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席卷天下II >

第425章

三国之席卷天下II-第425章

小说: 三国之席卷天下II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更有数不尽的百姓排成长龙,不断背着粮食,囤积在即将建成的碣石楼内。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五百九十八章 坚固的要塞

    公孙瓒就在即将建成的‘碣石楼’登高远眺,他对要塞的工程进度十分满意。虽然他没有能够和鲜卑人成功会师,但鲜卑人的到来,为他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他退到了他所控制的辽西郡重镇昌黎,也就是后世秦皇岛市西郊。这里,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也有花果之乡的美誉。也是公孙瓒主要的后勤补给地。

    由于公孙瓒早一步安排他的弟弟公孙越来辽西招募兵马,公孙越来到辽西后,招募到了少部分兵马,其余士兵完全是靠抓壮丁获得。

    但不论怎么说,公孙瓒现在又有一支二万人的武装力量。

    这时候的公孙瓒还控制着辽西郡和辽西郡后方的昌黎郡,昌黎郡和辽西郡昌黎县是两个地方。

    辽西郡即将成为前线,公孙瓒决不能退入昌黎城内,那么一来,他就会处于绝对的被动。他的后方昌黎郡,就会被秦军控制,他失去补给的土地,就会败亡。

    于是,公孙瓒兵行险着,就以昌黎西北的临海碣石山为大本营,开始建立要塞,被称为碣石山要塞。

    公孙瓒抓十万百姓壮丁,前去修建碣石要塞。

    公孙瓒为什么在这里修建要塞,是因为这里是唯一的通道。

    古代自然环境好,但相对来说,人类生活的环境就恶劣,尤其对于远征的军队来说,太多地方根本无法行军。就算勉强能够行军,辎重的车辆也根本无法通行。

    因此,昌黎的确是此刻秦峰东征的必经之地。而就在碣石山东部五十余里就是后世著名的山海关所在了,后世里,山海关是天下第一关,最著名的时期就是明朝末年了,是抵挡满清进入汉地的重要关隘。

    为什么满清就要打山海关呢?就不能绕行?就是因为其他地方无法大规模行军。

    可以说公孙瓒建立的这座碣石山要塞,就是属于公孙瓒的山海关了。

    碣石山,连绵起伏有大小上百座奇险峻峭的峰峦,其主峰仙台顶又名汉武台,海拔六百多米。公孙瓒就在仙台顶上,修建了一座高楼,名为碣石楼。碣石楼的四方墙壁,完全是沿着仙台顶四边悬崖峭壁建设。若是建成,堵塞唯一通往峰顶的的道路,敌人就需要攀爬六百多米的悬崖,才能够进攻碣石楼,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但由于工程太紧,公孙瓒无法运输石料,只能用泥土木质结构混搭。但他却毫不担忧,别说土木混搭,就算全是木质结构,他也肯定秦峰攻打不上来。

    因为仙台顶海边六百多米,加上碣石楼就有七百米。待得建成后,公孙瓒就会彻底堵死上山的道路,让碣石楼成为一处完全封闭的要塞城堡。秦军距离要塞水平差七百米,弓箭射不上来,投石机也投不上来。而公孙瓒可以居高临下,随意射击来攻的秦军,支援碣石楼下的本方军队。

    至于向上攀岩七百米进攻碣石楼,公孙瓒完全有信心在这一过程中射杀任何人。

    此刻,公孙瓒就站在碣石楼已经建成的北部角楼上。他看了看不断运输粮草进入碣石楼的民夫队,又遥望郁郁葱葱的昌黎全境,道:“昌黎鱼米之乡,而如今我已经有三十万斛粮食入库,守备三五年不成问题。”

    他颇有远见道:“如今四方龙争虎斗,谁人能连年在我的城下相守,便是秦子进又能拿我怎样?”

    一旁的军师关靖深以为然,他拿着图纸,遥指东西道:“主公,碣石山有东西五峰山,这就是十座分据点,加上这里……。背靠大海,不用担心秦军背后进攻。尤其是这碣石楼,已经和大山融为一体,成为新的山顶。四周全部是悬崖峭壁,就算秦峰有百万大军,也不足为惧。”

    仙台顶如屏风,四面陡峭。

    公孙瓒闻言探头出去,向下一看,就是垂直七百米的悬崖,悬崖下,可以看到一队一队,比蚂蚁还小的民夫,正在给他挖壕沟。公孙瓒笑了,“除非是神仙,不然谁也别想垂直攀爬二百余丈进攻我的碣石楼。”

