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仲谋天下 >

第518章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518章

小说: 三国之仲谋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一心在筹谋变法,对于军事,已经放在一边了,但是他本身就是出身军事谋略的大谋士,对于军事,依旧的敏感。

    “他又是三头六臂,孤还斩杀不了他了吗?”

    孙权想到的昔日在荆州被张飞刺杀的情景,顿时冷笑一声,凶狠的道:“如今刘备把重心都放在成都,陈到,诸葛亮,陈登,魏延,这些人都在徘徊在成都,培城连一个稳定大局的谋士都没有,孤吞了他们又如何?”

    “没有这么简单!”

    周瑜细细的看着孙权递上来的培城之战的卷宗,轻声的道:“如果仅仅只是张飞一个人,筹谋得当,还有希望斩了他,但是培城之中还有一个关云长,除非我们把吕布和赵将军都压上去,才有机会消灭他们,不然,目前在荆州和西川,还是保持一种僵持的状态!”

    培城的兵力不算多,只是刘备一系的兵马,不过背靠蒹葭关,易守难攻,再加上张飞和关羽着一双猛将,不用太精明,只要死守,打起来就是一个大麻烦。

    “关云长?”孙权闻言,总算冷静了一下,这是可不是一员简单的猛将,他比张飞冷静,更难对付。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把兵力都压上去,那就等于和蜀国直接开战了,我们之间还没到那个地步!”

    孙权吐出了一口怒气之后,心情也平静,他想了想,才摇了摇头,道:“蜀国早晚要打,但是,如今还是得让他们再苟延残喘几年,上吊也要喘口气,吴国这段时间太乱了,我们没有两三年的沉淀,打不起大战!”

    从西征荆州开始,吴国就没有消停过,国库,粮库,都被耗费一空,如果不是因为江东商会的倾力支持,朝堂想要发出官吏俸禄都有些困难。

    连续两次大战,荆州战役和北疆血战,军方也是损伤惨重,想要恢复精锐兵马的战斗力,需要时间。

    所以当北疆战役完全落幕之后,吴国最少要消停一两年的时间。

    这一点,孙权心中很明白。

    “大王能这么想就好了!”

    周瑜闻言,连忙点点头,他心中还真有些怕孙权一脑热,直接拉开对西蜀的决战。

    蜀国虽然实力不咋地,但是地形复杂,没有这么容易打。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孙权站起来,双手背负,目光清冷,道:“对于蜀国,我们也不能一点事情都不做,彻底的摸透蜀国的地形,是我们入川的第一步,这事情仅凭锦衣卫是不够,军方斥候也要出点力,这事情你给太尉府指点一下!”

    “明白!”周瑜点头。

    “对了,孙伯符已经返回太湖了吗?”孙权突然问道。

    “回去了!”

    周瑜漠然的道:“他来的匆匆,去也匆匆,唉!不回来不知道,一回来吓一跳,如今连三个月的时间都不足,这座金陵城不仅仅是在忘怀他,甚至对他反而有些排斥了!”

    孙策这一次突然的返回了金陵城,反而验证了一些事情。

    江侯府这一脉的影响力,在吴国朝堂,开始被孙权一点一滴的瓦解,在这短短的时间之内,有些的烟消云散的征兆了。

    孙策回城,拜访了一些昔日的嫡系,却吃了几次闭门羹,在金陵城都已经传开了。

    “你是说,他吃闭门羹的事情?”

    孙权微微眯眼,冷笑了一声,道:“关于这事情,孤可没有刻意的对付他,也没有要落他面子的意思,别算在孤头上!”

    “这对他来说,也许是好事!”

    周瑜平静的道:“一个在朝堂之上没有影响力的孙伯符,他才有机会重返战场!”

    让孙策走出太湖的事情,周瑜一直没有死心。

    “你很想他回来吗?”孙权看着周瑜,问道。

    “某与伯符乃是结义兄弟,站在兄弟的情谊上,某不想看着他孙伯符空有一身绝世武力,却只能在太湖郁郁终老!”

    周瑜眼眸清澈,没有一丝的隐瞒,面对孙权,坦然的道:“若有机会,某会不惜一切代价,迎接他返回朝堂,但是某不会帮他造反!”

