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席卷天下II >

第160章

三国之席卷天下II-第160章

小说: 三国之席卷天下II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到外人没有了,德全才近前道:“秦将军,娘娘有密旨。”

    “密旨?”秦峰吃了一惊,难道是汉灵帝提前不行了,何皇后要发动政变,扶她儿子登基?不能呀,早朝的时候汉灵帝还是活蹦乱跳的呀。

    他立刻表情严肃起来,探头过去静听。

    于是乎,烛火下,倒影出两个神秘又严肃的身影。由于一人是名震天下的将军,一个是后宫的大太监,这样的组合密谋。若是被人看到,必定认为是要变天,政变了。

    只见这时,德全亦是十分严肃,道:“娘娘密旨将军亲手制作上好的带护垫的纸,进贡入宫。”

    “哎呦~。”秦峰差一点从他的将军宝座上秃噜下去,他本以为不是调兵就是有政治动荡的大阴谋,没想到是要求他进贡带翅膀的纸。

    “还亲手?”秦峰大呼受不了,他是过来人,阅女无数,福由心至中不免想到,何皇后守寡好多年,看来这事是真的。

    秦峰心说还让爷亲手做,用不用爷亲手垫上?竟然有这样的事情。

    其实,何皇后也是那啥了。后世不是说,那啥的女人,智商无下限吗。

    忽然之间,倒影的两个身影不再神秘,阴谋的味道烟消云散。秦峰尴尬道:“这样不好吧?”

    谁知德全给了一个大家都是自己人的眼神,道:“没关系,秦峰大人亲手做出来后,就交给咱家,咱家亲手交给娘娘,不会走漏半点消息滴。”

    秦峰有感于不能成为何皇后的对立面,毕竟何皇后母仪天下,外面还有一个大将军的哥哥。若是将她得罪了,被她惦记上,就成蛇蝎美人,尾针刺下来,顶不住劲。

    于是秦峰无奈,只好说道:“既如此,德全你稍等片刻。”

    少顷,秦峰就从后堂里面走了出去,手里拿着一个锦盒。

    锦盒里,是秦峰亲手为夫人们制作的,极其上乘的翅膀纸。

    德全明白后,大喜过望,不由道:“秦将军真乃忠义之士,娘娘知道后,一定会开心的。”

    “哎呦呦~。”秦峰大呼受不了,心说爷这样的忠义之士,真是世所罕见也。

    德全走的时候,秦峰一把拉住他,道:“此事,绝不能让其他人知晓,尤其是陛下那里。”

    德全急忙道:“将军请放心,此事只是将军和娘娘的私人秘密。”他又坦诚道:“我要是说出去,也是性命不保呀。”

    德全走后,秦峰一阵呸呸呸,心说这他吗都是什么事。

    德全回宫后,他将锦盒呈给何皇后后,何皇后爱不释手,不断问道:“这是秦将军给夫人用的?”

    “是滴。”德全已经是第三十八次回答了。

    何皇后挥退所有人的时候,脸就红了。

    于是乎,虽然秦峰没有和何皇后眉目传情,但也算是“纸”上传情了。

    另一方面,秦峰来到了大将军府,也就是何皇后哥哥的府邸上。

    “前将军、洛阳令秦子进大人到……。”唱诺一出,乱哄哄的宴会厅中立刻宁静下来。

    随着棉布的厚实门帘掀开,一阵冷风吹进的时候,秦峰就走了进来。

    秦峰进入宴会厅,举目一看,颇为吃惊。只因为这宴会厅中,太多新出现的面孔,但都是熟人。

    袁术、刘表、刘岱、王匡、张邈、乔瑁、鲍信、陶谦、张杨、淳于琼都在宾客之中。还一个格外引起秦峰注意的人,就是王允了。

    秦峰心说,“嘿,南边、西北再来几个,十八路诸侯就到齐了。王允也来了,不知爷的貂蝉爱妃,是否在他府中。”

    他全认识,来自于他有过一次穿越的经历。

    “秦将军来了,快快,快来本将军身边座。”何进亲自起身招呼,指着右首第一个空位置说道。

    袁绍、曹操、袁绍、刘表、陶谦、孔融这些人,急忙起身迎接,齐道:“见过秦将军。”

    秦峰细看,没发现刘备的身影,也没发现袁隗等人在。可想而知,袁隗等老家伙们,在何进眼中已经老迈无用,辈分又大,就没叫。而刘备,这个跟随秦曹袁三人的“小家伙”,除了是宗亲外,现在的确没啥别的名气,何进没看上眼。

    于是,在何进热情的招呼吓,秦峰坐在了右首,对面是袁绍,下首是曹操。

    何进哈哈一笑,拍了拍快到下巴颏的胸膛,道:“子进来了,吾心甚喜。来来来,本将军为你介绍一下,这位王允王子师,从豫州刺史任上,调任司徒!”

