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席卷天下II >

第272章

三国之席卷天下II-第272章

小说: 三国之席卷天下II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进就开始发号一连串的施令,“兵马退出皇宫,把太监和宫女都放出来,马上打扫宫中各处。马上叫百姓出门,恢复洛阳城的繁华。要放鞭炮,要敲锣打鼓,要净水泼街,迎接新帝登基!”

    虽然已经获得胜利,但发生了这些事情,新帝还是马上登基的好。

    于是乎,众人就行动了起来。

    “子进,真有你的,又被你算中了。”曹操脸****。

    袁绍头大,“子进,你就不能说错一次。说错一次,就可以斩草除根了。”

    皇甫嵩、杨彪等官员,皆露出敬佩的目光。秦峰看事太准了,让他们十分钦佩。

    半个时辰后,就在皇宫德阳殿,张让颤颤巍巍,扶着刘辩登上龙台,皇位就座。

    何进率领百官,山呼万岁。

    秦峰抬眼的时候,就看到13岁的刘辩脸色苍白,他胆怯中看着跪拜自己的百官,小手抓着张让的衣角。

    秦峰一阵摇头,他深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边是张让这些人,学好不容易。好在,刘辩应该是不会有什么机会了。

    次日,新帝第一次早朝,何太后“临时称制”,也就是后世的垂帘听政。

    古时女人是不能上厅堂的,所以有男主外,女主内的说法。后妃要掌权就要“临朝”,后妃掌权之后其命令自然也要上升到皇帝的级别,于是就叫“称制”。临朝称制,是由战国时期秦国的宣太后芈月搞出来的。

    何太后称制,她颁布“诰”书,女人不叫诏书,叫诰书。首先刘辩,也就是少帝称帝后,改中平为光熹元年。加封国舅何进为弘农县侯,其爵位已经到了人臣的顶峰。

    何太后又特别加封四位辅国重臣,太尉袁隗、司徒王允、司空杨彪、前将军秦峰,皆录尚书事。

    秦峰这就是升官了,拥有了国家政策的制定以及决议的权利。

    何太后为了加强宫中的安全,也为了执掌宫禁,就又任命弟弟何苗和秦峰为左右执金吾,其余等人皆有封赏。

    升官了,秦峰应该高兴,但他眼皮一阵乱跳。让他掌握禁军,他就需要每天都来南宫溜达一圈,太后就可以随便传他,这啥意思?

    退朝后,百官纷纷围了过来,“秦大人,恭喜高升,以后下官就靠您照顾了。”

    曹操见状,对袁绍“幽怨”道:“呀哈,咱们的冠军侯摇身一变,就成了太后面前的红人了。”

    袁绍闻言头大,刘备大耳朵一阵猛扇。

    就此,何太后那真是任人唯亲,大封效忠她的臣子。

    事情传到后宫里面,董太后就坐不住了。由于没有旨意,所以她还不是太皇太后,还是太后的规格。

    坐不住的董太后,就秘密找张让来到她的宫里,商议道:“何进之妹,始初我抬举他,今日他孩儿即皇帝位,内外臣僚皆其心腹,威权太重,我和我的孙子将如何?”

    董太后生怕何家得权后,针对她和她的孙子皇子协。这来自于按照祖制,皇子辩登基后,皇子协应该封王的。何太后没有封,这就说明了一些问题。

    对于张让来说,虽然他逃过一劫,但还是怕何进秋后算账。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张让也想要搞倒何氏一脉。

    张让久经“斗争”,有经验,他运用董太后的身份地位,就出了一个主意,道:“娘娘可临朝,垂帘听政,封皇子协为王,加国舅董重大官,掌握军权,重用臣等,大事可图矣。”

    董太后得了主意,大喜。次日,何太后没有临朝,董太后反而设朝。

    “万岁万万岁……。”

    “千岁千千岁……。”

    何进看到董太后临朝,就有了不祥的预感。

    果不其然,张让拂尘一甩,就开始念“诰”书,“封皇子协为陈留王,董重为骠骑将军,张让等共预朝政。”

    何进他们当时就愣住了。

    斗争又开始了。

    秦峰满脸无奈,他深知,从此是消停不下来了。

    秦峰身在历史中,本身就是一种变数,多指影响其他人的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各种超出历史范畴的事情发生。在历史中待得越久,他就越是警惕。历史绝不会如同想象中那样顺利的进行。一不留神,就是前功尽弃。