    关靖遥指碣石楼下的‘工地’,得意道:“主公,仙台顶下,又有十道壕沟,我军主力就在壕沟后方分层驻扎,进可攻退可守。”

    公孙瓒的碣石楼将会是封闭性质的,一来是他的藏身之地,二来是山下部队所能依靠的火力要塞。但他不能将所有军队全部驻扎在碣石楼内,那样他就出不去了,太被动了。所以他将主力部队安排在了山下,又挖十道壕沟守备,从而进可攻退可守。

    关靖瞅了一眼搬运粮食上山的民夫队,敬佩道:“主公将粮草囤积在碣石楼内,真是神来之笔。秦子进惯好偷袭粮草,这一下他就无法偷袭了。而我们可以通过高处投喂,补充山下部队的军需。”

    公孙瓒闻言哈哈大笑,因为有了碣石山要塞,他此刻完全恢复了信心,“到不了年尾,秦子进就会退兵,那时候我们乘胜追击,收复土地。”

    关靖行礼道:“主公有了这石碣山要塞,从此进可攻退可守,坐看风云立于不败之地。”

    公孙瓒更加得意,他说道:“真希望秦子进快点到来,我已经等不及了。”

    “报……。”

    这时,一名小校狂奔上了楼,拜道:“启禀主公,秦军在徐无山大破鲜卑,鲜卑王轲比能狼狈逃窜。”

    公孙瓒面庞一阵乱跳,“鲜卑人这么快就败了。”饶是和秦峰有仇的他,也不由敬畏秦军的战斗力,但他大松一口气,道:“好在我有碣石山要塞!快,快传我命令,加快建设进度,从今天开始晚上不能休息,一天十二个时辰加班加点。一定要在两天内,给我完成碣石山要塞!”公孙瓒最后的大喊,回荡在大山内外。

    另一方面,秦军侧。

    秦军对鲜卑人的作战,完胜。由于秦峰的策略极佳,秦军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及。

    “女婿,好样的。”赛桑忍不住伸出大拇指,“那轲比能成为鲜卑王一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到了女婿这里,他根本不算什么。”赛桑又忧心道:“就怕他回去反攻倒算,老夫就不能久留了。”

    塌顿也道:“姐夫,真想留下来跟姐夫学两手,不过小弟我也要回去了。”

    赛桑和塌顿描述生怕轲比能在草原报复他们,但秦峰知道这只是一个离开的借口,恐怕匈奴和乌丸的根本意思,是趁机吞并鲜卑草原。不过,匈奴、乌丸、鲜卑在草原内杠,符合秦峰的草原战略。这三方打的越狠,越有利于他未来真正收服草原。

    于是秦峰设宴款待赛桑和塌顿后,来日一早,就送走了他们。

    送走二人后,秦峰回到大帐,就看到徐庶和田丰忧心忡忡等着他。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五百九十九章 东临碣石

    “主公,公孙瓒正在建设碣石山要塞。”徐庶忧心忡忡道。

    而田丰正在布置沙盘。

    少顷,沙盘布置好了。密密麻麻十一个山头,东西各五个,拱卫中间的一座。又插小旗子一面,上写碣石山要塞。又在主峰,插上碣石楼小旗子。

    一目了然,碣石山要塞挡住了秦峰东征的去路。

    秦峰不由敬佩田丰是布置沙盘的好手,布置的惟妙惟肖,就是缩小版的一模一样。他仔细查看下,心里一惊,指着中间的碣石楼,“你确定这座碣石楼和碣石山主峰仙台顶浑然一体,上下垂直?”

    “主公,错不了。”田丰点头道。

    秦峰心里一沉,“这座碣石楼多高?”

    徐庶小心道:“主公,加上山体的基座,有二百三十丈左右。”

    “七百米高!”秦峰不由想起后世西方孤峰上的城堡,吃了一惊,“这……这怎么攻打?”

