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仲谋天下 >

第104章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104章

小说: 三国之仲谋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的江东,已经开始彻底的进入梅雨季节了,而且比往年的还要暴烈。

    孙家大宅,孙权一袭天蓝色长袍,身躯静静站立在庭院的长廊之处,目光凝视天空上的着狂风暴雨,心中不由得有一抹忧心。

    “今年的雨季下的雨水好像比往年还要大,这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啊!”

    孙权眯着眼,低声的喃喃自语。

    江东临海,而且江河湖泊多,大旱的情况少见,但是洪涝就难念了,处于长江中下游,特别是吴郡丹阳庐江这一代,地势一马平川,境内的那些江河的水位一旦涨起来,贯通长江,就会形成缺堤,爆发洪水。

    “不行,得去确定一些情况才行。”孙权沉吟的片刻,有些坐不住了。

    他顶着油纸伞,在几个车下虎士的随从护送之下,在滂沱大雨之中,直接来到了征东将军府邸。

    “张长史,现在豫章那边的情况如何?”

    孙权大步流星般的走进后堂的一个宽敞的厢房,这是张昭的办公地方,他是将军府的长史,掌控将军府下辖地盘的民生。

    他进来第一时间自然是问豫章的情况。

    虽然豫章方面一直传来好消息,华歆已经放弃了,确定了要交接,但是军队一日为进入,一日就还有变故。

    “公子,好消息。”

    张昭一看到孙权走进来,神色之中笑容满面,道:“刚刚传回来的战报,豫章和庐江的情况已经成为的定局,前日,上午,周都督的水军和平的进入庐江,接管了庐江,接着,昨日上午的时候潘将军在会稽太末的兵马也顺利的进入豫章,控制的南昌。”

    “好,此事已成,大功告成。”

    孙权闻言,即使心中很有把握,但是听到这个消息,他还是感到很激动,大笑的道:“从今往后,江东一统,境内再无战役。”

    “嗯!”

    张昭也松了一口气,他一直反对孙坚冒险,自从孙坚进入南昌,他就有些提心吊胆的,总算是稳定了,叹息的道:“这一次险啊,南昌那一夜幸好锦衣卫率先得到了消息,主公事先有所准备,不然主公就危险了。”

    “哼,有人想要把江东的水弄浑浊了,好浑水摸鱼,本公子自然不会这么容易的放过他们。”孙权也接到了锦衣卫的一些报告,对于南昌那一天晚上的事情倒是很清楚,这一次的确有些危险,而且插手的不止一拨人,他道:“有来就有会,那个刺客,既然豫章方面审查不出什么来,你下令押解来吴县,然后把他交给我锦衣卫,进了锦衣卫,我一定把他的口撬开,看看到底是何方人出手。”

    “公子,其实这不用审查,猜都知道,恐怕就只有三拨人了,刘繇,荆州,还有交州,他们都不希望江东太平。”张昭低声的道。

    “重要确定是一方吧?”孙权淡然的道:“敌人和对手要分清楚的,这事情,锦衣卫拿手,我们江东可不是挨打不还手的人。”

    “是,某明白了!”张昭没有反对。这一次的事情,倒是让他看到了不少锦衣卫的能量,对于锦衣卫,他心中加重了不少分量。

    “对了,忘记很你说了,我今天来找你来,其实就是想要说说,这雨一直下,下了好几天都不停的问题!”孙权指着外面的滂沱大雨,叹声的道。

    “雨?公子难道是担心这雨持续下会出问题?”张昭闻言,心中一骇,让孙权这么一提醒,他才发觉,这大雨已经下的好几天。

    “能不担心吗?”

    孙权眯着眼,道:“我们江东的地势本来就在长江下游,如今就连太湖的水位的暴涨,长江,钱塘江……如果这大雨按着规模在下个十来天,江东必然会出问题。”

    “你说的对,最近我们都盯着豫章,这方面某疏忽了。”

    张昭站起来,目光凝视着窗外,一阵阵大雨之中,他倒是有些忧心了,轻声的道:“可是现在地方之上,并没有发生洪涝的状况啊!”

    “张长史,我们不能等到事情发生了,再来救援,天灾无情,就要防范于未然,我希望将军府能下令,各地重视江河的情况,严防洪灾,另外,我麾下的锦衣卫也会监察各地的状况,无论任何,一定要防止,没有发生最好,要是发生了,第一时间救灾,绝对不能让江东的百姓出事。”

    孙权斩钉截铁的道。

    “防?”