    王允起身,行礼,“秦将军。”

    王允十九岁就开始任公职,壮年时任豫州刺史。后世里,在黄巾叛乱期间,得罪了十常侍,因此被迫去官隐居。而秦峰的到来,改变了镇压黄巾的历史。因此王允没有归隐,反而是提前当上了司徒。

    秦峰起身回礼,“司徒大人。”他表明乐呵呵的,心里却是一沉,这来自于秦峰前世的爱妃,这一世必定还在王允府上,他却是想不到娶回的办法。

    何进依旧乐呵呵的,道:“这位袁术袁公路,袁家嫡脉,现在任职河南尹。”

    袁术闻言拱了拱手,带着四世三公家,独有的高傲,“秦将军有礼了。”

    秦峰也是拱手,还礼,“袁大人。”

    曹操就在他耳朵边说道:“本初成了大事,袁公路这小子就坐不住了,他跟着皇甫嵩他们去了西凉,平叛成功后,得了河南尹的肥缺。”

    何进又介绍道:“子进,这位是刘表刘景升,现在是本将军的“大将军掾”。”

    刘表字景升,山阳郡高平人。汉鲁恭王刘余之后,身长八尺余,姿貌温厚伟壮,少时知名于世。乃是汉室宗亲中,少有的拥有“名士”头衔的人,其人善文章,颇通政治。

    现在是大将军掾,类似于后世将军们的副官。****的将军都有副官,有什么马副官,张副官,刘表就是何进的刘副官。

    刘表起身,恭敬道:“刘表见过秦将军,秦将军为国平叛,名扬四海,下官钦佩。”

    秦峰急忙起身,回礼道:“过奖过奖,多闻宗亲中景升兄大名,今日一见,三生有幸。”

    随后,何进又介绍了刘岱、王匡、张邈、乔瑁、鲍信、陶谦、张杨、淳于琼等人,多为大将军部众下的校尉将官,比如陶谦,就是扬武校尉。

    至于皇甫嵩、卢植、朱儁、杨彪、马日磾这些人,秦峰自然认识。

    说来,何进今日请到的这些人,可以说,就是他麾下外戚集团在中枢朝廷上能上台面者,也就是外戚集团的支柱。

    随后,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百官就打开了话匣子,由于都是以何进为首的自己人,于是个个直言不讳。他们指责陛下身边奸臣十常侍挡道,若是不除,国无宁日,他们也无宁日,而能够剪除十常侍者,唯有大将军何进了。

    外戚大将军领着百官跟宦官集团对着干,这是大汉四百多年的“传统”。

    汉灵帝初期,十常侍得到汉灵帝的信任后,就想要从百官这里夺权。百官自然不愿意给,随后十常侍发动了“党锢”,镇压了许多大官,压得百官透不过气。这几年,由于各地叛乱不断,十常侍只能放权让百官去平叛,最受益的就是大将军何进了。

    几经平叛后,大将军何进的势力暴涨。

    而汉室王朝,历来就是宦官和外戚斗法,你来我往,此起彼伏。百官士族出身高贵,自然不会投靠太监,看到何进已经有了一定的势力,就开始放弃之前的明哲保身,为了再一次得到权利,纷纷归附何进麾下。

    总之一句话,何进带头,大家一起干太监。

    那么从何下手呢?

    王允就说了,“大将军,十常侍蒙蔽圣听,非一朝一夕能够剪除。王允以为,大将军应该先执掌尚书事,先统朝野,再谋除官宦。”

    秦峰静听,心喜。

    在他看来,何进等人会渐渐发现,中央的力量实难动摇彻底控制皇宫的十常侍。而何进等人爱惜名声,也不敢明目张胆杀入皇宫。然后袁绍就出骚主意了,请外面的兵进京杀十常侍。随后董卓就来了,董卓乱政,就会给秦峰他们,名正言顺割据地方的名义。

