。

    “大吴封禅之后,东宫尚空,人心不安,如今地方也好,百姓也好,都对东宫的位置动了不少心思,还有些朝臣给甄家递了信息,全力支持平安夺太子之位!”

    甄宓抬起头,一双剪水秋瞳般的美眸清澈的对上孙权的虎眸:“臣妾虽然爱平安。但是臣妾认为,此事不能瞒着夫君!”

    “告诉夫君就对了,这些事情,你一个人是承受不了的。要是卷进去了,日后的日子就难过了,事情虽然有些麻烦,但是夫君能解决,你安安心心的做自己就可以了!”

    孙权伸手轻抚这她身后垂落的三千青丝。微微一笑:“东宫之事,其实我心中早已有定数,正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你也好,蔡姐姐也好,都是我孙权心中挚爱,元宝和平安的事情,我不希望你们参合进来。

    古往今来,皇族无亲,父子斗。夫妻斗,母子斗,兄弟阋墙,层出不穷,我们这一家子是很难得才有家的味道,我最不希望任何人去破坏它!”

    他好不容易才经营出一个温暖的家庭,他不希望自己真的有一天变成了一个孤家寡人。

    “我听夫君的!”

    甄宓灿烂一笑,柔情的点点头。

    ……

    下午时分,孙权为自己顺便的一个好好的休息日子最后还是被无情的打破了,入宫来面圣的是宗人府的宗正。当朝三品公爵,乐安公,孙静。

    不见不行啊!

    御书房之中,一只巨大的三足两耳大鼎在燃烧着的上好的香料。一粒一粒的香雾氤氲在整个大殿里面。

    “叔父,喝茶,朕这茶可比较不错!”孙权盘坐下客厅的首位,亲自沏茶,然后为其倒上一杯。

    “陛下的茶,乃是天下最好的茶。自然不错!”

    孙静品尝了一口,微笑的点头。

    “叔父如此匆忙的入宫见朕,不知所谓何事?”孙权抬头,目光湛然一亮,一抹冷冽的光芒闪烁。

    “大吴之事,有何能忙得住陛下之眼目,臣为何而来,陛下的心中早已经清楚,何必再问!”孙静放下茶杯,淡然的道。

    “叔父,你一定要逼朕乎?”孙权拳头微微攥紧,面容有些阴沉。

    “陛下,你当初要立东西两皇后,一水平端,我应了,我亲自去说服礼部尚书华歆,方得以成,如今东西皇后之名已经列入皇族之谱,告示天下,算是完成了陛下的要求!”

    孙静沉声的道:“但是东宫之位,陛下总要给我们一个交待,东宫太子关乎大吴朝的人心安定,陛下迟迟未能下决定,臣既为大吴宗室宗正,也是孙氏一族的代表,此事可不能由着陛下!”

    “叔父,元宝和平安都不是是几岁的孩子,你告诉朕,才几岁的孩子,能做什么,你凭什么就能断定,他们未来就一定能管理朕的天下!”孙权冷然的道。

    “陛下,吾等并不盼望太子有陛下之少年聪慧,但是陛下乃是大吴至尊,大吴朝若无继承之传人,天下人心难安,微臣相信,只要陛下愿意立下太子之位,然后立太傅加以管教,太子必然能成才!”孙静有据有理的道。

    “传人?”

    孙权一怒,大手把桌面的东西全部扫空,冷声的道:“朕今年不过二十又一,你们是不是日日夜夜在盼着朕死啊?”

    “微臣不敢!”

    孙静顿时有些惊慌失措,连忙俯首而道:“陛下明示,微臣心中绝对没有此意!”

    “叔父,大吴开战在即,朕不想在此事上面继续纠缠!”孙权看了他一眼,心情微微稳了稳,心平气和的道:“你再帮朕做一件事情!”

    “请陛下明示!”孙静抬头,面容有些疑惑。

    “你说的也没错,当今天下时局的未定,西有刘备,北盘曹魏,天下仍然在争锋,朕也难免要亲临战场,东宫之位若长年悬空,的确会给大吴朝带来不安定的因素!”

    他话语一转,继续道:“但是此事朕的心中早有安排,而朕需要时间去考量,你为朕争夺三年的时间,三年之后,朕给你,也给大吴天下,给孙氏一族一个交待,如何?”

    孙静闻言,思索了一番,才艰难的点头,道:“既然陛下心中有安排,微臣当领命,宗人府会竭尽全力,在东宫之事,为陛下争夺三年的时间,但是陛下,三年之后,东宫太子之位绝不能轮空!”

    “朕,一言九鼎!”

    孙权斩钉截铁的道。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八百三十七章 汉中之变

    孙静离开了御书房之后,没有直接走出皇宫,向着西走,半个时辰之后,出现在内阁大殿的一个厢房里面。

    这一个普通的内阁厢房里面坐着内阁首辅张昭,礼部尚书华歆,还有一个就是当今国舅爷,内阁大臣吴景。

    “陛下说,他心中有太子之选,不过他要三年时间来考核!”

    孙静找给位置坐下来,目光张昭,然后才扫过还有华歆和吴景两人,沉默了一下,补充了一句道:“我答应了!”

