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护国公 >

第263章

护国公-第263章

小说: 护国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庄系统同样是普及的。

    皇庄内部鳏寡孤独老人都是皇庄公养的,小孩不是阵亡将士遗孤的同样皇庄公养,这项制度在皇庄得到了很好执行,毕竟谁都不敢保证自己不会有这样一天。

    而民间同样南京两县完成普及。

    至于南京两县以外,应天府属大部分普及,应天府以外南直隶绝大多数县也都建立,至于收养多少这个就不好说了,但的确已经有了。这些慈幼院的开支同样是皇室负责,事实上都已经贴上坤兴公主画像并以她的名字命名,话说如今的坤兴公主正在扮演王莽谦恭未篡时的角色,大明一切福利事业都以她冠名。包括各地的医院都贴她的画像,这些医院当然就不可能免费了,但建设费用的确是她出的,医疗费用还是得自己负责,毕竟这东西是个吸金的黑洞。

    不过真没钱的可以从帝国银行贷款。

    但有一样是免费的。

    就是接生。

    由坤兴公主出钱,各地医院集中培训的接生婆,免费为所有产妇接生并提供部分免费的药品,甚至包括婴儿的营养品。当然,奶粉还是不太可能的,就算技术能实现,杨庆也没有奶源,但给他妈发红糖鸡蛋还是可以实现的,条件便利的带一篓鲫鱼也是没问题的。

    这些接生婆则根据接生数量和成功率额外发奖金,接生成功率低的甚至会受罚。

    而这项制度进行得最快。

    目前为止因为傅青主这个在士绅中也很有名的人物,毕竟他老师是袁继咸,因为他的主持和坤兴公主的资金支持,大明朝廷控制区除了云贵外其他各省几乎全部完成。婴儿出生率正在发生质得飞跃,同样因为生产而出现的妇女死亡率同样直线下降。

    毕竟有时候就是一个消毒问题。

    酒精就能解决。

 第三五三章 是她,是她,就是她!

    (全本小说网,HTTPS://。)

    “这才是希望的田野啊!”

    杨庆站在油菜花海中,看着面前忙碌的农田大发感慨。(全本小说网,https://。)

    至于坤兴公主正在给人送水。

    大明监国坤兴长公主殿下,正带着一大群小朋友,赶着一辆专门改装过的马车,行驶在这片花色斑驳的田野中。并不时停下来从水龙头里接出一碗碗茶水,用她仅剩下的那只手分给那些感激涕零的农民们……

    这叫形象包装!

    事实上杨庆早就给她做了一只特制的假手。

    她断的只是前臂。

    崇祯一剑虽然没彻底砍断,但也和断了没区别,杨庆只能给她截去然后才处理好伤口,但肘部以上大半截还在。用象牙雕出一只空心,带活动关节的假臂和手,平常带着手套里面装她喜欢的各种香料,然后套在断臂上。无非就是不能自己主动做一些动作而已,但需要换一种姿势的时候可以用另一只手帮助,在比如侍女掩饰下转换角度。反正她需要的无非就是在一些正式场合做花瓶,这样的场合谁也不敢凑到她身边,检查这位理论上的半个大明统治者那据说身体上的残疾。

    至于在宫里面就无所谓了,她爱怎样就怎样吧!

    但现在杨庆就要她展现断臂。

    残疾怎么了?

    这是她和先帝一起出生入死,经历尸山血海的标志,这是她对先帝孝心的标志,这是光荣的标志。是谁与先帝在海河上经历生死考验,是谁带领大军在山海关为救先帝而血战,是谁带着孤军北上阻挡建奴十万铁骑于塔山?

    是她!

    是她!

    就是她!

    是她带着还没痊愈的伤口,率领孤军从山海关救出了先帝!

    又是谁爱民如子,宁可自己在皇宫种菜吃,也要收养老人和孤儿?又是谁自己掏钱在全国各地开办那么多医院治病救人?又是谁在以残疾之身为耕种中的百姓送水送饭?

    是她!

    是她!

    还是她!

    是她为大明带来了如今的盛世!

    作秀怎么了?

    信国公最会作秀了!