    这道理很简单,董卓控制了皇帝。也就是说,控制了老总。分公司不能听董卓你的,因为你是叛逆。也听不见老总说什么,只好先自己单干。干得不好也就算了,干的好的,自己就当老总了,谁以后还给你汉室干?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百二十八章 司徒王允的邀请

    汉朝的时候,以尚书参决政务。也就是说,官职是尚书的,就是军机处大臣了。

    反过来讲,若官职里面没有尚书一职,你就算是三公,也没有决议政务的权利。

    而东汉任命三公多以知名经师为之,以宣扬经术治国的理念为本职工作。除非加录尚书衔,不然就是政治花瓶而已。

    当然了,不能就此就说三公没有影响力,还是有很大影响力的。只不过没有加录尚书衔的三公,就没有名真言顺主持政务的权利,影响力大打折扣。

    似乎经历过党锢之祸后,十常侍势力暴涨,百官畏首畏尾。汉灵帝朝廷的百官里面,还没有一位加录尚书衔的官员。因此,朝廷官员类似调动、任免等,都是十常侍决议,送到汉灵帝那里批准。

    汉灵帝十分信任太监,又不爱管朝政,送什么就批什么,十常侍一时间权倾朝野。

    王允因此提出,百官上奏,建议加封何进尚书衔,而汉灵帝又烦躁管事,从而何进就可以名正言顺成为首辅,决定任何国家大事,官员任免,直如同后世唐朝的宰相一般。

    百官听到后,纷纷表示赞同。就此,宴会的热烈气氛到达了顶峰。何进有感大权独揽,自然喜气洋洋。

    第二天,早朝的时候。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汉灵帝脸色苍白,黑眼圈,但鸡冻不已,琢磨着一会去找什么样的女人的时候,就挥了挥手。

    张让立刻一甩拂尘,“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司徒王允立刻就走了出来,道:“启奏陛下,今叛乱初平,四海动荡,各地内政多有荒废。而朝廷未有主持政务的重臣,颇为不合朝制。臣以为,大将军功勋有加,又是国戚。当加录尚书衔,出来主持大局。”

    汉灵帝一听让他大舅子出来主持重建的大局,这完全没有问题。就在他要答应的时候,张让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就差叫唤了。

    以前,朝廷没有加录尚书衔的官员,因此,百官中就没有能够决定官员任命,政务发布的官员。一切都是十常侍鼓捣的,然而送到汉灵帝那里拍板就行了。

    现在,百官请求何进加尚书衔,根据大汉“宪法”,那么以后就没有十常侍什么事情了。

    这就如同一个大公司里面,总经理的职位是空置的,因此几个经理合起来,什么事情就办了。而现在百官要推何进出来当总经理,有了总经理后,当然要听人家的了。

    张让急忙就从旁说道:“陛下,不可。”

    “为何?”汉灵帝迷茫中瞪大了眼睛道。

    “这……。”张让一时间无言以对。毕竟这是在朝廷上,一切都要有理有据,不能顺嘴瞎胡咧。以前,张让鼓动汉灵帝拒绝过几次,多是以资历不够,或是不足以托付重任。

    但现在的何进,完全有资格上台主持大局。

    张让半天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汉灵帝就烦躁了,大手一挥,道:“就这么定了,大将军出来主持朝廷事物。”

    就此,何进以大将军的地位加录尚书衔。而汉灵帝如同后世明朝的许多皇帝一样不管事,因此何进就完全拥有了执掌朝纲的权利。

    别人怕十常侍,但掌握兵权的大将军何进不怕。

    他又加尚书事,就能够任免百官。十常侍再想随意运用权利,就不行了,何进不会同意。而疏不间亲,十常侍在汉灵帝这边搞不倒何进,十常侍的权势大幅度缩减。

    就此大将军何进加录尚书事,这也是汉灵帝对这位大舅哥的信任,也是汉朝的传统。袁隗,孔融,杨彪等百官投靠,又有秦峰曹操袁绍等少壮派支持,何进权势暴涨。

    东汉朝廷中,文有王允、杨彪、孔融、马日磾、袁术、刘表、陶谦等人,武有皇甫嵩、朱儁、卢植、刘备、刘岱、张杨、王匡、张邈、淳于琼等人。

    又有京城三少秦峰,曹操,袁绍文武全才。

    一时间,汉室朝廷,竟然显现出了中兴的模样,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时至今日,党锢之祸后,何进的崛起,以他为首的外戚集团,开始真正可以和宦官集团抗衡,并且隐隐压制。但十常侍紧紧贴在汉灵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