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仲谋天下 >

第565章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565章

小说: 三国之仲谋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他身份特殊,倒是可以为谈判的主使,派出一个王族子弟,也算是表现了孙权在这一次谈判上的诚意。

    现在的情况,他低头是必然的事情,毕竟他不能那麾下两个师的将士性命来赌一口气,既然都已经选择了低头。就做的干脆一点。

    输了就输了,他又不是一个输不起的人,所以多表示一些诚意,也能示弱一下。

    “王兄。臣弟明白了!”

    孙匡点点头。

    “姐夫,这一次有劳你陪季佐走一趟了!”孙权拍拍弘咨的肩膀,轻声的道:“季佐年轻,曹魏的那些老狐狸,有些距离。你看着点他,不要让他吃亏了!”

    “大王言重了,此乃臣之责也!”

    弘咨连忙躬身的道。

    作为吴国当今的第一驸马爷,他一直以为,自己只能闲置,郁郁一生,如今能进入朝堂,已经算是万幸了,也就孙权这开明的人,才允许他在朝堂一展所长。

    “去吧。此事乃是礼部建立之后,第一个谈判的案子,做的好看一点,让吴国群臣和百姓都看看礼部存在的价值!”

    孙权看着几人,微笑的道。

    “大王放心,礼部绝对不会让大王失望的!”

    礼部尚书华歆自信的道。

    ……

    第二天,一大早,骠骑大将军赵云再一次被孙权的圣旨召唤入宫中商议事情。

    孙权和赵云走在玄武湖旁边的一个庭院之中,正值三月花开,百花争艳的时节。庭院的空气之中都氤氲着一层层花香。

    “子龙,江东大营已经筹备完成,但是南军和西军的事情,可处理好了吗?”孙权走在庭院的长廊之上。一边走,一边问道。

    南军和西军,是卫冕京畿的兵马,主帅的位置不能一直搁置。

    “嗯!”

    赵云跟在孙权不到一步的地方,点点头,然后轻声的道:“西军大统领。韩刚!”

    “孤的亲卫首领,你倒是好眼光!”

    孙权闻言,哑然的笑了笑,道:“孤入住宫闱之后,一直想着,如何安排他才得当,不过他如今无论武艺还是兵略,好像都不足以统治西军吧!”

    韩刚和罗汉,是孙权多年的亲兵,罗汉在荆州刺杀之中,战死。这些年就只有韩刚一直在他身边追随左右,南征北战,曾数次为他以身挡箭。

    “那都不重要,他有资历,武力也不错,最重要的是,他对大王是绝对的忠心,忠心不二,有江东大营关照着,西军稳如泰山!”

    赵云坦然的道:“这一项任命,在军机处,已经通过了,大将军等人都没有什么意见!”

    “那南军呢?”孙权问道。

    “祖冬为大统领,黄柄为副统领!”

    赵云轻声的回答,道:“祖冬此人,性格随祖茂将军,忠义无双,当初孙翊率兵冲击王城的时候,他仅凭着数千御林军,却死战不退,此人可用,大用!”

    “黄柄又是怎么一回事?”

    “西军经过几番折腾,韩家父子的影响力倒是薄弱了不少,所以韩刚想要掌控西军,倒是不难,但是南军却不同,黄盖将军在南军的影响力,可是深入军心,用黄柄,能稳住不少军心!”赵云解析的道。

    “很好!”

    孙权点点头,用黄盖的儿子来掌控南军,这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上面有一个祖冬在压制着他,他也翻不出什么大浪。

    “大王,微臣还有一个建议!”

    “说!”

    “南军和西军,不能留在金陵城了!”赵云轻声的道:“他们捍卫江东,刻意,但是没有必要留在金陵,金陵城有禁卫军和北军,已经固若金汤!”

    “你想放哪里?”孙权想了想,点头表示赞同,然后问道。

    “西军西渡,镇守长江口,南军南下,镇守豫章!”}

    “倒不是不可以!”

    孙权闻言,深思熟虑的想了想,才道:“不过京畿重地,凡事还是要小心,孤虽然不相信有人能打倒金陵城来,但是也不可不防,江东大营的几支兵马,对于他们的战斗力,你要适当的把他们放去边疆战场练一练,没有经常上战场的经验,南军,北军,西军,包括禁卫军,如果长时间留在金陵城。他们就是仪仗队,充其量只是豢养的猎犬而已,少了野狼的凶劲!”

