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仲谋天下 >

第393章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393章

小说: 三国之仲谋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孤只要用刘玄德一人便可!”

    刘表眯着眼,眸子之中有一抹精芒,道:“蔡瑁,孤现在命令汝,汝立刻率麾下水军,全数南下,抵达赤壁,然后驻守在赤壁之上,安寨立营,等待孤亲临,还有若是刘备不济,接应刘备,刘备若败,必然退往赤壁,孤还需要他来为孤打前锋,汝不可怠慢!”

    “末将明白!”

    蔡瑁闻言,心中微微一动,顿时明白的刘表的心思。

    刘备是一柄剑,而且锋利无双,若是用得好,也许能给的楚国带来一个有利的效果。

    这一柄剑还不能断。

    “文聘!”

    “末将在!”

    “孤命令人汝,驻守蛮族的兵马,汝立刻全数撤回,想办法调遣前往赤壁大营,孤要集合全国兵马和孙文台决一死战。”刘表坚定的道。

    “大王,如若这样,恐怕五溪蛮族会作乱!”

    “蛮族未开化,莫不过于贪得无厌之辈而已!”

    刘表冷冷一笑,道:“孤昔日不愿意造就他们的嚣张,所以才派兵防着他们,如今孤兵力的吃紧,怎可把兵力浪费在他们这一群蛮人的身上,大不了孤施舍他们一些粮食,让他们安分一下,待此战过后,在回头收拾他们!”

    “诺!”

    文聘闻言,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楚国成败在此一战,诸君共勉!”此时此刻,刘表也不得不阔出去打一场倾国之战,他是没有野心,他是成不了大业。

    但是作为一个守家之犬,任何想要入侵的敌人,他都会让他们付出血的教训。

    “大王万岁!”

    众将俯首,恭敬的行礼,表示自己的决心。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五百零一章 七月江东,梅雨成灾!

    江东,七月。

    整个月都没有看到晴日,依旧是一片茫茫的滂沱大雨,沥沥而下,让整个江东都笼罩在一片的阴霾的天色之下。

    钱塘江。

    这一条江河乃是会稽和吴郡的交接江河,连接着的东海的海湾,潮起潮落,有着一种十分壮阔的景观。

    但是如今的天降大雨,已经半月有余,雨水始终不停,涨潮不消,堤坝不堪承受,已经发生了连续数次决堤,淹没的两岸的田地房屋,死伤无数。

    “步骘,吴柳坡段的堤坝可已经补好?”

    雨水之中,孙权整个人湿哒哒的站在的河岸旁边,面容阴霾,目光死死的看着不断涨起的河水,冷声的问道。

    他替父巡逻水灾之区,钱塘第一站。

    但是情况比他想象之中还要严峻的多了,并不是安抚人心那么简单,如今的决堤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后续的问题,根本无从入手。

    在他身后,钱塘江两岸的七八个县的县令如今都站立着,孙权没有撑油伞,他们也不敢的撑伞,一个个淋得好像一个落汤鸡。

    “君侯,钱塘人力不足,如今堤坝依旧没有补好!”步骘是昔日的江东书院的佼佼者,也是第一批毕业的学子,位列钱塘县令。

    在江东书院的一系学子之中,他算是一个人物。

    昔日的江东书院三杰,准确来说,都是不错的人才,陆逊凭借着世家的帮助,攀爬的最快,如今已经贵为的金陵县丞,再进一步,就是县令。

    而苏门,寒门士子,毕业之后,远赴边陲。在辽东可干的有声有色,也是镇守一方的县令,一步之遥,已经有人提名为辽东都尉。

    步骘。他也算是才华横溢,脚踏实地,在江东书院的三杰之中,算是唯一一个专注内政的人才,一步步走到的会稽大县钱塘的县令。

    “在钱塘江的附近可有兵营?”

    孙权咬着牙。双眸有些赤红,天灾人祸,人祸可挡,天灾难料,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现代,水患也是江南的一大无解之难题。

    如今决堤却迟迟未能补上,在这么下去,后面恐怕受灾的人更多。

    如今因为决堤,死伤已经接近的三位数。

    “禀报君侯,会稽的萧山。有一处兵营,驻扎会稽的一千郡兵!”步骘站出来,想了想,才拱手的道。

    自古以来,并没有用兵马来干这些的补堤坝的事情,大材小用。

    但是孙权问了,他就回答。

    “韩刚!”

