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仲谋天下 >

第1157章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1157章

小说: 三国之仲谋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瑾讪讪一小,小小的恭维了一句:“陛下英明,明目秋毫!”

    “滚!”

    孙权没好气的鄙视了他一眼。

    “陛下,朝廷方面还有一个隐晦的请求,特别是刑部,他们想要知道陛下是愿意继续查下去,还是吧这件刺杀案件止于张鲁身上,希望陛下给一个答复,好让他们做好准备!”

    诸葛瑾说到这里,面容正色。

    这事情如果到此为止那就是直接拿着张鲁作法,然后结案,这件事情最少在民众的眼中是了结了。

    如果继续调查下去,那么朝廷就要作好把曹魏旧臣连根拔起的准备。

    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结果。

    朝廷这时候也是被逼的上不上下不下的位置,无法拿一个两全其美的主意。

    只能让孙权那一个主意。

    “现在说这个,有点早!”

    孙权一双虎眸经营的眸子之中闪烁幽幽冷芒:“等等吧,朕必须要知道一些人的态度!”

    “诺!”

    诸葛瑾点头。

    ********************

    五天之后,长安城里面已经开始恢复了平静和走动,剑拔弩张的气氛也渐渐的消失,在总督府的宣传之下,百姓开始重新走出家门。

    这时候,郭嘉从颍川匆匆的赶回来了。

    他返回长安第一时间自然是去见了孙权。

    孙权在这时候正在烤着番薯。

    这是雍州种出来的新品种食物番薯,农业司近两年来最新推广的戏项目,用来解决百姓饥饿问题的一个致胜法宝。

    “好多年没吃了,闻起来这味道真不错!”

    孙权一点也没有君主形象,蹲在一个宫苑之中,对着火堆把烤熟的番薯挑出来了。

    “陛下,郭嘉求见!”

    “让他进来吧!”

    孙权头也不回,一心和烤熟的番薯较量。

    郭嘉走进来之后,行了一个礼,也没有不识趣的打搅孙权的雅兴,只是静静的站在旁边,安然的等待。

    “奉孝,你也来尝尝!”孙权抬头,看了他一眼,笑眯眯的道。

    “陛下,这是……”

    郭嘉闻着这香味,看了一眼,连忙道:“番薯?”

    “没错,今年雍州种出来的番薯,农业司能不能解决大吴朝数千万子民的温饱问题,这东西很重要!”孙权扒开一半,递给郭嘉:“味道不错,而且能填饱肚子!”

    “味道的确不错,口感很好,糯糯的,还很甘甜!”

    郭嘉道:“这应该是从海外引进栽种的新品种农业!”

    大吴朝廷的海军南征北战,开发了海外不少疆域,也带回来了很多的全新的农作物。

    “嗯!”

    孙权点头:“这东西和蜀黍一样,比较好种植!”

    “蜀黍大面积的推广之后,北方粮食得到缓解,但是依旧有不少缺口,我记得农业司特别推广番薯栽种好像还有玉米的栽种,但是成效不是很好!”郭嘉身居要职,自然能清楚了知道朝廷大小事情。

    “不是农业司的问题,是我们朝廷中枢的问题,是朕的问题,这些年我们都太过于投入战争和经济发展,对农业有些疏忽,虽说我们打仗已经绝对不会出现粮草问题,但是大吴如今接近六千万百姓,想要进入全面的温饱阶段,还有一段路!”

    孙权一边啃着着香甜的红薯,一边自我检讨说道。

    前朝汉室在太平盛世时期当年有五千万人左右,但是随着前朝崩塌,连年的诸侯大战,中原各地都死伤很惨烈,人口锐减。

    也就是这几年时间中原才开始喘息,然后休养生息,人口相比汉室之时还是少很多。

    但是大吴朝廷开疆辟土收敛各族,人口自然也暴增起来。

    天权元年的人口普查整个大吴朝的疆域覆盖之下,不算黑户,足足够五千多万的子民,而且这还是因为大吴统一天下第一年,有些数字不够真实,所有保守统计。

    如今天权三年,大吴朝加上那些黑户,和没有统计的人口最少有六千万左右。

    大吴朝廷为了维持几千万百姓的生机很吃力的,如今朝廷也仅仅是只能做到没有人饿死,但是绝对还做不到让所有的百姓都进入温饱阶段。

    饿不死和吃不饱是两回事。

    “陛下,接下来朝廷恐怕得把精力放在罗马帝国,分不出力量来发展农业啊!”郭嘉低声的道。

    “打罗马是军机处的事情,内阁该干什么,还得干什么!”