    “微臣明白!”

    赵云点头。

    “对了,军中的裁兵事情。孤已经有了初步的决议,不过要和刑部沟通一下,刚好,你也在,一起来了!”

    孙权大步的走出庭院。顺着宫闱的长廊,进入了御书房。

    “诺!”

    赵云跟在他身后,一通走进了御书房,御书房里面,刑部尚书沈符,左侍郎高名,右侍郎公孙康,还有几个刑部主吏,已经在这里恭候多时。

    “臣等,拜见大王!”

    看着孙权走进来。刑部的数人连忙躬身行大礼。

    “不用多礼,都坐下吧!”

    孙权大步流星的走进来,坐在的小客厅的首位,然后赵云沈符等人才左右列坐在下座。

    “沈尚书,刑部可已经在地方立足?”

    孙权目光看着沈符。

    沈符是老资历了,本来已经要退休了,但是目前高名始终还扛不住刑部的担子,他只能暂时领着刑部尚书。

    “回禀大王,目前算是在地方稳住的刑部的衙门,但是想要在民间扎根。还需要时日,案件分类,刑部还需要和地方衙门好好协调一番!”

    沈符低声的道。

    “沈尚书,孤想了想。刑部和其他部门不一样,在执法和审判方面,一直都是混合一谈,这一次,孤要分开来执行,孤打算。在刑部分开为大理寺和神捕司!”

    孙权一双琥珀晶莹的眸子闪烁着精芒:“大理寺审判,神捕司执法,每一个郡,都建立一个大理寺衙门,每一个城,都建立一个神捕司衙门!”

    孙权这么做,是按照后世的体系建立的,大理寺就是法院,而神捕司,其实就是警察系统。

    “还有,县衙兵卒,在编制方面,有很大的出入,不宜刑部调用,而刑部,主管不少刑事案件,侠以武犯禁,地方游侠,武力不凡,不是一般县卒能应付的,刑部必须要有刑部的兵力,神捕司的捕快,就是刑部的直辖兵马!”

    这个年代,江湖已经出现的雏形,各地游侠,武力出众,他们自持一身武力,行侠仗义,一怒之下,持剑杀人。

    “请大王详细的明示!”

    刑部的众人在考虑孙权的话,高名站起来,目光微微一动,率先拱手道。

    刑部基本上是他在主事,沈符已经老了,精神不佳,如今还担任着刑部尚书,不过是为了他护航而已。

    “简单来说,就是刑部脱离地方衙门,独立开一衙门!”

    孙权淡然的道:“地方衙门是受中枢直接统辖,然后,刑部衙门,是受到刑部直接管辖,互相配合,却不受直接管辖!”

    “大王,这样好吗?”沈符闻言,微微皱眉,道:“恐怕首辅他们会有意见,毕竟县衙乃是内阁主要管理的!”

    “六部,二十四司部,都在内阁军机处的的管辖范围,张昭他们就算有意见,这个意见,大不到哪里去!”

    孙权微笑的道:“建立神捕司,就是为了更好的执法,孤要以法治吴国,如今吴国新律已经颁布,在这短短的时间,这地方上应该出现了不少乱子吧!”

    “的确!”

    沈符点点,道:“地方还在维持老一套的法度,新法执行,就会有不少老案件翻案,目前刑部一直在忙碌这件事情。”

    “沈尚书,要大刀阔斧一点,步伐放的大一点!”孙权微笑的道。

    “微臣明白!”沈符浑浊的眼眸划过一丝凌厉,他在司直这个位置已经做的几十年,做了一辈子的执法者,自然有他的强硬。

    “大王,神捕司的编制,一时之间,我们也招揽不了这么多人,想要对付凶神恶煞的囚犯,多少也要有些功底!”

    公孙康有些犯愁的道。

    他是公孙度的长子,父亲归降吴国以来,曾经被囚禁几年,但是他倒是没有,一直都活跃在吴国官场上,不过从军方进入了朝堂而已。

    后来随着公孙度复起,他也水涨船高,大吴变法,他在辽东的一些力量的支持之下,算是拿下了刑部右侍郎的位置。

    “这方面,子龙倒是可以帮助你们刑部一下!”孙权淡然的道,解决一个大麻烦,还能让刑部感恩,正是一举两得。

    “诸位,在军中变法之时,曾经裁掉一批将士,这一批将士,如今并没有着落,虽然他们在军中多少有些不如其他将士,所以才被裁掉!”