    孙权可管不了这么多,如今只有补堤坝才是第一位。

    “在!”

    “汝立刻持吾之令牌,立刻去一趟萧山兵营,把三千郡兵调遣来。协助钱塘将士,务必在今天之内,堵住决堤口!”

    孙权的东侯令和孙策的江侯令都有调遣在万人之数一下的各方兵马的权利。

    “诺!”

    韩刚点点头,拿着领兵。策马在狂风暴雨之中,迅速的离开的河岸。

    “步骘县令,在这下面,吴柳坡的决堤,受灾的有多少村庄和百姓?”孙权深呼吸了一口,摸了一把脸上的雨水。目光有些阴鸷起来,问道。

    “禀报君侯,如今钱塘江周围,四五个县城,下游一带,基本上都已经被淹没了,田地的农作物被摧毁,房屋也被摧毁,受灾百姓好几万!”

    步骘紧跟在孙权的后面吗,也是雨中承受着,浑身湿哒哒的,回答孙权的问题:“死亡的人数,统计出来的,已经将近一百多人。”

    “这些百姓,汝无论如何,一定要想办法安定好!”

    孙权眯着眼,冷冷的道:“你要钱,我给你钱,你要粮食,我给你粮食,但是如果有一个人安顿不好,我就把你直接丢会书院去!”

    “诺!”

    步骘闻言,浑然一颤,面容一下子刚毅了起来。

    “走,往下面去看一看!”孙权顺着河岸,往着下游走去。

    “君侯,如今风大雨水,汝已经浑身湿透,还是返回县衙驿站,先休息一下吧!”一个县令走出来,有些恭敬的道。

    “某受命于大王,替大王迅速百姓灾祸,岂能在此时此刻去休息,继续走!”孙权一脚泥巴,一脚污水,走在河岸之上。

    “对了,附近可有谁是水利方面的专家?”孙权突然回过头,目光扫过,问道。

    他们都是搞政治了,说起来对堵上堤坝,控制堤坝的承受水量都是外行,这时候钱塘江的决口如斯眼中,没有一个专业的人,还真的不好弄。

    “有一人!”

    步骘想了想,道:“钱塘江在最开始的涨堤的时候,在萧山县有一人曾经预测,今年堤坝会决堤,他当时还在萧山的县衙的击鼓而鸣,请求萧山县,让他们出人出力,加固堤坝,撤散下游人群,可惜当时没有人理会。”

    “现在人在哪里?”

    “属下多方打听,并不知晓!”步骘摇摇头,有些遗憾,当是决堤的时候,他也一直想要找出这一个人来,但是萧山县令咬口不交人。

    “萧山县令,站出来!”

    “君侯!”一个中年目光怨毒看了一眼步骘,战战栗栗的走出来。

    “人现在在哪里?”孙权很直接的问道。

    “在……在……”中年县令牙齿抖动,半天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说!”

    孙权久居上位,长年行军,一言一行之中,充斥着莫大威严和煞气,一下子把中年县令的给的吓了面色发青。

    “在大牢!”

    “很好,这就是我吴国的官吏!”孙权冷冷一笑,有些讽刺。

    “属下知错,请君侯恕罪!”中年县令是会稽的虞家的族子,连忙匍匐在泥泞的地面之上,磕头而喊。

    “你亲自去一趟,把这一个人给请出来,你听清楚了,是请,不是提,恭恭敬敬的去请,他若是不满意,我就让你人头落地,明白吗?”

    孙权目光有一抹冷芒划过,平静的语气十分的锋利。

    “诺!”

    中年县令闻言,立刻连滚带爬的走了下去。

    “你们都给我听好了,作为一县之父母官,若是不能的为民做主,都给我滚回去养猪耕田!”孙权拂袖,冷冷而道。

    “谨遵郡侯教诲!”

    众人闻言,浑身一颤,连忙恭敬的鞠躬而行礼。

    一整个上午,孙权带着一众县令,沿着钱塘河岸,走了一圈,鼓励民夫补堤,还探望的受灾的百姓,在官府搭建的草棚之中,对他们好声好气的安抚的一番。

    下午,韩刚带着一千多郡兵加入的堵回堤坝缺口的行动之中,几个县城,几千民夫,加上上千郡兵,吴柳坡的决口仅仅一天的时间,被堵了回去。

    钱塘县驿站,孙权换了一身衣服,接近了一个老者,这一个老者就是的步骘口中的水利专家,因为预测决堤,而被萧山县令困囚的老者。

    “老朽莫丘,拜见的君侯!”