    所以面对任何历史事件,他决不能有丝毫大意。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百六十八章 一招摆平董太后

    董太后册封皇子刘协为陈留王,还要加封她的弟弟为骠骑将军,还要让张让他们参政。

    自古天家无情,她的孙子刘协称帝不成,一定会被何进等人加害。为了刘协能够安全,已经到了知天命岁数的董太后,说不得也要争一争。若是能够打倒何氏争回皇位,死也瞑目。

    百官立刻震惊了。

    何进大怒,这老娘们要搞事!他立刻走出来反对,“不可。”

    董太后高高在上,问道:“为什么?”

    还为什么?何进气的不轻,直接道:“董校尉资历尚浅,又没有军功,不足以担当骠骑将军。而宦官参与朝政,没有这样的制度。”

    百官一阵附和。

    谁知董太后早有托词,冷笑道:“你一个杀猪的出身,都能够当大将军,此间诸人论起门第,都在你之上,什么是没有资历?至于张让等人,皆是中常侍。”

    董太后别看是个女人,此刻也是侃侃而谈,道:“自从高祖以来,皇帝近臣,给事左右,职掌顾问应对,中常侍乃是郎官之一。参奏朝政是他们的本份,何以是没有先例?”

    “这……。”百官顿时无语了。

    秦峰听到这话,忍不住暗竖大拇指,赞一声老太太有一套。

    秦与西汉都有常侍,东汉以宦官充之。魏、晋以下的常侍,均由士人充当。魏晋时候由士人充当,也是吸取了东汉的教训。

    而此刻,张让他们是常侍,乃是灵帝以来的遗留问题。常侍的确是郎官之一,郎官拥有参政的权利,是毋庸置疑的。

    何进虽然怒火中烧,但无言以对,他便说道:“此事还需禀告太后。”

    董太后笑道,道:“大将军不用禀告哀家了,哀家已经知道了,就这么定了。”

    “什么?”何进差一点没有气晕过去。

    既然何太后说话算数,作为何太后的婆婆,董太后说的也算数,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一时间,十常侍又要出头。

    下了朝后,百官就把何进团团围住。

    司徒王允焦急道:“大将军,可不能任由董太后这么来呀,会出大事的。”

    司空杨彪道:“这一定又是张让等人搞鬼,若是不然,董太后没这本事。”

    太尉袁隗道:“骠骑将军手下有五千精兵,一定要小心谨慎。”

    如今,经历了南宫之变,汉朝中央兵力已经大不如前,只剩下了二万人。董重掌握了其中的五千人,实力不容小视。更重要的是,朝廷经不起再折腾了。

    “切容我细细想来。”何进说道。

    何进没有离开南宫,而是径直到北宫,请求见何太后。

    少顷,何进匆匆出宫,道:“快,去找冠军侯、曹将军、袁将军来见我。”

    秦曹袁,京城三少,朝廷三少壮,三庭柱,也是何进的三心腹。

    半个时辰后,大将军府,议事厅。

    秦曹袁先后来到。

    秦峰不动声色,他想要自己搞出来乱世很困难,名声也就没了,所以他只等着历史的快车开往乱世。

    何进面对心腹,那真是直言不讳,道:“董太后这是要夺权,若是吾等任由她乱政,大势去也。”

    秦峰暗暗点头,他就想起清末的两宫垂帘。就看最后谁狠了,慈禧那老娘们就挺狠,搞死了慈安太后,从而统治了华夏半个世纪。

    曹操和袁绍对视一眼,他们细细想来,办法有很多,但是碍于太后这种身份,都没用。

    曹操脸黑,道:“大将军,太后的身份,让董太后有了话语权,实难对付。”

    袁绍头大,道:“若是董太后没有了身份,一切就好办了。”

    何进也脸黑,若是董太后没有太后的身份,他那里还在这里费劲,随便派几个人入宫,就搞定了。

    他们有感于董太后的身份,不知如何下手。

    何进就对曹操和袁绍露出不满,曹操和袁绍也是尴尬,忽然他们看到一旁喝茶的秦峰。他们立刻也露出不悦,他们绞尽了脑汁,秦峰反而惬意的喝茶,这让曹操和袁绍大呼受不了。

    于是,曹操就努嘴,袁绍就努眼,“这种棘手的问题,大将军何不问问子进是个什么意见。”