    “他这是缓兵之计!”吴景闻言,冷哼一声。

    “三年?也未尝不可。”

    张昭沉吟半响,摸了摸自己下颌的胡须,考虑了一下,目光才看着的孙静,沉声的问道:“但是你能保证在三年之后,陛下会立下东宫太子之位吗?”

    人有旦夕祸福,东宫太子乃是一朝继承人,此事关乎朝局稳定,不得马虎。

    他就是担心的是孙权在玩什么把戏。

    毕竟在他的心中,孙权越来越高深莫测了,如今的他虽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无法去猜测这个年轻君主的意图。

    “首辅大人,此事陛下乃是大吴朝的至尊,金口玉言,他亲自在我耳边下了诺言,应当不会和我们开玩笑吧!”

    孙静闻言,眉头一皱,对于张昭怀疑孙权承诺有些不满的道:“东宫之事,关乎大吴朝政,我们的陛下虽年轻,而且性子有些跳脱,常常是想一出就一出,可他从来不在朝政大事上开玩笑!”

    “这也难说!”吴景微微眯眼,道:“我们的陛下的确是天下一等一的天子骄子,少年英才,但是他唯一的弱点,就是在家国方面分不清楚轻重,在这方面他总是有些拖泥带水。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他如何决断?”

    孙权一直在亲情上有些拖泥带水,在这朝堂公认的事情。

    孙策的事情就是最好的例子。

    孙策和吴景的外甥。也是孙静的侄子,两人对他感情很深,甚至当初还希望他能登顶,但是如今大吴朝已经是孙权的天下。

    站在大吴朝的角度,他们心中其实都希望孙权这个一尊大吴帝王能心狠一点。最好不给朝堂日后留下一丝内乱的后遗症,直接一刀灭了孙策。

    可惜,孙权不仅仅不杀孙策,如今还把孙策给放出来,听说军机处得到孙权的旨意,准备给孙策一席军机大臣的席位。

    张昭闻言,脸庞微微有些苦笑:“在当今的天下,我们之中还有谁能度量陛下之心?我们谁说不准陛下心中的意图啊!”

    “我相信陛下,陛下是绝对不会拿自己的江山开玩笑!”

    华歆沉默的半响,才低声的道:“既然他需要三年。我们就给他三年又如何,礼部会配合宗人府的动作,寻找一个能稳住天下的理由,先稳住天下三年。

    如今陛下年不过二十又一,春秋鼎盛,太子之位悬空数载,也是说的过去!”

    “如今也唯有如此了!”

    众人对视一样,无奈之下,也只能点点头,道。

    ————————————————————————————

    自从孙权下了承诺之后。宗人府和礼部开始同时发力,利用各大报纸舆论,算是把东宫之争的风波给拉过去了。

    其实这事情只要朝堂能引导的好,也不难稳住民心。

    毕竟孙权如今年轻。孙权如今才二十出头,在天下来说,绝对是一个年轻的有些让人发指的君主。

    一个年轻有为,而且强势无比的君主,对于继承人方面,不少人是可以直接忽略的。

    东宫的风波算是过去。不过随后,金陵城之中又开始牵起了另外一股大风波。

    “由朝堂作为后盾,户部和经商司同时支持,大吴钱庄成立!”

    “大吴钱庄,可存钱,对于钱财的安全有保障,可贷款,为百姓应急所用……”

    “钱庄乃是以陛下之名为担保,天下百姓可信任!”

    “大吴钱庄,为百姓解惑,为天下分忧!”

    “……”

    大吴钱庄的开幕,一则则铺天盖地的广告登上各大报纸的头条,一下子引发的百姓的争议和的躁动,也彻底拉来了大吴朝新的金融发展。

    其实大吴朝自从变法以来,对于新东西,新的体系,新的部门,百姓的接受能力很高,所以大吴钱庄的横空出现,也让不少人在短时间之内接受。

    “我们一家人省吃省喝好几年的积蓄,就换了这一张银票?”

    “要是这张银票丢了怎么办?”

    “要不我们还是换回来吧,钱不在手,心不踏实,还不如换成粮屯在家里面!”

    “……”

    当然,大吴钱庄的出现也不是谁都能接受的,有些惶惶不安的百姓,始终不敢相信大吴钱庄的信誉。

    老百姓的本能念头,钱要么换成粮食,要么藏的严严实实的

    存进钱庄?

    这种方式实在是让无数的老百姓心中没有什么安全感,及时是以当今陛下作为信誉保证,也难以稳住他们的心情。

    当时大吴钱庄对于不少的商户来说,却是一个意外之喜,及时雨般的存在,这个时代,金子毕竟不多,银子也很少用,大部分流行的货币是五铢钱。

    商户交易大单买卖,经常要用马车来装钱,一马车一马车的,不仅仅劳神费力,而且路途要是遥远的话,会容易被劫。

    “大吴钱庄好,以后我们去辽东进货,就不需要带着一大袋钱,直接揣在银票便可!”

    “为了安全起见,以后我们可以货款分开交易,我们在钱庄交易,拿到钱之后,立刻存入钱庄,钱庄可是有天下兵马看管,谁敢来抢啊!”

    “听说钱庄还能给我们贷款,借给我们钱周转,不知道我们能不能贷款?”

    “……”

    大吴钱庄的出现,的确让不少商户方便起来。而且还有一些商户对于钱庄的贷款业务十分的感兴趣,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