    “先生莫要多礼!”

    孙权抬头,目光看了一眼,这个老汉年约五十来岁,坐牢一段时间,也没有显得颓废,很精神:“让你受苦了!”

    “老朽不苦,只是老朽没有用,让这百姓受水灾之难!”老汉叹了一口。

    “放心,此事某会给汝一个交代!”

    不过如今孙权也没有过多的去打量他,直接的问道:“莫先生,汝看,这钱塘江上下,吴柳坡的缺口已经堵上了,还会决堤吗?”

    “君侯,今年的雨水,起码要到八月份才会停下来,老朽估计,在下游,还有几个决堤口!”说起水利,莫丘精神抖擞起来了。

    “还会有缺口?”孙权心中微微一冷。

    “嗯!”

    莫丘看了看在孙权案桌上的钱塘江地图,指了指,道:“君侯,这一副堤坝的图纸是很多年以前的,其实这里,这里,年久未曾修筑,都很脆弱!”

    “步骘,韩刚!”

    “在!”

    “汝等二人,立刻带着能动用的所有人,前去抢修这个渡口的堤坝,加固他们!”孙权的目光从图纸之上回过神来,看了一眼莫丘,道:“莫先生,此事还麻烦你亲自去指点一下!”

    “此乃某应该做的!”

    莫丘点点头。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五百零二章 朝堂博弈

    阴霾的七月,江东大地时时刻刻都在一片茫茫雨水的笼罩之中,四处的水患决堤,灾情一片,让整个吴国都陷入一片低沉的气氛之中。

    但是吴国的都城金陵城如今却火热无比,朝堂之上,如火如荼的争论正在激烈的进行之中。

    吴国大军西征楚国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而且大王孙坚要亲征也是的已经定局的决议,但是出兵的数量,和左右两路大军的主帅,都是需要讨论的事情。

    吴国海军,骑兵,步卒,这些主力兵力加上数十万,近乎百万,如果加上各方的郡兵,起码超过了上百万的兵力。

    要是论兵力,也许整个天下,没有一个诸侯能比得上吴国,但是吴国疆域辽阔,南北开纵,这些兵力只要一摊开,其实就没有多少了。

    想要调遣主力兵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各方要防守的敌人也不在少数。

    奉天大殿。

    这是的吴国的庄严的上朝大殿,中间是小型的高台,高台之上,龙椅屹立,大殿的视线很开阔,朱红大梁,雕饰着花鸟鱼虫,十分壮阔。

    此时此刻,三公九卿,众臣齐聚一堂,而孙坚魁梧的身躯盘坐在的龙椅之上,目光犹如猛虎般锐利,扫过众人,颇具威严。

    “诸位大臣,此次征战的楚国,周泰已经出兵五万为先锋,杀了江夏,正在交战之中,但是逍遥大营的兵力不能动,而且徐州太史慈已经挥兵五万返回金陵待命,御林军有三万兵力可随孤亲征,甘宁驻守东海的十万海军也已经返航,但是这点兵力想要攻取楚国,是远远不足的,诸位可有什么提议?”

    面对满堂的文武朝臣,孙坚低沉的声音淡淡的响起。

    江东毗邻荆州,荆州有多少实力。他心知肚明。

    在整个天下来说,荆州已经稳定了好长的一段时间,这些年荆州内部没有多少战乱,刘表野心不大。但是在守家方面却是有一手。

    楚国积累的实力,他不得不重视。

    虽然他孙坚向来不把刘表这一条守家之犬放在眼中,但是对这个一手能创下楚国的霸业的诸侯也没有轻视的态度。

    刘表还是有些能力的,如果吴国没有五十万以上的主力兵力,想要拿下荆州。根本不太可能。

    “大王,幽州平州,我们可以从其中抽调十万兵力,返回江东,参与西征!”

    大将军的潘凤站出来,拱手,道:“晋国如今和魏国交战在即,对于北地,自然没有攻取之心,幽州自然有一段时间的平稳。而平州,今年开春,公孙度刺史起兵三万,攻入高句丽境内,五月底,战事结束,虽然没有一举消灭高句丽,但是也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