    虽然如今在孙权的刻意之下,周瑜已经和江侯府一脉划清了界限,自成一系,但是他对孙策的情谊,从来没有欺骗过孙权。

    “呵呵,如果汝能让朝堂的大臣重新接受他孙伯符返回吴国的军方,孤不会反对!”

    孙权倒是对这个并没有太在意,他淡淡的道:“江东小霸王,说着好听,但是始终有些侮辱他孙伯符了,孤还希望看到,有一天他能杀出一个堂堂正正的江东霸王来!”

    小霸王终究是小霸王,历史上,孙策也许就是死的太早了,他才一辈子背负着小霸王的名声,以他的能力,想要杀出一个江东霸王来,还是有希望的。

    “好了,我们不说这个了,说说最近变法的成果!”

    孙权走进书案,坐回自己的位置上,摊开桌面上几份周瑜今天直接呈报上来的奏书,道:“如今九卿的体系已经被完全砍掉,除了宗人府之外,其他的部门都一一的接受了改编,不过孤听说,在改革的时候,还是死了好些人,对吗?”

    “虽然我们已经很小心谨慎,怒了做的最好,但是终究有人以身挡法!”

    周瑜叹了一口气:“在大司农被改编的时候,死了一个长史,一头撞死在被摘下的大司农牌匾上,而少府衙门被改编了时候,也死了三个,其他的九卿部门,也有死谏而阻的人,这段时间,因为变法,金陵城之中举丧的家庭不少,因此,御史台弹劾某家和顾尚书的奏书,大王也受到不少吧!”

    “孤一直想要做的最好,希望能做到以不流血而为大吴变法,但是流血终究难免的!”

    孙权叹了一口,目光有些深沉,低声的道:“孤知道,其实这只不过是一个开始而已,朝堂的变革之中,懂的大义的人不少,所以我们算是顺利的,但是如果轮到地方的改革,执着死谏的人,就更多了!”

    一种制度,无数官位,如果想要改革,必然牵涉无数人的身家性命,为大义也好,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好,挡在变法道路上的人,从来不缺,。

    “大王,古今往来,想要变法,终究要流血!”周瑜安慰的道:“这是避免不了的,你已经做的很好了,至少某家认为,这个天下,恐怕没有人能比你做的更好!“

    “呵呵,你倒是会安慰孤,但是孤却有些面对不了这些的无辜的生命,孤很清楚,这只是朝廷改革要面对的事情,在军方改革,更加的暴烈,孤刚刚接到了徐庶传来的书信,军方有人想要阻止军中变法,所以带兵冲击吕布的军营!”

    孙权从一叠奏书上,抽出最后一本,递给周瑜,言语之中有一丝的疲惫,道:“虽然最后被赵云率兵稳住了局势的,但是冲突之中,也有上百兵将倒在的血泊之中,孤有些羞愧!”

    如果说战死沙场,还有些价值,但是这样的死,对于这些训练有素的将士,来说,是一种污名。

    一切都是因为,他要变法。

    “大王,汝若是后悔了,现在喊停,还来得及!”

    周瑜闻言,目光看着孙权的面容,最后平静说了一句。

    “后悔?还来得及吗?”孙权面容有一抹讽刺的笑容,目光湛然的看着周瑜,反而问的道。

    周瑜顿时有些沉默不语,嘴角抽搐了一下的,他不知道该说什么。

    “公瑾大哥,汝放心,孤既然决定了变法,就会进行到底!”

    孙权收拾了脸上的惆怅,英俊的面容变的有些刚硬起来,决绝的道:“以前孤还是有些天真了,以为只要搞定了朝中巨头,趁着乱势,趁机出击,以速度改革,以大势稳定朝纲,就能不流血的改变旧的秩序,但是现在孤明白了一件事情,想要改变旧秩序,就必须要付出代价,流血,是难免的!”

    “大王要为了顺利变法,大开杀戒?”周瑜的瞳孔微微收缩。

    “没有你想的那么夸张!”

    孙权闻言,摇头,淡淡的道:“我们的目标始终是以最少的流血,改变如今吴国朝堂体系,改革旧日的法度,实行最新的管理体制,铸造以法治国的根基!”