    孙权淡淡的道。

    两人在宫苑之中的吃完了一轮烤番薯之后,拍拍手,回到了椒房殿之中。

    他们倒是挺有默契的,一路上很安静,郭嘉不说,孙权也不问。

    郭嘉是没有想好怎么说,而孙权是在等待郭嘉主动的禀报。

    椒房殿之中。

    孙权坐在的竹席之上,在悠然的品茶。

    郭嘉站在旁边,考虑了很久,才幽幽的开口说道:“陛下,你在长安城遇刺之事微臣已经调查清楚,主谋是曹彰,此事曹氏一族有错,但罪不至于诛灭全族,还请陛下开恩!”

    “朕什么时候说诛灭全族了?”

    孙权微微问道。

    大吴嫌少有灭族之说。

    孙权也不做株连之事。

    “陛下不说,可不代表没人去做,这一次陛下遇刺,比陛下恼火的大有人在!”

    “李儒!”

    孙权吐出了一个名字。

    “金陵城已经开始流血了!”郭嘉道。

    “也该流点血了,李儒知道朕的底线,他会知道分寸的!”

    孙权神色很平静:“朕也许不会株连其他人,但是刺杀朕的主谋,你们不愿意交出来,就莫怪朕心狠手辣!”

    这是一个态度问题。

    要是他们真敢顶牛,那孙权也没有什么可惜了,只有大开杀戒。

    “陛下,这是荀彧给你了一份信函!”郭嘉递上一份信函。

    “朕倒是想要看看,荀文若想说什么?”

    孙权打开信函一看,目光有些的阴沉不定起来了。

    白字之上只有铁画银钩的八个大字:吾以余生换他一命!

    这倒是让孙权为难了。

    荀彧的意思很明显,他愿意用余生的效忠换取曹彰一命。

    孙权曾经三番四次请荀彧出山,荀彧都不愿意出山相助,如今为了一个曹彰,不惜把自己半生卖给了孙权,不得不说,他对曹氏一族倒是挺忠心的。

    可也让孙权有些憋屈。

    “奉孝,你可知道,初平元年,朕从汜水关南下,曾经去过一趟颍川,朕想要去拜访你,拜访他荀彧这个王佐之才,朕想要把你们都揽入江东的怀抱之中!”

    孙权的声音突然变得有些怀缅了起来了:“可是朕扑了一个大空,阴差阳错朕还把戏志才送到了曹孟德的跟前,朕总感觉自己和颍川大才有缘无分!”

    “天下已归一,陛下乃是名副其实的天子,九五之尊,缘分是可以强求的,比如……微臣!”

    郭嘉沉声的道。

    “强求而来,不得民心!”

    “当今天下,民心所向,陛下可不得朝臣之心,绝非不得民心,有何之惧!”郭嘉用了一丝丝激将法。

    “荀彧的面子朕给了!”

    孙权考虑再三,明知道他激将,还是上当了,或许是因为他惜才吧,他下了决定:“但是曹彰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他要立刻送去最前线战场的先锋营,征战三年之内,他能活得下来是他的运气,他死在战场之上是他的命!”

    “臣,谢陛下之仁义!”

    郭嘉俯首而下,叩头表示感谢。

    孙权能做到这一步,算是最大的让步。

    “至于荀彧,也让他去西域吧!”

    孙权沉思了一番,继续说道:“中原距离西域战场终究是太过于远距离了,上万里的补给线对朝廷很吃力,朕需要一个人整合西部五州,为大军囤积粮草!”