    赵云看着刑部几人,连忙道:“但是如果是维持地方法度,我相信,他们应该能胜任!”

    几人闻言,顿时目光大量,比起招揽地方游侠为捕快,军中将士,更加的合适。

    军中将士,都是如狼似虎,即使是最弱了,也不是一般地方衙役能媲美的。

    有了这一批将士,神捕司能在短时间之内,搭建起来。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七百二十一章 吕布归来

    一举两得的事情,军方和刑部自然都不会反对,军方可以解决这一批裁兵的麻烦,刑部的神捕司也会在短时间之内迅速的落成。

    赵云和高名等人,离开的御书房,开始细细的为这事情商议起来。

    而孙权,却单独把刑部尚书沈符留下了。

    “老大人,最近的身体可还好?”小客厅上,孙权亲自沏茶,然后为沈符倒上一杯。

    “大王有心了,咳咳!微臣这身体是老毛病了!”沈符轻轻的咳嗽几声,喝了一口清茶,润润喉咙,宽慰的回答道。

    “你这咳嗽有些年头了,可要保重啊!”孙权轻轻的拍拍他背脊,道:“孤可指望你能为孤多撑一两年!”

    “大王请放心,老臣没这么容易倒下,刑部一日不上正轨,老臣的命,就算老天爷也不敢收!”沈符硬朗的道。

    “唉!都是孤不好!”

    孙权看了一眼这个老者,他明显有些疲惫不堪的精神,却要硬撑着,便轻声的叹了一口。

    他是无可奈何,不然也不至于让一个身上带病的老者,为国事如此操劳。

    从吴郡的郡守府,到征东将军府,最后到吴国,掌控律法的,一直都是这个有些病怏怏的老者。

    新法度还在一个适应期,而当今刑部,非他而不能掌控。

    一想到这里,孙权的神情有一抹歉意,轻声的道:“刑部的事情,高名和公孙康这两个小子一时半会,还支持不了这个大局,所以还是要劳烦老大人多多操劳,还请老大人受仲谋一拜!”

    孙权站起来,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拜礼,沈符绝对不是为了他,而是一个赤子公心,所为的一直都是这个国度。

    所以。他是值得他行礼的。

    “大王,沈符昔日性格莽撞,起起落落多年,最后以一介白丁。得先王器重,身居高位,享受荣华富贵,食君之禄,便担君之忧。微臣受吴国之荣誉多年,当为吴国竭心尽力,为大王死而后已,何来操劳?”

    沈符一本正经的回答道。

    其实沈符的心中对孙坚的小儿子孙权一开始并不是很看好。

    当初在廷尉闹出来的事情,孙权趾高气扬,杀意腾腾,更让他对孙权的飞扬跋扈有些的厌恶。

    昔日孙权以廷尉之手,连斩贪污百官,事情闹的风风火火,甚至忤逆宫中圣旨。在他看来多多少少有些缺乏为君者是圆滑。

    他虽然是执法者,但是也明白,水清无鱼的规条,在他看来,心中要正,但是手段可以多变,才算是一个明君。

    孙仲谋在他心中多多少少有些的不懂转变的形象。

    然而,玄武门一战之后,孙权强势夺位,手握重兵。天下无人可抵挡,孙权登位之后,他以为孙权也许因为昔日的事情,对他有些芥蒂。便已经有了告老还乡之意。

    不过后来孙权亲自挽留他,他才有了留下来的念头,再后来,孙权主持大吴变法,他不得不留了下来。

    毕竟,变法之中。有一项是他推脱不了的事情。

    编制一部国家法典,对于一个自小攻读刑律的读书人来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他也不例外。

    新吴律编制成功之后,他沈符的名讳也能流传千古。

    读书人,无论多清高,谁都不能忽略这一点。

    “老大人,汝认为,高名和公孙康,他们两个,谁更有能力,能担得起刑部的重任?”孙权微笑的问道。

    沈符这身子骨,熬不了多久,他也不能一直让一个垂老之人,为了所谓的国事,亲力亲为,最后病死在位置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