    汉朝独尊儒家,而秦朝以法家为尊,法度苛刻。

    而吴国的这一次改革,是从汉朝的体系之上走过来,更偏向秦朝的方向,以法度为尊,以法治理天下。

    但是倒是没有秦朝那么苛刻。

    法治天下不是不好,但是不能做的太过,法不外人情,秦朝之所以在短短时间灭国,原因就是过于法度苛刻,动不动就是连坐,他们法度的严苛,有些过而不及了,才酿成了亡国之之患。

    “大王,如今朝堂改革的进展已经不慢了!”

    周瑜开始细细的禀报,道:“但是最重要的两项,还没有成效,第一就是内阁大臣,还在斟酌,以导致有丞相府改革的内阁,如今还没有领头羊,第二,那就是法规,吴国新的体制将会以法度为尊,而治理天下,而吴国法规昔日是尊汉律而来,如今沈大人亲自集合了不少朝中,朝外,研究律法的读书人,不过新的法规还没有完成!”

    “孤会催一催他们的!”

    孙权目露精芒,然后继续的问道:“对了,如今的朝堂六部如何了?”

    “回禀大王,如今六部已经大致的架起了一个架子,但是只是一个空架子,六部以二十四司部为根基,但是二十四司部,除了经商司之外,其他的一律尚未有头绪,某家会加快脚步!”

    周瑜恭敬的道。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六百六十一章 大吴变法之流言

    傍晚,日落西山。

    辽东。

    一缕一缕夕阳的光芒,金灿灿的,映照着襄平城的伟岸。

    已经整整的持续了一整天的战斗如今告一段落,皆然有些筋疲力尽的吴军和高句丽军队,在残阳的光芒之中,开始收拾这一方狼藉的战场。

    高句丽倾巢而出,数万大军自玄菟和乐浪两个方向杀入辽东郡,一路上所向披靡,直达襄平城,然后对襄平城展开了围攻。

    这一战,几乎已经打了半个月。

    兵马不足的襄平城虽然飘飘欲坠,但是始终屹立其中,没有被攻破,即使数次城墙被硬生生的打开了缺口,最后还是被吴军将士以生命堵上了。

    所有的吴军将士都清楚,襄平是辽东的核心都城,是平州的治所,绝对不能丢,更加不能丢在蛮夷之辈高句丽人的手中。

    所以这一战,他们都打了很拼命。

    城中,刺史府。

    “公孙使君,随着高句丽人围城的时间越来越长,如今城中的人心有些动乱啊!”襄平令苏门在向着公孙度禀报城中的事情。

    苏门是江东书院第一批毕业的学子。

    他和陆逊,步骘,被称为江东书院的三大杰出学子,陆逊背靠世家,是爬的最快的,直入中枢,而步骘也算失士族出身,在江东为吏,如鱼得水,如今也是会稽治所山阴的县令。

    三人之中,他是一介寒门子弟,无依无靠,毕业之后,只有远走边陲之地,一路连滚带爬,走到了平州治所,襄平县令的位置。

    公孙度刚刚脱下染血的战甲,神情有些疲劳。

    襄平城能支持这么长时间,和他公孙度身先士卒脱不开关系。如果不是他在苦苦的支撑,襄平城已经被攻破了。

    他听到苏门的禀报,摆摆手,有些疲惫的道:“苏县令。城中的事情,你来做主,五天,你只要让城中撑住五天不乱,我们就有可能把整个高句丽王朝连根拔起!”

    幽州之战已经落幕。援兵在即。

    马韩半岛也传来的消息贺齐已经北上,在这种状况之下,高句丽早晚要败,而且还是被连根拔起,面对吴国大军就算开国始祖高朱蒙复活,也救不了他们。

    如今襄平城要做的就是坚持下来,在这段时间之内,不要让高句丽攻破城池。

    “下官明白了!”

    苏门闻言,点点头,道:“下官保证。五天之内,城中一定不乱,粮食不缺!”

    东城头。

    主将常正用一块抹布,拭去了手中兵器上的鲜血,辽东因为孙暠的背叛,本来就没有什么兵马,为了守城,骑兵也要当成步卒使用。

    这一战,他打了很辛苦。

    他本来是骑兵,对防守城池没有什么经验。而高句丽人不是一般的游牧民族,他们对攻城的经验充足。

    “吕姑娘,战场的滋味,如何?”

    他抬头。目光看着站在中间身边的一个英气的女将,嘴角一咧,笑着道:“沙场,可不是女人的地方!”

    “常将军,本姑娘杀敌不比你少,你们能做的。本姑娘也能做!”

    吕蓝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