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仲谋天下 >

第1200章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1200章

小说: 三国之仲谋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周系如今恐怕都未必比得上曹魏一系的巨大影响力。

    “陛下担心他们有异心,会影响陛下的亲征计划!”

    李儒听到孙权的询问,他阴沉的面容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了。

    “天权三年的叛乱,朕可没忘记!”孙权一双琥珀晶莹的眼眸划过一抹森冷的光芒。

    孙权说起这个,让李儒的神容之中有一抹冷意。

    那是他锦衣卫的一个失职。

    “陛下,贾诩他们最近很安分,就连荀彧,如今也一心投入西部五州!”李儒想了想,他还是保持冷静,理智分析。

    “荀彧这个人朕倒是不怕,他是一个倔脾气的人,只要是认定的事情他绝对不会反反复复,就好像当年无论朕如何威迫利诱,他说不出山就不出山,如今他既然出山了,他就不会叛乱,这个珍惜羽毛的老家伙,宁可死,也不会给自己留下一个不忠不义的名,所以当他出山为我大吴效命之时,朕甚至可以放过曹彰!”

    孙权淡淡的道:“朕更加担心的是贾诩和郭嘉之间有什么联系,贾文和心思之沉,朕难猜一二,郭奉孝当初对大吴敌意很深,虽然朕花费了五六年时间安抚他,瓦解他的心思,才重用他,但是也难保他会反而复转!”

    他担心的无非就是两个人。

    一个毒士贾诩,一个鬼才郭嘉。

    “陛下担忧甚是有理!”

    李儒点点头,认可了孙权的担心,道:“可是说他们叛乱,倒是有些过了,因为叛乱必须是要有一面主旗帜的,如今曹氏经历了一次三年封府,恐怕没有这样的魄力……陛下难道是怀疑曹仓舒!”

    “呵呵,朕倒不是怀疑曹仓舒!”

    孙权笑了笑,摇摇头:“曹仓舒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他没有帝王之才,所以他绝不会发动叛变,他的目标已经很明显,他要把曹家经营为大吴第一世家,所以他选择了一条从龙之路!”

    曹冲能让曹操托付整个曹氏,的确有几把刷子。

    但是他的心不大。

    “陛下,据我所知,曹仓舒并非真心支持大皇子!”李儒突然说了一句。

    锦衣卫无孔不入,几个储君继承人之间的争锋,他虽不是很在意,但是这也关乎江山社稷,岂能不关注,所以这里面的弯弯道道,他清楚的很。

    “哦?”

    孙权闻言,心中不禁感到有些意外,问:“那他支持何人?”

    “我感觉他更多的可能是和南陵侯志同道合!”

    李儒考虑一下,直接说道。

    以他如今的地位,只要孙权不对他失去信任,他就能一直稳坐泰山,他并不想要参与这些小儿科的东宫之争,这对他有些画蛇添足。

    但是他并不介意提醒一下孙权。

    “孙栋!”

    孙权闻言,顿时笑了:“志同道合?这可是比礼贤下士更加有用的招揽之法啊,这小子的本事不小,把我们当年那一套学了有模有样的!”

    自古以来,成大事者,都要收缴人心,想要收缴人心,不是威胁,不是利诱,更多的是一个志同道合,这样才不会出卖。

    “陛下有些太高看他了,如今的他,多少还嫩了一点!”李儒冷笑:“做事情尾巴太长,我一查就查出来了,我要是给他捅一捅,准保他和曹仓舒立刻会成为众矢之的,不仅仅会让东宫储君孙绍对他忌惮,就连大皇子对他也会穷追猛打!”

    “老李,你这么大一个人,好意思和一个孩子计较吗?”

    孙权斜睨了一眼这个阴险毒辣的老家伙:“他们的事情你就别去掺合!”

    “诺!”

    李儒其实也只是口头上说说,他还不至于要和那些小不点算计,这太丢他的身份了。

    “曹彰最近如何?”孙权考虑了一下,感觉对付贾诩和郭嘉,还是从曹氏一族下手比较好。

    “他如今已经归于太史慈的雪豹军团麾下,美索不达米亚战役,张郃当初以他为先锋千里救援,倒是给太史慈留下了不少好印象,太史慈很重用他,不过对他还是有些防备心,盯的很紧,太史慈毕竟是孙周系的大将,他岂会不防着曹魏一系的人!”