    西部五州,贵霜州,西州,安息三州,这地方只要能整合起来,能为接下来的战役提供后勤。

    但是就少了一个铁腕而有大能力的人物去整合。

    荀彧既然愿意出山,就用他。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继续北上

    天权三年的四月下旬,当今朝廷的天子孙权在长安城遭遇的刺杀和汉州叛乱一案终于在议论纷纷之中有了一个结果。

    刑部尚书高名亲自坐镇大理寺,在紫禁宫城宽敞的广场之前,开设最高寺审,兵部尚书孙策和内阁大臣蒯良为左右陪审,以公开通明的方式让全民观赏,终审以张鲁,陈群,杨平,司马珣,夏侯尚,曹彰等人一百三十二人在内的叛逆谋反案件。

    这一件大案绝对是天权三年最大的热闹。

    大案三审,全民公开,这也引起了金陵城的全民关注。

    一双一双的眼睛注视之下,案审的现场气氛很高,刑部这一次算是出尽了风头,同时也让大吴朝廷的法制意识迈进了全新了一大步伐。

    法治天下,可不是说说了。

    法制的完善,对于大吴朝廷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最后庭审的结果,张鲁,陈群,杨平等三十二个人处于秋后处决的死刑,司马珣等人处于服役终身,夏侯尚曹彰等人判处流放充军。

    这事情一有了定论,立刻让各大报纸开始不断的传播,以目前大吴报纸的流畅的规模,瞬间就已经传播天下,整个大吴疆域的百姓都火热的讨论之中。

    “张鲁该死,还连累我们这么多汉中子弟,实在是死不足惜!”

    “要我说,他们既然敢叛乱,就是罪有应得!”

    “乱世多年,我们百姓苦不堪言,如今好不容易才有了一个太平乱世,大吴朝廷虽是一个新朝廷,但是能为我们百姓做主,能给我们分田地,他们这就是吃饱了撑着!”

    “英明神武的陛下乃是苍天之子,天授君位,九五至尊,福缘深厚,又岂会是他们的区区凡间俗子能伤之,实在是不自量力!”

    “敢伤我大吴陛下,就凭他们有这心,他们这些人都该杀!”

    “我认为朝廷对他们的惩罚的还是太过于轻了,朝廷就应该直接把那些曹魏旧臣都株连了,方能让朝廷政令清明,让陛下安全,也让天下太平!”

    “话不能这么说,如何定罪,就应该多读读大吴律,大吴朝廷推行的是法治天下,以法为尊,律法该如何判决,他们就应该承受什么样子的刑法!”

    “这一次可是高名尚书亲自主审,内阁和军机处都派人大臣陪审,我认为很公正!”

    “……”

    各地百姓对于这件事情的反应很快就已经退聚集在了内阁的几大巨头的案桌之前的。

    ……

    金陵城,紫禁宫,西华门。

    内阁大殿。

    一众内阁大臣齐聚。

    朱治坐在侧位之上,面容显得有些阴沉冷冽:“曹氏主谋刺杀陛下,谋逆起兵,论罪当株连九族,陛下也太仁慈了,居然点到为止,还因为一个荀彧,放过了曹彰这个主谋,这一次也算是曹氏一族有些运气,就怕我们打蛇不死,后患无穷!”

    “我倒是认为陛下没做错!”

    蒯良抚摸了一下自己雪白的山羊胡子,沉声的道:“我们不能不去考虑一下曹氏旧臣的影响力,李儒的锦衣卫之前抓了大部分的曹氏旧臣,只是关置而已,却已经让整个朝廷都有些人心煌煌的了,足以看出这些人对于目前天下的影响力也是很深的,稍有不慎,我们就等于亲自制造一场大乱,若是平时我们倒是无惧,就算是大乱,为了日后清明,我们慢慢收拾便可,但是今年我们把吴军主要兵力都投放西部战场,中原若是出现动乱,前线有岂会动摇军心!”

    “理是这么一个理,可是就是感觉有些便宜了他们!”

    “对,其他人也就算了,曹彰乃是主谋之一,没能斩了曹彰,可惜了!”

    “其实陛下能逼迫他荀文若出山,也是一件大好事!”

    “荀文若算什么啊,他能比得上陛下的性命重要吗!”

    “荀彧这一步棋走的好,他利用了陛下求贤若渴的心态,吊高了自己的清高之后在假惺惺的出山,日后恐怕也是一个麻烦!”

    众内阁大臣纷纷的发言。

    “陛下的旨意,此事到此为止,不得继续牵连!”

    半响之后,张昭动了动,目光扫过,开始总结发言,道:“我们尊圣意便可,斩了张鲁,已经足够让天下人警惕,相比往后很长一段时间,天下野心勃勃之辈都会小心谨慎,如今我们要做了是稳,稳住大吴朝廷才是关键,稳住千万百姓才是主要,荀彧乃是昔日的曹魏王朝丞相,他之才能我等不用去评论,我们该考虑的是如何用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