    张昭目光一亮,这个时代的人就算在聪明也没有这么一个概念,他们就有一种等事情发生了,再来想办法思维。

    “对,要防!”孙权点头,面色很慎重,道:“防得住要防,防不住也要防,洪涝是天灾,各地的堤坝都不算坚固,多年未修,洪水一起,带走的就是成千上万的性命,此乃重中之重,不得不防。”

    “公子的意思吾明白了,此事的确重要,不得不防,昭马上去做。”

    张昭心中有些骇然,猛然的点头,豫章庐江算是和平归降,没有战役,江东已经是太平下来了,要是这个时候来一个洪涝大灾,江东恐怕是风波又起。

    ………………………………………………

    能提醒的孙权已经提醒了,就看将军府的重视程度,这个孙权插不上手,将军府有将军府的制度,不容许他插手。

    “这倾盆大雨下的让我有些揪心,希望是我多虑了?洪灾毕竟是没有这么容易发生。”

    孙权顶着油纸伞,从将军府里面出来之后,看了看着大雨,有些忧心啊。

    “对了,读书的时间到,要是迟到,倔老头又要动气了。“

    他沉吟的片刻,看看这天色,步伐变的有些急促起来了,没有返回锦衣卫衙门,也没有回家,而是去了蔡府。

    孙权已经是蔡府的熟客了,在他的甜言蜜语加上恐吓利诱,蔡府上下,除了倔老头之外,基本上已经把他看成的蔡府的姑爷了。

    “伯父呢?”孙权走进来,看着管家,问道。

    “老爷这个时候应该在书房,对了,公子,你昨天功课,老爷恐怕不满意,有些生气了,你待会小心点。”蔡福低声的告诫道。

    “靠,死老头,要求太高了。”孙权闻言,面色有些苍白起来,恨恨的磨牙,低声的道:“福伯,你让小姐给他准备一碗大参汤,估计待会他又要动怒了。”

    孙权觉得自己犯贱,怎么就把自己送到这个对他十分不满意的老学究手上了呢?

    蔡邕已经答应了进驻江东书院,任祭酒,月内就会上任,不过孙权很荣幸,成为的江东书院最特殊的一名学子,由蔡邕这个祭酒亲自**。

    蔡邕主要是认为,孙权还算是一块不错的璞玉,只是没有经过雕钻,难成大器。

    至于孙权,为了娶媳妇,死就死吧,想要娶蔡琰这种美貌如花,才华横溢女子,总要有些牺牲的,不就是读书吗,又不是没有读过,正好,最近他的事情不多,就开始了莘莘学子的生涯,每天挤出那么一个时辰,来蔡报道。

    “伯父!”

    孙权蹑手蹑脚的走进书房来,看着蔡邕的那一张犹如僵尸般的脸庞,心中微微有些打鼓了。

    “哼!”蔡邕双眸一横,手中一份卷子一甩,道:“让你好好读书,好好写字,你自己来看,你写的都是什么啊?”

    “不是你让我抄《中庸》的吗?”孙权一看那是自己昨天花了一个时辰写出来的卷子,嘀咕的道。

    “某家说的是汝这字。”

    蔡邕冷声的道:“这是什么,是字吗,某家自问对你要求低了,但是也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么丑的字体,你是用脚丫子写的啊?”

    蔡邕不仅仅是一个大文学家,音律家,还是一个书法大家,一手隶体纯火炉青,还自创一手‘飞白书’字体,乃是这个时代书法代表性人物。

    自然对孙权这一手‘鬼画符’有着大意见。

    “这个?”

    孙权俊朗的脸庞有些涨红,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毛笔字有些难见人,毕竟以前是用钢笔的,只好认罪道:“权的书法不太好,下次一定努力。”

    “哎,某越看你就是不学无术,就你那点小聪明,专门钻研旁门左道。”蔡邕双眸冷冷的斜睨了他一眼,他心中还真有点想不明白,自己才华横溢的宝贝千金,天下这么多才子不选,就看上的孙权。

    不过他有这个心态,其实心中已经有一半承认的孙权这个女婿。

    “老顽固,什么是旁门左道啊,在本公子的心中,不管黑猫白猫,能逮到老鼠的都是好猫,正所谓条条大道通罗马。”孙权闻言,心中不爽了,小声的嘀咕,道。

    大汉独尊儒家,其他的都是旁门左道。

    “你在说什么呢?”蔡邕双眸一瞪,冷声的道。

    “没有,权说,伯父教育的是,为了不辜负伯父的期望,权一定加紧努力,写出一手让伯父也惊异的字体。”孙权大义凛然的道。

    “就你,某还真的希望有这么一天,不过估计某家是见不到了。”蔡邕神色之中一抹蔑视,道。

    “呵呵呵!”