    “有太史慈盯着,朕倒是放心不少!”

    孙权沉声的道:“对于郭嘉和贾诩,你还是要盯紧一点,但是绝对不能在面子上给他们难堪,要是让他们抓到了你锦衣卫的把柄,朕可一定不会轻绕锦衣卫!”

    “臣明白!”

    李儒当然知道这一点,孙权摆明要信任他们,对他们赋予重任,可也有些不放心,所以盯梢的任务就落在锦衣卫身上,而且不能露出一丁点痕迹,因为孙权绝不会承认,到时候背黑锅的一定是他。

    “陛下,臣有一件事情不是很明白!”

    李儒沉默了很久,突然问了一个问题。

    “说!”

    “陛下既然从来不曾相信他们,为何还要如此重要他们?”这是李儒始终想不通的事情。

    “重用是一回事,相信又是另外一回事!”

    孙权明白李儒想要表达的意思:“你是不是想说,朕这是作茧自缚!”

    “呵呵!”

    李儒讪讪一笑,神情之中给出了一个很明显的回答,本来就是。

    “老李,很多事情只要一天不发生,就不是事实!”孙权平静的道:“朕是君,君臣之道是信任,朕可疑心他们,但是只要他们一天不举旗叛变,他们就是朕信任而且依仗的名臣大将,如果朕都不能给他们信任,他们就会不会放心心扉接受大吴,这一点,朕比你看的明白!”

    “我就怕陛下一片赤子之心却所托非人!”李儒道。

    “滚,别说的这么暧昧!”

    孙权给了他一个翻白眼的表情,嘴角扬起了一抹自信的笑容,道:“朕信任他们,是朕的本分,他们如果不过不尊他们的臣子本分,朕自然也会也没这么好说话!”

    “在你看来,这也行是多此一举,但是在朕看来,这就是一种乐趣!”

    孙权抬头看天,白雪皑皑一片,让他碧绿晶莹的眸子异常闪亮:“朕所坐的位置,就已经注定了朕每时每刻都在和他们打仗,君王如若不斗臣子,何为君王也!”

    **********************************************************

    冬去春来。

    天权七年。

    二月二,龙抬头。

    过了龙抬头之后,就是万物开春的季节,这时候大吴军机处突然动起来了,一天之内,连续下达四道调兵军令,四大战区的兵力都调动起来了,让整个大吴朝廷都开始紧张了。

    这已经说明的消停了三年之后,吴军已经开始动起来了。

    这一动,可不是小大小闹。

    必然是石破天惊的一战。

    “传令,第一战区雪豹军团主力向西移动三百里,必须靠近叙利亚!”

    “传令,第二战区飞虎军团必须向安条克挺进!”

    “传令,第三战区把江东军团向南移动八百海里,脱离不列颠的登陆,从罗马帝国西南疆域而登陆!”

    “传令,第四战区,所有主力,必须尽快越过的波斯湾,陈兵于埃及行省边疆,准备杀入埃及行省!”

    参谋部的军令通过军机处直接下达,他们布置一场倾力大战。

    “我马上要赶回第一战区了!”诸葛亮向郭嘉告辞。

    “嗯!”

    郭嘉点点头:“去年十二月周公瑾就急急忙忙的赶回了第二战区,现在第二战区已经开始动兵了,第一战区也必须要加紧状态,这两个犄角必须要同时前进!”

    “我明白!”

    诸葛亮告辞之后,马不停蹄的向着长安出发,然后从长安向西,走丝绸之路,进入了西部,赶赴第二战区。

    “我认为海鹰军团先动,起来海鹰军团可以沿着海路杀进去!”

    “水路虽然好走,但是未必这么简单,当初海鹰军团杀入罗马海域的时候,已经惊动了罗马水师,他们一定会堵住叙利亚的水路,河道狭窄,想要越过,不是那么简单!”

    “如果前后夹击,机会还是有的!”

    “说的对,我们在罗马海域不是有一支伏兵吗?”

    “这一支伏兵当年的确留下了,但是情况如何并不明朗,想要依仗这一支伏兵杀入罗马海域,有些不太靠谱!”

    “我认为立刻集中兵力,先拿下叙利亚,只要拿下叙利亚,就等于敲开了罗马帝国的大门!”