    “对呀!”何进一拍大腿,急忙对秦峰道:“子进,你有何高见?”他并不是遗忘了秦峰,而是在他潜意识里,牛刀都要最后用,一般都是曹操和袁绍先上。

    “好茶……。”秦峰叭咂了叭咂嘴。

    何进当时拉脸,呼道:“来人呀,包十斤这种茶,送到冠军侯府上。”

    何进这话其实不是对下人说的,是在对秦峰说,你就别说茶的事情了,赶紧说说老娘们的事情吧。

    秦峰其实也在琢磨。

    按理说,袁绍应该有主意的,但并没有如同历史中一样说出个所以然来。这必定是因为秦峰的出现,影响到了身边人的言行举止,这是必然会发生的。

    秦峰不能坐看历史走样,既然袁绍已经想不起来了,只好他来说了。

    也幸亏他是后来人,了解历史,若是不然,眼看着就抓瞎了。

    秦峰就语重心长的说道:“大将军,董太后是藩妃。”

    董太后是历史上第一位丈夫不是皇帝的太后,这里藩妃的意思,就是指这个。

    “藩妃,又如何?”何进和曹袁不解其意。

    秦峰喝了一口茶,何进就要变脸的时候,他这才娓娓说道:“今先帝以崩,她已经没有理由留在宫中,应该返回老家河间安置。”

    “有道理!”何进大喜过望,喜悦道:“不愧是子进,一针见血,一家伙就找到了老娘们的命门!不不不,董太后,董太后……。”何进一高兴,直接老娘们就出来了。

    曹操和袁绍对视一眼,心说秦子进太绝了,命门找的准,不愧是去洛阳楼一次十个八个小妮子的主。

    至此,何进就找到了对付董太后的办法。他哈哈大笑,一大包茶叶就给了秦峰,便感到买卖划算。秦峰这样的心腹,真是多多益善。

    到了后一天,早朝。

    刘辩在一丈高的龙台上端坐,由于瘦小,直如同一只握在龙椅上的小鸡崽子,若不是身后有老母鸡陪着,恐怕早就炸窝了。

    皇帝身后,何太后在左边的帘子里,董太后在右边的帘子里,这就是垂帘听政。

    “无事出班早奏,有事卷帘退朝。咦?”张让拂尘一甩,就是个大红脸,立刻纠正,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百官一阵暗骂白痴。

    秦峰乐开了花,心说这就是先兆,今天你们这些兔崽子倒霉。

    张让拂尘还没有静止,王允就走了出来,道:“微臣有事启奏!”

    “王爱卿何事?”

    两个声音,来自于何太后和董太后。

    回答那位太后?王允沉稳,他不管这些,只是说道:“微臣启奏陛下,董太后原系藩妃,不宜久居宫中,应迁回河间安置。”

    董太后在她这边的帘子里,脸色大变。

    何太后早已经从何进那里得到了消息,道:“先帝已经驾崩,董太后住在宫中有背礼制,既如此,大将军何在,早早安排董太后离宫吧。”

    少帝刘辩啥也不懂,但他知道听母亲的,于是也跟着说道:“就……就是。”

    百官哑然,随后弹冠相庆,都十分敬佩何进了不得,一天就琢磨出这么绝妙的主意。

    刘备大耳朵扇了扇,“太毒了,我怎么觉察出一股浓浓的秦子进的味道。”

    “不能这样对哀家!”董太后的惊呼声,在大殿里回荡。她想要寻求张让的支援,但张让也傻眼了,他摇了摇头,示意这样的事情无解。

    何进哈哈大笑,道:“太后,您不能自称哀家,因为您的丈夫只是小小的亭侯。”

    董太后直如同前日里的何进,哑巴吃黄连,有苦自己知。

    既然董太后没有在宫中居住的权利,那么她垂帘听政的权利立刻也就没有了。何太后就是唯一能够称制听政的人,朝廷上下都要听她的。

    何太后的声音传来,“限当日,就要离开皇宫。张常侍,你马上安排。”

    张让急忙跪下道:“遵旨。”

    董太后算是被废了。

    何进一方面遣人起送董太后,一面点起兵马,去缴械骠骑将军董重。

    董太后回到她的宫里后,一把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