    孙权讪讪一笑,然后涎着下来,靠上来,道:“伯父,权有一事,想要麻烦你了。”

    “说!”

    “权最近想要正式出仕,想要一个人为去举孝廉。”孙权沉吟的片刻,才道。

    为了一座提前出世的‘六朝古都’他必须要成为秣陵令,掌控秣陵,方便做事,想要成为秣陵令其实不难,毕竟孙权如今在将军府也算得人心,上下的高层不会用年龄来看他,不过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举孝廉,正式出仕。

    现在孙权虽然为锦衣卫大都督,但是这个位置其实就是将军府另外建立的,并不算是正式编制,想要正式担任官吏,举孝廉这一关,必须的。

    这是大汉朝的规矩,如今大汉虽然名存实亡,但是名义还在,规矩不可破。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百四十七章 江东六郡,根基已成!

    如今孙坚既然有朝廷的诏书,那么征东将军府是一个名正言顺的编制,想要出仕,任领将军府麾下的官吏,必须经过举孝廉,或举茂才。

    这是这个时代的特点,毕竟在汉朝,没有科举这么一说的,一般这种名额都掌控在有名望的人身上,或者手握重权的官吏身上,这也是世家的一个大优势。

    “仲谋,你为什么突然想要这么早的出仕呢?”蔡邕面色有些凝重起来了,目光凝视着孙权,神情有些疑惑,道:“虽然某家知道你也许有这个能力,但是你毕竟才十二岁。”

    来江东也有一段时间了,对于孙权,他也算是一天比一天了解,除了正经八百的学识之外,在很多方面,孙权已经不亚于任何一个杰出的成年人。

    以蔡邕的名望,举一个孝廉,到哪里一个诸侯麾下都能用,这就是蔡邕的名声,孙权就是想用蔡邕的名声,省去一些麻烦事情。

    “我孙权出身就是孙家二公子,一直高高在上,就是想做一次县令,亲近亲近下面的百姓,了解一下他们,顺便体验体验自己的能力,历练一下。”

    孙权没有说老实话,倒不是刻意的隐瞒,而是不知道从何说起。他想要从现在就建立金陵,为日后江东迁都做准备,这个说出去也没有人相信啊。

    “你个榆木脑子能这么想,倒是一件好事。”

    蔡邕沉吟的片刻,才露出了一抹笑容,道:“以你的能力,一县之令,倒不是不可,行,此事算是好事,某答应了,孙文台返回吴县之后,某会正式为你举孝廉。”

    “谢谢伯父。”

    孙权的小脸露出了一抹笑容,恭敬的道。

    “不过汝之功课绝对不能落下,不然,以后你也别来见昭姬了,哼!今日的功课就和昨日一样,把这一篇《中庸》再抄一遍。”

    蔡邕说完,直接长身而起,拂袖而去,留下孙权孤零零的一人,有些欲哭无泪的看着案桌上那本万恶的书本。

    “本公子命苦啊!”

    无奈,孙权只能趴在案桌之上,开始苦命提笔而书,写毛笔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对孙权来说,困难程度还是有的,一个字一个字,很揪心。

    “权。”大约半个时辰,书房的门被一双芊芊小手推开了,蔡琰一手提着白色宫裙,蹑手蹑脚的走进来。

    “蔡姐姐,你来了,伯父呢?”孙权一看,双眸环顾四周,急忙看了看,蔡邕这个人讲究礼仪,是一个不懂变通的老古董,他绝对不允许家里的闺女还没有出嫁就和孙权天天见面。

    “爹爹为了江东书院的事情,已经去赶赴一个吴县朋友的宴会。”蔡琰小脸红扑扑的,低声的道。

    在吴地,蔡邕虽然没有根基,但是不代表没有朋友,昔日他落魄吴县,结交不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