    “叙利亚不是这么好大的,而且战场不大,我们要是聚集兵力在叙利亚,反而发挥不了我们大军的主要优势!”

    军机处昼夜之间都是灯火通明,会议桌之上都是紧张的讨论。

    如今稳坐首位军机首尊是吕布。

    他大马金刀的坐在位置上,瞳孔映照这面前那行军战略图,神色有些阴沉不定,他突然伸出手,压住了所有人的声音,沉声的问道:“匈奴军团现在位置在哪里?”

    “已经进入泰西封了!”郭嘉回答。

    “匈奴军团先动!”

    吕布虎眸之中划过一抹犀利的光芒,斩钉截铁的道:“传我军令,四月之前,我要听到西部战场的擂鼓响起来,而且第一战,必须是匈奴军团先打响,其他军团原地待命!”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大战前奏 中

    天权七年,三月。

    冬去春来春意暖,此时此刻,位于西部的安息疆域的三州之地都已经进入了冬雪融化,万物回春的一个季节,到处都洋溢这一股浓浓的春天气息。

    西州。

    西州疆域也就是昔日前朝汉室建立的西域都护府的疆域,当吴军长驱直入,把西域的几十个小国都降服了,就建立了西州总督府,主导西州。

    不过现在西州地界之上,在整个西部疆域,说话的是西部五州巡阅府衙。

    这座衙门建立在西州和贵霜州交界的葱岭东麓。

    衙门之中。

    荀彧和弘咨在书房之中的对立而坐,两人的面容都显得有些凝重,目光看着桌子上一份从中原发来了诏书。

    “朝廷休息了三年,看来是要憋不住了,是要准备对罗马帝国开战了!”

    荀彧率先开口。

    天权三年,曹彰叛乱,他为保曹彰性命,以出山入朝为代价,奉旨意西来,进入西州如今已经有几年时间,渐渐的适应了西州的生活环境。

    刚刚成立西部五州巡阅府衙的时候,他一开始倒是有些不适应,有点想要得过且过的意思,就是出工不出力。

    对他来说,为孙吴朝廷效命,心里面不好受多少有些背叛曹魏的意思。

    但是这个形势比人强。

    曹彰做了傻事,他不能见死不救,行刺孙权,那可是诛灭九祖的事情,孙权能这么大方已经不错了,他要是不能在这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大吴效命,孙权恐怕就会立刻翻脸,到时候护不住曹彰,还连累曹冲,他恐怕就再也没有颜面去面对曹操了。

    他只能用尽全力去做事。

    但是也只是尽力不尽心,他依旧有些抵触为大吴皇朝效命。

    不过后来倒是有些变了。

    西部的百姓太苦了。

    这里不开化的部族太多,吃不饱饭的比比皆是,人命比一个蚂蚁还要贱,秩序混乱,盗贼四处,买卖人口,卖儿卖女的到处都是,让他这个读圣贤之书的儒门骄子看了有些难受。

    所以他开始渐渐的去了解西部,了解西部五州。

    然后……

    他就生出想要改变西部五州之地的一种奢望。

    为什么是奢望。

    在他看来,孙权给他一个西部五州巡阅使估计只是一个空名头,不会给他什么权力。

    可他明白西部巡阅使的权力的时候,他就觉得这不是一个奢望,是一个能做到的希望。

    西部巡阅使有很大的权力,统帅西部五州,一切政务皆归于其之领导,有权力罢免各州总督,副总督,总督长史,总督主簿,总督司马以下下的一切职务。

    他一开始都不禁有些吃惊孙权居然有如此魄力。

    他是荀彧,昔日曹魏王朝的第一臣子,对于大吴皇朝来说,就是心腹大患,能让他这一个区区的降臣来领导吴军付出了无数代价才夺取而来的西部五州,这可是需要很大很大的自信心和信任度才行。

    就算荀彧心中依旧对孙权有些不齿和恨意,他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雄才伟略的绝世雄主。

    之后开始撇除心中的抵触。

    或者说是自我催眠:我所做的只是为了西部百姓,不是为了孙吴江山。

    他开始全心全意的投入对于西部五州的整顿和改建,想要富裕先要修路,他以西部五州巡阅府衙向五州总督府借款,然后和朝廷工部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