    这也是徐庶田丰忧心忡忡的原因。

    秦峰初听碣石山,不免就想起‘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碣石山历代相传是有神仙的仙山,最初,秦始皇登山求仙,后来,汉武帝也跑到碣石山去求仙,再后来曹老板也去了。

    晋宣帝司马懿讨伐公孙渊,经过昌黎时登碣石山,求仙并追思秦皇功绩。

    北魏文成帝、北齐文宣帝均来此登高望海。文成帝还大宴群臣百官于山下,将碣石山改为“乐游山”。

    隋炀帝东征高丽时,分兵出昌黎,并登上碣石山。

    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丽,途经碣石,留下《春日望海》一诗:“洪涛经变野,翠岛屡成桑。芝罘思汉帝,碣石想秦皇”,以记功德。

    这么多人都到了碣石山,可见碣石山的历史地位,可见不是一座‘凡山’。

    然而,人家都是去看景的,到了秦峰这里倒好,他要攻打这座山。

    这山不是‘凡山’,显然不好攻打。

    “嗯……。”秦峰沉思片刻后,就用布曼罩住了沙盘,道:“传令,明日开拔,前往昌黎。咱们实地考察一下。”

    ……

    碣石山因主峰险峻,且濒临大海,位置重要,远古时即载入最早的地理名著《山海经》和《尚书·禹贡》。碣石山属于古代名山,虽在五岳之外,但有“神岳”之美誉。

    碣石山有东、西五峰山。东五峰山位于仙台顶东侧,由东往西五峰分别是望海、锦绣、平斗、飞来、挂月。西五峰山在仙台顶以西,公孙瓒在东西十座海拔一百米到四百米不等的山岭之上,筑营驻兵。

    公孙瓒又令挖壕沟十道环绕碣石山主峰,士兵就在壕沟之间驻扎。

    而公孙瓒在主峰六百米的仙台顶上建楼,自居,置铁门,呈送文书系绳引上。其在碣石要塞内储谷30万斛,碣石山上又有挖不断的矿泉水水源,公孙瓒欲长期固守再相机出击。

    秦峰还没有真正来到碣石山脚下,但远远也看到碣石山险峻,由于公孙瓒的加固,更加是一个庞大的守备要塞。

    远远看去,碣石山整个山脉就是一座耸立在海岸线前的推土机铲子。有似乎一座巨大的屏风,陡峭险峻。

    随着秦军的到来,公孙军各部退入到了他们负责守备的山头上,而在主峰仙台顶下,依旧有民夫在劳作。

    仙台顶上的碣石楼已经建成,从现在开始,可以说没有仙台顶了,只有基座六百多米高的碣石楼。

    此刻,楼内,公孙瓒汇聚文武,田豫、田楷、公孙越、公孙范、单经、关靖都在。

    公孙瓒有了这碣石楼,信心大增,他挥手道:“不要慌,秦军来到这里还需要一天的时间。留下五千壮劳力,剩余九万人全部放回去,准备秋收。”

    他在这里建设要塞,就是为了保护住后方的土地。

    “田豫、田楷负责东五峰的守备。公孙范、单经,你们二人负责西五峰。公孙越负责碣石楼下的壕沟阵地。”

    关靖一阵窃喜,能够跟随公孙瓒在这碣石楼内,最是安全。他也说道:“诸位将军不必担心后勤问题,主公在碣石楼内囤积的粮草足够我军五年用度。但凡缺粮就来报知,一定及时投下。”

    众人对视一眼,公孙瓒所在的碣石楼,即将进入全封闭状态。上下二百多丈的悬崖,又有一千精兵驻扎其中,根本谁也上来不。公孙瓒绝对是安全了,拼命的工作,就全靠他们了。

    由于公孙瓒一定绝对安全,又不出来了,他作为统帅这么搞,田豫等将心里颇为抵触,勉强道:“愿为主公效以死力。”

    作为主公,公孙瓒有所觉察,鼓励道:“我军十一座山峰彼此相连,一峰有难,五峰支援,阵地是绝对不会被秦军攻破的。待得秦军无功撤退,我军乘胜追击,到时候,尔等皆有重赏。”

    “多谢主公,敢不效命?”众人士气稍振。

    第二天稍晚些的时候,三万秦军来到了碣石山外。

    碣石楼内,公孙瓒身处海拔700米处,那真是登高望的远。这一日晴空万里,能见度也是好,他手搭凉棚,得意笑道:“我在这里,就能够看到秦军,其动向一目了然。”

    关靖恭维道:“主公在这里,都不用派出探马,就能知道秦子进的行动了。”

    公孙瓒更加得意的大笑,忽然,“哎~,秦军不见了!”

    另一方面,秦军侧。

    “主公,那便是碣石楼了。”田丰遥指道。(整座七百米高的碣石山主峰仙台顶,以后就称呼为碣石楼。)

    秦峰远眺,果然能够看到突起挺拔的山峰上,一座庞大的不规则形状木楼高耸在山顶。木楼没有院墙之类,就如同后世整体结构的楼宇,楼宇不规则的四面楼壁与山顶四边吻合,浑然一体。

    公孙瓒费尽心思建筑碣石楼,显然是占据整个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