    看看那些一边抹眼泪一边喝茶的皇庄民兵,如果有一天谁敢对公主不敬,可以想象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放下锄头拿起刀枪!这南京城周围全是这样的农民,他们像信仰信国公一样敬爱着公主,而信国公与公主的合体对他们来说那就是再生父母。南京城本身的防御的确越来被忽略,实际上为了交通方便,杨庆在城墙上又捣开好几个城门,驻防城内的除了警察就剩下皇宫的侍卫司,南京城内驻军为了给日益增加的人口让地方,也都已经搬到了城外。

    可这座城市仍旧比任何时代都固若金汤。

    因为这周围全是狂信徒。

    所有乡村,所有工厂,从男人到女人甚至老人和小孩,全都是会为保卫公主血战到底的,每一个村庄每一座工厂都会变成阻击敌人的堡垒。

    这才是真正固若金汤。

    “信公,圣上还都不会改您的那些政策吧?”

    旁边庄头小心翼翼地说。

    “不会的,四民大会的那些决议也都是圣上同意的,那圣旨都已经昭告天下了,怎么可能食言?你们可以放心,只要有我和公主在,谁也别想毁了你们的好日子,谁也别想再让你们回到过去那种苦日子!其实这样的日子原本就是你们该有的,太祖定卫所制度时候,军户过的可一样是这种好日子。只不过太祖成祖之后,历代皇帝太过优容文臣,才让军户的日子越来越苦,到最后干脆就已经不知道太祖时候的好日子了,我和公主只是拨乱反正而已!”

    杨庆说道。

    庄头脸上的忧虑并没真正减少。

    实际上这些庄头都是识字的,即便以前不识字,后来也都学会,尤其是南京周围这些皇庄都订阅了各种报纸,每天邮差都能送来,他们对时事都清楚得很。

    这皇帝回来不是好事啊!

    信公是权臣,这个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但信公给了军户们好日子这同样是事实,他们不管别的,谁给了他们好日子他们就跟谁。但没有哪个皇帝会容忍信国公这样的大臣,皇上来了肯定得夺权,而皇帝和那些文臣还有士绅是一伙的,这个同样也是大家心知肚明的。

    皇帝夺权肯定恢复过去。

    就算不恢复过去,至少也不会有现在的好日子。

    这是肯定的。

    哪个皇帝会像公主这样自己在皇宫种菜吃,然后把钱拿出来做善事给小孩办学堂?更别说把那些阵亡将士的遗孤带到皇城收养教育了!话说过去死了的军户,家里连抚恤金都拿不到啊,女人小孩要饭饿死都不是什么稀罕事啊!没有哪个皇帝能像公主这样对老百姓好,也没有哪个大臣能像信国公这样为老百姓着想,一旦没有他们,皇帝带着那些文官复辟,那老百姓的天真就塌了!

    事实上这是南京周围,这些近畿皇庄内部绝大多人的一致想法,甚至内部更激进想着推信国公黄袍加身的都有的是。

    尤其是年轻一代。

    甚至一些小型秘密组织都出现。

    说到底大明朝这个名字也就在士绅中还有舍不得,而且主要也是被杨庆对比出来的,至于普通老百姓间早就只剩下个纯粹的招牌了,唯一的敬意也就只有抬头可见的孝陵。

    这还是杨庆的宣传功劳。

    若不是他天天宣传洪武的驱逐鞑虏之功,老百姓连对孝陵的敬意也早就荡然无存了。

    但对龙兴天子……

    若不是这场迎驾风波,谁还记得有个皇帝在关中吃沙子啊!

    可现在……

    庄头暗自叹了口气。

    “这种新油菜如何?”

    杨庆看着身旁的油菜花海突然问道。

    “回信公,这个比以前的产量更大出油更多,小的这里今年产的已经不榨油,都跟其他地方定好,他们用油来换种子。”

    庄头赶紧说道。

    这是新的甘蓝型油菜。

    现在江浙绝大多数地方都已经实现一年两熟,而其中一熟绝大多数仍旧是油菜,开春种稻苗,收获油菜插秧,秋收前油菜育苗,收获后油菜移苗到第二年再一轮,还有不种油菜的就是冬小麦了。杨庆追求的就是尽量增加冬小麦的比例,以此增加粮食的产量,那么势必减少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引种油棕已经开始,但这个很难短时间见效,那么就必须在油菜增产上下功夫。

    从欧洲引种甘蓝型油菜就是最主要手段。

    现代江浙都是这个。

    不过这终究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得开拓殖民地然后到殖民地种油菜,就地榨油再运回来,欧洲人后来的棕榈油全靠东南亚殖民地供应,目前江浙的油料作物面积居高不下是因为城市化。像南京这样人口已经超过两百万的超大型城市,每天需要的油也是很多的,这些都需要周围的农田提供,甚至就连湖广的菜籽油都能卖到这里。

    其实不只是油料。

    整个江南都在因为城市化和海外贸易,而面临经济作物挤占粮食作物面积的问题。

    棉,桑,茶哪一样都不少。

    但桑,茶是不能动的,大明海外贸易的核心,好在前者可以用桑基鱼塘来部分解决,后者则是以山岭薄地为主,而棉花就只能以进口解决。现在杨庆每年通过两个东印度公司大量进口印度棉花,反正英国人与荷兰人也乐意,否则他们在和大明的贸易上极其弱势,这样至少可以解决一部分逆差。油料就不好办了,毕竟从印度进口菜籽油的话,光在那些乡村收购就得花很长时间,再运到这里也都快没法吃了,那又不是棉花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这样的话……

    去朝鲜种油菜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

    反正现在朝鲜十室九空。

    之前的倭国入侵,让朝鲜人口从巅峰的四百万,一下子暴跌到了一百万,然后缓慢爬到一百五六十万……

    当然,他们这个数字不准。

    这只是他们自己的统计,是不是也像大明户部一样一代代抄这个不知道,但这个数字乘以二差不多,因为李朝废除奴婢后的统计,就是让人口暴涨一倍。一九零六年废除前不到六百万,废除后瞬间一千三百万,但即便目前乘以二,在经过了持续五年战争后,剩下的也不会超过两百万了。

    而他们那里本来就是油菜产区。

    实际上这东西几乎就没有什么产区限制,跟地瓜一样顽强。

    那么正好可以去种油菜。

    打着援助李家的幌子,让大明商人到朝鲜去,然后利用那些荒地使用阉倭奴种植油菜,打出的油料就近运到江南销售,正好可以试验倭奴。而且可以增加对朝鲜的人口渗透,同样也是繁荣朝鲜经济,如果这种方式试验好了,以后还可以向未来东北的光复区推广,黑土地那也同样是油菜的主产区。

    至于倭奴吃什么?

    那个好办啦!

    虽然发酵菜籽饼喂他们有点过于丧心病狂,但田间地头多栽点地瓜也就解决了,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利用东北的土地了。否则他还很难恢复向东北移民,毕竟原本历史上闯关东是被逼得没办法,但这个时代短期内很难有闯关东的推动力。如果打着支援朝鲜经济建设的旗号,先鼓动商人跑去搞油菜种植园,然后对他们进行政府补贴,让他们以廉价的补贴油料冲击南方的不补贴油料。

    后者的种植面积自然会减少。

    同样这种种植业的利润又会推动商人扩大种植面积,只要补贴区扩大到东北,他们自然会向那里扩展。

    朱元璋的盐业制度,其实就是同样的性质,只不过他是以盐引的利润为补贴,推动盐商在边疆种植无利润的土地就近供应军队。这种制度如果坚持下去,也就不会有后来大明的那一堆烂事了,但可惜后人有意无意的给他玩坏了。现在杨庆想让人去东北忍受寒冷,那么同样必须得补贴,只不过他比朱元璋有钱,他不需要那么扣扣索索,可以玩得更粗暴。

    具体很好操作,在牛庄码头上看好了,运出一桶菜籽油给货主加一元补贴,不用十年他就能让江浙的春天里再也看不到一片油菜花海。

    然后江浙的粮食产量增加。

    这增加的粮食又满足城市化造成的粮食需求增加。

    说到底这个寒冷的时代里,想提供粮食只能依赖南方的土地,然后以南方的粮食支撑北方经济作物,想在北方继续过去的小农经济根本无法维持下去,但经济作物却可以,也就是大型种植园化。比如未来在河北大规模推广棉花种植,从外界运输粮食补棉农的粮食产量不足,这些棉花再支撑江南人口稠密区的纺织业。后者以纺织业倾销赚取利润养活更强大的军队打开一个个市场,从这些地方继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